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大吴老师舞台剧观后感8篇(2)

乐平分享

  大吴老师舞台剧观后感4

  因为并不是土生土长的金山人,所以,当第一次听到"大吴老师"时候,多少还是有些陌生的!但,当我看完《大吴老师》,这部讲述金山区山阳中学优秀艺术特级教师吴永祥先进事迹专题片时,我被深深的震撼到了,被这一位可以尊称为"爷爷"级别的老前辈所震撼到了!更被他的这份执着、这份真情、这份平凡、这份伟大所深深地感动着……

  当我看到这样一位70多岁的老者还奋斗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时,当我看到大吴老师充满激情的带领着他的学生开展乐队排练时,不由得为自己也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而倍感骄傲!大吴老师在半个世纪的教学实践中,影响了数个生命轨迹,推动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为地方文化的绚丽作出自己特有的贡献,从而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绽放美丽。作为一名80后的青年教师,大吴老师身上体现的责任心、爱心、热心、恒心、信心和无私奉献精神永远是我们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

  人们常说老师像园丁,用汗水浇灌着祖国的花朵;老师还像红烛,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想,用这两句话来形容大吴老师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对于我这个青年教师而言,面对这位70多岁的长者,更多的敬佩和敬仰!在佩服大吴老师50年不变为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和喜爱的学生坚守教育一线的同时,也暗暗的告诉自己,要像大吴老师那样,用心地去面对自己的工作,用满腔的热情去面对那些可爱的孩子们!直到两鬓斑白、直到皱纹爬满我的额头……

  大吴老师舞台剧观后感5

  “我真要是把自己给卖了,我还怎么站在讲台上面对我的同学们啊!也许人家觉得我清高,但这是我的真心话呀!”

  8月26日下午,由上海淮剧团根据真实人物吴永祥老师而编排的戏曲音乐剧《大吴老师》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大吴老师”的这句肺腑之言更是深深地烙在了我这位新教师的心田。站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我们就要用自己的真心去面对孩子,做一个孩子心中崇敬的老师。

  感受吴老师的一生真是不易,他从一个满怀激情的小青年到白发苍苍的老人,50年如一日,深深扎根山阳中学。曾经,面对破旧的茅屋、坑洼的操场,他动荡过,面对本就不多还经常缺课失学的学生,他失落过,但面对自己一颗教书育人、怀揣美好愿景的心,他坚定着……吴老师是数学老师,但他擅长音乐,他就用音乐把学生们带回课堂,用音乐启发学生的心智,用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在他多年真心实干的教育路程中,他“8-1>8”的教育法则,使山阳中学的学子生生不息。有资料在介绍吴老师事迹时这样写道:山阳镇人口3.6万,但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人会至少一种乐器演奏,从山阳中学民乐队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从“爷爷辈”排到了“孙子辈”——有的一家三代人都会吹拉弹奏,且都出自吴老师的手把手教导。

  你看,吴老师的学子生生不息,他的教育模式和法则教育了多少代的学生,更使那些学生都学有所用。吴老师这种满怀激情,永不放弃的教育实干精神让我在教育的路上坚定了信心,让我仿佛看到了我教育征程上的希望。

  吴老师面对自己平平淡淡的家境,他无怨无悔;他面对儿子的事业,只说了一句“儿子的事,我不想给人家添麻烦,我也开不了口啊!”他用一生热爱自己的事业,用一生奉献给孩子们,但对儿子事业却什么都帮不了,宁愿自家过得清贫,也不愿麻烦人家,这些都是他有一颗闪闪的“爱心”——爱生之心,爱教育之心!他把激情奉献给了教育,奉献给了学生,也用这激情点亮了教育路上的明灯。

  这一切的付出不是吴老师认命,而是他那一颗满怀激情,用实干成就自己人生梦想的心指引着。联想自己,刚踏上教师岗位,学生的水平已经不同自己小时候,创新思维、科学技术等更是要你因材施教,而这因材施教的背后需要的是自己不断的学习积累,更需要自己“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精神。而这学习的奋进哪来?就从自己对事业的激情、对教书育人的激情中而来。我虽然不像吴老师那样身怀一技之长,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始终怀着一颗“让学生快乐学知识”的心,除了认真备课,精心制作课件外,还在授课后积极反思,并再次修改教案课件。平时,一看到学生马虎,不认真,我就会一边指导一边叮嘱。如我班一位经常写字慢、作业拖沓不交、上课不专心听的学生,通过我三年级一年的耐心补习教育,也积极取得家长的配合,本学期不仅字漂亮,而且作业效率高、效果好。今年开学不久,听到我对她的表扬后,她笑着对我说:“老师,我终于不用再去你的办公室了。”听到这,我疑惑着,是不是对她太严了,要求太高了?但回想起来,我对她严格要求的同时,自己也在脚踏实地地进步着,了解自己如何慢慢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和学生进行友好的沟通,了解如何因材施教等,这或许就是我一颗对学生,对教育,对事业怀揣激情的心在促使着自己……让我也做一支像吴老师一样的粉笔,写下习题,画出美丽,洒下春雨,笑看芬芳桃李……

  让我们像吴永祥老师那样,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始终满怀激情,勇往直前,用实干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

  大吴老师舞台剧观后感6

  自从踏上金山这片土地,成为金山教育的一份子时,我就时不时地会听到“吴永祥”这个名字。起先,有点不以为然,因为我知道有些名人是时代需要而造就的;有的是为了个人的目的而刻意伪装的。比如,我知道有的刚评到园丁奖(我认为这个奖项的首要条件应该是热爱教育事业,且是教育领域的最高荣誉),就以此为资本调离教育岗位了;有的刚评上市十佳青年,就传出绯闻等。后来,吴老师的荣誉越来越多,荣誉的级别也越来越高,但他始终坚守在上海的远郊——金山,金山的边陲——山阳,山阳的普通学校——山阳中学的不满三尺的讲台上,这就让我不得不产生敬佩之情!

  本学期开学前夕,我有幸观看了以吴老师的事例而创作的戏曲音乐剧《大吴老师》,看见了瘦弱而朴素的大吴老师本人,真正近距离地全面地了解了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说他平凡,是因为他和我们许许多多教育工作者一样,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高深的学历,有的是泥泞的小路,简陋的校舍,顽皮的学生,日复一日地上着一节又一节的课,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这一切再平凡不过了!说他伟大,是因为他用他那满腔的热情、不懈的坚持和无私的爱践行着他的平凡!

  上世纪六十年代,吴老师从上海师范学院毕业,来到了上海边陲的海边小镇的一所中学——山阳中学任教。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不论是上世纪,还是本世纪,蕴藏在许多人心中的一个愿望就是剧中的一句台词:有志者,誓进城!连脸朝黑土背朝天的农民也梦想着进城,更何况从大上海来的吴老师,怎能长期待在经济相对不发达,交通相对不便捷的远郊呢!然而,大吴老师做到了!在他默默无闻时,他生活在破旧的茅屋里,工作在低矮的教室里、坑洼的操场上,用他的数学专业知识传授着一届一届的学生,用他对音乐的业余爱好,打开了农村孩子的艺术之门。那些本来放下书包,要么割草、烧饭、洗衣,要么打弹子、翻纸片、爬树的手,在吴老师的引领下,拿起了长笛、手风琴、小号……,演奏出一曲曲时而轻快,时而委婉,时而深沉,时而高亢的曲子,让那些泥孩子们的心灵充满了美好的憧憬!这就是用平凡堆积起来的伟大!

  就像我经常对孩子们说的本领是练出来的一样,吴老师的用心付出,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肯定,接踵而来的荣誉也噼里啪啦地落到了吴老师的头上: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教师标兵、上海市特级教师……在这么多沉甸甸的荣誉面前,许多人眩晕了,有的借此捞钱:随处作报告、开讲座、高价补课,以此获得丰厚的收入,有的人借此调离工作岗位,从此脱离清平的教育战线。然而,吴老师从1960年第一次踏进山阳中学这片土地至今,半个多世纪都过去了,他还住在普通的乡间老屋里,过着清平的生活,还在为山阳中学的乡村少年宫忙碌着!这难道不是从他的平凡中折射出了伟大的光芒吗?

  吴永祥老师,我敬佩你,敬佩你用平凡堆砌成了一座伟大的高山,换得了人们的一句发自内心的尊称——大吴老师!

32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