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法学习心得
钢琴的学习需要我们的努力,那么钢琴教学法学习心得有哪些?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钢琴教学法学习心得,供你阅读参考。
钢琴教学法学习心得篇1
钢琴是一门技艺性、实践性、独立性要求非常强的课程,它要求学习者有严谨而踏实的学习态度,自觉和刻苦的学习能力。然而,学习钢琴却是越早越有利。从钢琴家的立场看,手的幅度,手指间的伸张力,手指关节的弹性是具有决定因素的。而这些,趁年幼,手的关节和膜膜都还柔软时,就加以有效的训练,对于制造一双钢琴家的手,是有极大的用处的。许多家长想让孩子学习钢琴,但是不知道让孩子几岁学最好。医学家发现,音乐家的大脑比普通人要发达得多,特别是大脑左半球容量比普通人多。左右脑之间的纤维也比普通人粗。
而这些脑生理特征在7岁前就开始学音乐的人脑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有人对参加1966年举行的第三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的33位钢琴家始学钢琴年龄进行了调查。其中两岁开始的1位,三岁开始的3位,五岁的6位,六岁的8位,七岁的7位,八、九、十岁的各1位。由此得出:三至七岁年龄段学琴的钢琴家占85% ,该年龄段可视为开始学琴的最佳年龄段。
可见,从三岁到七岁都是幼儿学琴的黄金时期。具有关专家调查,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的音乐才能发育期:一是学前的2 -6岁,二是学生期的12一15岁。就学习钢琴而言4一5岁的儿童已经有了一定的综合能力和自制力,是开始学习钢琴及其他乐器的最佳时期。但是幼儿心理学又告诉我们:三四岁幼儿的有意注意只有五至十分钟,五、六岁也不过最多二十分钟左右。所以在对儿童的钢琴教学中,不但要求钢琴教师掌握正确而娴熟的钢琴演奏技能,更要重视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使儿童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产生持久的兴趣,从而自发地产生对学习的要求,并从中得到激励和鼓舞。我们也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具体的确定孩子的学琴年龄,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教学中接触了不少学生,他们在学琴的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四类问题:
1、读谱不正确。一首学过的曲目,老师不提示第一个音的音名和唱名以及在钢琴上的位置,学生自己无法找到琴键,弹奏期间注意力集中在音符标注的指法上,不清楚音符的唱名及音名。
2、节奏概念不准确。从未使用过节拍器,拍子不均匀,熟练的部分弹得快,不熟练的部分弹得慢,速度随意、不均匀。
3、触键方法不规范。手指“趴”在琴键上,靠手腕用劲来将琴键摁下去,掌关节和手指的第一关节特别软,触键的时候常凹陷进去。
4、缺乏乐感,不爱音乐。弹出来的曲子很机械,在家长的压力下弹琴,没有学习积极性。
如此学习下去,学生对于不正确方法的印象越来越深刻,遇到稍有难度的乐曲,便无法顺利练习下去,即使勉强弹下来,也是不规范的——不准确的节奏、糟糕的音色,毫无乐感可言。如此,时间一长,学生便对钢琴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厌恶音乐,违背了家长培养孩子的初衷。
由此在钢琴的启蒙教育中,我们教师会着重注意对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读谱能力的培养
第一,看清楚谱号、拍号、调号;
第二,看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
第三,看音符时值的长短;
第四,看弹奏音符应采用的指法。
有的学生弹琴时走捷径,根本不看音符在谱表上的高低位置,直接根据音符上标注的指法来决定该动哪个手指。及时发现并制止这种错误的识谱方法,而解决此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唱谱。在弹奏一条新曲时,要求学生先看谱、读谱、唱谱,就能够有效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
二、视奏能力的培养
从启蒙阶段开始弹琴分三个过程:
第一,眼睛看谱获得信息;
第二,大脑迅速做出反应组织信息;
第三,手由大脑指挥弹奏出乐曲反馈信息。
初学钢琴时弹奏的曲目很简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弹几遍背下来后,就不再看谱,眼睛盯着琴键,中途弹错了仍然埋头在琴键上寻找位置,当被问到现在弹的地方在谱面上的位置时显得很茫然。启蒙阶段的学生对五线谱还处在熟悉阶段,每一遍读谱就是一次强化刺激,对提高读谱能力大有好处。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方法不加以提醒,成为习惯,就会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看谱慢。一首新曲目一定要背下来以后才能够完整地弹奏。上手慢,随着曲目难度的增加,弹熟一首乐曲需要花的时间越来越长。忘得快,因为读谱少,基本上是靠记琴键位置和手的骨骼。
肌肉记忆弹熟一首乐曲,感性记忆失去了理性记忆的支持,遗忘得快,过一段时间,学生再弹该乐曲,宛如初见。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视奏能力,教学生在弹新曲目时,眼睛大部分时间看着乐谱,手去摸琴键,快速地看手在琴键上的位置,即使触错了键也没有关系。这样坚持下去,学生会逐渐快速又准确地找到琴键,提高学习效率。
三、规范姿势的培养
启蒙阶段要注意循序渐进,规范姿势的概念,手型是自然的,掌关节顶住而不塌陷,手腕平稳,手指的每一个关节都要凸出,高抬指,用指尖触键,仿佛握住一个小球。大多数学生在初学时难以做到姿势标准,通过频繁的示范和不厌其烦的提醒,让学生对比错误和正确的姿势,从而对正确的姿势形成概念。
让学生多做吊臂练习,学会放松手臂,手指落在琴键上时指关节立住,在手型、触键方法正确的基础上,逐步获得明亮、圆润的音色。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学生就会逐渐掌握弹琴的正确手型和规范的触键方法。
四、良好节奏感的培养
良好的节奏感并不仅是教会学生各种音符的时值有多长,而是要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节奏概念。在启蒙阶段让学生学会聆听节拍器,因为学生自己数的拍子往往忽快忽慢,主观性很强。先让学生跟着节拍器唱谱,这样学生就对均匀、统一的节奏有了体会。
五、良好听觉的培养
学生对于听过的、会唱的曲子更有兴趣,学得也更快。这是因为在他们的脑海中,对乐曲已经有了印象,在弹奏过程中向脑海里显现的音乐去靠近,弹错了能自己察觉并纠正。因此,课堂示范非常重要,完整地、有表情地将乐曲演奏一遍,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聆听弹奏出来的每一个音符的强弱和音色,让学生形成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的印象,学生也会非常愿意模仿教师的示范,提高学习兴趣。
六、音乐想象力的培养
钢琴启蒙不仅仅是教学生每节课认识几个音符,几种节奏,再用手指在钢琴上敲出来,这些都是音乐的表现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如何让学生从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的乐趣和美妙。儿童在接触到表现不同内容的音乐时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有的学生听到《火车》时,主动告诉老师这首曲子像火车越跑越快了;《老麦克唐纳》里的双音貌似鸭子嘎嘎叫;最后一首《公主圆舞曲》是漂亮的洋娃娃在跳舞。音乐想象力是乐感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唱歌甚至跳舞等方式来教学,课堂气氛活跃而不枯燥,从而发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钢琴课不只是机械的手指运动,让学生通过学习钢琴,欣赏音乐、热爱音乐。
钢琴教学法学习心得篇2
钢琴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除了教授基本的乐理知识、演奏技术以外,作为钢琴教师,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注意并做好。
一是培养学生学琴的兴趣。教师要设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唤起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进而点燃他们的音乐表现欲,激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让他们通过学琴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悟,有所为,从而在品味音乐和诠释音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琴的真正意义。
二是尊重差异,目标适度。学生的音乐天赋、心理发展、年龄、性格各不相同。教师要注意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在教材的选用、教学的进度、授课的方式上灵活安排,设立切实可行的目标,既要做到增强学生达标的信心,又要让学生明白为成功必须作出的努力;既能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又能保证学生学有所获;既能在练琴的过程中感觉到一定的压力,又能体会到付出后所带来的快乐。
三是善用激励,着眼发展。弹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练习的结果能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表扬,而这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并不断激励和鞭策学生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四是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课堂。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取一些四手联弹、双钢琴曲,让他们体会合奏的快乐;可以经常和学生一起欣赏优秀钢琴家的演奏录像、聆听钢琴大师的CD,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还可以定期同学生和家长们进行交流,畅谈学生的学琴经验和心得,或者举办小型的音乐会和汇报会,让学生们体会舞台上的激情。
我始终在寻找一种来自心灵对音乐得到滋养的“快乐教学法”。幸运的是我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第八期“全国钢琴音乐教师认证培训”的课程,从中真正感受到了应该如何培养一个快乐的孩子,快乐的钢琴家,快乐的艺术大师!
参加培训的每一天,都能够感受到“享受性”的授课。周海宏教授讲的“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心理问题析解”,深刻剖析了儿童在学琴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如何使他们自觉练琴、如何享受音乐;李昕副教授讲授的“规范钢琴教学的重要性”,讲述了非常实用的钢琴弹演奏技巧;刘红妍老师讲授的“钢琴艺术史”,深入浅出的讲授了各个时期的音乐大师及历史背景;彭佳老师讲授的“复调作品”,深入分析了复调作品的弹法和调性把握;宁楠老师讲授的“音乐基础知识趣味教学法”,讲解了如何进行引导性的趣味教学方法。
钢琴教学法学习心得篇3
首先来谈在青少年钢琴教学中儿童的心理,因为幼儿及青少年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所以钢琴教师必须熟悉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 。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儿童心理特点搞好钢琴教学。
一、培养青少年音乐兴趣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学习音乐也是如此,只有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去追求音乐的最高境界,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又可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才能。对于青少年来说,兴趣的培养则更显重要。因为幼儿及青少年时期心理发育尚不完全。缺乏意志力与责任感。虽然他们的好奇心很强,但如果不能及时将好奇心转化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久而久之必然对枯燥的指 法与音阶练习等产生厌烦情绪。有些家长和教师不注意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只是一味地逼迫孩子硬学,结果有的孩子不堪忍受而将钢琴砸烂堵也曾有所闻。儿童最容易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事物。为了开启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大门,教学中应采取启发、诱导、激励的方法培养和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比如幼儿喜欢形象思维,无论教识谱,还是教演奏,最好多用一些比喻方法。在弹奏标意性乐曲时,教师在范奏前最好用形象的语言或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将乐曲的内容、情境讲给孩子。另外家长也可有意识地多给孩子听磁带、唱片、或多让他们看一些有关钢琴方面的音乐会录像、观看实际演出等。幼儿多具爱表现、喜欢得到赞扬 的特点。家长、教师平日可采用打分、奖励等方式鼓励他们练琴。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也要充分肯定。经常举办一些小型音乐会,让孩子们互相观摩、互相找差距,既锻炼了表演能力,又能产生竞争意识。通过以上方法,幼儿会逐渐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并能自觉地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成绩会明显提高。随着成绩的提高同时还会产生较强的自信心,会更加努力地学琴。
二、注意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习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音乐开发智力。通过学习音乐,可以使孩子的记忆、协调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素质基础。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钢琴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力,同时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十分有益。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的奥尔夫教学法 ,应用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充分培养人的创造性的一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法。它充分调动了一个人的一切感觉器官来接触音乐,也就是充分感受,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充分进行表达。比如相同的一个节奏型或一段旋律, 可根据个人的不同感受演化成各种不同的动作表现,强调并鼓励哪怕是细微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幼儿钢琴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只是死板地让学生按乐谱的要求去弹奏,必然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分析旋律所蕴含的情绪与思想,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音乐形象。通过准确的范奏,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内涵,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弹奏,充分创造与发挥自己所感受的音乐形象。有的教师只注意了学生技艺的训练,而忽视了创造力的挖掘,忽视了音乐感、节奏感的培养。只有充分启发创造性思维,才能通过丰富想象充分理解音乐内涵,才能提高音乐感、节律感等音乐素质。 儿童钢琴考级比赛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也说明了这一点,比如有许多考生在演奏技艺方面尚不错,但音乐感、节奏感极差,使乐曲显得空洞、枯燥、乏味,没有一丝活力。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以及音乐感和节律感,作为教师本身也应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用一些直观、生动、形象的手段,充分 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例如可以制作一些形象的教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各种节奏谱。另外也可通过一些人的画面介绍音乐内容,使学生通过视觉配合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反过来通过听音乐产生联想,让学生以音乐形象产生联想,让学生将其感受到的音乐形象画出来,也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好办法。总之,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再充分表现音乐,激发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学习音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与心理上的发育期,各年龄段间及同年龄段每个少儿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一律用同一模式进行教学,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由于每个少儿在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及性格特征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幼儿钢琴教师有必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这样才能作到“对症下药”、因势利导。比如有的男孩子脑子很聪明,但特别好动,上课时常不能集中注意力,有的女孩子自尊心特别强,非常敏感。教师略微批评她一下,便会哭闹不止。很显然对这样的孩子不能过分批评,然而也不能对其错误置之不理。每堂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有计划地指出他们弹奏中的错误,且用非常温和的语气讲:此处如能弹 得更优美一些就好了。孩子们很乐于接受这种语气,很快就能纠正错误。有的家长看到比自己孩子后学的都已赶在前面,非常着急,不时训斥,甚至打骂和强制孩子练琴。有些教师也往往缺乏耐心,动辄对孩子严加训斥 ,甚至拿根小棍敲击孩子的小手。久而久之许多孩子不仅产生了逆反心理,厌恶学琴,更有甚者一听要上钢琴课,就会产生恐惧心理。这样的心理状态还怎能学好琴呢?对这样孩子只有耐心地启发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轻轻松松地上好每一堂课,并能轻轻松松地完成布置的练习任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做同样也能使孩子们在学习钢琴中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