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办公文秘>规章制度>

游泳池管理规章制度

航就分享

管理制度由具有权威的管理部门制定,在其适用范围内具有强制约束力,一旦形成,不得随意修改和违犯。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游泳池管理规章制度,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游泳池管理规章制度1

1.目的

保障游泳者的安全

2.范围

适用于游泳池的安全规范管理

3.职责

游泳池救护人员、保安队长、管理处主任具体负责实施

4.工作程序

4.1工作管理程序

4.1.1按场次开放,定时进场和清场,不规定场次时间,任何人不能开门放人时场游泳;

4.1.2检票人员在场次未结束不得提前离开,最后一场的后半小时应到池边巡视;

4.1.3检票人员应自始至终不离岗,禁止无大人陪同的小孩和酗酒者入场,清场后应确认最后一名游泳者离开再关灯锁门;

4.1.4救生人员必须自始至终坐在救生台上,按责任区岗位,全神贯注地观察,保证在一分钟之内观察责任区一遍,特别注意游泳者下池时的情况,对个别水性不好者应重点注意保护或提醒其到浅水区游泳,泳池旁放两根竹杆,每个救生台挂一个救生圈,以便发生事故时使用;

4.1.5全体工作人员应严格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工作纪律,工作精益求精,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

4.1.6做好各种提示标牌,如水浮标识、爬越跳水,小孩不入大人池游泳等安全标识;

4.1.7嬉水池设一名救生员看护。

4.2救生应急措施

4.2.1救生员所管区域内发生险情时,该救生员应立即亲自进行抢救处理,该区对面的救生员应马上过来协助救护;

4.2.2离大门较远的一名救生员将事故通知检票人员后,应马上准备救生物品并在路口等待救护车。游泳场内留一名大池救生员和嬉水池救后员负责全部游泳池的安全工作;

4.2.3检票人员接到险情报告后,应立即与医院联系派救护车。要说清楚事发的地点、发生事故主要的情况。如遇特殊情况(指电话打不通或派不出救护车时)可与公司联系,或叫其他车辆代替。救生员应跟车到医院,溺水者如无自由呼吸,在车上不能停止做人工呼吸;

4.2.4及时向管理处汇报

4.2.5其它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制止可能发生的混乱现象,并防止发和盗窃和破坏等情况。

游泳池管理规章制度2

1.0目的

1.1本指导书规范游泳池管理工作程序,确保游泳池日常工作运行。

2.0适用范围

2.1本指导书适用于社区中心游泳池的日常管理工作。

3.0职责

3.1领班负责泳池日常管理的巡查、督导。

3.2救生员职责:

a)负责泳池水质的管理。

b)负责泳池设备房设备的操作及管理。

c)负责泳池泳客的'救生工作。

d)负责泳池培训班的培训工作。

e)负责泳池日常卫生工作。

4.0工作内容和要求。

4.1营业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场前60分钟到达岗位)。

4.1.1清理泳池池底沉淀物及水面飘浮物。

4.1.2抽查水质、测量水的ph值并按要求处理好。

4.1.3检查泳池的环境卫生。

4.1.4准备好须用物品、救生物品。

4.1.5检查设施、设备的运作情况。

4.2营业中的工作。

4.2.1由收银组统一售票,售票员须经常与救生员保持联系,控制好泳池人数。

4.2.2售票员负责泳池辅助设施的租赁工作。

4.2.3验票、验证工作:每一个购票的泳客必须持有游泳健康证,严格控制带有各种病症者和酗酒者入场游泳。

4.2.4验票员须提示客人游泳规则―先淋浴后下泳池,并提醒客人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贵重财物。

4.2.5救生员须密切注意泳客的动向、动态,发现溺水或可疑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以最快速度进行抢救。

4.2.6勤巡勤扫,保持泳池的环境清洁卫生。

4.2.7专人专职负责培训班学员的培训工作,根据学员的班别选择适当游泳池进行教导,注意安全工作。

4.3营业结束的工作。

4.3.1清场

4.3.2售票员负责租赁物品的回收清点。

4.3.3救生员负责泳池周边及更衣室的清查工作,检查是否有客人遗留物品及各开关制阀是否关好。

4.3.4清洁泳池内外环境卫生,检测泳池水质情况,填写水质检查记录表。

4.3.5根据实际情况及要求,对池水进行投药消毒,洁净,并做好药物投放记录。

4.3.6检查泳池设备房的设备运作情况,根据实际需要开、关相关的制阀。

4.3.7关、锁好门窗,把钥匙交到指定地点。

5.0引用文件和记录表格

5.1《药品投放记录表》

5.2《水质检测表》

游泳池管理规章制度3

一、游泳池安全管理规定

游泳池是我市市民健身的重要场所之一。为了更充分、安全地使用游泳池,正常、顺利地开展健身运动,满足广大市民健身的需求,保障游泳爱好者的人身安全,特制定如下管理规定:

1.安全管理

1.游泳池开放时间由__管理,非开放时间禁止进入泳池。

2.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向每个游泳健身者宣传游泳安全卫生常识。

3.如发现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病、性病、严重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等病患者,有权禁止此游泳者的游泳活动。

4.设置安全标志和救生器材

进入游泳池要遵守以下规定:

1) 听从教练和救生员的指挥。

2) 安全第一,严禁跳水和在池中、岸边追逐打闹。

3) 初学者在无管理人员的看护下禁止下水。

4) 泳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禁止在池中做可能产生伤害事故的动作。

5) 爱护游泳池的一切设施。

2.卫生管理

1、游泳池卫生管理

游泳场所的管理。定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与经常进行的药物处理相结合,保障游泳场所的清洁卫生。相关管理人员要经常清扫游泳池的周围,防止碎石、玻璃及其他杂物损伤人体或影响水质。水质的卫生管理。确保水池无杂物、无漂浮物。要按要求对水池进行消毒。

2、个人卫生管理

1) 参加游泳前,先要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心脏病、皮肤癣疹(包括脚癣),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肠道传染病、发热等病在未治愈之前,不能参加游泳。女性经期也不宜游泳。游泳中发现身体不适,请停止游泳活动

2) 游泳课要做好准备活动,在更衣室冲淋全身后再入池。

3) 入水前要做好全身准备活动后再入池。

4) 饭前半小时或饭后急剧运动后都不适宜游泳,入水前应做准备活动,下水前用水擦面、胸背及大腿部,以免抽筋。

5) 遵守公共卫生,不准在池中吐痰等;杜绝不文明、不讲卫生的行为。

游泳场所和器材的管理

保护游泳场所的各种设施,延长游泳池的使用寿命,并提高游泳池的使用率。

有关管理人员和救护人员必须经常检查器材的使用及损耗情况, 及时向管理部门汇报以便作相应处理。

资料管理

游泳池开放后,要逐日填写游泳池的管理日志,记录使用时间、气温、水温、水质变化、游泳人数、突发事故、过滤机的运转情况及其他维护管理情况。

二、游泳池救护员管理规定

1、救护人员和有关工作人员按时到岗,认真履行职责。做到开放前认真检查器材设备,放置各种救生器材,熟悉水域情况。深水区和浅水区之间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提高责任感,防止突发事件。

2、要牢牢树立安全意识,把保障游泳者的安全放在首位。营业时间内由救生员负责游泳者的安全工作,要严格执行游泳救生常规。

3、救护人员需由专业人员经培训后方能上岗,规定明确的职责,并配戴特定标志——袖标和标志帽。加强救生技术的学习,定期参加专项技术训练,如抛圈、水中解脱、水中负荷拖带、人工呼吸等,不断提高救护水平,以便更好地完成救生任务。工作中保持思想高度集中,全面观察,注意事故苗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遇到“突发”事故,要行动迅速、机智果断、勇于救生,敢于负责,把减轻溺水者的痛苦看成是自己应尽的职责。开放完毕要做好清池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妥善处理 。

4、救护工作应以预防为主,确立有备无患,安全第一的思想,具高度的安全意识责任感,对游泳者的安全负责。

5、自觉遵守各项制度,不迟到、早退。加强救生技术的学习,定期参加专项技术训练,如抛圈、水中解脱、水中负荷拖带、人工呼吸等,不断提高救护水平,以便更好地完成救生任务。

6、做好游泳者的安全管理,严格按儿童池、成人池、深水区、浅水区的规定进行管理,对越界和不服从劝阻的进行警告,警告无效的可清除出场。

7、密切注意池内情况,特别是入池口,深浅分界区、成人池儿童池交界区等;发现有求救信号、遇溺等异常情况的,应果断迅速采取有效救助措施。

8、上岗时配戴救护人员标志、穿好救生服,配带好口哨、救助用工具,并提前20分钟到岗,将池内警示牌、桌椅、太阳伞、过脚池、循环系统、地面卫生等清洁干净、打开和摆放好。

应在规定的岗位责任区上岗或巡岗,不得擅自离岗、并岗、在岗上看书报、闲谈、打瞌睡等,有事离岗要告知同池值班救生员(只限于身体不适和两便),并要在十五分钟内返回。

每天结束后必须清查负责的水区域。

9、要每天填写游泳池管理日志,记录每天的天气、使用时间、气温、水温、水质变化、游泳人数、突发事故、过滤机的运转情况及其他维护管理情况。

10、遇上雷、雨天气或其它不利于泳者安全的特殊情况应及时清场,将游泳场关闭。

11、对违反游泳池其它管理规定的游泳者,应予劝阻,警告,对不服从管理的可清除出场。

做好水的净化处理工作,熟悉循环过滤系统的使用。

另:经常性卫生要求

1 游泳场所的通道及卫生设施应保持清洁无异味并应定期消毒。

2 为防止人工游泳池生长藻类,池水中加入0.25~0.5mg/L硫酸铜。发现藻类时的最大加药量不应超过1.0mg/L。

3 浸脚消毒池水的余氯含量应保持5~10mg/L,须 4h 更换一次。儿童涉水池连续供给的新水中余氯浓度应保持0.3~0.5mg/L。

4 人工游泳池在开放时间内应每日定时补充新水,保证池水水质有良好的卫生状况。

5 严禁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癣疹(包括脚癣)、重症砂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 肠道传染病、精神病等患者和酗酒者进入人工游泳池游泳。

6 禁止出租游泳衣裤。

游泳池管理规章制度4

游泳池是我会所会员健身的重要场所之一。为了更充分、安全地使用游泳池,正常、顺利地开展健身运动,满足广大会员健身的需求,保障游泳爱好者的人身安全,特制定如下管理规定:

1、游泳池开放时间由管理处管理,非开放时间禁止进入泳池。

2、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向每个游泳健身者宣传游泳安全卫生常识。

3、心脏病、皮肤病、性病、严重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等病患者,会所有权禁止此会员的游泳活动。

4、设置安全标志和救生器材

5、进入游泳池要遵守以下规定:

1)听从教练和救生员的指挥。

2)安全第一,严禁跳水和在池中、岸边追逐打闹。

3)初学者及幼童在无家长的看护下禁止下水。

4)泳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禁止在池中做可能产生伤害事故的动作。

5)爱护游泳池的一切设施。

游泳池管理规章制度5

为贯彻落实《海口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市旅游安全检查方案》的精神,履行公共场所安全管理职责,维护游泳场所的治安秩序,保障游泳者的健康和安全,结合本场所的实际,特制定游泳池安全管理制度。

1、由本度假村安全负责人、保安员、救生员组成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贯彻有关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法规,规定,承担游泳池的日常安全管理,维护游泳池的日常秩序。

2、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实施水上救护制度,定期培训合格的水上救护人员,准确地判断和发现情况,积极救护游泳人员。

3、游泳馆的救护人员兼管安全,上岗时要切实履行安全管理的职责,劝阻和制止游泳场所内不安全的行为,防止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4、深、浅水区有明显的标志,游泳池周边设有宣传牌、警告牌和管理工作的告示牌,并设有监控系统及救护观察台,救护器材齐备,并有效使用。

5、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和和管制刀具进入游泳池。

6、禁止向游泳人员出售含酒精的饮料,禁止酗酒、醉酒者进入游泳场所。

7、配有可正常便用的消防器材和应急灯,经常检查电器设施,确保电器设施的安全正常和有效使用。

游泳池管理规章制度相关文章

学校最新安全工作计划8篇

学校暑假防溺水安全倡议书范文

2016年12月物业工作总结6篇

真爱生命预防溺水建议书

防溺水安全活动倡议书

2022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范文

酒店工作必备总结范文参考

2021年防溺水安全倡议书范例

月度安全工作总结范文5篇

游泳池管理制度范本

    1517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