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中国合伙人励志电影观后感

木兰分享

  中国合伙人,带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有梦就要勇敢去追,不追的话,梦终归是梦。那么,看完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的你该如何写中国合伙人观后感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中国合伙人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篇一

  最近和老公一起观看了这部由陈可辛导演执导的《中国合伙人》,这部影片带给我的时代记忆和叙事的角度,已全然超越《致青春》的自恋式独白加文艺范的性格自虐所能带给人的心灵震撼。这确实是陈可辛超越《甜蜜蜜》、《如果、爱》这种文艺爱情片的一部带有时代层次感和“网络社交”式镜头语言的代表力作。

  这是一部以新东方三驾马车的创业故事为原型的带着文艺色彩的励志电影。“海归”孟晓骏和“文艺男”王阳、“土鳖”成东青激昂在八十年代的峥嵘岁月里。孟晓骏意气风发,王阳浪漫潇洒,只有跟着他们混的成东青周身泛着化不开的土气和傻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这样的三个人心中满怀着dream。这三个男人的原型在60、70后的人生记事片里总是会留下一些浮光掠影,总会有这样一些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片断令人长吁短叹。那时的青春,那时的梦想,就如同拉着洋片的小贩,一不小心花光了你一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零花钱。

  原来那些时代的场景原来一直都停留在那里,广播里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湖边的小径、各种高深莫白的主题讲座,时刻召唤着你青春记忆里的荷尔蒙,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洒脱不羁令你恻目,也总是有一些小情怀在别人开口之前就被你忽略。当梦想照进现实会是什么样的呢?

  “我承认我是为了我自已,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我自已。对于这一点,我至少敢承认!”孟小峻在王阳的婚礼上对着成东青吼出了这句心底话。这句话本应该放在每个人的心底深处,成为自已安身立命的处世箴言。但是,当你要说服别人跟随或顺从你的梦想时,几乎没有人敢大胆地承认就是为了自已,并非为了狗屁什么友情、爱情、亲情,理想之类的东西。我很庆幸早已明白了这一点,直言不讳地告诉自已的丈夫“并非为了爱情嫁给你,我只为了我自已。因为我不可能是一个肯为爱情付出尊严的女人,所以我需要一个愿意为了家庭付出爱心的男人。”很无法理解吗?女人来自金星男人来自火星,陷入爱情的女人会容易失去尊严(男人的占有欲);富有责任心的男人会容易产生爱情(女人的控制欲)。现在,是不是容易理解了呢?所以,我是一个不容易失去自我的女人,我的梦想可以在现实里开花结果,成为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存在。

  “不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而是世界改变了你和我。”人到中年的人们特别热衷于同学聚会,在当年的那个人群中相互特别容易找回自已青葱的影子,又从每个人的身上找到其岁月留下的痕迹。梦想与现实出现了交错,看着同学时的你,回忆着自已终将失去青春时光。当一个人已经开始怀旧时,这也说明他已经失去了青春。丈夫听了我的评论,不以为然。他是一个以沉默来对抗自以为是的男人,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相处方式是一种舞台剧的表演方式。行为和语言艺术基本上不能触动一颗誓以改变“自闭”与往事决裂的男人,社交重建是一个男人证明自已的最好明证。幸好我有一颗旁观者的心态,不吝惜陪伴他人的悠闲与自在,追忆着另一个的逝水流年扮演着另不存在的角色,获得一个不一样的心情。

  各位学长年轻时的模样,我只能从毕业照片里看出端倪,我所见过和曾经年少时的你大相径庭。我知道身边没有文化精英,也没有文学青年,更没有屌丝逆袭。在我们的成长之路上,没有看到真正的成功,除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时代赋予的失落还是打在每个人憔悴不堪的脸上,除了年老色衰的松弛,还有纵情声色的迷离。“你以为我不想过清闲的生活吗?你以为我不愿意清心寡欲多活几年吗?你以为我不知道这样危害健康吗?我不是为了自已,我得为多少人活, 我身上扛着多少人的责任?”是吗?请只为你自已活着吧,你连自已都活得身不由已,何德何能承担这么多人的责任呢?与其说你在为别人的生计活着,不如说你在逃避自已真实的责任。请所谓的成功者,不要再土鳖下去了。这个世界不等着你来改变,也请你不要改变自已。

  这个大同的世界,有了大同的你我。于是,便有了不太大同的人物故事,我知道我的梦想与成功无关。只是一个人的生活的态度,对幸福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喜欢一个人的空间与平行的思维,有的人从来不去顾忌温饱就直接跳跃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我的梦想与温饱、与爱情无关,只与尊严相关。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篇二

  调成泛黄色调,温火热煮青葱岁月,《中国合伙人》里有旧时代热血青春;三个青年从一无所有到身家万贯,这是一部励志大片;横跨几个年代,里面有时代的断截面;还有始乱终弃的爱情,有始至终的友情……陈可辛想说的东西很多,但什么都没讲彻底。或许,其实是这样,他并不想说这么多,他只是觉得要堆砌这么多,因为这些对票房可能有益。经过《武侠》和《血滴子》(监制)或小或大的失败教训,他对失败产生前所未有的恐惧,迫不及待想找个机会消除挫败感。

  陈可辛擅长刻画情感,以及更大一点的群体情怀,他所有的电影都在围着情感打转,即便在尝试拍摄中国式大片时,类型电影的框架也压制不住他对情感的突出关注。这是陈可辛最大的优点,他懂得人性的复杂,情感的美好与哀愁。可惜在《中国合伙人》里,他并没发挥出上好状态,成冬青、孟晓骏和王阳三人的性格和关系变化,包括他们各自的爱情,除了偶现的动人妙笔,几乎全靠旁白帮忙。在讲述方式上,我没见过这么笨、这么匆忙的陈可辛,旁白多得令人厌烦,简直退化到早期作品《双城故事》的地步,旁白甚至比之更泛滥。设想一下,假如抽掉三人相互交叉的旁白,仅借助于画面和情节,他们三人的性格和情谊差不多会坍塌。过于依赖旁白,就像强行灌输的评述,生硬地为观者构建对主角们的印象。

  作为北上拍片的港区导演,对于影片营造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代质感,当给予一些表扬,这也是陈可辛从不失手的地方。不像别的香港导演到了内地,港味与陆味仓促杂交,如蹩脚的国语配音一样令人难受,陈可辛的《如果·爱》、《武侠》,包括这部《中国合伙人》,并没出现不自然的怪异问题。当表面功夫做足,就要深入内核精神。王阳是个文青,留着长发,有观众向陈可辛提问,王阳是否有海子的影子,他坦承,不知道诗人海子是谁。这个无关紧要的事实,泄露了很多秘密,可解释三个人物没有人格(不一定是高尚的)魅力的原因。陈可辛终究对人物的外在和内在设定有距离感,他做了功课,但视野和经验不够。王阳的文青范,孟晓骏的世家子弟样貌,成冬青艰难求学的漫画式描述,均流于类型片的套路化,尽管他们的形象借鉴了现实人物。

  校园、创业、泡妞、决裂,自从预告片曝光,就可推断《中国合伙人》可能和大卫·芬奇讲述Facebook创始人故事的《社交网络》有关联。出来的成品,果然证实了这个猜测,《中国合伙人》偷了《社交网络》不少东西,这真令人尴尬。成冬青三人和美方律师对峙的戏及对整个电影的牵引作用,和《社交网络》如出一辙。甚至可以再一步推断,《中国合伙人》的诞生,就是《社交网络》催生的产品。主创照着《社交网络》的样子,找适合的故事,左转右拐到了新东方俞敏洪他们的头上。

112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