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观后感2000字
《白毛女》既运用了外来芭蕾的语汇,又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民族民间舞、传统戏曲以及武术等素材,达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白毛女观后感2000字,欢迎阅读!
白毛女观后感2000字篇一
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到家里老人哼唱“北风那个吹啊,雪花那个飘啊,年来到……”,那会只是觉得好听,也不懂什么。上了初中后,一位女历史老师,曾在课上给我们哼过这首歌,她初步介绍了芭蕾舞剧《白毛女》,我知道了这是剧里头的歌,还知道了里头有个梳大辫子,穿红色斜襟袄衫的喜儿,戴白羊肚手巾包头的大春。到了高中,更深入学习历史后,就知道了该剧是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表现人民群众斗争生活并力求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部探索性的民族新歌剧,是在肯定民族化、群众化的前提下吸取西洋歌剧经验,在不削弱文学性、戏剧性的前提下增强音乐性,在为内容服务的前提下寻求综合性艺术形式的统一与完整的一部中国经典式的民族歌剧。该剧是我国歌舞剧史上第一部里程牌式的经典力作,它是中国民族歌剧成熟的标志和发展的奠基石。这部作品不仅对中国歌剧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产生过广泛影响,而且对他后来的创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在当成立90周年之际,我带着以前对该剧的初步了解看了一遍,心里头有了更深的感触。
该剧演抗战期间贫农杨白劳和独生女喜儿一直相依为命。由于还不起地主黄世仁的阎王债杨白劳被迫在卖女文书上按下手印。因愧对女儿及无钱还债,除夕之夜喝卤水自尽。喜儿的未婚夫王大春和来抢人的狗腿子穆仁智发生冲突,终因敌不过木任职被逼出走。喜儿被掳去当丫头受尽黄家母子折磨。还被丧尽天良的黄世仁侮辱,且被卖给人贩。在佣人张二婶的帮助下,喜儿逃出虎口,只身藏在深山野洞,熬过三年非人生活,全身毛发皆白,大春带八路军回乡反霸,镇压了黄世仁和穆仁智,救出苦难的喜儿。
贫苦农民杨白劳是旧中国老一辈被压迫被剥削的农民形象。他躲债七天,最后走投无路,最终在除夕夜以死来了却在丑恶人世间的苦恼。农民在那个社会里,已经到了连屈辱的奴隶生活也无法维持下去了。杨白劳的命运,是旧社会农民的共同命运。面对如今的生活,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脱贫致富,日子日益好过起来。以前干农活时,为何天不亮就要起床跟随大人去干农活,太阳都要把人烤干了才可以回来。不过几年时间,虽然生活在喀斯特地貌的南方无法普遍使用机械作业,可是很多时候,农活已经很轻松了。特别是现在村村通公路,条条水渠铺一层水泥,与那个年代相比,真真是天上地下了。可是纵观现代社会,不少年轻小伙子一出生就没有受过苦,自私自利,不愿做事,做起事来也是浮躁不踏实,缺乏自主能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了流行的“啃老族”。或者一些人贪图安逸,好逸恶劳,为了金钱利益,作出出卖自身肉体,或者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事。且不说那些没有知识或者文化水平低的人目光短浅,只为眼前利益,就连全国各地都曾报道过高校女大学生卖淫、当小三的事。现代社会是浮躁的社会。虽然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却缺乏正确引导,很多年轻人盲目攀比,追求名牌,追求非主流,追求标新立异,好逸恶劳,目中无人、无法纪。与过去那个年代相比,虽然贫困,但却有极高正确的追求。曾经,我们国家夜不闭户,而今,对面不相识。
剧中战士们看演出后纷纷要求为杨白劳和喜儿报仇,有的战士还把这种强烈的愿望用刀刻在枪托上。有些被俘的蒋军士兵看了演出后立即掉转枪口加入人民队伍。当时许多人都是看了演出后便投身于革命的。直到中国解放,《白毛女》更是演遍全国,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发挥了极为突出的作用。但是如今呢?一些窃贼偷盗明目张胆,即使有人看见,为了不惹事,也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路遇陌生人受伤,即使那人已经奄奄一息,濒临死亡,为了不惹不必要的麻烦也没有几个人会拨下 120、110,更别说送去医院了。
喜儿和大春这对恋人纯真可爱和不屈不挠的性格速写,使得人物性格随着戏剧情节的推进而有层次地发展,展现了他们甜蜜的爱情与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那样的爱情,对于现在,有几对呢?那些这般的恋人,也许还不及国宝熊猫多啊。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生活节奏极快,快餐爱情充斥社会,“闪婚”,“闪离”早已不再稀奇。当今社会对“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做了最好的诠释。不不,也许我因该改为“钱权面前各自飞”。对于“性”现在已与爱分离,在这个性开放的年代,哪对恋人会将纯纯的“柏拉图”式恋爱进行到底?又有多少钱与权与名与其无关?
《白毛女》既运用了外来芭蕾的语汇,又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民族民间舞、传统戏曲以及武术等素材,达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音乐上保留原歌曲中 “北风吹”、“红头绳”等,还吸收了大量华北地区民歌河北梆子、山西梆子为素材,采用了管弦乐与民族乐器相结合的形式,使舞剧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感,一直深深吸引着广大观众。因此该剧还被誉为“西方芭蕾艺术和中国民族风格完美结合的精品”,是中国芭蕾的奠基作品之一,是目前国内演出场次最多的舞剧之一。这让我想到,多少人崇洋媚外,“海龟”成了流行词,都海龟去了。殊不知,多少“海龟”成“海带”。曾经不不少学者主张“废除汉字”而代之以“拉丁化”,“哈韩”“哈日”也是多么流行的名词,对于这个,我只想用我国某位国家领导人的话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看了历史红剧《白毛女》只是偶有感而发,觉无诋毁或批判什么的意思。我只是觉得,作为当代青年人,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社会、热爱家人、热爱自己。应该学会辩证看待事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要盲目趋同,有自己的主见,最求更伟大更高远的目标。即使对社会、对他人有什么不满,也应该用合理道路予以解决。并且敢于解决!
白毛女观后感2000字篇二
前几天,正值市人大代表大会召开时机,市政府特邀了上海芭蕾舞团到开远市表演的舞剧《白毛女》,同事约我一同去观看!我也是第一次现场观看芭蕾表演!现场气氛果然不错,舞台布置场景特别漂亮,逼真!演员们也个个表现出色!芭蕾艺术果然与众不同,非凡的享受!剧说《白毛女》是上海芭蕾剧团里的经典剧目,“喜儿”这实在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人物角色了。全剧从喜儿到白毛女,贯穿出现了四位饰演者,但表演最精彩的莫过于首尾两位,代表了当前上芭的舞蹈水平。
前两幕出场的“喜儿”感觉瘦弱单薄,却在痛斥黄世仁时,竟能释放出那样咄咄逼人的惊人气场,特别是演员的软度与旋转,实在为之震撼。而成年的“白毛女”,动作更显干练稳重,把一段悲惨的故事娓娓道来,从技术表现到思想内涵,都更饱满了剧中的人物形象。她在剧中的复合转非常精彩,据说也是此剧的亮点。
确实,经典剧目的艺术成就无可厚非。但艺术毕竟是在发展的,用现在的眼光去评价将近四十年前的作品,相信很多前来观看的中年人都是借着《白毛女》去追忆过去的那个年代,追忆曾经的那些童年景象。看来艺术已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欣赏的层面上了,它更大的魅力应该源于沟通,一种跨越年代的心灵沟通!
第二天与同事又谈论起白毛女喜儿,同事的一些话让我们陷入思考,同事说:“杨白劳不讲理,欠了人家的债就应该还,到处躲债不应该,那是违法的!那白毛女也真是的,人家黄世仁有权有钱,标准一个大款,这样的主儿贴都贴不上,她却为了穷大春逃到山洞里受苦,傻帽儿一个,换作现在社会,有多少穷人家的女孩梦想着伴这样的大款呀!再就是黄世仁真笨,应该用上门说媒这样的方式处理,先不提还债的事,先把喜儿娶过来!既然是一家人了,那债也就自然免了!从此喜儿与杨白劳都过上富裕殷实的生活!黄世仁也得到了喜儿!用现在通俗的话说:这就叫“双赢”!现在的社会上,似乎每天都在上演着喜儿与黄世仁的事故,而现代的“喜儿”们个个都以嫁给大款们为荣呢!
时代不同了!难道说“喜儿”也变了?
“红头绳”演绎人生的甜美
白毛女观后感2000字篇三
曾记得小时候,在爸爸妈妈牵领下到福州路210号市府大礼堂看过芭蕾舞演出,觉不出它的好来,总觉得没有南征北战的战斗片那样过瘾,不说话只是蹦蹦跳跳,没啥意思的。而今,在美琪大戏院观看红色芭蕾舞剧《白毛女》,的确感到是一场视觉盛宴。看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音乐
,一种温馨扑面而来,固然,我时而被发展着剧情感动的流泪,时而被喜儿人生不幸哀叹,时而又被广大劳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欣喜雀跃!红色芭蕾舞剧《白毛女》是1964年上海舞蹈学校的师生勇于创新,共同探索芭蕾民族化,根据同名歌剧集体创作改编的成果。该剧初创于1964年,经小型、中型发展成为大型红色芭蕾舞剧,《白毛女》首演于1965年第六届“上海之春”,一炮打响,并引起了全国轰动。该剧被誉为一部西方芭蕾艺术和中国民族风格完美结合的精品,是中国芭蕾的奠基作品之一,1994年该剧被文化部评为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
一、人物刻画得比较鲜明、生动。
第一、人物演绎。这部红色芭蕾舞剧《白毛女》并未因循于原作走捷径,而是根据芭蕾艺术特点,进行了再创造。它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古典、民间舞的素材,以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方法将剧情予以芭蕾化的展现。剧中主要人物诸如:喜儿的纯真、甜美和变成“白毛女”后的坚韧、刚毅;大春的朴实、敦厚及参军后的英勇、干练以及黄世仁的阴险、毒辣……都刻画得比较鲜明、生动。第二、人物外型塑造。喜儿--梳大辫子,穿红色斜襟袄衫;大春--戴白羊肚手巾包头。这些装束构成了人物的典型身份和地域特征,使观众一下子就明白了作品的时间、环境、事件等等因素。
第三、“红头绳”的象征意义。编导把“红头绳”作为象征着这对恋人的爱情信物,遂使双人舞变得情意绵绵、朴实亲切。在开始的段落中,二人是运用带有非常生活化的肢体语言,随着“红头绳”一点一点地系在了喜儿的辫子上,也充分表达了大春那浓浓的爱恋之情。尤其是第七场喜儿和大春的双人舞,是具有人物性格鲜明和浓厚民族色彩的舞段,深受人们的喜爱。舞蹈集中了喜儿和大春这对恋人纯真可爱和不屈不挠的性格速写,使得人物性格随着戏剧情节的推进而有层次地发展,展现了他们甜蜜的爱情与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二、音乐、美术、舞蹈三位一体。
第一、舞蹈语汇塑造人物。红色芭蕾舞剧《白毛女》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演员在台上不说也不唱,完全依靠形体的表现力来完成所有的戏剧要求――主题思想的演绎、矛盾冲突的展现、人物性格的塑造。在红色芭蕾舞剧《白毛女》的舞蹈中出现了许多上肩的托举,不乏难度,但这些是根据中国自己民族的舞蹈语汇去发展创造,而不是照搬一些芭蕾双人舞的现成技法,所采用的语汇和表达的语境都是民族的,这是难能可贵的!女演员的踹燕、倒踢紫金冠跳,男演员的“云门大卷”等古典舞技术技巧完成得干净利索,这也为舞蹈增色不少。芭蕾舞剧的独特魅力就是在于音乐、美术、舞蹈三位一体的艺术的密切合作集成时空一致、视听统一的艺术效果。
第二、独特舞蹈的编排、构图烘托人物。芭蕾中的舞蹈格式有独舞、双人舞和多人舞。独舞犹如话剧中的独白、歌剧中的咏叹调一样,长于刻画人物性格和抒发内心情感。群舞则用来渲染、烘托气氛,调剂色彩。在红色芭蕾舞剧《白毛女》剧中,由女演员组成的舞队排出各种几何图形,表演优雅的轮舞、圆舞,呈现出令人赏心悦目的舞蹈构图,往往是代表了该舞剧的典型场景。例如在序幕中的“北风吹”,充分得表现出了喜儿的欢欣之情,渴望能和父亲过好新年,希望能和大春哥好好相爱。舞蹈是无声的,是哑剧。剧中喜儿一系列的哑剧动作将她的快乐心情表露无疑。群舞在剧中出现得也是非常多。如前部分的“窗花舞”、中间的“战士舞”、最后的“红缨枪”部分,“太阳出”、“解放”等部分。
第三、洋为中用兼容并包。红色芭蕾舞剧《白毛女》既运用了外来芭蕾的语汇,又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民族民间舞、传统戏曲以及武术等素材,达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音乐上保留原歌曲中“北风吹”、“红头绳”等,还吸收了大量华北地区民歌河北梆子、山西梆子为素材,采用了管弦乐与民族乐器相结合的形式,使舞剧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感,一直深深吸引着广大观众。每当舞台上稀疏的雪花飘落,熟悉悦耳的旋律响起,“北风那个吹啊,雪花那个飘啊,年来到……”舞蹈集中了喜儿和大春这对恋人纯真可爱和不屈不挠的性格速写,使得人物性格随着戏剧情节的推进而有层次地发展,展现了他们甜蜜的爱情与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现已成为中国古典舞教学剧目的保留教材。白毛女是“洋为中用”更深层次的实践,以其独有的中国特色自立于世界芭蕾艺术之林。红色芭蕾舞剧《白毛女》被确认为“20世纪的经典”。
回首往日岁月,追昔扶今之情。对于80、90后或将展示了一个不曾遥远的历史、带来一份新的愿景;对于即将跨入知天命的60后,和着音乐,哼唱红色芭蕾舞剧《白毛女》歌子仿佛是在吟唱童年的歌谣。相信前来观赏者或将借着红色芭蕾舞剧《白毛女》去追忆逝去的那个年代,追忆曾经拥有的那些童年景象。
白毛女观后感20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