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日电影观后感电影影评
紫日描述了在看不见战火硝烟的美丽林区里,杨玉福、娜佳和秋叶子三人一路上经历了山林大火、沼泽、猛兽等一系列磨难的故事。本文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紫日电影观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紫日电影观后感篇1
有格调的电影不多。《紫日》凄美,像一支愁肠百结的咏叹调,让人难以割舍。
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红河谷》声势有余,沉实不足;《黄河绝恋》浪漫可人,略显俗套;而《紫日》的故事完整,内蕴深沉浑厚,表达得收放自如。
文学作品中,常见白桦林的风姿摇曳,有玉树临风的君子之质,又有亭亭玉立的美人之态,而被电影人所遗忘的它,在《紫日》里成了镜头中反复出现、隆重登场的主角。还有那金黄的雏菊、紫红的苜蓿、洁白的百合铺陈在秋天的原野上,是在沉思,又像是表白。
导演冯小宁本人是这样说的,"我是主张唯美的";而他的影片也是这样表现的,哪怕是在生活的惨痛中也有"野火烧不尽"的春草似的美感倔强地生长。唯美,与其说是一种艺术主张,倒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理想。
爱比仇恨更有力量,和平比战争更能持久。片中,当忠厚老实的农民杨玉福举刀对准日本少女秋叶子时,他脑子里闪现出被日本兵残杀的同胞,但却不忍伤害一个手无寸铁的敌国女孩。这种"不忍"之心,是古人所推崇的仁厚之心,也是现代人所赞许的爱心。爱心战胜了仇恨,在那生死瞬间,得到拯救的是日本少女,更是人类那颗不向野蛮与兽性屈服的良心。
良心能够焕发良知,日本少女秋叶子在闻听自己的国家战败投降的消息后,情绪波动,不能自持,她端起枪对着杨玉福和娜佳,但她无力扣动扳机,她的那颗被军国主义意识所熏染的心,终于有了些康复的迹象。在影片结尾,秋叶子为解救一个小弟弟而被她的同胞击毙,她是为爱而饮弹,并死不瞑目。
紫日电影观后感篇2
电影《紫日》,第一次观看的时候是在部队的时候,当时在荧屏下的每一位都心痛忧存,刚又看了一篇,再一次感受了心情的激情澎湃,其中最震撼我的镜头就是杨和他奶奶被绑到柱子上,日本小队长张狂地指挥一个新兵杀死杨的奶奶那一幕:杨从莫名其妙到知道他们要杀死自己的亲人而歇斯底里地怒吼;日本新兵从害怕到被责打后丧失心智疯狂地把奶奶刺成筛子似的鬼哭狼嚎。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我。而影片伟大之处就是接下来的处理:
杨的奶奶被日本人用这样残酷的方式捅死了,他被抓去做了劳工却眼睁睁看着日本人把他的伙伴用汽油活活烧焦,最后他们还要被集体枪决--可以说他对日本人的恨达到了无以复加的极限,但是他和苏联女兵娜加面对把他们引进雷区的秋叶子仍然没有举起军刺;明知粮食只够俩人吃,却还是和娜加冒着被打死的危险救了陷入沼泽的秋叶子。--甚至他以一种农民的可爱在情感上莫名地和会说中国话的秋叶子站在一边而固执地同娜加持相反意见。
秋叶子是被他们俘获的,或者说是被他们救下的--毕竟是苏联男兵抢下了她打算吞下的毒丸。但她仍然把他们引入雷区。就是在他们仨已经培养起很深的感情后,她依然把他们带回了日本军营,最后还用枪对准了患难与共的朋友。当然这不是恩将仇报,仅仅是秋叶子简单幼稚地行为,最后她也为自己的单纯和可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满捧的鲜花撒向天空,当可爱的八音盒无助地滚落山野,当秋叶子圆睁双眼中弹倒下时,她也许仍然不愿意相信,她会死在自己同胞的枪口下,竟然会死在已经从她口中亲耳听到国家战败的消息后却依然举枪的同胞手中!
杨和娜加是善良的,他们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还放走了一头枪口前的麋鹿,当然更不会在仇恨的怒火下杀死一个无辜的日本少女。
秋叶子也是善良的,可是她却消失在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残忍的军国主义情绪中。
这就是《紫日》的伟大!仅凭这一点,《紫日》就可以傲视中国一切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可以傲视一切揭示人物性格的中国影视作品--这体现在作品对秋叶子的人物刻画:
《紫日》对秋叶子这个日本人的刻画并不象以往的影视作品一样处理:先是冥顽不化,然后被俘,在我军或乡亲的感化之后化敌为友,立刻成为我方的军事力量--因为这不符合实际的人物性格,尤其是不符合长期受到军国主义教育的日本人的性格。
冯导在影片中刻意刻画了好几个片段,大肆渲染了这种可怕的思想,尤其是片尾那些已经知道战败的军民自相杀戮的片段--他们丧心病狂了吗?他们在互相杀戮时还要彬彬有理的说一声"对不起了"!这个片段中,日本军官悲痛欲绝地说战败了,这是亡国灭种的奇耻大辱......这应该就是日本人内心深处比较切合实际的想法。这种思想无疑也深深地烙在秋叶子的精神深处!
被俘伊始,她就抱着同归于尽的想法将"敌人"引入了雷区,而就是在三个人已经成为患难朋友,她受到最大程度的呵护之后,她在白桦林中依然想要夺下机枪,同时她始终在带领他们往军营的方向走,理由只有一个:你们是好人,就算做了俘虏也不会有事的,因为我是日本人,我会让他们放了你们。直到最后当她拿枪抵住杨的胸膛时,她仍然顽固地保留这种意识!直到听到电台里用日语宣告日本投降后,她才彻底放弃了抵抗。
在这部电影中,最痛苦的也许是娜加--杨和秋叶子最起码还有共同的语言可以在争吵和闲聊中发泄自己的苦痛,而她呢?却只能把丧子之痛深深埋在心中。
紫日电影观后感篇3
有格调的电影不多,有情调的就更少。<紫日>凄美,像一支愁肠百结的咏叹调,让人难以割舍。我就是带着知音久违的惬意,舒舒服服看完全片。
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红河谷>声势有余,沉实不足;<黄河绝恋>浪漫可人,略显俗套;而<紫日>的故事完整,内蕴深沉浑厚,表达得收放自如。
文学作品中,常见白桦林的风姿摇曳,有玉树临风的君子之质,又有亭亭玉立的美人之态,而被电影人所遗忘的它,在<紫日>里成了镜头中反复出现、隆重登场的主角。还有那金黄的雏菊、紫红的苜蓿、洁白的百合铺陈在秋天的原野上,是在沉思,又像是表白。
一双粗糙的中国乡村老汉的大手,捧着绘有娟人的八音盒,这八音盒在日本少女的手上、在俄罗斯老妪的掌心传递,最终安息在落叶缤纷的黑土地,那是对战争中死去的无辜百姓亡灵的祭奠,也是对狂妄的战争贩子的诅咒,还是对和平与友爱的真诚企盼。即便是在战火和硝烟的弥漫下,大自然依然有压抑不住的惊魂动魄之美,具有油画质感的画面和适时响起的弦乐,衬托着人物简洁却不乏幽默的对白,显示出电影作为综合艺术的魅力。
导演冯小宁本人是这样说的,“我是主张唯美的”;而他的影片也是这样表现的,哪怕是在生活的惨痛中也有“野火烧不尽”的春草似的美感倔强地生长。唯美,与其说是一种艺术主张,倒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理想。
<紫日>中的三位主角,俱是有缺陷的人物,中国农民有掩饰不住的狭隘,俄罗斯女军医有与生俱来的孤傲,日本的少女战俘在血液里有睥睨他人的遗传,但是,所有这些,都不能阻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相亲相爱。
爱比仇恨更有力量,和平比战争更能持久。片中,当忠厚老实的农民杨玉福举刀对准日本少女秋叶子时,他脑子里闪现出被日本兵残杀的同胞,但却不忍伤害一个手无寸铁的敌国女孩。这种“不忍”之心,是古人所推崇的仁厚之心,也是现代人所赞许的爱心。爱心战胜了仇恨,在那生死瞬间,得到拯救的是日本少女,更是人类那颗不向野蛮与兽性屈服的良心。
良心能够焕发良知,日本少女秋叶子在闻听自己的国家战败投降的消息后,情绪波动,不能自持,她端起qiāng对着杨玉福和娜佳,但她无力扣动扳机,她的那颗被军国主义意识所熏染的心,终于有了些康复的迹象。在影片结尾,秋叶子为解救一个小弟弟而被她的同胞击毙,她是为爱而饮弹,并死不瞑目。
<紫日>的分量,随着剧终出现的二战世界各国死亡人口的数字统计而加重。中国死亡人数是最多的,有3000多万。“紫日”凄美,尽在不言中。
紫日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1.紫日观后感
4.电影紫日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