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湄公河行动》观后感精选
在主旋律电影中,《湄公河行动》无疑是成功的代表,它打开了主旋律文艺创作的新方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湄公河行动》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电影《湄公河行动》观后感篇一
看完这部片子还是有一些令我震撼的境头,以前看到关于战争的书里说, 解放军看到越南的小孩子会心怀慈悲. 但是那些小孩子会拿着枪就是一枪, 当一个人倒下的时候, 这时候才会有另一个人去开枪打小孩. 这些毒枭真心是没有人性的. 但我看到那个小孩第一次拿出枪, 熟练的射杀那个警员的时候. 我真心是被震惊到了, 虽然之前书本上看到过,但是真正看到影片中画片的表现形式时. 我还是被深深的震惊到了. 原来在我们看来纯真的小孩子真的会去做这样的事情. 让人感到恐惧,同时也让人感到无助. 连小孩子都不放过. 当然,还有那两个小孩子玩俄罗斯轮盘. 居然小孩子会玩这种致命的游戏. 让人感到可怕的是, 边上的小孩子居然还在欢呼.这才是真正让人感到毛骨悚然的. 把别人的生命都不让生命,这是小孩子应该有的人生态度吗?
这部片子看完,还有很多点想说. 喜欢的可以自己去看.
另外,百度了一下. 有些场景艺术化处理了. 比如最后抓到糯康的场景.但是艺术本来就是高于生活的.所以, 这是一部非常让人震撼的影片. 值得去电影院看. 在电脑上看, 其音响效果就打折扣了.
让我惊喜的是. 我去搜导演林超贤的简介时.看到了他拍的另一部片子--激战.然后看到了一句话. "怕,就是会输一辈子!" 很喜欢这句话,把这句话当我一辈子--七年----的座右铭. 努力拼. 别怕. 有我在! 别怕!
电影《湄公河行动》观后感篇二
首先,整部影片激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湄公河行动》紧紧把握住爱国主义的主旋律,通过讲述国家冲破重重困难为13名无辜惨死的中国公民讨回清白、讨回公道的真实故事,彰显了国家捍卫公民权益的决心和能力,向世界传递了“害我同胞者,虽远必诛”的声音。影片为观众增添了一份更深层次的爱国情怀,增添了一份发自内心的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其次,整部影片最大限度还原了案件真实。艺术来源于生活,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也是扎根生活。《湄公河行动》根据“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改编,最大限度忠实于案件真实。作为主旋律电影,它没有过度拔高意境,没有刻意煽情,它用“诚意叙事”打动了观众。影片里的行动小队是精英组成的,但它没有神话行动小队,在面对复杂的国外环境、凶残的毒贩,也有无能为力的失落和行动失败的挫折,也有伤残和牺牲。行动过程中,许多队员受伤了,大师截肢了,哮天犬牺牲了……现实就是如此的残酷真实,观众才会受到强烈的震撼,才会为之感动、为之落泪。
最后,整部影片是以精益求精的匠作精神创作的结果。《湄公河行动》从讨论拍摄,到影片上映,历时3年,经历了无数修改,剧本就准备了20多个版本。为了拍好影片,剧组冒着危险远赴金三角地区实地考察、搜集资料,他们与金三角地区的警察和我国一线干警深度交流,尽量详细掌握整个事件的全部情况和人物的典型特征,光录音资料就有几十万字。彭于晏等演员接受了枪械训练、泰文及缅甸语学习,甚至连毒贩佩戴的首饰等道具都来自泰国。为了更加真实,影片全部采取实景拍摄。这种精益求精的匠作精神,使电影获得了成功。它紧凑的节奏感给人以强烈冲击,它的角色性格鲜明而富有说服力,让人印象深刻。
总而言之,在主旋律电影中,《湄公河行动》无疑是成功的代表,它打开了主旋律文艺创作的新方式,证明了主旋律文艺创作只要把握住主旋律、扎根于生活以及坚持精益求精的创作追求就能创作出既能弘扬主旋律又能受到大家普遍欢迎的好作品来。
电影《湄公河行动》观后感篇三
湄公河好评如潮,我是一个口味于大众相同的人,当然不愿意错过。刚好室友今天约着看电影,那就去呗。我们订的是晚上九点二十的票,但是,人一点也不少,明天可是八号,史上灾难的 back to work 。可见,这部影片还是非常有人气的。
虽然最近刚看“勇敢的心”,也是残暴,但毕竟故事人物国籍年代都离我甚远,所以并没有太多的刺激的感受。可是,湄公河,一下子就击中我的神经,从头到尾,就是一种视觉和神经系统交错的冲击感。很多年没看过警匪题材的片子,最近看的就是网剧余罪,说实话,彭于晏出场的时候,我就想起了余罪。影片开头,就是一个女孩<后面可知道这是彭于晏饰演的方新武的女朋友>吸毒的镜头,这个开门见山的片头,着实让我一下子倒吸一口凉气。然后便是湄公河上漂浮的中国渔民的尸体,在一片惊愕中,我不自觉的闭上了眼睛。这部电影,残暴。刀枪炸药,分秒入戏。
以前总觉得毒贩离我很远,暴行离我很远,保卫我们的刑警离我很远。然而,电影中,最无辜死去的十三条人命,便是我们自己,那原本天真烂漫的孩子被训练成最致命的杀人武器,还有,那些视死如归的缉毒警察,还有那条啸天犬,置生死于外,只为了国泰民安。电影上映时候,主要张涵予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歌德颂功没有什么意义,可是,有些人你不说,就没人知道他们的存在。大概是这个意思。
以前,不会上网,周围也没有人吸毒,也不认识缉毒警察,于是总觉得毒品离我很遥远。那时候对毒品的唯一认识和恐惧来自电视剧 “红蜘蛛”,开始对毒品听闻色变。后来,开始上网,陆陆续续地加深了对毒品的认识,就是毒品让多少人家破人亡。最近几年,各路明星接二连三被曝出吸毒,更是让人惊愕。
不过,我第一次被毒品吓到,来源于一个诈骗电话。当时大三,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号码,说是公安局的,对方说出了我的名字和其他个人信息,于是我相信了。对方说,有人从云南给我寄的包裹里发现了毒品,我一时惊愕,吓了一跳,说不可能。我说那我直接打110说明情况,但对方说这个是专案什么的,要我拨打一个号码~正在此时,一个校友路过,估计是听到了电话,忙和我说那是诈骗。我因此避免了被骗。那是,第一次,和毒品二字离得那么近。
生活一直平静安宁。可是,湄公河让我看到了安宁盛世之外的另一个真实和黑暗的世界。贩毒原来不只是金钱的交易,甚至是人性和灵魂的交易。原来,最致命的武器不是枪和炸弹,而是良心泯灭后的铁石心肠。原来,缉毒也不是简单的知道谁是毒贩,就可以简单地发个通缉令就可以缉捕归案;原来,正义之间还有政权的干扰。
生活并不是理所当然地美好,而是,有人为此付出了代价。如同电影里的情报卧底方新武,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卧底多年,远离亲人,只为了击破毒贩的窝。缉毒队队长高刚,也是为了事业放弃了家庭吧,每次他看着女儿,除了想念,大概也为不能陪在她身边而感到内疚吧。还有其他的队员,二郎在激战中失去了一条腿,而他本可以避免,只因为对方是个小孩,惊愕犹豫中被一阵狂射……甚至剧中的啸天,也是看得让人心疼~这个团队,让人羡慕的不只是各有神通,而是每个队员骨子里共通的责任和信念。这个团队,真棒。
这部电影,最让人触目惊心的不是十三具尸体,而是被打造成杀人机器的小孩。他们本不应该这样,世界本不应该这样。想起电影怦然心动里,布莱斯外公说的话,一个人的品行在儿时就已经定型。我憎恨考验人性的一切,更憎恨,利用人性的残暴。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幸运,生活在相对光明的世界,有爱的人在身边,而自己也还保留作为人的真和善。谢谢导演,演员还有其他的人给我们带来这样的一部电影。
最后,是对电影的结局有些困扰。通过结尾高刚和队长的谈话,我认为方新武并没有牺牲,而是回去继续潜伏了。但是我室友认为,方新武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毒枭。。。虽然,后来百度发现方新武的化名奇夫,正好是琨沙,一代毒枭的别名,可是一再2007年去世。况且,我觉得名字上的选取,也只是配合卧底情报员这个角色吧。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想,我始终认为,方新武没有叛变,也不会叛变。
作为一个极少看"暴力"电影的人,我还是感到刺激和震撼,无论是激战的场面,还是那些冷冰空洞的眼神。总之,我愿意和周围的人推荐这部电影,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