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读书心得>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戚苗分享

  通过读《大学》,如果你想要在自己选择的领域中出类拔萃,并获得持久的满足,就必须了解自身特有的平凡,分享读书心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学》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读书心得篇1

  我在阅读海男的长篇小说《县城》到一半的时候,在扉页上写下一句话:“这是一部体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巨大的、顽强的抗争的小说。”然而,当你通读了整部小说之后,你也许会用另一些比较简单明了的内容来概括这部小说,即它只是描写了与一个生活在县城的普通家庭的成员有关的爱情和婚姻而已,从父亲与张阿姨谜一样的关系,到我与李路、咖啡商人和简的爱情,当中发生的种种是与非、曲折与舒缓的情节变换,都是大部分在谈论爱情和婚姻。这似乎会让人感到灰心,因为这情情爱爱的纠缠与纷扰,虽则是情世中不可避免的俗世生活,但是它显然无法勾引起我们阅读它的兴趣,我们只把这些情爱关系当成庸俗的情爱关系。

  但是在这部小说中,爱情与婚姻只是它的表面文章而已。这部小说的核心,在我阅读完整篇小说之后看来,有三个组成部分。其一,是海男对人生中所有发生的意外的大彻大悟。在小说的首页里写着一句关于托马斯·品钦的话:“一个人一生中所遭遇到的意外超过他所能予以承认并保持神志正常的速度。”我觉得这句引言是支撑起小说中的故事源源不断地向前发展的根基。顺理成章、因果关系是事物发展的根源,是发展的本质。但是意外、巧合总是掺杂在根源与本质中而发挥作用,引导着事件向我们无法预知的,料想不到的方向推进,以一种环环相扣的形式展现跌宕起伏、平缓或湍急的事件。如海男在小说中写下的:“所有猛然间向我们的肉身袭来的幸福的证据,悲哀的颤栗,灾难的震撼,都是贯穿在我们生命中难以逃离的时间之镜,它像一面镜子在照着我们的卑微和我们佯装在脸上的自尊。”我认为这段话是小说的核心之一,是小说的主题思想,是海男要向读者说明的事情,而且她认为那是我们无法逃离的,因为它是命运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我们的任何抗拒与反叛都将注定是卑微与徒劳的,我们的行为似乎只能够改变事件行进的方式,却无法改变其结局。当我在阅读过程中有时忽略了托马斯·品钦的话在小说中的作用时,我一度以为串起所有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线索是文中一而再再而三引起故事骚动的县城的流言和谣传,那些关于哥哥罗华与心爱女人的流言,关于“我”与李路的流言,关于姐姐罗果与张羊的流言,关于弟弟罗果吸毒的流言,流言还绕着丁兰、咖啡商人、简、父亲、张阿姨、小丫、桃子、杨琼飞和副院长等等生活在县城的人物而飞舞。所以可以说,流言制造了故事,而故事又反过来刺激了流言的产生与运转。

  其二,小说的第二个核心部分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抗争。什么是现实?什么是理想?在这部小说中,一开始县城就是现实,许多人生活在现实中的县城,而八十年代的喇叭裤、收录机、自行车、高跟鞋和电影院以及在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出现的代表着时髦摩登的事物就是理想,因为这些事物给予人美好的向往与情感,那也是理想带给人的向往与理想。后来省城是理想,许多人物向往着省城,“我”与波兰大货车司机李路开赴理想所在地省城,省城生活着父亲与张阿姨,简与咖啡商人都生活在省城。而后,当姐姐与哥哥在县城这个现实世界里受到爱情与婚姻的挫败之后,他们同样向往省城生活,姐姐罗果转让了县城的服装铺与医院的外科医生幽居在理想省城,弟弟罗敏与林莎也在省城开了茶馆,哥哥罗华为了拉近与杨琼飞的距离于是在省城开了照相馆。人在困境中,在悲伤时,在绝望里总是容易产生希望,产生美好的理想,这是支撑人继续生活下去的力量之源。但是,理想总是不尽人意的,在省城同样有来自县城的困扰与骚动,理想同样不可能不受现实的影响与制约而存在,这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的、顽强的抗争,这其中需要人付出多大的决心与耐力,人可以忍耐理想一次一次覆灭与重建,可以心平气静地面对冷酷与冰凉的现实世界,这其中的精神考验与磨练是巨大的,也是困难与艰巨的。可以说,我们是这样生活下来的,即一边幻想着美好的星空,一边脚踩着深陷的现实土壤。而当我们做够了理想的梦后,我们又重回到县城里去了。

  从县城到省城,从现实到理想的穿越途径,在小说中,存在两种方法。其一是旅馆,“一座小县城太沉闷的原因,使我们的目光与旅馆相遇,也许只有住旅馆里的男人对于我们来说是陌生的。”旅馆在这里成为从现实通往理想的桥梁与纽带,在旅馆里经常发生偷情,偷情是县城式婚姻生活之外的一种理想爱情形式;在旅馆里发生艳遇,艳遇演绎了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橘红色的梦幻般的爱情故事。其二是旅途,“旅途给人带来的是一种陌生的情绪,所以,不能获得自由的人通常会把双臂伸向旅途,那个够不到的地方,才是舒展身体和自由的理想之所。”往返于县城与省城之间的旅途就是一种穿越现实与理想的方法,小说的开始“我”陪同姐姐到张羊所在的小镇偷拍奸情的旅途与最后简在巴黎向“我”发出旅途之邀,分别是通向现实与走向理想的旅途。

  其三,是关乎人性的探究与思考。这一核心部分探索得更深入、揭示得更彻底是出现在小说的中部部分,“我”作为姐姐的同谋,陪同姐姐去过张羊所在的小镇,并在后来目睹姐姐与张羊幸福的留影,也陪同姐姐去过县城郊外舞厅与张羊所在的地区并躲在衣柜里,都是为了撞破张羊与女人偷情的背叛,通过这些婚姻冲突与情史秘史的演绎,作为人性研究的“我”洞破了张羊狡黠和好色的人性与姐姐长久的怀疑和动荡不安的人性。在经历了爱情与婚姻的背叛之后,“我”又窥视到了姐姐报复形式的“无所谓”的人性,这种报复式的人性引导她与男人偷情并且洋洋自得;在弟弟罗敏的瘾君子生涯里面,通过捆绑弟弟的行为,作为人性研究的“我”,了解了弟弟罪恶的人性,因对丁兰的语言保证与目睹肖瘦田的脱胎换骨,也唤起了“我”赎罪自己的人性。人性在罪恶与忏悔之间来回摇摆,动荡不安,经历了一次次的冲击与自赎,弟弟与林莎最终选择了坠楼身亡为人性作一次补偿和了结;而“我”,仍然得在县城与省城之间,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在面对丁兰与肖瘦田之间经历人性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考验。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一直认为海男具有一个诗人的才情与特质。小说中的一句比喻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月就像一轮圆盘高高地悬挂在天空上。”自我开始认为海男具备诗人的才情与特质之后,我就觉得她应该用非常煽情的文字来形容这个明月,因为我认为诗人都有这样的才情,但是海男没有这么做,她是用平实朴素的文字比喻了明月,所以从这里我改观了,我认为诗人只分两种,矫情的和平实的。对于矫情,我认为就是诗人的特质,因为诗歌除了意象,最重要的就是情感,矫情的文字或者说矫情的诗人总是容易煽起读者的情感。更能体现海男的诗人才情与特质的地方是文中两次提到芒果,而且与芒果同时出现的总是激情。我认为这就是诗人笔下的意象与所附予意象的情感;另外她关于“肉欲”的煽情的引人浮想翩翩的描述更是将人的情感推向极致,你的身体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经历“肉欲”关系,但与赤裸的粗俗的色情小说描述又截然不同;再有,“我直奔我生命的县城,只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它既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的成长地”,有人说:“诗人的使命就是还乡。”海男关于毒品源头与上述这段话的形而上的看法也证明了海男诗人的身份。海男的作品中流淌着诗歌的灵魂,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从中采摘出许多句子独立出来成为一首首好诗歌,比如:“我们离开时,彼此都带着创伤,语言伤害了我们的身体,我那落入河底的湿湿的肉体。”有一点嘲讽或有趣的是,当我读完《县城》整部小说之后,我竟然在小说的开端页面里翻出一页关于海男的简介说明,其中说道:海男著有诗集《虚构的玫瑰》,而在这之前我从未曾了解过海男的作家身份背景,也没有注意到这一页,《县城》是我阅读的海男的第一部作品。

  海男在《县城》中流露出的思想是悲观的。其中有关托马斯·品钦的话的核心部分就是悲剧意识之一;关于情节安排比如弟弟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蹈瘾君子的生涯也是悲剧意识之一;“所有人世间的一切我都注定要去经历,比如婚姻。”这是悲观的宿命论。小说的最后与小说开始互相呼应,是一种感伤的呼应,“我”穿越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期,再次穿起喇叭裤之时,发现时代不同了,已经是物是人非的世纪了,一种跨越世纪的悲凉不禁涌上心头来了。我们经历纷扰的诸多世事之后,会发现时间改变了所有的一切。县城仍然是县城,县城仍然代表现实,我们又回到县城来了。在小说中,海男的内心又变现得是矛盾的,她看起来是个理想主义者,她对爱情持有敬畏与崇拜的理想主义思想,她认为婚姻之外的情史秘史,每一次艳遇与偷情带来的爱情都是理想的,但最终我们又从其作品中读到,能够拯救爱情的不是理想,能拯救爱情的还是现实。

  总之,《县城》是一部体现了因缘注定的事物发展、体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恒久的抗争主题和人性的罪恶的小说,正如海男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像“磁场”一样,这部小说对读者也产生了磁场效应。

  《大学》读书心得篇2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高。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在暑期潜心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使我受益非浅。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其实,学生也很清楚,老师不会的东西多了,对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不再象小学生那样认为老师无所不知。所以老师如果在学生面前假装什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可以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二、做一个有情趣的人不少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如果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有些退了休的老同志,一天天地老的特别快,大多因为他们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没事可干,反倒闷出病来了。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用艺术来‘宣泄’其实是最佳的方法。比如看悲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看到剧中人物遇到巨大不幸,观众的感情得到了宣泄。”“其实更幸福的是创作艺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自己的主观世界完全投入了进去,废寝忘食乐此不疲,会使人十分满足。他创作时简直就是神,他无比自由,他感觉到世俗世界对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国就在他的创作中。”“只有关心老师的心灵世界,才是真正地关心老师和生命质量。”

  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我们做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终身地学习。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说自己加强要自己业务与政治的学习。而实际上往往成为一种泛泛而谈的“学习”。我们教师离不开终身的学习,一旦自己停止了学习,那么工作如同机械的运作,便毫无意义,没有活力。

  郑杰校长在书上论述:真正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人关起来苦读,或如古人那样需要悬梁刺股地读死书和死读书。真正的学习借助于有效的表达和倾听,他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他经常会自问和反思“为什么”,理性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然后他会和别人充分交流,并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抱宽容和尊重的态度。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

  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吗?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即强调教师从反思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

  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这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和自主改革教学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它是紧贴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情境的、常规的、经常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方式,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学、反思、行为纠正、科研等手段进行。这大大突破了传统研究方法的时空局限。反思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

  要使每一位教师学会学习,使他们在群体学习活动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以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基本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性很强,如果离开教育教学实践,只读几本教育理论专著,是不可能真正把握教育教学工作的。如果说学生是在为“明天”而学习,那么教师就是在为“今天”而学习,这是现实的目标。因此,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觉察到自己以前没有觉察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习惯行为及其消极后果;找出驱动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期望是否一致;经过这种分析,教师对存在的问题形成更明确的认识,会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面临的问题;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育教学过程达到更优化。由于教师是带着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去学习,这就使得他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如做《一名称职的服务者》,就是说我们做教师的都要为学生服务,为帮助学生的学习服务。那么我们又是怎样服务于学生呢?我觉得在我现在的教育中,教师要摆正位置为学生的服务,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服务的好坏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服务手技能和态度,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当学生学会感激之后,才会醒悟,才会更好的回报教师。又如《谁是学校的主人》让我知道了学生、领导、教师谁是学校的主人呢?我们常说学校要生存就得有生源,就此而言学生应该是学校的主人。可是决定学校大事的时候学生有没有决定权呢?那么学生何来主人之言。那么教师是吗?领导是吗?我觉得真正的主人应该是我们学校的每一个成员,只有你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校的一切,那们你就是学校的主人。还有很多内容如《把困难当作机会》……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其中的新一百条建议都比较有其独特的内涵,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大学》读书心得篇3

  一本好书,一篇文章,一段培训,一段学习,一次参观,我想都会引起您的共鸣。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是一本以中国人为研究对象的关于研究人城乡变化的书,它是继全球畅销书《首先,打破一切常规》的又一本对于发现自身平凡的一本书,它旨在识别最普遍的人类的平凡,并告诉世人将这种平凡应用在个人和事业上,以致达到成功的表现。

  现如今的人们是越来越自由了,虽不能说想干啥就干啥,但至少从就业到择业,以至于出国,存在主义的计划经济的“上帝”都不干预了。对于不少人,机会终于来了。从过去梦想不到的机会到过去梦想不到的成功。我们国家的社会整个都变了。

  然而焦虑任然存在,听人摆布的痛苦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选择的迷茫和自由的焦虑。还记得“牧马人”吗?“牧马人”是痛苦的:那场浩劫断送了他的事业。然而。“牧马人”又能找到“安慰”,因为浩劫解释了他的结局。现在不同的是浩劫结束了,“上帝”也退休了,别人成功了,而如果你作为一个“牧马人”一度渴望而没能实现辉煌人生,那你连怨天尤人的机会都没有了,有的只是自责。这种痛苦恐怕不亚于当年得“牧马人”。难怪有人说人又陷入了自由的厄运。

  何为成功?见仁见智。有学者曾这样定义:成功就是充分实现你的潜能。在外部条件给定的前提下,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准确的识别并全力发挥你的天生平凡。何为平凡?就是你天生能做的一件事,不费劲,却比其他一万个人做得好。如果说得概念一点,就是做一件事的持续的、近乎完美的表现。

  尽管平凡如此总要,但人们历来并不太注意它,更妄谈珍惜和发挥。我们从小到大都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夸耀自身有点事不谦虚的陋习,做人应该谦虚,只有发现和改正缺点才是进步。这是否恰好与物尽其才有所矛盾呢?当我们只知道一味的去努力改正我们缺点的时候,那些注重平凡的人早已走在我们前面品尝到了胜利的果实,当然,缺点一点不在意也不好,应该适当加以控制就好,这才是最好、最有利于我们成功的做法。

  那么我们如何来发现自身的平凡呢?首先,如果你想揭示你的自身才干,就请关注你对你所遇到的各种情形的自发的、悠然而发的反应。这些反应提供了

  有关你自身才干得最好线索,他们揭示了牢固精神联接的位置。孙少安、孙少平这些默默为人生承受苦难的人们诚然,这是些富有戏剧性的例子,表明人们如何在危急时刻原形毕露。但生活中充满了较为平和的时刻,同样能引发具有歧视性的反应。

  你油然而生的反应固然揭示了你最清晰的才干线索,但你还要记住另外的三条线索:一是学得快,顾名思义就是你在学习的时候那方面的学习得最快,那么方面就很可能是你的平凡所在。二是满足,意思个就是说什么东西或者什么样的感觉让你满足,因为这样的满足感的来源也许就是你才干的又一样源头。三是渴望,渴望揭示了才干的存在,特别是你幼年时期就感到的渴望。一切只要你留心观察,细心分析你就可以发现你的平凡。

  学得快提供了你识别才干的另一条线索。有时一个人的才干并不通过渴望而示意,由于种种原因,虽然才干就在你的身上,但你却听不到他的呼声,相反,在你后半生,某个事件将他突然点燃,如若你学习一种新技能特别快,就充分说明你具有某种强大的才干。

  满足是揭示才干的最后一条线索,如前所述,你最强固的联结有一个结构性的特点,就是你使用他们时,会感觉良好。既然如此,如果你从事一项活动时感觉良好,那么你就很可能在使用一个才干。我们每个人的秉性都与众不同,因而我们对满足的满足的体验也会各不相同。在这里,作者建议密切关注那些似乎给你带来满足的情形。如果你能识别他们,你就朝准确的判断自身才干迈了一大步。

  不假思索的反应、渴望、学得快和满足都是能帮助你发现自身才干的蛛丝马迹。当你为生活二奔波时,不妨停下脚步来,避开从你耳边嗖嗖吹过的风,转而倾听这些线索。他们将帮助你发现自身的才干。

  《平凡的世界》一书中还介绍了平凡识别器的功能,也就是能够非常准确的识别你的平凡,并且告诉你,它是通过测试来完成的。“平凡识别器”意在帮助你提高你的观察精度,他向你提出一一配对的问题,捕捉你的选择,分析他们,揭示你的主导行为模式,继而告诉你,你的最大的平凡领域在哪里。

  自古以来,人类笃信好就是坏的对立面,因而孜孜不倦地关注谬误与失败。医生们通过研究疾病来了解健康;心理学家们通过调查悲伤来了解欢愉;家庭顾

  问通过探究离婚的原因来了解美满婚姻;世界各地的学校和工作单位鼓励我们每个人识别、分析和纠正我们的弱点,以求变成强者。此种忠告虽然用心良苦,却误入迷途。谬误和失败固然值得研究,但它们对什么是平凡却无言以告。平凡自有其自身的模式。

  如果你想要在自己选择的领域中出类拔萃,并获得持久的满足,就必须了解自身特有的平凡。你必须精于发现、描述、应用、发挥和增强你的平凡。因此,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停止关注你的缺点,转而细细探究你的平凡,做一遍“平凡识别器的测试”,学会它的语言,发现你的平凡源泉。

  世界上的人数以亿计,测试出来某两个甚至某几个人的才干主题完全一致这是有很大可能性的,然而你的行为和他们却并不完全一样,因为你有的并不只是这这个主题,你还有其他比较弱的主题没有在测试中显现出来,所以不要奇怪你的行为为什么会和其他人不同,这都是天生的“才干”在领导你的行为。所以一个人的才干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忽视他,不然你会错过很多你想得到的东西的。

  既然才干这么的重要,但为什么有的人不愿意研究自己的这种平凡呢?本书认为他们之所以不愿去发现自己的平凡,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不认识他们的真实自我有什么样的惊人之处。无论我们用什么名称,自卑感、不安全感这样的症状我们都不陌生。尽管不无成就,他们却仍会怀疑自己是否真如人们所想的那样富有才干。引起怀疑也许是运气或环境,而不是平凡造就的成功。你耳边老是有一个焦虑的声音:“你什么时候原形毕露?”尽管你的理智结论相反,但这话你却听进去了。这部分充分说明,为什么人们在被要求描述其自身平凡时,很少提及自身才干。相反,他们会谈到自一生中获得的身外之物,如证书、文凭、经验和奖励。这些是“证据”,能证明他们取得了进步,获得了一些可以拿出手的宝贝。本书并不是认为这种恐惧是完全消极的,毕竟不安全的反面是自满。然而,这本书提醒我们:如果由于害怕收获不丰盛而不去研究自己的平凡,就很有可能错失你的平凡。平凡并不是当然的产物,平凡也需要被珍惜和重视,然而我们却常常犯错,忽视了他的存在。从现在开始把握自己的平凡还为时未晚,发现你的平凡去寻早属于你的成功吧!

    2783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