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读书心得6篇
科学发展观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既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的一个新高度,又是对这些规律的自觉遵循和运用。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科学发展观读书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科学发展观读书心得体会1
“阅读一本好书 提升一层素质”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在第一阶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中,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支部组织的专题培训等方式的学习,自学了相关的学习内容,熟悉和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现实意义,增强了自觉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我认为,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融于工作之中,就是要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真正做到通过学习受教育,开放思路谋发展。
自己通过学习的体会有三:
一、提高了学习能力,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坚持做到有目的,有方向,在工作实践中善于运用所学知识,以促进自身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全面提高,以缓解工作压力,运用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来系统思考、系统安排工作,理清工作思路,做到忙而不乱。首先要坚持学,持之以恒,不浮躁,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其次是要灵活学,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最后是要系统学,深入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时关注国家新的政策方针,刻苦钻研自己的业务知识,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更新工作观念,掌握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
二、提高创新能力,努力改善办事效率
我们在长期学习和工作中,容易形成传统思维和固定的工作方式,习惯于“过去我们就是这么办”的思维模式开展工作,并以此为借口,不愿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变换工作方式,这样的思维和工作模式,就会让工作没有突破,毫无效率。
我作为一名中层干部,从副职到部门负责人的过渡期,感觉到工作的压力和不适应,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的变化,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本领恐慌。因此,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来系统思考、系统安排工作,理清工作思路,做到忙而不乱,以缓解工作压力。同时,办公室工作要求我们具有综合分析和研究的能力,要能够在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前瞻性地思考工作和问题,超前采取防范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想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创新地开展工作。落实到我具体负责的工作中,就是要求我更加务实高效地做好外事、会务和接待工作。
三、提高协作能力,努力做到合作共赢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正确认识自我,培养高尚的人格,切记做事先做人,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虚心听取和采纳同事的合理建议和意见。
在工作中,以“宽厚、宽容、宽广”的胸怀,积极配合部门班子,打造办公室团队精神,与同事相互协作,共同上手,重点突破,使办公室各项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始终保持高效快速有序运转。注意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注意了解和关心职工的各种困难,特别是要关心默默无闻、工作辛苦的同事。 总之,我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善于向书本和身边的同事学习,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做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理清工作思路,不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建设一流党校而努力工作。
科学发展观读书心得体会2
学习《读本》,收获很大,感受颇多,《读本》在“前言”中指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思想是在科学分析判断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一系列战略决策是一个相互贯通、有机联系的整体,紧密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而展开,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处于理论指导的地位。正如《读本》所说,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科学发展观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深刻论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强调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这使人们确立起这样的信念: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只有准确系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才能转化为贯彻落实的自觉行动。《读本》从总体上对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作出集中概括,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我们要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首先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摆到中心位置,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而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必须正确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科学发展观得以顺利贯彻落实。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读本》指出:“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说明了以人为本,同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以及西方人本主义的联系与区别,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
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我要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提高自身素质,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工作中积极进取,树立不断进取的创新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差距,认真总结已有的工作经验,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争创本岗工作的一流水平,为我院的振兴发展出一份力。
科学发展观读书心得体会3
最近一段时间,我几次拜读《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感触颇深,有常读常新之感,整篇文章都是我要学习和理解的,我有如下读书体会。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读本》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一次是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一次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在理论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创造性地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从理论前提、实践基础、时代条件等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必然性,展现了科学发展观在这一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
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切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读本》从哲学高度来看待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认为科学发展观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成果,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体现。科学发展观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既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的一个新高度,又是对这些规律的自觉遵循和运用。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人们对发展权利越来越重视,思想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多样化和个性化成为时代强音。《读本》在内容和表述方式上都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如,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部分,把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纳入以人为本的理论范围。人们的发展愿望、对“幸福”的理解及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度都是因人而异的,要满足这些多样化的愿望及要求,尊重个性化应是其理论预设。多样性和个性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尊重多样,和谐共生,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境界,是我党不懈追求的目标。较强的时代特征让读者感受到自己在和《读本》一起和着时代的节拍跳动,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读本》立足国际国内形势,有很强的实践性。如在谈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针对现实生活中的“GDP崇拜”现象,提出要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看待国内生产总值,防止任何片面性和绝对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用科学发展观针对性地对现实社会中的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进行分析和指导。在“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部分,谈到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000美元,开始进入战略机遇和突出矛盾并存时期。为各级干部和群众敲响警钟,使人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意义。
《读本》深入浅出,可读性强。例如,《读本》在第43页谈到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及采取的政策措施时,列举了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用事实说话,使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的同时,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央的精神。以人为本原本是一个很深刻抽象的命题。
《读本》对其进行了准确而通俗的界定,指出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而以人为本的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明确了这里的“人”,是在现实当中存在的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具体的人。这些论述简洁明了,为广大干部群众正确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很好的辅导。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必须时刻加强学习,学习党最新的政治理论论述,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学习,我认为,要真正做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因此,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充分调动和切实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没有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不断推进,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不仅经济发展难以持续,而且最终经济发展也难以搞上去。要坚持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时又要切实防止片面性和单打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防止出现因发展不平衡而制约发展的局面。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长发展的可持续性。经济发展需要数量的增长,但不能把经济发展简单地等同于数量的增长。要充分利用我国的体制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国外资源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有利因素,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同时,发展又必须是可持续的,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实现我国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发展中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既积极实现当前发展的目标,又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
第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对全国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地区各部门都要认真贯彻落实。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发展差异和不同情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条件和发展需要,有重点、有步骤的采取措施,不能强求一律,搞齐步走、一刀切。其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快更好地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读本》出版以后,学习《读本》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形成了广泛共识,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党同志都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战略高度,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
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统一思想,增进共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研究和宣传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掌握贯穿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