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主题报告优质文章
接地气的实践活动已经告一段落,这段时间里,我们有得也有失,有苦也有甜,此时需要写一份社会实践报告,做好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实践主题报告优质文章,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社会实践主题报告优质文章一
一、实践目的:
本次社会实践我选在昆明市西山区海口洗衣粉厂进行,实践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产品的生产、包装,以及了解工厂内的经营管理模式。目的是为了学习如何进行生产包装并亲身体验工人们辛苦的工作,让我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珍惜人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并且更加深刻地去体会社会就业的压力。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这次的认识时间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作为一名在校学生,能在大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使我们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后,迅速的加以实践运用。巩固学习成果。同时,在大三学年,能对所学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便于更好的学习。
二、实践内容:
实践期间,我在实践工厂的二号车间,主要从事于在生产第一线生产并简单加工产品。我被安排在该部门的一个小组工作,该部门有经理1名,主管1名,领班1名。车间的各个生产小组有组长1名,技术员1名,ipqc人员14名多名左右。
起初,刚进入陌生的车间。车间里的工作环境很不好,呈现的一幕幕让人的不免有些茫然,即将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半个月。第一天在车间开始工作时,所在的组长、技术员给我安排工作任务,分配给我的任务是简单的加工产品,我按照技术员教我的方法,运用操作工具开始慢慢学着测试产品,在测试的同时注意操作流程及有关注意事项等。实践的第一天,我就在这初次的工作岗位上测试产品,体验首次在社会上工作的感觉。在工作的同时慢慢熟悉车间的工作环境。
作为初次到社会上去工作的学生来说,对社会的了解以及对工作单位各方面情况的了解都是甚少陌生的。一开始我对车间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工作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都不是很了解,于是我便阅读实践单位下发给我的员工手册,向小组里的员工同事请教了解工作的相关事项,通过他们的帮助,我对车间的情况及开机生产产品、加工产品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车间的工作实行两班制(白,夜班),两班的工作时间段为:早上8:00至晚上8:00;晚上8:00至早上8:00。车间的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该上、下班制度。
对车间里的环境有所了解熟悉后,开始有些紧张的心开始慢慢平静下来,工作期间每天按时到厂上班,上班工作之前先到指定,地点等待领班集合员工开会强调工作中的有关事项,同时给我们分配工作任务。明确工作任务后,则要做一下工作前的准备工作,于是我便到我们小组的工具存放区找来一些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相关用具在流水线进行正常作业,首先我要运用工作所需的用具将机器生产出的产品测试好。另外在工作中,机器生产出的产品有时会出现异常(比如:产品出现漏袋、误装等)。出现上述情况时,要及时告知领班、工程师,领班、工程师通过对机器的调节让生产出的产品恢复正常,符合检验的要求。
在工作期间有些工作对于我来说难度较大。刚开始加工起来还真棘手的,工作效率不高,产品质量也不怎么好。很让人苦恼,于是我便向小组里的员工同事交流,向他们请教简单快速的加工包装方法与技巧。运用他们介绍的操作方法技巧慢慢学着包装这有难度的产品,终于学会了效率地包装产品。同时在包装过程中选择适合的工具,也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实践结果:
实践期间,我对实践工厂的整个操作流程有了一个较完整的了解和熟悉。虽然实践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没有很大的关系,但实践中,我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学习了很多学校以外的知识,甚至在学校难以学到的东西。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
此次社会实践,我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处理简单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学会了与员工同事相处沟通的有效方法途径。积累了处理有关人际关系问题的经验方法。同时我体验到了社会工作的艰苦性,通过实践,让我在社会中磨练了下自己,也锻炼了下意志力,训练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自己的实践技能,积累了社会工作的简单经验,为以后工作也打下了一点基础。也让我体会到从工作中再拾起书本的困难性。每天较早就要上班工作,晚上较晚才下班回宿舍,深感疲惫,很难有精力能再静下心来看书。这更让人珍惜在学校的时光。
短暂又难忘的实践旅程就像白驹过隙般,飞速而逝,而这其间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应俱全,在每日紧张充实的工作环境中不觉间已经走过了半个月的实践期,回首这半个月的实践期,内心充满着激动,也让我有着无限的感慨。就业环境的不容乐观,竞争形式的日趋激烈,面对忧虑和压力,于是就有了像我一样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了社会实践工作。打工实践虽然很短,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可以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社会实践主题报告优质文章二
近年来,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__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留下的孩子的生活起居该如何照顾?他们的家庭教育又由谁来承担?那些留守儿童的医疗又如何保障?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通过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本次实践,旨在发掘出更多有关留守儿童在离开父母怀抱下如何成长的艰辛。关键字:留守儿童,独立,成长,坚强刻苦。
一:实践时间
__年7月初到8月底
二:实践地点
广西凤山镇峨嵋村
三:实践过程
(1)实践初期:
通过问卷调查,口传相授,多方打听等多种方式对该村大部分地区进行走访调查,尤其是对人口集中地区(如学校)进行初步调查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及其成长的环境影响。
(2)实践中期:
进行深入调查某些严重区域,深入了解留守严重家庭生活状况及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程度。
(3)实践后期:
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义务教育,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求学之路,同时给与他们更多需要的帮助,倡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四:实践内容
通过走访调查得知,全村的留守儿童相对较多,平均六个家庭就有四个存在着留守儿童,有父母一方在家的,也有都不在家的,大部分父母双方都不在家的都是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家庭,而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是爷爷奶奶一代的老人在做监护人,也有一小部分是交给亲戚监护的。本次调查总共调查了五十户人家,分别从家庭成员,家庭经济状况,孩子身体心理健康程度等等方面来调查。
(1)问卷调查数据显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孩子比较想念父母,都喜欢父母呆在自己的身边,但是,从中看出的问题也相对较多,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强烈,独立能力更加脆弱了,孤僻的心理也加剧,隔代的溺爱教育也很明显。更严重的是有些儿童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2)走访调查结果:
在调查中发现这些长期留守的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由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教育水平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的家境并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牲畜等,他们经常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大龄一点的孩子还得承担起家里的家务事,有时,一个六七岁的小孩背上就已经要背着一个两三岁的弟弟妹妹了。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监护人又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正应了农村流行的那句俗语: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尤其是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其实内心一直无法无天。也有一些孩子相对较调皮,监护人管教不了,有的甚至跟监护人顶撞,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监护人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3)义务教育的收获:
本次实践过程,自费教会部分小孩一些兴趣爱好,例如画画,
口算能力的培养,唱歌,吹笛子,骑自行车等等,通过这次培养,发现其实留守儿童的内心对知识的渴望程度远远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对知识有着一种非常强烈的渴求,只是学校老师的广泛教学方式无法全面挖掘而已。有两个孩子画画很有天分,有四个孩子天生的嗓音就很好,但是留守儿童的状况导致了孤僻不喜爱在人前展示而已。更有一个孩子对音符的记忆更是优秀,远远超出了同龄的孩子的境界。总共给十五个孩子进行了多次的培训,虽然他们有很多的缺点,调皮,爱哭,孤僻,霸道等等,但是从中也发现了他们中不乏很多有异于常人的天赋,只是一直掩盖在他们的外表之下,导致大班的教育老师无法一一进行发掘而已,从中也看出了现代大班教育的缺失,及农村教学老师普遍应试教学的不当之处。
五:实践总结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深刻了解到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的状况,同时也感同深受到他们的感受,父母不在身边的孤独,学习成绩不佳却得不到理解的悲哀,在外被同龄人欺负的无助,内心真实想法得不到满足的苦楚。总的而言,相隔两地,人海两茫茫,看着别的孩子沉溺在父母的怀抱下撒娇,自己却只能默默的扛起那个不属于这个年纪的包袱,默默的承担着成长的心酸和泪水。
鉴于目前该村的留守儿童客观存在的现实,个人建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一个健全的工作机制。建立以市、县(市、区)、乡(镇)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提高农村教学老师的教育水平,及适当减少大班教育所带来的弊端。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
3、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例如农村义务托儿所等,有效抑制留守儿童流浪在外的危险。
4、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一方面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另一方面用积极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一代的头脑,引导他们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生活、学习和做人以及兴趣爱好的培养。
5、同时,加强该村的网络教学建设,让孩子们学会利用网络,让距离带回家,让他们可以时常看见父母,尽管只是在虚拟的网络上,那也能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得到一丝丝的慰藉。
社会实践主题报告优质文章三
校园是美好的,这里有孜孜不倦学习的同学,有幽香的书籍,有辛勤的教师,还有同学们纯真的友谊。校园是师生的乐园,是求知求学的圣地。校园的优美环境主要是靠师生维持的。然而,大部分学生对环境的概念比较模糊,尤其随地乱丢垃圾的现象屡屡可见。每次大扫除后,校园里虽然暂时呈现清洁的景象,但要不了多久,又垃圾遍地。尤其塑料制品(白色垃圾)给校园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更是一言难尽。为了雪洗“白色灾难”之耻,我开展了“当一次校园清洁工”的校园社会实践活动,并且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了各种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
一、学校的环卫工作现状和今后的发展目标
我校现占地300余亩,师生人数2400多人。四十多个教学班,分成高中部和初中部,两幢教学楼,三幢宿舍楼。教学楼每一层楼都设有垃圾桶,甚至每个班级内部也有垃圾桶。宿舍楼每间宿舍内及每个楼道的转折点处和宿舍楼旁都设有垃圾桶,甚至操场、大路的每个角落都设有垃圾桶。虽然如此,但校园里的地面上仍随处可见垃圾,尤其是学校大路、宿舍楼道更是不堪入目。学校领导虽三令五申,但效果并不显著。更有甚者,有时前边的同学刚打扫完,后边的同学路过后又是一片狼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校曾多次进行整改,提出“还校园以清洁,死抓卫生死角”的口号和校园内不见一纸一屑,并把其作为今后校园环卫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搞好校园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还校园以清洁,并增添校园的靓丽美景和人文情怀,我开展了“当一次校园清洁工”的校园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如下:
我将所任课班级分成四个小组:
第一小组负责观察和捡拾教学大楼楼道的垃圾;
第二小组负责捡拾男生宿舍楼道及其附近区域的垃圾;
第三小组负责捡拾女生宿舍及其附近区域的垃圾;
第四小组负责捡拾球场及其学校大道的垃圾。
一天下来,捡拾了三次,即早自习前一次,中午上课前一次,晚自习前一次。每个同学仅垃圾就足足捡了四大袋。这项实践活动使所有参与者都受到了思想洗礼。每位同学都立志维护好校园卫生,从自己做起,今后绝不乱扔垃圾,效果甚好。
三、清洁的校园让师生都受益
大家齐动手,校园更清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校园卫生死角得到彻底清理,甚至将路边的小石子都一一捡走,学生还将校园路边低洼处整平、踩实。有的学生还对校园绿化树进行浇水培土。通过一天共三次(课余时间)的劳动,树林里的落叶被清除了,操场边的道路被填平了,缺少的绿化树被补种了,花草树木重新修剪了,道路两边的枯草碎石被清扫了,校园里的垃圾被清理了,校园更清洁、更靓丽了。同学们看着更加漂亮的校园,抹着额头的汗水,个个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整个活动极富创造性和实践性,并取得了比预期还好的效果。
四、污染的校园,师生皆受害
(一)视觉、嗅觉上的危害
散落在校园中的垃圾不仅破坏了校园景观,还对师生身体极为不利。如散落在校园中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师生的视觉和嗅觉带来了不良刺激,既不美观又臭气熏天。
(二)潜在的危害
1、塑料制品等白色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不仅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绿化地吸收养分和水分,还会导致花草树木物生长减缓,乃至变异死亡。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做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中毒乃至死亡,人在食用吞食塑料废弃物的动物后,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留下后遗症。
3、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风一吹来,四处飞舞,会造成连锁污染,害人不浅。
4、部分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做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会对师生的健康极为不利。
5、污染废气等排放到空中,使臭氧层变薄,造成紫外线变强,对人体伤害极大。
6、乱扔垃圾的行为在同学间互相影响,学生盲目从众,人人乱扔垃圾,危害无穷。
五、造成“校园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循环利用的未回收利用。
2、师生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优美的校园环境是维护出来的,不是打扫出来的。
3、我校现有校纪校规没有较好落实。我校虽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但部分师生仍不够重视,我行我素,视而不见。
4、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是总的来讲,仍有部分企业在违法生产塑料制品,还有部分超市及小摊小贩违法使用和向学生提供塑料购物袋。
六、行动起来治理校园垃圾污染,还校园清洁卫生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了解到:白色塑料袋等制品在给人带来方便的同时,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校园,这个人们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乐园,应肩负解决环境问题这一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然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光靠一师一生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强化环保意识。校园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保护环境应该是全校、全社会乃至全球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同时,我们也懂得: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如果全球人人破坏环境,天天破坏环境,时时破坏环境,处处破坏环境,地球就会变成巨大的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时时环保,处处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美丽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真正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分类放置,以便回收利用或处理。
2、我校早已设置了多处垃圾存放处,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3、垃圾入箱,绝不乱扔,点点滴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尽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要加以劝止,推己及人,共同维护。
6、开展“见到垃圾顺手捡”活动,大家齐动手,还校园清洁靓丽。
7、通过黑板报、粘贴画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宣传倡导师生强化环保意识。
8、提倡用布制购物袋替代塑料袋,并积极推广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
9、适时开展专题讲座,让师生及时了解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
社会实践主题报告优质文章四
【摘要】作为教学的实施者,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工作现场实践能力和相应的教学能力,而高职教学活动中存在缺乏实践特色的现象,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因而高职教师须通过下企业锻炼的方式获得实践动手能力,通过下企业锻炼提升专业技能,教师社会实践。
【关键词】职称论文发表;高职教师;实践;效能
一、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性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大学教育范畴,又要切实面临学生职业教育的导向问题,这一特殊性决定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明显区别于普通高校。高职教师队伍既需要素质优良,又要做到专兼结合,需要通晓专业类群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一素质要求在实质上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专业和职业必须有效结合的课题。高职院校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面临着科研、教改、教学等一系列的攻坚任务,在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的背景下,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由于当前社会对高职毕业生提出了既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又要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从而对高职教师在两方面同样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在这一总体要求下学校对教师提出了相应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在知识储备和职业技能储备同时满足社会与学校的要求。
二、当前高职师资的一般性特点
相对于高职教育对高职教师在知识储备和职业技能储备两方面的高质量要求,在我国,现有高职教师多是从普通高校毕业而来,期间大多没有企业工作实践的经验,因而在教学中缺少工作实践所积淀下来的经验与创意,教学活动中缺乏实践特色,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培养。
在专业知识方面。由于我国高职教师的学术底蕴不及普通本科院校,加上高职院校教师课时负担普遍较重,不利于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拓展个人知识领域,因而科研素质较本科院校差,难以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无法将本学科最前沿的成果、知识、理念传递给学生,体现在教学环节上进一步约束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从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看来,高职院校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普遍呈高学历、低技能这样的情况。
高职院校教师基本来自于普通高校,这些教师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多停留在原来的学科培养模式,自身拥有一定程度上不错的专业理论知识,但这些普通高校毕业的人没有专门接受过高职院校教师应有的的专业训练,缺乏在企业的工作经历,缺乏相应专业实践操作的职业技能,导致这些教师的教学行为缺乏职业导向性,缺乏相应的职业敏感性。
诸多高职院校在接受国家财政投入和社会捐助上没有传统普通高校享有的特殊优势,体现高职教育的投资机制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发展需要。对于财政运转较为困难的一些高职院校来说,实践性教学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对实习设施和设备投入较大,学生培养成本相对较高。这种情况使一些高职院校尽量减少教学成本,虽然这种行为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与发展,却不利于培养和提高高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使得原本需要通过后期投入提高弥补先期缺陷的措施无法落实。
总体而言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来源渠道比较集中,新进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来源于普通高校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本科毕业生,其自身缺乏实践与动手能力,缺乏具体工作环境教学与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在工作环境中遇到实际生产时缺乏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有人认为从相关企事业单位调入人员能够解决一定的困局,但是这些人存在知识体系不健全、缺乏相应教学经验、意识和技能等问题。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是实践能力导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工作现场实践能力和相应的教学能力。既然高职院校现有教师大部分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要求下必须通过到企业锻炼的方式获得实践动手能力,通过下企业锻炼提升专业技能。专业教师可以自主寻找适合自己的企业岗位,可以根据高职院校的安排前往相应的非企业锻炼,也可以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到学生实习较多的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既可以提升自身实践技能,也可以现场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社会实践报告《教师社会实践》。在时间的选择上,考虑到高职院校教师课时负担较重,可给予较大的选择自主性,可以在寒暑假,也可以将时间分布在各学期的周末。
三、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一般性问题
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成为高职院校教师提升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社会实践仍存在大量问题。
(一)一些实践形式不具有普遍推广性质
在一些高职院校,当一类教师社会实践获得一定效果后,就将这一成功的实践模式进行步骤分解,依次总结出各环节实践要求,当做一个样本推广下去。实则,一些实践形式不具有普遍推广性质,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和社会学科专业之间,教师社会实践有太大的不同,一些理工科专业成功的社会实践项目在社会科学方面不具备充分的示范意义。譬如理工科一些专业与与企业进行技术合作,这类的合作开发产品、合作进行技术攻关、合作经营和合作进行课题研究等内容对一些专业来说行之有效,但对于从事社会实践教师自身技术素质要求较高,很多其他专业不具备类似的可行性条件,难以普遍推进。
(二)一些教师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不足
对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长期以来的专业知识系统教育经历使其对高职教育的实践导向认识不到位,认为专心钻研专业领域即可胜任教学任务,更加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播,轻视技能的掌握。这种认识不足的现象在高职院校教师观念意识中不是孤例,具有一定意见基础,而这种意识明显不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内在要求。
(三)教师社会实践客观上存在难以适应的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现多毕业于普通高校,其自身经历缺乏实践技能,基本上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所以可能对于专业理论、专业实践教学比较熟悉甚至有较高水平,但是真正到企业后能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难以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绩效目标要求。
(四)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社会实践缺乏激励措施
目前很多高职教师对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待遇问题还存在犹疑,认为自身在学校和企业间双份付出,却得不到相应的待遇,反而增加了生活负担和机会成本,这些问题都客观影响了教师社会实践的效果。虽然有些学校出具了精神导向性文件,但是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措施,所以不少教师存在一种应付的心理,普遍存在形式上应付一下的想法,这使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失去了实质性意义。
四、提升教师企业实践效能的建议
(一)要引导高职院校教师意识到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教学强调的是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职业导向的教学从内涵上就内在地要求高职教师认清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及办学模式的特点,必须通过社会实践、生产实践来获取经历与体验,进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对于理工科类的高职专业,学校要创造条件让教师们亲自参与实验室、实习工厂、实训基地等建设项目,提高其参加社会实践的觉悟性;对于社会科学类专业来说,学校可以通过支持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岗位培训等方式,让教师获得企业工作岗位的具体技能,并鼓励教师积极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二)加强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规范化管理考核
对于从事社会实践的教师而言,要结合其挂职的企业单位对他们的工作质量与数量自有考核,并且尽量与其工作量与工作绩效相关联挂钩,作为高职学校对他们社会实践的考核依据。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材料要合理收集与保存,要求实践教师及时填写社会实践日志,确保教师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的质量,社会实践活动日志当由参与社会实践的教师本人填写,真实地记录教师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工作过程和职业体会,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高职院校相应专业组应根据日志材料和企业关联材料对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质量进行评估。
(三)教师社会实践检查形式要合理
一方面为了确保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质量和避免有的教师采取应付或不到岗的方式,教师社会实践检查普遍采用不定期抽查的方法,检查有一定的突然性,以便检测到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真实情况和质量。另一方面,应充分考虑教师实际素质状况,对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检查形式和规则要做到事先公开,尤其是实施细则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意见,检查形式和规则只有具备了合理性和可行性条件的情况下才会起到相应的效果,在实践中没有被广泛遵守的规则是无效的规则。总体而言,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检查与考核形式要合理,既要有足够的硬性约束条件,又要充分考虑细则的可行性。
(四)实践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归档
在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过程结束后,主管人员要及时总结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成果与缺陷,这既是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汇报,也是教师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与提高。在处理好经验总结后,要及时把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进行归档处理,既作为对教师的考核依据,也作为教师职业能力成长的参考条件,今后的各项业务培训也可以此作为依据来进行安排。
社会实践主题报告优质文章五
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0名,其中广州大学20名,中山大学10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0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0名,大三学生15名。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结论与建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如政治活动、社会改革实践、阶级斗争等。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使实践与认识相结合。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结合所学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既提高能力又服务社会,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二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三是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正因为如此,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想起来,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错的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只是,我觉得个别惭愧,都怪自己不够争气,不珍惜这好的时间和机会去好好读书,整天都无所事事,在家里一点事也不会做。是这一次社会实践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