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于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12篇(2)

乐平分享

  于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800字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知道感恩,总惹他们生气,伤心,太不应该了。在这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起快乐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

  于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1000字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懂得感恩就是幸福。就在这个周日,我观看了于丹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之《感恩教育》,这使我获益良多。

  在第一讲里,于丹教授讲述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和一棵苹果树,苹果树很爱这个小男孩,无条件的满足他。但小男孩随着年岁的增长,来找苹果树玩的时间愈来愈少。最后,在小男孩成为了一个老人的时候,小男孩才懂得苹果树对自己的付出。

  听了这个故事,我从而推想到父母对孩子的爱,那棵苹果树就好比我们的父母,他们什么都满足我们,可是我们却骄纵,任性。从未去体会他们的感受。就拿我来说吧,从小我就生活在一个小康之家,我说什么,父母都会照办,但我却什么都没为他们做过,我有时会埋怨他们不够优秀,不够完美,有时甚至会发脾气。记得有一个晚上,我因为爸爸不顺从我,一气之下躲了起来,尽管他拼命地叫我,我也不出现,急的他像热锅上的蚂蚁。

  现在想起,我觉得自己太不应该,太不懂事了。我领悟到,虽然我的父母不够优秀,不够完美,但他们有一颗十分爱我的心,为我做了许多许多事,我不应该埋怨,而更应该感恩。感谢您们为我做过的事,流过的泪。爸爸妈妈,谢谢您!

  于丹教授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爬山经历,第一次爬山的时候她是跟着自己的父母爬上山顶的,登顶时,她心情很激动。在大人休息的时候,她又从后山爬了一次,再次登峰的时候,于丹教授感觉路比前一次难走,坎坷,但到达顶峰的时候却是比前一次兴奋,自豪。于丹教授用这个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一生就像是爬山的过程,小的时候从父母听到的都很美好,但长大后自己去闯的时候,却觉得生活欺骗了自己,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因此,我们要学会自立、自强、自信。

  人生,哪有没挫折,我都遇过挫折。我因为自己胖变得不够自信,做什么事都不敢去做,一遇到挫折就放弃,或者躲到家人的背后。埋怨事情不像自己想的那样进行,坐在一边空想,觉得生活瞒骗了自己。但到了后来,我终于明白到,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有磕磕碰碰,我必须从挫折中走出来。

  我们小的时候总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像童话般的。但当我们长大,遇到挫折的时候,却感到出乎意料,原来生活是激烈的,并没有像预料中发展,倒是多了分残酷。在这时,我们就要坚强,坚持自己的理想,向前进。就像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总会来临。

  于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1200字

  我和孩子一起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感恩教育的讲座:勇敢承担爱与责任。于丹老师对孩子孝敬父母,社会责任感的养成,都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令我印象深刻。

  讲座开始,于丹老师讲述了一个孩子和大树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父母被比喻成大树,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无私的奉献了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孩子也陪着大树走到了最后。听完以后,我非常感动,这不就是每个当父母的所追求的吗?能拥有一个孝顺,有责任心的孩子。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父母们,哪个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倾其所有,但现实却不是故事,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陪伴父母到最后,看看当今社会,空巢老人,不孝顺的子女,比比皆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初衷无法实现呢?接着,于丹老师又给我们举了一些现实中非常普遍的例子,现在的家长,把孩子当成宝,物质方面都力所能及,生怕孩子受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经不是什么贬义词了,而是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标准”。孩子就应该操心学习,其他的一概不用操心,不用过问。所以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回家以后,忙得不亦乐乎的父母,和在一旁悠哉玩耍的孩子。那么,这么做到底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周围人的关心,形成不了任何的责任心。

  “正为本,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这些古训由来已久,都是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良言金句。于丹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榜样,例如我们敬爱的周,在父亲过世以后,50多岁的他居然彻夜痛哭,让人感动不已。还有“感动中国”当中的一些人物,他们的事迹也让我感到震撼。纵观他们的成长经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境贫寒,自身艰苦奋斗获得成功,但是对父母都是无微不至,有始有终。难道是他们从小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们孝顺父母的品德和责任感?那么普通家长,要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一颗对社会和家人负责任的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呢?

  接下来,于丹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 “仁”字,用来阐述孩子的责任感是如何形成的。“仁”从结构上来看是一个“人”加一个“二”,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让孩子有责任心,必须让他们出去和其他人交流,看到别人的优点,发觉自身的不足,看到别人的困境,和自身的环境对比,从而受到感动,因此培养责任心,懂得去体谅人,关心人,对于自己的父母,就表现为孝顺和关爱。讲座中,提到一个例子,一个城市组织一个活动,让城里的孩子,去和打工学校的孩子一起读书,当他们体验到打工者的孩子,艰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后,都发生了改变,懂得了去同情他人,关心他人,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自己的责任感。回到家中,对父母也是关心备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孩子责任感的形成,重点在于他人的交流,这点对我很有启发。

  节目最后,于丹老师强调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性。让孩子开阔眼界,从人文古迹中获得人生的感悟。看完节目后,我感慨良多,也从中得到了很多收获,认识到了以前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对以后孩子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思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于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2000字以上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三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羊有跪乳之意,鸟有反哺之恩。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心,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能做到爱朋友、爱同学、爱老师,才有可能关心他人、集体,将来也才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1.身教重于言教

  成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是严肃的告诫、喋喋的训导,也不是成套的理论、成体系的课程,家庭教育的成就过程就在父母的行为、举止、言谈与礼仪风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是双亲的镜子,孩子的行为能清晰地反映出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因此要让孩子具有良好的品质,父母的“教”是次要的,“做”是主要的。

  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你观察一下,你或者你的爱人,第一筷子是夹给谁的?是夹给爷爷奶奶,公公婆婆的呢,还是夹给自己可爱的宝贝呢?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偏偏要先给孩子吃,美其名曰:爱,其实这就是害。害得孩子从小不懂得谦让,不懂得感恩。大家还记得那个著名的鱼头的故事吗?一个妈妈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多吃鱼,自己偏说鱼头好吃,喜欢吃鱼头,结果吃了一辈子的鱼头,等到生病的时候,孩子给妈妈做的饭,居然就是一盘子鱼头。

  其实,我们除了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爱之外,还要教会他分享,感恩,孝敬的概念。别说无所谓,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家里,我建议大家有好吃的东西,首先得给长辈吃,哪怕咬上一口,才能轮到小孩,而且有时候你还可以和她“抢”东西吃。要让她明白,好东西大家都爱吃,之所以给了她,是因为对她的关爱,她应该心存感激,而不应该视为理所当然。关于这一点,我再强调三点:

  (1)当着孩子的面,不可以说任何对长辈不敬的话;

  (2)当着孩子的面,不可以高声顶撞自己的长辈,无论出于什么原因;

  (3)孩子表现出对长辈的孝敬,要愉快接受,并且及时加以表扬,最好逢人就夸。

  把孝顺的种子从小种植到孩子的脑海里,等孩子长大之时,正是您收获之际。

  2. 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

  让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手塑造和培养。如:平时教育孩子要关心父母的健康,要帮父母分担忧愁,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当孩子不会时,父母要耐心地教,孩子做错事时,不要横加指责,孩子做得好时,要多表扬鼓励。孩子只有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尝到为别人付出的快乐。当孩子“父母养育了我,我应当为他们多做事”的观念逐渐形成时,孩子就有了一份生命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这正是现在许多孩子缺乏的。因为他们平时只知道接受爱,而不知道付出爱,没有学会关心和感激。家长千万不要这样想:孩子还年幼,主要任务是学习,只要学习好了,什么也不用干。这是错误的思想,不要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好孩子的标准是多方面的,孝敬父母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常言道:“3岁看大,7岁看老”。因为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长大了也是难以改变的。

  3、学会感恩

  4.制定家规

  5.亲子互动

  爱心是美德的基础,也是美的最直接的表现。孩子的童心是很柔软的,稍不注意就会被岁月磨得粗糙而坚硬,父母要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小事上不失时机地培养和保护孩子善良的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只有当孩子不是从理智上,而是从内心里体会到别人的痛苦时,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地说我们在他们身上培养出了最重要的品质,那就是人们的爱。”父母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激发儿童产生积极的心理,使他们从小就能对符合社会道德的助人帮困行为产生愉快自豪并向往的情绪体验家庭是最重要的爱心培育基地,父母是最直接的爱心传播者。因此,孩子有没有爱心。关键在于家长的引导和培养。孩子长大之后,总是要脱离父母,独自去面对生活和生存问题。如果父母一直将孩子罩在保护伞下,又怎么能让他们成为一个自立、自强、自信的人呢?

  从孩子上小学开始,除了刚开始几天可以去接送孩子之外,要试着锻炼他们自己去学校、自己放学回家。特别是早上上学,一定要让孩子自己走路或是坐公交车去,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步行的能力,也能够改掉孩子赖床的坏毛病。

  不要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过度依赖性,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除此之外,还要在能力范围之内参与家务事的劳作,学会洗衣、做饭等基本的生活能力。

  假期里,鼓励孩子参加夏令营、远足等活动,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自我生活能力是最有效的。期间的各种突发状况也能够让孩子开动脑筋,勇于面对。

  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也许家长是想使用激将法,可是在孩子看来却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和不认可。长期处于这种比较状态的孩子往往都会比较自卑,或者特别逆反。要多说鼓励的话,即使孩子有做错的地方,也不要只会一味地责骂,而是要给予正面积极的引导。

  允许年满十六周岁的孩子在不影响正常学业的前提下勤工俭学,让他们能够尽早适应社会,了解要想生存就必须努力变得自强自立的道理,而不是只知道向父母伸手要钱。

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相关文章

1.于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2000字以上

2.于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600字

3.于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1200字

4.于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800字

5.于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1000字

6.于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12篇

7.于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300字

29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