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唱歌>音乐欣赏>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

芳芳分享

  中学阶段的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培养的一项教育内容。它可以提升学生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分析能力。它以音乐作品为媒介、以乐器为载体、以美誉为核心,引导学生去参与、去发现、去体验与创造,最终达到提高素质、完善自我的目的。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关于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与中学生兴趣爱好的错位。学生不喜欢教材中的歌曲,而偏爱流行歌曲。不少学生谈及歌星或流行歌曲头头是道,对歌星的状况、隐私更是如数家珍。对高雅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却很漠然、厌烦,可以说中学生的追星心理严重影响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2、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浅薄。初中低年级的大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节拍”、“小节”、“乐句”等概念都搞不清楚,直接影响了欣赏音乐的效果。

  3、教学设备简陋。特别是农村中学教学设备简陋、缺乏使音乐欣赏课枯燥单调,极大的限制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和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4、教学理念陈旧。音乐欣赏课程式化:介绍作者生平、作品背景、主体结构,完整欣赏全曲,完成课后练习等等。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欣赏和流行音乐的关系。

  音乐是属于每个人的。著名作曲家贝多芬有句名言“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所以音乐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着特殊的素质教育功能。音乐欣赏课的作用就是让学生经常接触优美、纯净的音乐以净化思想、陶冶情操,形成高尚的品德。使每个学生学习音乐懂音乐,成为会欣赏音乐的健全人。

  当前,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是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人们的审美趣味是分不开的。由于社会生活经验和文化修养不足,以及思想稚嫩的原因,不少中学生对流行歌曲认识模糊,他们唱流行歌曲,只觉得“时髦”、“新奇”,以为唱流行歌曲不过是学外国、学港台而已。而有些流行歌曲,格调不高,其主题不健康,矫揉造作,让人听了似懂非懂,如果任由这些歌曲充斥校园、充斥学生心灵,不仅不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的成长,甚至会诱导青少年误入歧途,而时下的中学生出现早熟、早恋现象,这与社会上泛滥的、格调低下的流行歌曲不无关系。当然,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非常自然。我认为使青少年接受美誉熏陶,必须端正音乐教育的正确方向,大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强调民族音乐教育,多途径多方式吸引学生,努力改变流行歌曲一统校园的局面,使学生从陶醉于滥情的宣泄和动作的拙劣模仿中清醒过来,一扫时下部分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无需严格禁止学生去听去唱流行歌曲,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要爱学生之所爱,精心挑选一些思想性与艺术性较高的流行音乐,由此做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整个音乐文化的极大兴趣,使之在健康的、优秀的音乐中感悟美,坚持下去既可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又可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既可培养学生的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又可培养学生具有辨别高雅与庸俗、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能力。

  三、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成为最有魅力的课程。

  我认为音乐欣赏课要根据学生实际,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来选择教材。选择好音乐曲目是上好音乐课的基础,在长期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对流行歌曲的爱好远远超过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熟悉流行歌曲的背景、特点等。因此,选材时应当考虑学生对欣赏内容的了解程度,否则,就不可能引起共鸣,更不利于师生互动。例如,让学生演唱和欣赏各类优秀作品,根据作品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在牢固掌握音乐基本知识的同时,利用学过的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如乐句、乐段、调式调性、曲式、作品风格,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体验音乐文化之美,使学生从浓郁的风土人情文化中,不断丰富历史和民俗生活知识,从而把握好歌曲的风格和特色,以此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比如;在欣赏《国歌》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还要事先根据学生的特点,或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国歌》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或组织学生举行不同形式的演唱会,然后组织学生们讨论《国歌》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讨论词作者(田汉)和曲作者(聂耳)对中国音乐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通过这样的组织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全面接触音乐、理解音乐、学习知识。我认为快乐是学生求知、求善、创新的“开路先锋”。在音乐欣赏课中让学生体验快乐,这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直接、最具体的原动力。

  四、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的“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欣赏乐曲《瑶族舞曲》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会问一些很专业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三个主题旋律的速度是怎样的?”而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欣赏课中,去发现、去探索,让学生从音乐欣赏课中去感知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可引申为“心赏”,用心来体会,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审美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让中学的音乐欣赏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欣赏课。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我发现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给人们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

  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觉,参与者虽然并没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论背景,却也能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

    2584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