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劳特《定位》读后感10篇
《定位》这本书问世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影响很大,2001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特劳特提出的“定位”概念击败了诸如科特勒、麦克尔·波特等这些顶级世界大师的理论,成为王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特劳特《定位》读后感10篇,供大家阅读。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一
平时耳闻目濡,经常听到各种公司大谈特谈“定位”,但常常听不出所以然。最近看了艾·里斯(Al Ries)和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著的《定位》(Positioning)一书,该书是一本改变了传播——营销的书。它讲述了什么是定位,并提出定位是广义的成功战略,定位技巧可应用于包括“政治、战争和商业,甚至追求异性”;
时代可以分为:产品至上时代、形象至上时代和定位时代。在产品时代只需拿出“更好的捕鼠器”并且有钱去推销它就行了,但仿效产品毁掉了产品时代。在形象时代,声誉或者形象比任何一个具体的产品更加重要。但拾人牙慧的公式同样毁掉了形象时代。在定位时代,创新不再是通向成功的关键。要想取得成功,企业必须在预期的客户头脑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个一席之地不仅包括企业的长处和短处,还包括其竞争对手的优点和弱点。在定位时代,光靠发明或发现新东西是不够的,甚至没它也行,但你必须是第一个打入客户的大脑才行。
人脑有一个针对现有信息量的防御机制,它能拒绝无法“计算”的信息,只接受与其内部现状相称的新信息,其他东西则一概过滤掉。政府、企业或产品都需要有正确的定位。定位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有一个适当的位置。
“缺乏适当定位”至今是许多本土企业及非赢利组织在竞争中的瓶颈,是营销中的突出问题点。对于个人来说何尝不是一个重要问题呢?
做事没有重点,希望人人满意,得到所有人的满意,结果是没有人满意。值得做的事情非要等到尽善尽美才去做,结果很可能永远做不成。如果你试过多次,并且偶尔取的成功,你在公司里的名声可能会很好。我们经常会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想法,却没想到不管是鸡头还是鸡尾他终究是鸡,成不了凤凰。泰坦尼克号上最好的船员到头来也得和最差的水手上同一救生艇,而且他还得有幸露出水面才行。我们还经常会试图做一些根本就不可能成功的事情,所谓好高骛远。这特劳特定位读后感都可谓是定位不当。
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远大可行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给自己进行正确定位,并努力达到你的目标。首先,得给自己下个定义。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得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至少要对自己能干些什么事要了解,不要以为自己能为所有的人干所有的事。人人满意等于没人满意。当然,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能力有限,这要求我们不停的审视自己,经常给自己下定义。其次,要不停观察我们所处的环境,思考他的特点和利弊,看他对我们自身的发展是否有利。一个环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对你有利,但过一段时间又可能会抑制你的发展。环境包括社会、公司、你的上司,也包括你的朋友。对社会,我们必须努力去了解他,适应他。公司和上司是可以选择的,要选择真正对你有利的。如果你上了失败者的船,无任你多么出色都无济于事。不要只问你能为公司和上司做些什么,要问他们能为你做些什么。朋友要多交,但光交朋友还不够,你还要牵出友谊这匹马,间或操练他一番,否则的话,你需要的时候,反而用不上。总之,你必须不停的去适应环境,使之为你服务。最后,要敢干,要有信心。任何值得一做的事情都值得去乱做一气,要敢于犯错误,并勇于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不打算冒风险,不打算受到纷至沓来的非议,就不会第一个提出新点子或新概念,就很难取得成功。
个人定位和产品一样,就是要在预定客户的脑子里占有一席之地。不要在产品里,甚至不要在你自己的脑子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你的想法用合适的方法表达出来,传达给你的“客户”,让他们知道你的追求是什么。在他们的头脑里给你自己定了位,就有可能把你往你希望的方向推动。
总之,你所做的一切必须为你的目标服务,小不忍则乱大谋。Hitch your wagon to a star!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必然会取得成功!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二
书的开篇是对于定位这个概念的定义: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下面是书中的一些观点,也夹杂了部分我个人的看法。
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唯一希望,是要有选择性,集中火力于狭窄的目标。
人的心智是海量传播的防御物,屏蔽、排斥了大部分信息。一般而言,人的心智只接受与其以前的知识和经验相匹配或者吻合的信息。
不要试图改变人类的心智是定位理论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简化是人类心智过滤信息的最大手段。排除自己不需要的信息。
一旦在顾客的心智中拥有了一个词,你就得利用它,否则就会失去它。而简化信息并迎合用户的心智就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信息量爆炸性的增长,产品的种类也是爆炸性的增长。
如何进入心智:成为第一。就像你只记得中国第一个航天英雄,只记得第一高峰一样,剩下的都会被心智忽略掉。
成为第一有难点,同样一件事可以从不同的领域站在第一的位置,比如中国第一位女性航天员:刘洋,在性别领域内,做到了第一。
形象很多时候超过了产品的特点,因为周围的的噪声太大,就像你在逛街,想喝咖啡的时候,摆在面前两个咖啡店,一个是星巴克,另一个没听说过,你会选择哪一个?
你看到的就是你想看到的:(例子)假设拿出两张抽象画,一张签上“施瓦兹”,另一张签上“毕加索”。然后请别人发表意见,你看到的将和你想看到的一样。非常有趣的例子,这个论断我也能接受,但它主要想表达的认知的排他性。而我又不自觉的引申了一下,你看到的就是你能看到的,人的认知是有边界的,对于边界之外的东西,你是无法看到的,所以,你看到的东西是基于你的认知的。
普通人的心智不能同时处理七个以上的单位:大概意思是同一个产品,很少有人能说出七个以上的品牌。
我觉得这个非常有意思,专门试了一下,除了我比较感兴趣的东西,比如手机……其他的真的很难想到七个以上的平牌,就拿平时经常用的到抽纸,洗衣粉等生活用品,你也可以试试。一般人们能记住的是前三个平牌,所以获利最多的也是这三个品牌。
成功的定位需要始终如一,坚持数年如一日。这个应该是普世法则了,大家都懂。
精神不死在商业社会行不通,明知道一败涂地,无意义的坚持没有任何意义,所以适当的放手也是一种智慧。
建立领导地位,在任何品类中,第一品牌的销量总是大大的超过了排名第二的品牌。而且可以长期享受这种优势,至少不用担心未来一两年的市场份额,这也是获得消费者心智第一的最大诱惑。
处在领导地位的品牌未来保持这种状态,不需要时刻强调自己是第一的事实,而是要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当市场上有其他特点的品牌出现时,应该在建立多个新的品牌进行打压,可以选择更宽泛的名称。在建立新品牌的时候,搭便车是一个大忌,很多人为了省事反而损失的更多。新的产品需要新的名称,新的管理团队。
针对跟风者,如果没有在阶级没有形成的时候可以继续追赶,一旦形成。最好的办法就是找空位,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而不是继续一意孤行。所谓空位,其实也是一种定位,类似垂直领域,只服务某一个群体。当空位不够的时候,适当的创造空位也是一种手段。
名字的重要性,这个其实大家都懂,一个普通的名字和一个有亮点的名字,当你看到或者听到第一次,瞬间就会在内心形成不同的印象,甚至影响以后对其的评价。如何选择名字是一门学问,书中也列举了不少例子,但是我个人认为不具备普遍性指导。有些不成功的品牌,并不是因为没有好的名字。但是还是有些原则可以参考,比如名字听着不顺耳,读出来不顺口,甚至用户看不到名字和产品的关联,这些都是要避免的。当然,如果没有名字就更严重了,它直接影响了品牌的建立。
关于品牌延伸,品牌延伸是持续流行的原因,它在短期内确实有一定的优势,理解品牌延伸的关键之一是,把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分开来看。
一些关于定位(人、物、企业)通行的规则:理解文字、理解人、对变化持谨慎态度、有眼光、有勇气、客观、简单化、精明、有耐心、有全球视野、对他人的深刻剖析。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三
《定位》这本书问世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影响很大,2001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特劳特提出的“定位”概念击败了诸如科特勒、麦克尔·波特等这些顶级世界大师的理论,成为王者。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不但是营销的经典,也可以用在职业生涯规划、生活等各个方面,我花了一天时间仔细的研读,感触很多。
在这个传播过度、信息爆炸的社会里,产品的竞争优势建立需要准确的找到市场的空档,突出其产品本身所独具的优势,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坐下来,也就是有效占据预期客户的心智资源。当客户需要这个产品就会想到你,比如提到安全的汽车就会想到“volov”,想去头皮屑就会想到“海飞丝”,怎么喝酒又保健,你可能会想到“劲酒”或“黄金酒”,这是聪明的厂商进行了细致的品牌定位区分,这个产品不会让所有的人都满意,但在某个区域内,它可以做到最强,拥有忠诚的目标消费群,这就是产品的定位。
其实回头看看我们每个人的发展,自身的职业规划,与产品定位又是多么的相似。很多人说职场竞争太激烈了,和我一样的人太多了,好的发展机会虽然存在,但是僧多粥少,总也轮不到我。其实这就是一个职业定位的问题。每一个人在寻找工作、谋求发展的时候都要问一下自己,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在哪里,如何根据外在市场职业竞争状态,给自己寻找一个独特的位置,避免市场的过度竞争,在狭窄的领域做到最强,那么你的职业发展就成功了。如果你感觉工作辛苦,没有机会又赚不到钱,那一定是职业定位出现了问题。陷入了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周遭的对手太多,你想脱颖而出实在是太困难了,在拼尽全力的情况下,可能你能达到平均水平已经不错了。这个时候能够改变一下位置,定位到竞争相对较小,又能体现自身优势的地方,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发展自己。
举几个很有意思的职业来分析一下:
在深圳,文员的岗位可以说是最为普通的,但竞争也是最激烈的,往往是这个职位招聘信息刚挂到网上,瞬间之内就会收到上百封求职简历,让你眼花缭乱。文员的工资开的很低,这几年深圳平均水平一直维持在2000元左右,除去租房、吃饭,可以说剩不下几个钱,但是招人的要求可不低,文员要年轻、漂亮、会说话、机巧灵活,招一个文员要叫上几十个女孩过来面试,这是常有的事情,对这些女孩子来讲,找工作很难。为什么会这样?人同商品一样,陷入了同质化竞争,出现这种局面是必然的结果。这个时候,位置能够转一下,情况就会大有不同,我前段时间认识一个平安保险的金牌业务员,她5年前也是在做文员,后来不堪忍受这种低薪、沉闷又没有前途的折磨,下了很大的勇气去做了保险,做业务的时候克服了很多的困难,几年下来已经成为了平保深圳前几名的业务员,年收入50多万,这个数字相信对一个文员来讲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再看一个岗位,竞争非常激烈的就是人力资源岗位,现在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如果你什么都做不了,那么就去做人力资源吧,虽然人力资源的作用在概念上位置已经提的很高了,但那只是在概念上,别太当真了。特别在一些中小型企业里,人力资源做的还是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其技术含量并不高,进入门槛低、求职人数众多,再加上对企业盈利缺乏直接影响,很多人力资源是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由于这两个方面因素,导致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处于一种很尴尬的位置,可能比文员的处境要好些。目前,深圳一般的人力资源经理年薪能够达到10万,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达到10万之后,再往上走难度会大很多,雇主对你要价的敏感度大幅提高,原因就在于一业他感受你的价值有限,再就是在你身后站着的备选对象实在是太多了。大型公司年薪高至三四十万的人力总监也大有人在,但那需要耐得住寂寞的韧性、突出的个人能力以及机遇的垂青,相对于庞大的人力资源从业大军也讲,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很多人力资源的同行,在工作几年后,发现激情减退、活力不足,心里时常有换一换的想法。
既然,市场已经为人力资源这个职业进行了定位,如果你想在体系内做的比同行更好一些,培养优势、避免过度竞争,可以在人力资源领域内再定位,比如做招聘,做到招聘模块的专家级水平,就很少有人和你竞争了,你就会相对好过一些,当然,如果是小公司就不具备这个条件了。
定位无处不在,时常想一想自己现在处在什么位置,应该走向哪里,我想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会更好一些。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四
《定位》这本书,是两年前看到小米的雷军强烈推荐的,当时小米正处于浪潮之巅,我很好奇,就买来看。
然而现在才来分享这本书,是因为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雷军这么推崇这本书,却并没有按照这本书来做。
按照“定位理论”,一个品牌只能做一种产品,而今天的小米除了手机,还在做智能手表、净化器,去年还信誓旦旦要进军空调市场,要与格力一较高低。
有点不能理解,这似乎背离了定位的原则,所以想把这个问题抛给大家,在分享完后,想和大家讨论一下,看看大家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介绍作者。
艾?里斯,是个营销界的传奇人物,他与彼得?德鲁克、杰克?韦尔奇等,一同被美国评选为“全球十大顶尖商业战略大师”。
我今天准备从三个点出发来给大家分享:
一.如何从外部看世界
二.定位的原则
三.定位的方法
一. 如何从外部看世界
首先从序言讲起,德鲁克晚年曾说过:
我们已经进入组织的社会,所有组织的共通点——就是组织的成果只限于外部……可是,我们只看得到内部。
什么意思呢?
李笑来说他发现一个现象:员工喜欢卖自己公司的股票,甚至连阿里、腾讯这样的好公司也一样,当股票宣布解禁的那天,那些手持原始股的员工们会第一时间将自己手里的股票卖掉一半以上。
为什么呢?
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自己的公司。即使是阿里这样的公司,他们的员工因为身在其中,过于了解公司,总能看到公司内部的管理缺陷和系统漏洞,在他们看来,公司可能活了不多久了,不如趁现在还能赚钱赶紧先把股票卖了更安心...殊不知其他公司内部可能问题更多(因为按照《失控》的说法,所有成长型公司几乎都在崩溃的边缘。而那些异常稳定的公司,才真的应该小心才对。)
可是我们一般人,通常就是只能看得到内部,还要站在外面看自己?除了镜子,站在哪儿也看不到自己呀。
记得两年前,我特别想创业,当时特别崇拜雕爷,也就是雕爷牛腩、河狸家、薛蟠烤串的创始人,他在《MBA教不了你的创富课》这本书里讲到:“想要创业成功,必须站在月球上看地球。”
我当时一直在想,这到底什么意思啊?我明明生活在地球上,怎么跑到月球上呢,还要看地球..……看看地球仪行吗?直到最近,我才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他的意思其实是让我们提高我们的元认知能力。
什么是元认知能力呢?就是“思考 你的思考过程”。
就像《正念的力量》这本书里讲到的:“我是谁?我是我的思考者。”
比如,“我生气了”和“我知道我生气了”,这两句话之间是有巨大差异的。前者只会闹情绪,用情绪来处理事情,然后越弄越糟;而后者则会反思,诶,我现在生气了?我为什么会生气呢?原因是什么?那我下次应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神奇的是,当你这么想了一圈下来之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居然不生气了,因为你跳出来了。你正在作为一个旁观者看自己...…这就是站在月球看地球,站在外面看自己,站在外部看世界。
顺便分享一下提高元认知能力的方法:集中百分之百的人注意力。因为当集中注意力时,是大脑最放松的时刻。你们有没有过这种体会,当你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因为这时大脑最放松、最舒服,进入了一种心流的状态,所以时间才过得飞快。这也是为什么一次只做一件事效果最好,因为这时注意力最集中,大脑也最放松。
理解了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就可以回到这本书了,这时候再来看这本书,可实践性就会强很多。
二.定位的原则
先来说下什么是定位?
定位的最新定义是: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举几个例子:?
西南航空,在当时所有航空公司都是多舱级的现状下,将自己定位为“单一舱级”,一举成为美国最盈利的航空公司(也许是唯一盈利的)。
百事可乐,在可口可乐大肆宣扬其“正宗”的背景下(正宗意味着祖辈们都在喝),将自己定位为“年轻人的可乐 ”。
云南白药创可贴,利用邦迪缺点——不含药,将自己广告定位为“有药好的更快些”。
有一个岛国,格林纳达,被誉为“盛产香料的小岛”,却一直无人问津,后来它将自己重新定位为“加勒比海的原貌”,一下引来游客无数,使这个国家原本高达30%以上的失业率消失的无影无踪。
然后大家想想,这些例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1.他们善于分析外部环境,明确知道竞争对手的价值。
2.避开竞争对手的强势,利用别人弱点,确立品牌优势。
3.最重要的一点:尽量简化信息。
传播和建筑一样,越简洁越好。
原因很简单,因为复杂的大家记不住啊。
比如,沃尔沃用的是“安全”,宝马用的是“驾驶”,联邦快递是“隔夜到达”,佳洁士是“防蛀”。
有没有注意到,他们都只用了一个词。
让我想起了《从0到1》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因为关于这本书,我只知道这一句话),就是:
“只要你能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到同行的10倍,你就能超越竞争。”
听起来好难是不是,但仔细想想,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因为你只需要抓住一点去提高,其他的都不用管。
比如最近我一个朋友想开蛋糕房,问我觉得怎么样?我就问,你的蛋糕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她说,有啊,蛋糕造型精美,最好的原材料、超级健康,味道松软可口,包装大气上档次...
因为当时刚看到过那句话,我就在她面前赶紧炫耀了一下功力,我说:不行,这算什么核心竞争力,要知道,什么都有,就等于什么都没有啊。
如果一句简单的话不能概括你的卖点,说明你的策略就是失败的。
围绕一个核心卖点,把它放大,这就是规则。
保洁公司在这点上做得最好。
在美国,象牙是一款肥皂品牌,刚洗衣粉出现时,一般公司很可能会推出象牙洗衣粉,因为功能差不多啊,但是保洁没有,他推出了汰渍。
让象牙畅销了99年。而汰渍作为一款洗衣粉,也取得了成功。
宝洁的每一个居领先地位的品牌都有各自的名号: 佳洁士牙膏、海飞丝洗发水、舒肤佳香皂、帮宝适尿不湿,而且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独特且唯一的特点。
保洁深深地明白,使公司强大的不是规模,而是某个品牌在客户心智中的地位。只有足够单一,才显得足够专业。
三.定位的方法
定位切忌跟风,要寻找空位。
想要找到空位,必须具有逆向思考的能力,反其道而行之。
记得巴菲特说过他最欣赏查理?芒格的一点,就是他的逆向思维。查理?芒格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反着想,总是反着想。”
如果人人都朝东走,那我们就看 能不能往西找到一个空位。
书中列举了几个方法:
1. 尺寸空位。
在汽车制造商们一直热衷于加长车身和降低车身的车型,并使之一年比一年流畅、美观时,大众甲壳虫进入市场,车身又短又宽,丑陋不堪。
甲壳虫的广告定位是:“往小里想(Think Small)”。
这广告表明了大众的准备定位,从尺寸这一角度,向潜在客户心智中 越大越好 的假定提出了挑战。结果一直到现在甲壳虫都卖的超火。
2. 高价空位。
一说到高价,我们首先会想到奢侈品,但其实高价战略,不只对奢侈品有效,对爆米花之类的平常物品也同样管用。
成功的秘诀是: 你必须是第一个,且必须有真正的差异化支撑高价。
甚至这个差异化有没有用都没关系,它的目的只是给那些愿意多花钱的人一个合理解释。
比如:手表为什么会成为奢侈品?是因为“劳力士”的出现,它是第一块价值昂贵的手表,它的差异化在哪里?在那个机械表的时代,它是纯手工打造。
要说纯手工打造有多大用?可能也未必,我看我的机械表、电子表 走得也一个赛一个准。
它赢在能够找到差异化,并敢于卖高价。
还有,同样是打火机,既可以是一块钱的地摊货,也可以是几百甚至几千的zippo,zippo的差异化在哪里?最大的特点就是 防风,因为这个特点,它可以卖到同品类其他品牌几百倍的价格。
所以,要敢于找到差异化,第一个卖高价。
3.性别空位。
万宝路,是第一个在香烟领域里建立男性定位的全国性品牌。
CK,也是一个用性别成功定位的案例。
同行业的人大都朝一个方向发展,机遇却在相反的方向上。
露华浓公司的查利香水,是第一个试图用男性化名字与穿套装的女人广告争高低的香水品牌。
4. 年龄空位。Aim牌儿童牙膏。
5. 时段定位。Nyquil,第一款夜间感冒药。
6. 经销方式空位。Dell戴尔电脑。
其实这本书不只是用于公司创业,对我们每个人帮助也很大。
一. 如何从外部看世界
让我们知道了,我们需要锻炼元认知能力,站在外面看自己,“让我,成为我的思考者”。
二.定位的原则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到一个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发挥优势,比如如果你善于写作,那你就不要去考虑怎么营销自己,全身心投入写作就好,当你写到足够好,自然有人会主动跳出来帮你做营销。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才是最重要的。
三.定位的方法
想想自己有什么别人不具备的才能或是潜质,不要去随大流,最好找一个别人都不擅长也不关注的领域去做,反其道而行之,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长尾理论会助你一臂之力。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五
“定位”就是你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如何独树一帜。这在商界举重若轻的言论,影响深远。
综观这本书,第一章节杰克特劳特便根据定位的概念列出许多大公司所普遍犯的九大错误。这些错误令那些巨头们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作者的意思,原本这些错误可以避免的,但执意所为的后果是损失惨重。如果想避免迷茫,少走弯路,想突出特色而独树一帜,想在市场营销战中获胜,清晰定位是绝对有必要的。看吧,那些超级公司正是犯了定位模糊的错误,被分为九大类,让人们吸取其中的教训。瞧,人们心智中对你的产品的看法,对你公司的看法影响着他(她)们的行为方式。作者告戒人们要放弃改变人们心智认知的行为,最重要的是强占预期客户头脑并独树一帜。我个人甚至相信这个方法也适用于人际关系的交往。一个独特的与终不凡气质的人总是容易让人记住,这是因为这个人在那个人心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形象,和普通人区别开来,产生了强烈的个性。如果从改变自己的角度上来说,来一个重新定位不是非常棒吗?但很难,人的习惯行为是很难改变的,更何况从内涵气质上的改变。而此时我们所犯的错误,和一些机构臃肿,不愿意随便改变自我的企业又有什么两样。所以说要想做好企业,先做好人先。企业是由人构成的。
通用汽车公司,杰克劳特劳形容二十世纪初的通用“一团遭”。很混乱的原因是品牌随便延伸,各种牌子概念混淆不清,加上没有价格的区隔,通用无法统一管理好众多汽车品牌,导致,可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牌子发展缓慢,劣势品牌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改良。基隆深刻理解了这样的问题,费尽心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塑造品牌,区隔概念,终于通用又慢慢强大起来,但很可惜他的接班总裁不管是唐纳还是罗杰都走向二十世纪初所犯的严重错误,无视区隔汽车概念,甚至放弃了汽车设计的专长,同一性几乎让通用喘不过起来了。作者针对这些错误总结三大教训,第一,警惕成功,言下之意是通用因为自大而不讲定位,硬把自己一厢情愿想法强加到顾客身上;第二,领导者必须封锁竞争,美国汽车市场被日本汽车拿下,或许它的自大,忽略了竞争对手的猛烈性,没有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在人们心智中独树一帜而失去市场;第三是,不要与前线失去联系,市场竞争状态是企业必须了解的,忽视对手的行为而盲目行动必然付出昂贵的代价。
杰克在第四章写关了于AT & T公司的衰落主因。AT & T进军电脑业和有线电视领域而不主张拿下擅长的通讯行业,结果是大量资金投入却没有得到相应回报。试问有谁有足够的实力去撼动IBM这样的电脑巨人?有线电视又碰上小贝尔及定位清晰专业级的竞争对手。AT & T公司的多元化战略失策导致错过了很好的发展时机,对业务定位不清晰。作者得出的教训这一是关注现实世界,强大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成长是有极限的。如果能重新回到AT & T公司的主业务上来,焦点聚集在自己是通讯公司的定位上来而不要再妄图做改变人们心智的傻事。
AT & T公司衰落还不算最坏,如果从世界顶级公司到死亡,那就让人充满了遗憾。人们更多的是把这些现象视为极好的研究对象。数码设备公司就是这样的一家公司,象一到璀璨的流星。IBM同样是数码设备公司的强大对手,很可惜强大就会陷入傲慢,低估竞争对手,市场定位严重错误,以为迷你电脑才是主流。结果残败最后被康柏收购了。事实上所有的大型公司都会犯下傲慢的错误,以为市场是自己的可以为所欲为。市场是谁的决定权永远在消费者手上。
从此本书中不难看出,杰克虽然列出好几个事例来说明不同的问题,但核心问题就是定位错误。那些大公司总以自己认为的那样来争夺市场,而不考虑这些行为在消费者头脑形成的影响,结果付出昂贵代价甚至消亡。我想我们的人生也真的需要认真考虑如何正确定位的问题。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六
今天,“定位”一词已成为最重要的、使用最广泛而频繁的战略术语之一。本书出版于1981年,两位作者均以当时的美国社会作为背景对传播以及定位进行了分析。三十多年前的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已然是一个媒介众多、产品丰富、宣传手段层出不穷的社会,出现了传播过度导致信息大量流失的问题,宣传的产品想要在人们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已经很难,更何况是商品经济极度发达、世界市场愈发广袤的今天呢?因此,本书在出版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提出了一个不仅仅在当时,甚至在今天和往后未来几十年都仍然适用的营销法则:定位。
那么何谓“定位”呢?我们常常觉得定位无非是公司和企业本身对于自己所在位置的认知,却忽略了公司和企业在预期客户心目中的地位,而这恰恰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本书为“定位”做出了一个概念性的解释,即: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事实上,正是由于信息流通速度大大的加强,人们接受信息过多,才更加需要一个鲜明而简短的定位来稳固企业的位置。在大脑备受骚扰的情况下,人们会在脑中有意识地形成产品阶梯,将脑中记得的产品分为一二三等。例如可口可乐是可乐中的龙头老大,百事与七喜排名二三,而其它并不鲜明的汽水品牌则淹没在众多产品里无出头之日。
因此本书提出,要想在我们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取得成功,企业必须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占有一席之地。这个一席之地不仅包括企业的短处和长处,还包括其竞争对手的优点和弱点。争当第一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人们永远会记得第一,第二却极其容易被视而不见。除了书中所举的第一个飞越太平洋的例子外,今天中国也有类似的例子。“真功夫”是我国第一个定位为“蒸米饭快餐”的,它也许不是第一个蒸米饭快餐品牌,却由此占领了预期客户心目中第一个蒸米饭快餐的定位。这正对应了书中所点明的,不需要事实上你是否是第一,只需要人们认为你是第一即可。这也正是本书反复提出的,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在中国的典型案例。
能够成为领导者自然是最佳选择,然而领导者也并非凭借第一的名气便能处处得志。如书中所说,在任何产品类别中,第一品牌的销量总是大大超过第二的品牌,然而一旦在营销中领先的公司在新产品类别中没有争得第一,该产品通常就会败在别人手下。好比可口可乐虽然已经是汽水的领导品牌,它旗下所推出的运动饮料却无法和“第一”的运动饮料品牌竞争,正是由于人们不仅对品牌有其相应定位,也对该品牌所代表的一类产品有相应定位导致的。肯德基和麦当劳是数一数二的快餐品牌,但它们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米饭和粥却十分不受欢迎,因为这不符合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顾客心中“美式快餐”的定位。这也是许多企业存在的一个误区,认为企业的实力决定了产品的实力,事实上这种由内而外的思维是行不通的,企业必须更加重视思维的客观性,形成一种“由外而内的思维”,必须明白企业的实力来自产品的实力,来自产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据的地位。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宣传。
对于追随者来说,它们则要更见缝插针地寻找人们头脑里还未被定位的部分,或者想方设法为竞争者重新确立定位。不需追求人人满意,只要预期客户明白你能够给与他们什么就够了。例如五谷道场将自己定位为“健康的、非油炸方便面”,不仅简单明了,且将其它油炸方便面都重新定位为了非健康食品,达到在方便面市场中突出重围的效果。
归根结底,定位的关键还是在于简单化、明确化、客观化。企业不能将自己的愿望当作定位强加于顾客头脑中,那只会使预期客户产生排斥心理。
许多企业依赖自己建立起的品牌地位进行产品延伸,大多数企业都将产品延伸看作良好的战术,本书却把产品延伸归类为“陷阱”,归类为短期有益长期不利的下策。因为产品的实力决定了企业的实力,在人们头脑中拥有巩固地位意味着某个品牌变成了通用名称的代名词,过多的产品延伸只会让人们混淆而产生厌烦。一个合适的名字便尤为重要。一个含义不好或是会与原产品混淆的名字,很容易使产品走上销售的下坡路,因为名字就是把品牌挂在预期客户头脑中产品梯子上的钩子,实际上打入人们头脑的是产品的“名字”。而坏名字自然会产生坏名声,一个坏的产品名字极有可能影响到企业本身。
定位不只是对产品而言,在本书看来,对公司、对国家、对服务甚至对一个人自己都可以进行定位。以个人来说,定位要求我们职业专长化,选定某个具体的位置与自我联系起来,树立专家地位。其次要勇于与竞争对手搏斗,然而要尽量避免与领先者正面交锋。其三树立坚持的理念,确定基本定位战略之后就要坚持下去。最后是懂得限制创造性,这是定位思维的重点。这些不仅是个人通往成功的关键,更是企业、社会、国家成功的关键。
“创新精神本身毫无价值可言,它只有在为定位目标服务的时候才能发挥其效应”,广告也许需要的并不是彻彻底底的创新,而是与现实相联系的定位。定位定义了一种崭新的传播方式,即在纷乱嘈杂的传播环境中,简介明确地确立在客户头脑中的地位。定位,实则定义的是存在在客户头脑中的对产品的概念。
对于个人而言,定位就是对自己的认知,只有足够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才能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定位。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七
早已听说《定位》这本书的大名,但始终没有机会一睹其芳容。直到最近读完这本书,我才深深被大师的观念和论述所折服。
《定位》一书,远非“经典“、“好书“、“过瘾“这样的形容词所能形容,而更应该用“开创性“、“颠覆性“、“划时代性“这样的形容词形容。这绝非溢美之词,而是无数伟大的公司用实践检验出来的真知与真理。
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两位大师如同两位冷静而又战绩卓越的将军给即将毕业的军校学生授课,将一例例失败的战争进行解析,将一场场成功的战役进行解密,循序渐进给学生讲解如何用“定位“这个新的理念、新的生产工具做到决胜总在开战前,实现“先胜而后求战“、
如果要给两位大师授课的内容加个标题,我希望这堂课的标题是《我们肯定能赢》。当然,还有3个副标题,分别是“找到你的对手“、“明确你的策略“、“改变你的思维“,而这也正是这本书要向世人传达的精髓。
1、找到你的对手
都说商场如战争,若论两者的残酷程度,商业社会的激烈竞争程度一点也不弱于战场。但若论两者关于“对手“的理解,商场的理解则显著深刻于战场。
战场中,你的对手就是你的敌人,毫无争议;但在商场中呢,你的对手到底是谁?难道就只是你的竞争者们吗?
显然不是。以传统营销学的观点来看,你的对手就是你的竞争者们,你必须跟你的竞争者们大打质量战、价格战,唯有如此,你才能杀出一条血路,以极为激烈的惨胜赢得部分消费者的些许不可靠、不牢固、不稳定的芳心。
然而,《定位》则告诉我们,你的对手根本不是你的竞争者们,而是潜在消费者的心智,唯有进入消费者的心智,抢占消费者的心智高地,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赢得漂亮、赢得干脆、赢得兵不血刃!
因为在这个“选择的暴力“社会中,信息爆炸、知识爆炸已成为常态,而消费者的心智则极为有限,最多只能为每个品类留下七个品牌空间。
当无限膨胀的选择遇上极为有限的心智,无需赘言,决定权永远在于消费者有限的心智。
可以说,找到你的对手是商场取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唯有使出浑身解数进入消费者的心智,才能真正找到你的对手是谁,才能真正打赢与竞争者们的无数硬仗。
2、明确你的策略
当找到你的对手后,你的方向和目标随即清晰,那就是如何想法设法进入消费者的心智。《定位》告诉我们商场中取得胜利有三条行之有效的策略。
第一条策略成为第一。这是进入消费者心智的捷径,也是最有效、最简单的策略,成为第一意味着你就是市场的领头羊、领先者、标杆者,自然在消费者心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心智。
第二条策略是寻找空位。当你的产品无法做到同领域内的第一时,你必须以一个跟随者的身份采取寻找空位的策略,其核心是找到领先者的薄弱环节,然后出奇制胜,提出崭新、独到的理念,然后一举攻入消费者的心智,占有一席之地。
第三条策略是重新定位竞争对手。当你连空位都找不到时,你必须推翻之前竞争对手已经创建的心智,建立一套新的心智理念。苹果以“这仅仅是个开始“重新定位了手机行业,五谷道场以“非油炸“重新定位了方便面行业……
应该说,这三条策略是基于产品的不同市场地位来决定的,唯有明确自身所处市场地位,才能明确商战应该采取的竞争策略。
3、改变你的思维
商场如战场,商场更如人生。“定位“的理念不单单改变了营销行业,更成为一种高价值的思维模式,对公司、产品、组织、宗教、国家宣传及个人成长、职业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掌握“定位“这样强有力的生产工具,就真正理解了品牌的影响力,也真正理解了如何构建起坚不可摧的品牌护城河,让对手望而兴叹。
尤其在这个全民打造个人“IP“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拼命储存自己的影响力,当学会用“定位“这个武器思考如何做到与众不同、如何做到不可替代,那就真正懂了定位的内涵!
两位大师的这堂课结束了,学生们似乎懂了什么,心智、品牌、影响力、与众不同等字眼深深烙印在他们的心中。
将来的他们,无论身处真正的战场,还是商场、名利场、职业场,都会牢牢记住两位大师毕业前的这堂课,更不会忘记这堂课的标题——我们肯定能赢!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八
年初,公司的郭先生——一位酷爱读书的人,号召部门同事荐书买书,发起了公司的第一个读书同好会“悦读会“、大家荐买的书籍分为两类,一类讲股票的,一类讲营销的。非常切合我们的职业——证券营销。讲股票的大都看过,于是我想,换换口味也未尝不可,看本讲营销的。这便是我读《定位》一书的源头。
可以说,这是我认真看过的第一本写营销的书。翻开首页,宣传语写得挺吸引人,诸如“如果只看一本营销书,首选《定位》“,“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之类。我就冲着这几句颇有气势的宣传语,研读开来。
《定位》一书揭示了企业亦或产品能够取得成功的本质:赢得顾客的心智。即公司的产品要精准定位,卖点要进入消费者的心中,形成品牌。当顾客看到你的品牌时,能想到你的产品,联想到你的公司。
比如大家看到格力,就知道格力是做空调的,而且知道格力做空调是业界做得是最好的。相应的,如果我要买个空调,那我首先会考虑格力,因为它是空调第一个品牌,做空调做得最好。这便是产品定位进入消费者心智的很好例子。
书中还提出,产品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需要第一个进入消费者心中,占据第一的位置。人们总是能记住第一名的名字,后面的难免遗忘。有一个现象,在玲琅满目的品牌中,大多数人只记得前两个品牌。这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是相符的。我们知道王老吉与加多宝,可口可乐与百事,滴的与快的,这些都是行业中的老大与老二,至于后面的,基本没有他们什么事了。
我认为这种想象是基于我们的心理与习惯。我们倾向于接近自己熟悉的事物,排斥陌生的事物。当一个品牌进入内心,得到我们的认可后,我们相当守旧,很难再去改变。此时如果有其它品牌入侵,我们先天性地会与之前的认识作比较,并且,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比之前更好,我们偏向于购买原有品牌这种保护性策略。
定位思想虽然重在讲营销、广告与品牌树立,但并不止于此。推广开来,定位其实是公司战略的问题。品牌、广告、产品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表面的东西,而公司管理与运营、政策规章、员工的价值观才是内在核心。在当今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只有那些定位清晰,从管理层、到员工、到产品设计、到广告策划、品牌运营有统一的认识,扭在一条绳上的公司和产品,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九
本月我安排阅读了《定位》,作者为美国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孙子云:先胜而后求战。商场如战场,而这就是战略的角色,事实上,无论承认与否,今天很多商业界的领先者都忽视战略,而重视战术。对企业而言,这是极其危险的错误。你要在开战之前认真思考和确认战略,才能赢得战役的胜利。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制造廉价产品已使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上升的劳动力成本,环境问题,收入不平等以及对创新的需求都意味着重要的的不是制造更廉价大的产品,而是更好的进行产品营销。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赚更多的钱,才能在员工收入、环境保护和其他方面进行更大的投入,“品牌定位”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战略。
书中讲了大量关于定位的精典案例。定位是一种观念,它改变了广告的本质。定位从产品开始,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就是你自己。但是定位不是围绕产品进行的,而是围绕潜在顾客的心智进行的,也就是说,将产品定位于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务,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如何做到成为进入心智的捷径,那就是要做到:成为第一,一般人只对第一的印象非常深刻,所有成为第一,才是进入到心智的捷径,屈居第二和默默无闻没有区别。历史表明,第一个进入人们的品牌所占据的长期市场份额通常是第二个品牌的2倍,第三个品牌的4倍。而且这个比例不会轻易改变。举个例子,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之间的激烈营销战,百事可乐的营销活动连年或得成功,但在可乐业大比拼中领先的又是谁呢?当然是可口可乐啦。可口可乐每销售六瓶饮料,百事可乐最多只能销售四瓶。事实就是从此,在任何品类中,第一品牌的销售总是大大超过排名第二的品牌。营销中要做的就是保持领先的战略,不断重复,抓住每一个机会进行营销,迅速回应对手的营销策略。
如何定位一个项目?这也许并不容易,定位需要逆向思维,定位需要从潜在客户开始,而不是你自己开始。不要问自己是什么,要问自己在潜在顾客心智中是什么?在我们这个过渡传播的社会,改变心智是项异常艰难的工作,相比之下,运用已有认知就简单多了。在确认潜在客户心智的状态时,要从市场中得到“我们的定位是什么”的答案,而不是从营销那里得到。一个企业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这就决定了这个企业或产品用什么方式去生存和发展。这个时候我们不仅要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自己的处境,更要从竞争对手的角度考虑自己的处境。定位需要积累,定位需要创意,定位需要坚持。
分享几个定位成功的案例:
1、王老吉:王老吉凉茶曾在年销售额1个亿左右进行徘徊。20x年借助“怕上火”的定位概念由广东成功走向全国,20x年销售额达到120亿元,成功超越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销售额。
2、真功夫:新定位缔造中式快餐领导者。以蒸饭起家的中式快餐品牌真功夫在进入北京、上海等地之后逐渐陷入发展瓶颈,问题店增加。在定位理论的帮助下,真功夫理清了自身最佳战略机会,聚焦于米饭快餐,成立米饭大学,打造排骨饭为代表品项,并以“快速”为定位指导内部运营及店面选址。真功夫重新获得竞争力,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进一步巩固了中式快餐领导者的地位。
所以对于企业和产品来说,定位一定要准确,准确的定位会迅速提升市场份额,快速促进市场发展。定位理论能帮助企业跳出企业看企业,透过现场看本质,从竞争导向,战略定位,顾客心智等方面来审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定位是战略的核心,是品牌的本质,是占有心智资源,是企业成本的源泉。品牌,是市场竞争的基石,是企业基业长青的保证,品牌定位是企业发展中必须坚持的一项管理。
如果定位战略能用来推销产品,那为什么不能用来推销你自己呢?你是什么?人和产品都有相同的问题,想让所有人都满意。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在生活中的定位是什么?你能用一个概念来概况你自己的定位吗?要是能的话,你能通过自己的职业来确定这个定位并加以利用吗?大多数人没有足够的的'信心为自己确立一个概念。他们犹豫不决,指望别人来给自己下定义。
企业和人都能进行定位,其实任何一项制度和管理措施的出台也需要定位,出台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执行到位,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预判,如何解决。其实这些都是定位。定位这一课题,值得深思。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十
定位这本书其实有一点点《品牌》的反面教材,其实也挺有道理的,品牌延伸的陷阱,并不是任何一个品牌,只要延伸就能够获利的,而是要看怎么延伸,延伸好还是保持品牌单一性比较好。虽然西方的书多有自吹自擂的嫌疑,例子也都是西方的,读起来不是很过瘾,但是起码前几章还是有干货的。
很多经理人认为,胜负见于市场,其实并非如此,胜负在于潜在顾客的心智,这是定位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
今天我们发现,开创并主导一个品类,另你的品牌成为潜在顾客心智中某一品类的代表,是赢得心战的关键。
保持品牌的狭窄的聚焦
营销的竞争是异常关于心智的竞争,营销竞争的终极战场不是工厂,不是市场,而是心智。心智决定市场,也决定营销的成败。
定位的基本方法,并非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调动心智中已有的认知,重现链接已经存在的联系。
顾客心智为了防御海量的信息传播,会筛选和排斥大部分信息,心智只接受与之前的知识和经验相一致的信息。
不要试图改变心智,成为定位理论的原则之一
一旦顾客心智中拥有了一个词,你就得利用它,否则就会失去它。
事实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人们心智中已有的认知。定位的思维的精髓在于,把认知当做现实来接受,然后重构这些知识,已在顾客的心智中建立你想要的“定位”。
每一种媒体的出现非但不会取代原有的媒体,反而会改变和改造原有的媒体。
定位是一套系统的寻找心智空位的方法。
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
如果你不能再某个品类中争取第一,那么就开创一个你可以成为第一的品类。
领导地位是最好的差异化,是品牌成功的保障。
高价策略成功的秘诀在于:首先你必须是第一个建立高价定位的品牌,其次,必须有一个有效的品牌故事,最后,选择一个顾客能够接受的高价品类,否则高价只会把顾客吓走。
高价必须以真正的差异化做支撑,差异化能够合理解释为什么值得人们花更多的钱。
时至今日,各公司还是致力于制造产品而不是主打品牌,产品制造在工厂,而品牌打造则是在心智中。取个好名字至关重要。
心智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消除负面的影响的更好的策略是换一个名字。
如果你是第一个进入心智的,取任何名字都可以,如果你不是第一个,又没有挑到一个合适的名字,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10篇相关文章:
★ 成人必读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