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BBC的《中国式教育》观后感

晓红分享

  BBC的《中国式教育》这个纪录片值得人们深思!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BBC的《中国式教育》观后感,希望您喜欢!

  BBC的《中国式教育》观后感篇一

  国内因为饱受军事化教育之苦,媒体常见的都是国外如何“快乐学习”,国内如何“死记硬背”。

  但是不花功夫可以学到东西,哪有这种好事?只要是国外优秀的私立高中,无一例外都有严格的纪律和学术要求。我心目中的宇宙第一高中新加坡的来福士Raffles高中,就是以严格的纪律和激烈的竞争出名的。在这种地方读书,每天不花10个小时学习根本没法见人。虽然每天下午3-4点就放学了,但是之后的课外项目如果你当做真的是选修的就太年轻了。来福士的足球队、篮球队、板球队、橄榄球队等等都是非常非常职业化的,训练强度基本和国内的体育生差不多。在这个学校读书,身心压力都很大,也是经常有人吃不消就退学了。但是这样的人并不多,因为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就是从小学开始将学生层层筛选,只有最坚韧最优秀的学生可以一步一步升到这所高中。基本上理科的课程都是上大一大二的课,文科的论文也都是大学的要求。

  每年牛津都从Raffles要录取超过80个学生。是的,比英国最好的伊顿还多。

  Raffles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很多学生来自新加坡很普通的工薪家庭。学生基本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很多时候也有天赋)一步一步爬上来的。新加坡另一所英华高中相对就有更多比较优越的家庭的学生,其教育氛围就很不一样。

  新加坡的高中有一个SM1的项目,每年都会从中国各地招收最优秀的学生到新加坡免费读高中(很多都是中考状元)。一部分目的是吸引优秀的人才留在新加坡,另一方面就是引进优秀的学生给新加坡本地学生压力。。。。。。。有这种政府在真的不愁学生不学习。。。。。

  所以我觉得道理很简单,没有压力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更重要的问题,无非是如何合理合适的施加这份压力。国内很多遭人诟病的教育体制,很多问题其实是过分剥削学生的体力,或者强迫学生使用错误低效的方法学习。

  BBC的《中国式教育》观后感篇二

  花了一下午看完BBC的《中国式教育》,感慨良多,它所拍摄正是目前所有国内学校教育的复制版,包括作息时间,包括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老师的权威性,目前网上很多批评BBC夸大了中国教师的严酷,但我作为一个将要高考考生的家长我认为纪录片复制的确就是80%的中国教育模式,这就是我们目前教育的现状,而自己的孩子还要在这样的“机器工厂”运作直到为他人生中的那次大考,心情真的很复杂。

  一方面希望自己孩子能适应学校的生活,过得快乐,有个理想的成绩考到一个好的学校;另一方面,又希望他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外有些自己喜欢的爱好,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每次回家看到他厚厚的作业,看到貌似伏案读书的样子,看到催了多次依旧不愿多翻的《三国演义》,似乎我又回到了我的高中生活中,那时的我一样叛逆,一样不愿意看书,痛恨考试,成绩也在班级中下,其实我也是应试教育的劣等产物,没有考上好的大学,没有得到更好的教育,没有出色的工作,但所幸,我有自己的小追求,在一方的小天地里过自己的小生活,没有很多财富,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我觉得自己踏踏实实地是一个人,也没有什么不好。hz还将继续复制我们走过的教育之路,崇尚成功,崇尚必须要足够的努力在社会上做出类拔萃的人,你失败就是弱者,你需要优秀,虽然上述的话有些极端,但我不认为是假,因为成绩不理想,很多孩子心里上已经厌学,这样的教育方式与创造性的人才实在相距甚远,而考上好大学的真正目的是有个好专业得到一份好工作,所有的矛都指向工作这么现实东西后,还有什么是兴趣所致?因此开始尝试不做一个势力的家长,虽然不以分数论好坏不太现实,但尽力希望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有收获,放平自己的心态,做一个真实会思考的人,不论结果如何,只要肯努力,明天总是有希望的。

  另外,从纪录片的中的英国少年们,真实,有思想,个性化,敢于挑战老师的权威,反观之,中国教育中的尊师与老师的权威不容侵犯,又是一个强烈对比,所以制度出产物,这也是中国式教育引起强烈反响的又一个原因吧!

  BBC的《中国式教育》观后感篇三

  观看影片后最大的感触是中式教育非常注重守纪和尊师。就像影片第一二集里中国的老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管理班级纪律,上课不准讲话,坐姿必须端正,不能在教室里喝茶…上课学生应该全体起立问好,老师讲话时学生应该做一个认真的听众,课堂上应该听从老师的指导…

  在我看来这些都跟我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相关,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在中国学生看来,课堂守纪是必须的,我们认为起立向老师问好是早已习惯和必不可少的事。在影片中我看到英国的学生非常排斥班规,排斥规矩,自己上课不守规矩还要影响其他同学,我并不赞同体罚,但是我觉得把那些捣蛋的孩子分开是对认真学习的其他孩子的负责与尊重。我认为,规矩这种东西,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英国父母一直纵容宠溺孩子,那么就容易出现孩子在早早年纪就偷吃禁果然后怀孕,或者把男女朋友带回家过夜的情况。因为父母没有给他们设定底线,所以他们不知道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他们也不会知道为什么在学校要尊师重教,而这些是中国父母从小就会教育孩子的。

  我们再来看看影片的结尾,中国班的英国学生加倍了学习时间,考试成绩就提高了10%。但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尽管学习很重要,但是教育不仅仅只关乎考试分数。教育是为了让人全面发展,为社会做贡献,更重要的是毕业以后学生拿到的是比毕业证书更重要的东西。

    328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