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读书心得>

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有感3篇

俊梅分享

  中共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今天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感想,希望对你有帮助。

  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有感篇一

  领导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样的政绩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人民群众满意的真正政绩,要以什么样的标尺检验政绩。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这些要求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检验政绩的一个标尺。作为领导干部的政绩或绩效,可以说是对领导干部的领导实践活动过程和目标客观考评的结果。积极创造并关注自己的政绩,是每一个领导干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动机需要,是每一个领导干部的重要社会责任。
有的领导干部在发展观念上存在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见物不见人、甚至制造虚假政绩等问题。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在脑海里进一步巩固并强化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即领导干部的政绩要能够达到显性绩效和隐性绩效的有机统一。从表面上看,显性绩效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赞扬,而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隐性绩效往往比显性绩效更有生命力,更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考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政绩观,要求领导干部真正以科学的、发展的、多维的眼光来审视和对待自己的政绩。对此,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

  领导干部的政绩活动要体现出公共意志和优秀的公共精神。公共性表现为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精神理念,一种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领导干部在履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要以为公众服务为出发点,强调以社会民主、公平、公正、参与和责任为内容的公共精神。公共精神是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精神,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关注社会共同体中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领导的政绩要体现出公共精神的思想。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公共精神得以孕育的前提,这既是公共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本质使然。领导干部政绩涵盖的公共精神主要包括社会公德意识、公仆意识、奉献意识、民本意识、公平正义、共享共建、自治自律的行为规范等社会价值理念。要由单纯重视货币资本的意识向重视人力资本的意识升华,从以物为中心回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由物欲冲动的诱惑向公益心和社会责任感升华,使政绩建立在一种更高的道德层面之上。由片面追求对大自然的索取和征服向给予大自然报答和回归升华,坚持科学技术与人文伦理精神有机统一,由片面追求个人政绩向社会的和谐发展的理性追求升华。领导干部只有认清自己的重要使命,充分觉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自觉地为执政行为提供智力支持,才能确保其政绩实践活动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有感篇二

  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作为一名党员,一名自考院校的班主任,通过此次科学发展观的组织学习,更深刻地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 从而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在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即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是工作之基、能力之本、水平之源。要做好学生工作,必须坚持勤奋学习。现如今,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如此广泛,学生除了从课堂上获取知识,还可以从网络媒介上获取丰富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给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知识储备必须更加丰富充盈才能为学生提供所需的知识养分,于此同时,网络的发达一方面为我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方便,使我们可以更好更快地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可另一方也容易使我们迷失在泛滥的信息海洋中,难以判断是非对错。而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发展的学生,正确有效地处理网络信息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作为班主任,我们在这一点上就要给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如如何看待网络上关于女大学生“找个好工作不如嫁个好老公”;“读书无用论”等等争论性问题。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维护学生利益,服务学生

  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坚持以学生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学生利益放在首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以他们的进步和收获作为自己工作的价值和快乐,从而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自考院校的学生相对而言,个性比较鲜明,自我观念较强,而且大多属于独生子女,在家里比较娇生惯养,而对于学习又没有很浓的兴趣,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方法也比较欠缺。所以,对于这样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工作压力就大。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切实为学生服务,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耐心、热心、爱心,还有就是要具有更强的理解力和包容心,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感染他们,在生活上爱护他们,竭尽全力协调好学生和学校利益的冲突,为建设和谐校园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提高师德师风,做合格的灵魂工程师

  良好的作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而崇高的师德师风是作为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只有教师首先做到为人师表,才有资格去教导学生、塑造学生、才有资格做灵魂的工程师。作为班主任,作为教师,一言一行都能对学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所谓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虽然此话不是绝对,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可以做的自己首先要不可为。曾有班主任老师提出一个论题:“是好老师塑造好学生,还是好学生塑造好老师”?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我觉得教师与学生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好老师可以塑造好学生,反过来,好学生也能够塑造出一个好老师。但当学生的表现和素质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作为一个好老师,要做的绝对不是放弃这些学生,而是坚持以自己的师风师德感染他们、影响他们,相信拯救一个灵魂比塑造一个灵魂来的更有意义。

  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有感篇三

  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务必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提高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水平,要提高实现科学发展的知识水平。领导干部要根据履行职责的要求,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化认识、增长才干、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是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

  思想是行动的灵魂。实践上的自觉性与坚定性,来自思想认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越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会越自觉、愈坚定。

  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得出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其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在这一科学体系中,第一要义是发展,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基本要求,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升华,从统筹协调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党坚持发展的信念是承前启后的。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

  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与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要求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它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它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才能把握贯穿在科学发展观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根本上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科学发展,贵在科学,重在发展。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求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

  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努力学习现代经济知识,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我们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但较之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和成功经验,我们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掌握还是远远不够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经济发展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同时,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也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须重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反映出经济工作还有不少方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无论消除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还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都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宏观经济知识,把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努力学习微观经济知识,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自觉避免市场的盲目性;努力学习国际的相关知识,全面认识和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环境,努力实现全方位协调发展,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

  看了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有感的读者还看了:

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有感相关文章

1.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2.预备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3.大学生党员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4.党员科学发展观读书心得范文

5.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精选

    1508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