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唱歌>音乐欣赏>

汉族音乐的简介

绮萍分享

  汉族是有音乐传统的民族,汉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创造,秦以前,汉族先民已创造了乐器和乐曲,发明了乐律。下面就跟随学习啦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汉族音乐的相关内容吧!

  汉族音乐:先秦音乐

  概括

  先秦乐器,以磬和钟最有特色。磬用石磨制而成,钟用青铜铸造而成,有钮钟、甬钟、钲等形式。磬有特磬(单磬)与编磬(组磬),钟亦有特钟(单钟),各悬于木架上,用木槌击之发声。又有琴、瑟,传说为伏羲氏发明,以桐木作体,绳丝为弦,瑟弦数25,琴弦数10或5。秦人损瑟弦之半,造为秦筝,流传至今。又有筑,是用竹尺敲击发音的弦乐器。青铜乐器还有商代铜鼓(湖北崇阳出土)、铎、铙、铃为击乐器。又有埙,用陶土烧制而成,吹奏乐器还有排箫、笙、笛等。

  乐律的制定,传说在黄帝之世,传说不可尽信。但至公元前7世纪,汉族已制定乐律,其计算乐律的“三分损益法” 载于《管子·地员篇》。音乐家们还认为,三分损益制定乐津,实行应依弦长而非依管长。古乐以五声音阶为主,周代出现七声音阶(加变宫、变徵相当于47),战国时已有旋宫的理论,调式运用也很普遍。

  先秦乐曲分类

  (1)大型古典乐舞曲,如《大韶》、《大武》等;(2)小舞曲,如《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等;(3)器乐曲,如笙曲《南陔》、琴曲《高山》、《流水》等;(4)歌谣曲,如《诗经》、《楚辞》,每首诗当时都有曲谱,可合弦而歌之。

  汉族音乐:汉唐音乐

  概括

  从汉朝到唐朝,汉族与兄弟民族广泛开展文化交流,汉族歌舞音乐发展臻于极盛。汉代出现国家设立的音乐机构——乐府,由它收集整理的乐府诗,曲调可歌。

  汉代

  汉代北方民歌有《徒歌》(清唱)、《但歌》(有帮腔)、《相和歌》(有管弦伴奏及打节拍的乐器)。《相和歌》的最高形式为歌舞大曲,称为《相和大曲》,由多节歌舞及插曲《艳》、《趋》、《乱》组成。北魏至隋唐,南方和北方汉族民间音乐统称为《清商乐》或《清乐》,含民歌和舞曲,是燕乐(宴会音乐)的组成部分。又有宫廷雅乐(礼仪音乐),还有吸收兄弟民族音乐创作的鼓吹曲,如《战城南》;横吹曲,如《紫骝马歌》等。这一时期著名琴曲有《广陵散》和参与胡笳而写的琴曲《胡笳十八拍》。

  唐代

  唐代民歌称为“曲子”,见于敦煌资料,如《菩萨蛮》、《剑器词》等,都有音乐曲调,以后发展为文学形式词牌。唐代多段大型歌舞曲称为“大曲”,综合器乐、声乐和舞蹈,长达几十段,如《绿腰》,大曲中接近汉族《清乐》系统较为幽雅的部分,称为《法曲》。

  唐代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就是《法曲》。唐玄宗时,依表演方式,分音乐为《立部伎》。其室外表演为八部:(1)《安乐》、(2)《太平乐》、(3)《破阵乐》、(4)《庆善乐》、(5)《大定乐》、(6)《上元乐》、(7)《圣寿乐》、(8)《光圣乐》;室内表演为六部:(1)《乐》,包括《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2)《长寿乐》、(3)《天授乐》、(4)《鸟歌万寿乐》、(5)《龙池乐》、(6)《小破阵乐》。此期歌舞音乐的发展达到了高峰。

  汉唐乐器

  汉唐时期新创或引进的乐器有:汉琵琶(阮咸)、箜篌、角、笳、羌笛和六孔尺八(都是箫的前身)、筚篥、方响、锣、达卜(单面鼓)、节鼓、轨筝、奚琴、齐鼓、羯鼓、檐鼓、都昙鼓、毛员彭、签腊鼓、鸡娄鼓、王鼓、连鼓、桴鼓、太平管、跋膝管、七星管等,这一时期各类乐器总数达300多种。

  乐律方面,南北朝的古琴曲中,已正式应用纯律音阶。隋朝立八声音阶。隋唐燕乐用28调。

  隋代音乐家万宝常提出84调的理论,并在隋

  唐宫廷雅乐中应用。这一时期,出现“犯调”和“移调”的作曲方法,提出主音乐的表达性能,还出现以减字谱记琴乐谱的方法,又在敦煌发现用工尺谱记唐乐谱,便于乐谱的保存和传授。

  汉族音乐:现代音乐

  近代以来,汉族音乐的走向,表现为三个方面:

  (1)随着封建统治被推翻,被清王族所继承的、代表封建统治阶级正统意识、政治上僵化腐朽、艺术上干瘪空虚的宫廷雅乐迅速被人们遗忘。

  (2)民间地方戏、器乐曲和曲艺如繁花盛开,得到空前发展,同时人们的艺术审美也大不如前。

  (3)西方音乐的基本乐理、西方歌曲及演唱形式、西洋乐器、新的记谱法等传入中国,从音乐教育家们利用外国曲调填写新词,到创作学堂乐歌及群众歌曲,从编排儿童歌剧舞剧到创作大型歌剧,汉族音乐逐步采用现代西方音乐的某些形式,失去了自己的中心与个性,缺乏自己的特色。

  代表民族音乐正确方向的伟大变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运动中以及革命根据地发生的。变革的一方面表现为利用传统的民歌、小调、戏曲、器乐曲和曲艺的形式来表达新的革命内容;另一方面表现为创作新的歌曲、歌剧时充分吸收民间传统的曲调,使这些新作歌曲歌剧具有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而最根本的是,从革命时代的主题出发,谱写了民族音乐的最强音。

  近代以来,引进西方音乐理论和乐器,创作新的乐曲,是汉族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最早的新乐曲是在新办的学堂里教唱的新歌曲,称为学堂乐歌。学堂乐歌的产生,起初是一些留学生用日本或欧美流行的某一曲调填词编成的新歌,后来也有用民间小调填词,或创作新曲的。著名的学堂乐歌如《中国男儿》、《何日醒》、《苏武牧羊》、《木兰辞》等。早期的音乐家教育家有沈心工、李叔同等。

  之后,音乐家们努力探索创立民族音乐的道路,并运用西方音乐理论创作新的乐曲,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有王光祈、青主、丰子恺等,著名的新乐曲有歌曲《国民革命歌》(肖友梅曲)等,还有钢琴独奏曲《新霓裳羽衣舞》(肖友梅曲),以及大型声乐套曲《长恨歌》(黄自曲)。

猜你感兴趣:

1.汉族山歌的简介

2.汉族小调的简介

3.陕北民歌的简介

4.音乐专业人员个人简历模板

5.羌族民间音乐简介

    1948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