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报告总结>工作报告>

嘉兴市政府工作报告

琢妤分享

  嘉兴,是浙江省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嘉兴市政府工作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嘉兴市政府工作报告篇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嘉兴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市政府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治环境、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这五年,是综合实力稳步增强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从2315.5亿元增加到3517.1亿元,年均增长8.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3万美元。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38.8亿元和350.4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9倍和2倍。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到5957亿元和4920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7倍和1.8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75.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8倍,嘉绍通道、钱江通道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浙商回归到位资金981.5亿元,连续四年位列全省同档城市第一。

  这五年,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五年。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1%提高到2.7%,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6万名,其中国家、省“__”专家各111名,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985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7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44%、42.3%和24.9%;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500亿元,年均增长10.1%,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5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22万吨左右。三次产业结构从5.5∶57.7∶36.8调整为4.0∶52.6∶43.4。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取得积极进展,累计腾退低效用地4.6万亩,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9.3%,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五年。新型城镇化、“多规合一”等改革获批国家试点,在全省率先启动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综合行政执法等改革,五年累计获批国家、省改革试点146项。编制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市级部门行政权力从11552项减少到3875项,428项审批事项下放至县(市、区),市级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59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制度517项;新增市场主体26.2万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40家。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538.1亿美元,其中出口1069.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8.9亿美元。嘉兴出口加工区升格为国家综合保税区,嘉兴港口岸扩大开放获得国家批复。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

  这五年,是城乡建设加快推进的五年。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路网密度达到206.6公里/百平方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957公里,“三纵三横三连”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资源能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增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270万千伏安,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249.4万吨,累计供应天然气18.2亿立方米。市域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1640”、“四百一千”的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框架初步形成,累计实施城市有机更新2.5万亩,完成土地复垦5.1万亩,改造集聚农房9.2万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3.3%提高到60.9%,统筹城乡发展水平位居全省首位。

  这五年,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五年。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转变,累计完成黑臭河和垃圾河整治1893公里,新建污水收集管网2389公里,8847家工业企业实现污水全入网,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从五类、劣五类为主转变为四类、三类为主,四类水以上比重由18.7%提高到77.6%,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从不合格转变为连续优秀。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取得重大突破,生猪存栏量从294.7万头削减至32.8万头。大气污染整治深入实施,超额完成燃煤锅炉、黄标车淘汰任务,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达到64.5%。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累计拆除违法建筑4738万平方米,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6731万平方米,新建改造绿化22万亩,建成生态绿道851公里。新增国家级生态镇(街道)34个。

  这五年,是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各级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达到1187.5亿元,年均增长18.2%。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499元、26838元,农村居民收入连续12年位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695∶1。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48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26万人和197万人,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664元,最低月工资标准由980元提高到1660元。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100%,高中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9.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8%,“十二五”期间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效明显,城乡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成率100%。养老机构床位增加到2.9万张,是2010年的3倍。成功创建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实现省级平安市、县(市、区)创建“十一连冠”、“满堂红”。

  这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三公”经费预算全部公开,公务考察、接待和用房管理进一步规范。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会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644件、市政协提案1986件。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制定出台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得到提高。累计清理政府规范性文件1199件。

  过去一年,市政府按照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17.1亿元,增长7%;完成财政总收入638.8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0.4亿元,分别增长8.6%和7.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8%。重点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稳增长。组织实施“项目大推进、招商大引进、服务大跟进”专项行动,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513.8亿元,增长13.2%。开展创新驱动发展拓市场试点,对出口额在400万美元以下的生产型企业实行出口信用保险政府联保,实现外贸出口229.3亿美元。海宁皮革城列入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4.6亿元,增长11%,网络零售额增长36.8%。组织开展“转型发展服务年”活动,设立总额59亿元的政府性产业基金,减免企业税费97.1亿元,新增制造业贷款43.4亿元。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新增“个转企”166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9家、上市公司5家。开展金融风险防控专项整治,企业应急转贷资金制度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二是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29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17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8家。嘉兴科技城成为全省五大科技平台之一,秀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农科院水稻新品种选育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完成“机器换人”投入538.5亿元,腾退低效用地1.2万亩,整治提升低端落后企业2392家。制定实施加快楼宇经济提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德、中日、中荷、中法等4家产业园区被列为首批省级国际产业合作园,南湖基金小镇、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海盐核电小镇、海宁皮革时尚小镇和桐乡毛衫时尚小镇入选全省首批特色小镇。

  三是持续推进各项改革。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建立完善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实现镇(街道)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全覆盖。深化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启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试点。实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组建市、县、镇三级综合执法机构。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组织开展国家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建立全省首家市级资源要素交易中心。嘉善、海宁被列为国家县城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积极构建供销、生产、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股权确权颁证,县、镇两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实现全覆盖。

  四是加大城乡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启动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扎实推进“多规合一”,完成嘉兴空间发展与保护总体规划编制。深入实施“三改一拆”,组织开展“公铁”沿线环境整治,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458.3万平方米,拆出土地1299万平方米,拆后利用率达到77.2%。获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加大交通治堵力度,中心城区新增公共停车位588个、公交专用道13.3公里,打通由拳路、商务大道等5条断头路。坚定不移打好治水攻坚战,对全市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新增污水达标入网企业2121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13.5万户。加快平湖塘延伸拓浚、扩大杭嘉湖南排两大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完成市域外配水工程(杭州方向)项目省级立项。大力实施“五气共治”,淘汰燃煤锅炉1603台、黄标车1.8万辆。严格执行新环保法,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105件。

  五是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帮助4.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整合衔接,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发放困难群体医疗救助金5453.2万元。加强城乡住房保障,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2万套。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城乡社区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1%。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海宁、桐乡、海盐成为全省首批教育基本现代化县。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双下沉、两提升”,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城乡均衡分布。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开放,举办市第八届运动会暨第三届市民运动会。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强化社会风险排查化解管控,加强新居民管理服务,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十二五”胜利收官,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中共嘉兴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外来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嘉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嘉兴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等个别指标未能达到预期目标。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发展面临更多困难;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传统产业提升不快、新兴产业占比不高;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带动能力亟待提高;资源环境约束紧张,治水治气任重道远;医疗、养老、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网络等领域存在潜在风险隐患,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不小。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改革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不强,庸政懒政怠政依然存在,消极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切实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十三五”是充满机遇、充满挑战的五年,是嘉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根据中共嘉兴市委《关于制定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认真研究并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了《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下面我就三个问题作简要说明:

  (一)“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

  《纲要(草案)》按照市委《建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为新使命,以“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为总要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紧扣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两富”“两美”嘉兴建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打造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以党的诞生地各方面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紧扣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是嘉兴“十三五”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嘉兴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纲要(草案)》顺应新形势新阶段提出新目标新任务,既坚持谋划长远,体现战略性、前瞻性,又注重着眼当前,反映现实性、可行性;既坚持统筹兼顾,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又聚焦围绕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具体措施、专项工程和重大项目,做到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推动全局。

  (二)“十三五”发展的主要目标

  《纲要(草案)》按照市委《建议》提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提出了包括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资源环境等四个方面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总的目标:

  ——综合实力更强劲。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创新驱动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并力争快翻。

  ——生态环境更优美。到2020年,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黑臭河和劣五类水体全面消除,在上游来水水质达标基础上,市控以上断面三类水成为主体,PM2.5平均浓度明显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5%以上,让嘉兴的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

  ——城乡区域更协调。市域空间发展格局更加优化,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居民收入均衡、要素配置合理、产业发展融合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加快转型,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统筹城乡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人民生活更幸福。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分配更加公平,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30万,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5岁,广大群众的富足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治理体系更完善。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努力打造社会活力强、社会秩序优、社会风气正的地区。

  (三)“十三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纲要(草案)》提出“十三五”发展必须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对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任务。主要是以下九个方面:

  一是推动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加快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平台布局,着力打造人才强市。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高标准建设一批科技创新集聚区和“泛孵化器”,大力培育创新企业群。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推进科技金融紧密结合,全力打造长三角科技企业孵化高地和高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基地。

  二是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突出制造业强市、服务业兴市不动摇,加快打造互联网经济强市,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重点培育信息、文化、旅游、时尚、金融、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八大千亿级产业,打造支撑嘉兴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加快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

  三是打造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强化发展空间总体管控,科学布局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着力构建“一核三带三区”市域生产力布局,完善“1640”、“四百一千”的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发展架构。全面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强化副城综合实力,增强镇一级的集聚功能、生产功能、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四是构建江南水乡优美生态环境。坚持绿色惠民,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和生态立市战略。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全力打好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确保所有工业企业污水实现达标入网,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PM2.5防治为重点,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科学划定永久性生态用地,加快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推进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

  五是再造开放引领新优势。大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按照“两个无差别、三个更好”的要求,全面融入大上海都市经济圈,以交通基础设施对接为基础,推进与上海在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公共服务、政策环境等领域的同城化。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水平。

  六是创造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统筹推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健全城乡均等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劳动者报酬增长机制,大力推进低收入群体加快增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社会救助福利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增强养老康复服务设施供给能力,努力让全市人民拥有更好的教育、更高质量的就业、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健全的健康服务和更高水平的养老服务。

  七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崇文厚德、求实创新”的嘉兴城市人文精神和“勤善和美”的当代嘉兴人共同价值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业态,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注重城市形象塑造,培育一批具有嘉兴地域特色的重大文化品牌,打造江南水乡文化传承典范。

  八是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以满足需求、适度超前为导向,加快推进“四网一路一空港”建设,统筹推进嘉兴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内外交通“无缝衔接”、各种交通方式“零距离”换乘。打造“智慧嘉兴”,深入推进光网城市建设,运用互联网创新城市治理。强化能源供应保障,推进水利设施现代化,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水平。

  九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社会治理。围绕优化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推进要素市场、政府职能、社会组织、法治建设等基础性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创新行政管理服务体制。健全公平高效市场环境,深化投融资体制、要素配置差别化和国资国企改革,再创民营经济新优势。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励市场主体供给创新,推动供给与需求两端协同发力。构建社会多元治理新格局,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着力建设“法治嘉兴”。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们坚信,有市委的坚强领导,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十三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够胜利实现!

  三、20xx年主要工作

  起跑决定后程,首战影响决战。20xx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务必要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耕地保护和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更加注重投资的结构与效益,进一步加大产业投资、创新投资和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快推进502个年度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保项目投资增长15%。深入实施招商选资和浙商回归,力争引进世界500强公司、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和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20个,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5亿美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350亿元。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实施供而未用土地消化利用专项行动,切实保障大项目好项目用地需求。

  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中国制造2025嘉兴行动纲要》,开展制造业“四化百项”工程,加快培育发展、改造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化工新材料、光伏新能源等“十大产业链”,推动工业做大做强。聚焦发展互联网经济,推进全国“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试点和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启动培育10个互联网特色小镇、100个“互联网+”工业示范试点企业,力争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全力办好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突出服务业兴市,实施服务业投资“百项千亿”工程,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强旅游资源和产业链整合,力争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深化农业“两区”建设,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种养殖业转型升级,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确保完成省下达粮食生产任务。高标准推进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市级特色小镇,形成小镇建设联动发展、滚动推进的良好态势。

  着力强化供给侧精准发力。健全企业优胜劣汰机制,突出整治“低、小、散”,对“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全年完成“个转企”1500家,新增股份制企业100家,实施兼并重组企业100家。切实为实体经济企业减负,对涉企成本进行全面清理、集中整治,大力帮扶企业化解资金链、担保链风险。加快房地产去库存、优结构,完善公积金政策,强化土地供应管理,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强金融和金融衍生品监管,力争新增上市公司1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0家,直接融资规模达到500亿元。

  (二)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加强科技平台建设。高标准推进秀洲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嘉兴科技城建设,积极筹建浙大海宁(国际)研究院,推动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启动建设一批运行模式先进、配套功能完善的创业创新示范中心,力争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11家,新建“两创中心”标准厂房60万平方米。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应用示范专项,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科技型企业400家,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全覆盖。深化省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扩大科技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规模,撬动社会资本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加快网上网下科技大市场建设。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启动省级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创建。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探索科研项目经费、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创新,积极推行科技创新券制度,提高科技资金使用绩效。创新人才发展机制,深入实施“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配套完善高层次人才亟需的国际教育、高端医疗等公共服务,力争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6家,新引育国家、省“__”专家30名、市级领军人才100名。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力争新增发明专利授权850件。

  (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积极推动各项改革实践。全力支持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平湖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海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海宁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桐乡中小城市综合改革、秀洲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南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等国家、省改革试点,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积极推进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探索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加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加快建立外派监事会制度,推动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围绕“三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工作。

  提升开放型经济引领水平。加快建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和示范企业,扩大高端机械、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出口。支持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鼓励企业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节能环保等产品进口。加快嘉兴综合保税区建设步伐,高标准建设国际产业合作园。鼓励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设计机构、能源资源基地、营销网络、“海外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国际并购,实现产业链、价值链的全球布局。

  全力推进接轨上海。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成市域轨道交通线网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对接方案,加快沪乍杭铁路前期工作。大力推动沪嘉产业协同创新区建设,提升嘉善临沪产业合作园区、平湖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和滨海新区等平台功能。充分复制借鉴上海自贸区改革经验,打造利用外资新高地。加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大力引进上海高端教育、医疗资源,积极推进医保、公交“一卡通”应用,在沪嘉边界区域实现通讯同城化。建立健全接轨上海工作机制,加强市驻沪联络工作。

  (四)努力建设美丽城乡

  加快美丽城市建设。健全“多规合一”机制,进一步优化市域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完善市域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杭平申线航道改造等工程,继续推动嘉兴军民合用机场项目及市域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中心城市国际商务区、湘家荡等重点区块开发建设,引导和支持各副中心城市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深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统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城市规划和设计,推进中心城区子城广场、南湖湖滨、博海路等片区更新开发。科学开展城市交通治堵,加快城市快速路网建设,新增公交专用道10公里。扩大市容市貌网格化管理覆盖面,健全“数字城管”应用体系,加大城市环境卫生顽疾的整治力度。

  加快美丽新市镇建设。高品位、高质量推进新市镇规划建设,实施新一轮市级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做好省级小城市试点申报。大力实施新市镇改造提升工程,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城镇延伸,建成一批美丽示范街区和特色社区,提升新市镇的洁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坚持产城融合,培育壮大新市镇主导产业。积极推动就地城镇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在新市镇落户。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四级联创,深化“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作。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深入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加快待整治自然村落向“四百一千”集聚,完成土地整治复垦7500亩。加强村庄建设规划和农房设计,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力度。实施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鼓励发展民宿经济、农家乐和农村电商,推进富民强村。

  (五)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

  加大治水治气治土力度。持续深化“五水共治”,组织实施城乡生活污水治理、污泥固废整治、河湖清淤连通“三大工程”,新增受益农户5万户。加快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开工建设城东再生水厂,力争市控以上断面四类及以上水质达到80%以上。完善生猪养殖业常态化监管机制,巩固减量提质成果。加快市域外配水工程(杭州方向)步伐,完成工程初步设计,同步开展分质供水前期工作。实施区域水系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平湖塘延伸拓浚、杭嘉湖扩大南排等水利工程建设。深入实施“五气共治”,倒逼重点管控企业废气达标排放,加强餐饮场所、工地、码头堆场等清洁化管理,加强秸秆资源化利用,完成黄标车淘汰整治,确保全年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实现“双降”。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开展污染场地治理修复试点。实现固废处置设施县(市)全覆盖。

  加大“三改一拆”力度。坚持拆改结合、拆用并举,依法治违、长效管护,完成拆改面积1600万平方米、创建2个“基本无违建县(市、区)”。利用好国家对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机遇,加快旧住宅区改造,重点做好中心城区杉青闸、文生修道院等地块改造工作。持续深化“四边三化”,巩固“公铁”沿线环境整治成果,全市新增改造绿化面积2.2万亩。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健全能源消费总量、单耗和煤炭消费总量“三控”制度,推行用能预算管理,完善用能权指标交易机制。调整能源结构,推进煤改气、油改气以及电能替代等工作,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利用。建立企业排污双证许可制度,加强对重点企业排污总量监管,严禁新上高污染、高排放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一批示范园区和企业,完成10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六)加强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

  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落实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规划建设大学生创客孵化中心6家。加强就业援助,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困难人员就业。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力度,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力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稳定就业。完善社会平均工资指导线制度,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强化欠薪预警防范和综合处置,加大排查力度,充实工资保证金和应急周转金,坚持打击恶意欠薪、恶意讨薪“两手硬”。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社会保障扩面工作力度,推进居民医保与职工医保制度的衔接,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失业保险制度,动态调整各类人员社会保障待遇。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做好低收入群体增收帮扶和精准扶贫。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发展各类民办养老机构,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城乡社区全覆盖。加快推进市老年公寓改扩建、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扩建等项目建设。创新住房保障模式,加快向公共租赁住房货币补贴转变。积极发展红十字和公益慈善事业,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开工建设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推动社会事业普惠均衡发展。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全国“志愿服务模范城”创建。加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农村文化礼堂提质扩面和城市社区文化家园建设,切实做好遗产遗址、历史街区的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加快推动嘉兴博物馆二期、马家浜文化博物馆项目建设。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立以县为主学前教育统筹发展机制,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国家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支持在禾高等院校加快发展。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抓好分级诊疗,推广诊间结算。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查迎检工作。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启动市妇保院二期建设。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提升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水平。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创新发展,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统计、档案、史志、气象等工作。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深入推进“三社”联动,加大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培育力度。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完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大事故。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全面开展“七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制定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创新推进新居民管理服务。加强互联网综合治理和网络安全维护。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总结推广“乌镇管家”经验,加强反恐怖能力建设,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支持驻嘉部队建设,做好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安置等工作,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健全“四张清单一张网”制度,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府职责体系。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强化与市人大的立法衔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健全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制度。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建立统一的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和联合执法协调指挥机制。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编制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清单。

  加强行政权力监督。“权力应该被用来限制权力”。自我强化政府受监督意识,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积极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加大督查问责力度。

  加强作风和廉政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决整治“庸懒散”,破解机关“中梗阻”,决不允许尸位素餐,努力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失败,允许试错,有错必改,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为敢于担当者担当。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纳米”,强化第一线服务,把群众的“点赞”作为推动政府工作前进的动力,把群众的“吐槽”作为努力改进政府工作的明确方向。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坚决惩处各类腐败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唯有实干才能铸就新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嘉兴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为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嘉兴市政府工作报告篇2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和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七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总基调,锐意进取、克难攻坚,较好地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47.7亿元,增长9.3%;完成财政总收入517.5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2.3亿元,分别增长9.7%和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9087元和20556元,增长9.5%和10.3%。

  (一)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施招商选资和浙商回归“一号工程”,引进世界500强公司、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和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23个,实际利用外资22.1亿美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210亿元。实施扩大有效投资“三抓三保”专项行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10.2亿元,增长16.3%,其中民间投资占比达到62.9%。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新增建设用地3万亩,消化利用供而未用土地2万亩,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2.3%。完成200个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竣工验收。鼓励企业开拓市场,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贸易出口,实现进出口总额317.6亿美元,其中出口215.1亿美元,分别增长10.5%和9.8%。加快城市商圈和农村商贸流通网络建设,积极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1%。

  (二)着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组织实施“机器换人”现代化技术改造,加快推进省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完成工业技改投入563.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2.7个百分点。开展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市本级和海宁市率先试行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全市腾退低效用地1.2万亩。加快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完成“个转企”6025家、“规下转规上”516家,新增百亿制造业企业1家。建筑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3个,现代物流、旅游休闲等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嘉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60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725万人次。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4.8万亩、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2个,实现农业总产值259.7亿元,粮食生产保持稳定。

  (三)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级财政科技投入12.1亿元,增长15.3%。加快集聚创新资源,新增创新载体37家,遴选“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人才项目133个,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489名。中电科技集团第三十六研究所杨小牛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大院名校合作,组织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23个,新列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7个。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407件,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积极推进各项国家、省改革试点,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和海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平湖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试点、滨海港产城统筹发展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在全省率先实行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下放市级审批事项457项。扎实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95%的村级经济合作社完成股份制改造。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新设各类地方法人金融组织9家,新增直接融资170亿元。

  (四)着力深化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完善市域基础设施,开工建设杭平申线航道改造项目,秦山核电方家山扩建、钱江通道北接线一期等工程扎实推进,嘉绍跨江通道建成投运。制定促进市本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顺利完成湘家荡管理体制调整。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步伐,全市启动有机更新1万亩,中心城区子城广场、南湖湖滨等区块征迁工作加快推进,完成房屋征收2118户。强力开展城市交通治堵,完成禾兴路、勤俭路等交通干道综合整治工程,优化公交线路33条,全市新增专用停车位1.1万个,主副中心城区实现公共自行车全覆盖。开展“三小车”专项整治,顺利完成市区编号残疾车退运。强力实施“三改一拆”,改造旧住宅区、旧厂房、城中村2320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266万平方米。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复垦,改造集聚农房1.7万户,复垦土地1.3万亩。开展12个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海盐县与丹麦松德堡市建立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新增美丽乡村先进镇16个。组织开展接轨上海系列活动,积极参与“山海协作”,援藏援疆援青援川等对口支援工作进展顺利。

  (五)着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面落实市、县、镇三级“河长制”,市域范围1.3万公里河道实现责任全覆盖。加快推进截污纳管,新建污水收集管网393公里,2218家工业企业实现污水达标入网。认真贯彻省人大会决定,制定实施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意见,科学划定禁、限养区,加强日常监管,拆除违建猪舍579万平方米,生猪存栏量比年初下降了近三分之一。加强饮用水源保护,贯泾港、长水塘等生态湿地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实施千岛湖、太湖“双水源”战略,组织开展太湖引水项目书编制等工作。全市及各县(市、区)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其中嘉善、海盐、海宁、桐乡为良好。深入开展“清洁空气”专项行动,推进燃煤锅炉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新建改建空气监测站14个。严格执行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制度,实施印染、造纸、化工、制革四大行业整治,否决高污染、高能耗项目161个,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712起,关停企业169家。大力实施“双清”和“四边三化”行动,清淤疏浚河道1086公里,新增和改造提升绿化面积4.5万亩。预计省下达的节能减排各项指标全面完成。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30.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9%。加强就业帮扶工作,新增城镇就业1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加快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实施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发放医疗救助金4618万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8086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525元和384元。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73家、养老机构床位3340张。积极开展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我市成为省内唯一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的地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治工作,实现省级卫生强市、卫生强县(市、区)“满堂红”。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通过国家首批示范项目验收。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十。举办首届市民运动会,嘉兴籍运动员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取得了17枚奖牌的优异成绩。人口计生和新居民工作得到加强,工会、青少年、妇女、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统计、档案、史志、气象等在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力抗击历史罕见高温干旱,有效保障生活生产用水。全力抗击“菲特”台风及其带来的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洪涝灾害,扎实做好受灾群众救助、灾区排涝防疫、灾后恢复生产等工作,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保安全”的目标。加强社会应急联动体系建设,认真做好信访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再次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双拥优抚等工作,成功承办“浙江金盾-13”人民防空应急应战救援演习。民族、宗教关系融洽和谐,外事、对台、侨务、港澳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严格依法履行政府职责,主动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重大事项,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316件、市政协提案384件。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清理规范性文件114件,办结行政复议案件110起。深入开展走访服务和破解难题专项行动,积极帮助企业和基层解决实际困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项禁令”和“28条办法”,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支出下降15.7%。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准则,大力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腐败案件查办力度不断加大。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中共嘉兴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劳动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驻嘉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嘉兴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稳中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投入产出比偏低,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强,治水治气、节能减排等生态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年初确定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方面还面临不少问题;政府职能转变仍然滞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xx年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

  20xx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根据市委七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有关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和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统揽全局,坚持稳中求进、改中求活、转中求好,着力在提质增效上见成效,在改善民生上出实招,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开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为加快“三城一市”和“两富”现代化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政府工作中,要牢牢把握“五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大力营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改革氛围,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加快推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效益。不简单以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论英雄,更加突出人均生产总值、亩均税收、全员劳动生产率等衡量标准,加大约束性指标考核权重,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底线,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政策,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资源开发与节约集约利用并重,促进生态环境加快好转,努力让嘉兴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新增财力、公共资源更多向民生倾斜,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办好各项民生实事,努力为城乡居民创造数量更多、收入更高的就业岗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更加注重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健全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和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完善社会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着力打造长三角最具安全感的城市。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工作导向,建议20xx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2.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省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节能减排各项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今年市政府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改革为统领,不断激发发展活力

  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削减行政权力,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深化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加强行政审批事项下放运行管理,创新事中事后监管为主的管理机制。推进模拟制、代办制、联审制“三制联动”审批,构建全市统一的网上审批平台。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实施企业投资“零审批”试点。开展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积极培育社会组织,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秩序。

  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扩大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试点范围,加快建立存量土地盘活、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与土地产出效益挂钩制度,健全低效用地退出机制,力争全市腾退低效用地1万亩。推进水电气、建设用地、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差别化定价,建立健全工业用地、节能量、水权、排污权交易制度。加快金融创新发展,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嘉兴银行等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大做强。

  提升发展民营经济。坚定不移地把提升发展民营经济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取消和废止制约民间投资发展的各种歧视性政策规定。推进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抓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新增工商法人企业6000家以上、“规下转规上”500家。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大力鼓励民间资本投向教育科研、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和市政公用事业。

  加快财政、国资改革步伐。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加快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预算制度,推进政府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健全税收征管体制,完善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制度。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控制优化债务规模和结构,健全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机制。推行国有企业分类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加快建立以效益、净资产收益率和社会贡献率为主要指标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妥善处理市属企业改制历史遗留问题。

  统筹推进各项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国家、省改革试点,用足用好先行先试政策,着力形成嘉兴改革的集群优势。加快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海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平湖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试点建设,及时推广成功经验。支持桐乡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海盐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建设,不断积累经验。抓好滨海港产城统筹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以开放促改革。充分发挥好嘉兴在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桥头堡”作用,深入开展接轨上海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的全方位对接。主动承接上海自贸区的辐射和溢出效应,抢抓机遇全力建设改革发展配套区。深化嘉兴港与周边大港合作,推动嘉兴出口加工区整合提升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力争实现嘉兴港全域开放。加快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贸易出口,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投资建立经贸合作区、制造基地和市场营销网络,进出口总额增长6%。积极参与杭州都市圈和浙东经济合作区合作共建,扎实做好新一轮援藏援疆援青援川等对口支援工作。

  (二)强力推进“五水共治”,加快建设美丽嘉兴

  打好治水攻坚战。举全市之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完善“河长制”,坚决整治臭河、黑河、垃圾河,确保年底前基本消灭垃圾河,有效改善臭河、黑河水质。加大截污纳管力度,新建污水收集管网220公里,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污水全入网,对无法按期入网企业实行分类整治。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快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自然村全覆盖。完善区域联动治理机制,确保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年度考核全部合格以上。实施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平湖塘延伸拓浚、扩大杭嘉湖南排等工程,清淤疏浚河道1000公里、建设标准圩区35万亩。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工建设一批应急备用水源项目,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全力推进市域外引水工程,深化千岛湖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完成太湖引水工程立项批复并开展可研报告编制,力争项目早日开工。深入开展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积极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量,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开展工业废气治理,积极推行“煤改气”,加快燃煤锅炉淘汰步伐。强化机动车尾气整治,做好公交车、出租车“油改气”工作,加快“黄标车”淘汰进度。建立健全禁止秸秆焚烧的长效监管机制,深入开展工地扬尘、餐厨油烟等专项整治,切实加强灰霾天气监测预警和治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强化重点区域、行业和企业的监管和综合整治。

  联动推进城乡共治。进一步加大“三改一拆”力度,建立健全有违必拆的长效机制,全面开展无违建县(市、区)、无违建镇(街道)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以城乡垃圾清理为重点的清洁家园专项行动,完善城乡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加强固体废弃物管理,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力度。深入开展“四边三化”行动,加快推进城市楔形绿地以及城市出入口、河道两岸等绿化工程,新增和改造提升绿化面积4万亩。

  (三)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强化招商选资和浙商回归。坚持引浙商、招央企和选外资三管齐下,深入实施招商选资和浙商回归“一号工程”,确保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230亿元。坚持招大引强选优,力争引进世界500强公司、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和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20个,每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至少引进一个总投资50亿元以上大项目,每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至少引进一个总投资20亿元以上大项目。完善项目准入机制,坚决杜绝引进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和低效益项目。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全年安排“三个千亿”项目488个,计划投资540亿元,加快建设杭平申线航道改造、桐九公路改建等一批工程,力争开工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等项目,继续深化市域轨道交通、嘉兴军民合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完成市级政府性投资项目竣工验收150个以上。加强项目用地保障,积极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重点项目计划获取点供指标,抓好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消化利用,全年盘活存量土地6500亩以上。

  优化投资结构。以提高投资质量效益为导向,切实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大力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五水共治”、科技创新和社会民生等领域,进一步提高民间投资比重。狠抓实体经济不放松,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优先扶持产业目录和配套政策,加快推进一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升级项目,力争工业投资突破1000亿元。深入实施服务业“百项百亿”工程,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

  (四)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打造嘉兴经济升级版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修编嘉兴科技城规划,大力引进各类创新资源,探索开发建设新机制,全力打造科研与产业相融合的创新大平台。加快浙江科技孵化城(光伏高新园区)建设步伐,积极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加快发展,推进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等创新载体建设,筹建嘉兴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加强镇(街道)科技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引进各类风险投资机构,扎实推进省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扶持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0家以上。深入实施“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完善柔性引才工作机制,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以上,年内引育领军人才100名左右,实现国家“__”县(市、区)全覆盖。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四换三名”工程为抓手,深化工业强市建设。加快“腾笼换鸟”步伐,深入实施印染、造纸、化工、制革四大行业整治,力争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目标任务。加快推进省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和中国核电城建设,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高端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和新型节能环保等产业,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800亿元。深入实施“两化”融合,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推进“机器换人”,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000个。积极推进“空间换地”,促进开发区、工业园区集约发展、提质增效,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成为高新技术园区,加大中小企业创业中心和小微企业园建设力度,新建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大力推行“电商换市”,鼓励实体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深化质量强市建设,大力培育名企名品名家,年内新增百亿制造业企业2家、浙江名牌12个,积极培育壮大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优先发展服务业。加快国际商务区核心区建设步伐,扎实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着力引进一批重点项目和企业,大力培育总部经济、研发设计、物联网、商务会展等高端业态。优化市域物流园区布局,鼓励专业市场创建区域品牌和集体商标,加快推进南湖区基金小镇、国际商务区金融广场建设,推动现代物流、专业市场、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速提质发展。完善城乡消费网络,大力发展商贸流通、健康养老、信息消费等生活性服务业,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加强旅游资源整合优化,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着力打响大嘉兴旅游品牌。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深化农业“两区”建设,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4万亩。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现代种子种苗产业,积极推广“万元千斤”等新型生态循环种植模式。严格落实生猪养殖总量削减计划,坚决拆除违建猪舍,引导规模化、生态化养殖,促进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加强农业“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农业保险范围,进一步发挥好农合联作用。支持农科院等机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组建农民学院。

  (五)统筹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

  优化市域空间布局。坚持规划“一套图”和空间“全覆盖”,修编完善市域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加快市域融合发展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强化规划执行刚性。制定落实促进市本级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快推进国际商务区、湘家荡区域、温泉新城等重点区块开发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支持各副中心城市特色发展,加快形成错位发展的新格局。加大中心镇培育力度,深化省、市两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完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科学设置土地开发强度,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水平,不断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空间。

  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加大城市有机更新力度,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子城广场项目建设,统筹抓好各重点区块改造,全市启动有机更新1万亩。优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加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实施“增支路、连断点、疏瓶颈、建场站”工程,新建改建三环南路、三元路等道路,打通由拳路、长水路等一批断头路,科学规划公共停车场所,完善交通微循环管理,市区新增专用停车位5000个,全市建成地下空间130万平方米以上。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整合优化公交线路,提高公交班次密度,市区公交分担率提高2个百分点。完成市区四(三)轮电动车整治和人力客运三轮车退运工作。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着力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落实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新增流转面积8万亩以上。深入做好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和跨社置换机制,稳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流转试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农村居民有序实现市民化。调整优化村庄布局,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强化农房设计服务,逐步解决农民刚性建房需求,年内完成土地整治复垦1万亩。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高标准建成一批省重点培育示范中心村,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进一步彰显江南水乡特色。

  (六)加强社会建设,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健全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制,规范发展农村劳务合作社,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强创业培训服务,实施大学生创业圆梦行动,积极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继续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工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轨步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化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为低收入群众服务的养老机构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80%以上的城市社区、50%以上的农村社区。加大公共租赁房建设力度,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181套。积极发展红十字会和公益慈善事业,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维护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确保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积极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完善“文化有约”服务平台,推进优质文化资源更多向基层、向农村倾斜。加快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着力培育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品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重视名师名校长培养,加大公办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力度,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推进“健康嘉兴”建设,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商业医疗保险,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县(市、区)“满堂红”。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开放,积极创建省体育强市。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发展和参与社会治理,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等工作。

  深化“平安嘉兴”建设。推动社区、社团和社工互动发展,加强新居民管理服务,夯实社会管理基层基础。深化安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长效机制,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创新食品药品和农产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全过程监管和可追溯制度。加强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强化网络社会管理,促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深化社会普法教育,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和防灾减灾工作规范化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支持驻嘉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促进军政军民团结,实现省双拥模范城市“六连冠”。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做到政府工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待和重托。

  着力建设为民政府。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带着感情见群众,带着问题下基层。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工作的取向和动力,勤勤恳恳、想方设法为群众多做贴心事、实在事,今年市政府将实施强化污水治理、整治大气污染、建设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10项民生实事项目。

  着力建设效能政府。坚持“实干论英雄”,大力弘扬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优良作风,满怀激情干事创业,真抓实干破解难题,比学赶超、争创一流。加强调查研究,精简会议和文件,严控各类庆典表彰和评比达标活动,坚决反对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调动各方力量,合理配置行政资源,确保政令畅通。深化绩效管理,完善考评机制,加强督查督办,严肃查处推诿扯皮、行政不作为等行为,进一步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

  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会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积极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司法监督和舆论监督。完善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深化电子政务工作,完善网络问政平台,保障落实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着力建设廉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严格执行公车配备使用管理、办公用房、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等方面的具体制度,“三公”经费在20xx年预算的基础上下降30%以上。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切实加强对规划审批、项目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财政资金补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嘉兴正处在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嘉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加快推进“三城一市”和“两富”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嘉兴市政府工作报告篇3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和“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决策部署,在中共嘉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执行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抓改革、稳增长、促转型、治环境、惠民生,新常态下不断涌现新亮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352.8亿元,增长7.5%;财政总收入568.1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7.1亿元,分别增长9.8%和8.8%;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143元、24676元,分别增长9%和10.2%。

  (一)致力稳增促调,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施扩大有效投资“三抓三保”专项行动,举办首届浙(禾)商大会,引进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和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32个,实际利用外资24.96亿美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264.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21.2亿元、增长16.3%。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消化利用供而未用土地1.9万亩。加强项目管理,完成182个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竣工验收。深入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大力实施“四换三名”工程,完成企业技改投入662.3亿元,腾退低效用地1.2万亩,新增上市公司5家,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8%、11.7%和15.7%。建筑业产值达到1134亿元。国家能源局在全国推广我市分布式光伏发电经验。平台功能得到提升,平湖独山港区和嘉善姚庄工业园区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统筹做好稳出口、促消费等工作,外贸出口236.51亿美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网络销售零售额达到678.9亿元。服务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接待国内外游客5391万人次,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突破10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1.6%。成功承办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5.1万亩、新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9个,粮食生产连续12年保持稳定增长。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新建创新载体4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0家,引进国家和省“__”人才37名,新增专利授权量1.7万件,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等节能减排指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

  (二)坚持先行先试,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深化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428项省、市行政审批事项下放至县一级。海宁、嘉善在全省率先开展核准目录外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改革试点。实行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市级部门行政权力从11552项减少到3875项,明确市级部门主要职责492项。全面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8万个。在全省率先启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组建市、县、镇三级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组建市场监管局。总结海宁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经验并在全市推广,各县(市、区)全部列入省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新增流转土地面积12.1万亩,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列全省第一。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平湖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试点、桐乡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海盐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等各项国家、省改革试点进展顺利。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加强区域合作交流,实施深化接轨上海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参与杭州都市圈和浙东经济合作区共建,援藏援疆援青和“山海协作”等对口支援工作进展顺利。

  (三)大力实施“五水共治”,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积极成效。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大“清三河”力度,全面完成垃圾河清理1066.2公里,整治黑河、臭河847.8公里。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污水管网594公里,新增污水达标入网企业4152家。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增受益农户10.2万户。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现生猪养殖业减量“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各县(市、区)死亡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全面投运。全市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首次获得优秀。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明显改善。市域外引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统筹抓好防洪、排涝、节水等工作,整治标准化圩区33.9万亩,加固海塘6.8公里。深入实施大气污染整治,组织开展秸秆禁烧专项行动,淘汰高污染小锅炉小炉窑665台、黄标车2.5万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70.3%。加强固体废弃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市本级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大力实施“四边三化”行动,新增改造绿化面积4.6万亩,新建生态绿道108公里。加强生态示范创建,新增国家级生态镇(街道)5个。

  (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启动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开展新一轮市域总体规划修编。完善市域基础设施,杭平申线航道改造、嘉兴应急备用水源等项目扎实推进,建成钱江通道北接线一期、湖嘉申线航道一期等工程,嘉兴军民合用机场改扩建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认真落实促进市本级经济发展的18条意见,完成市本级规划管理体制调整,国际商务区、湘家荡区域、温泉新城等重点区块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启动城市有机更新10097亩,中心城区子城广场、南湖湖滨等区块房屋征收、设计规划和招商工作有序推进。大力实施“三改一拆”,积极开展无违建县(市、区)、无违建镇(街道)创建,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1722.8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20xx.8万平方米。开展城市交通治堵,大力实施道路综合整治工程,全市新增专用和公共停车位7925个,开发利用地下空间145.9万平方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中心城市新建公交场站40个,优化公交线路51条,公交分担率进一步提高。市区顺利完成“三小车”整治。加快滨海港产城统筹发展试验区建设,嘉兴港口岸扩大开放获得国务院批复,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6880万吨和115.6万标箱。支持各副中心城市特色发展,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联动推进4个省级和13个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中心镇综合承载功能得到提升。大力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改造集聚农户1.4万户,复垦土地1.1万亩。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四级联创”,新增市级美丽乡村先进镇15个。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55.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2%。深化统筹城乡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加快社会保障提标并轨步伐,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标准平均提高10%,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首次统一并提高到每月588元。完善住房公积金政策,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485套。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新增机构养老床位2128张,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城市社区、农村社区覆盖率分别达到89.2%和75.2%。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新建改建幼儿园46所,新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34所、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开工建设。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大运河嘉兴段6段河道和2个遗产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功承办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综合画种·动漫展区展览。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认真做好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县(市、区)“满堂红”。完成省荣军医院迁建。加强“体育强市”建设,大力开展群众体育,嘉兴体育代表团在第十五届省运会上取得了144枚金牌的优异成绩。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制度进一步完善。档案、史志、气象等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取得新成绩。完成全市第三次经济普查。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加强新居民管理服务,启动省居住证制度改革试点。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和食品药品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2%和9%。加强信访工作,完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荣获全省平安建设银鼎。深化双拥创建,首次实现县(市、区)省级双拥模范城(区)创建“满堂红”。国防动员、人防、民族、宗教工作得到加强,外事、侨务、港澳台等工作不断深化。

  (六)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28条办法”、“六项禁令”,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风建设成效明显。市政府发文减少24.7%,清理规范性文件480件,全市性大会减少27.1%,“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9.8%。推进政务公开,市、县两级政务服务网全面开通,公开各类政府信息6.2万条。扎实开展“双千双百”进村入企走访服务活动,一批影响基层、企业发展的问题得到解决。年初确定的10项民生实事项目顺利完成。严格遵守和执行各项法律法规,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向市政协通报工作,积极回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321件、市政协提案379件。深入开展正风肃纪专项检查活动,机关效能建设得到加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各位代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我们主动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较好地完成了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这是省委、省政府和中共嘉兴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开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外来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嘉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嘉兴发展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投资后劲不足;结构调整困难较大,经济发展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资源要素消耗、过多依赖低小散企业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不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待提升;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治理和保护的任务依然艰巨;城乡居民持续稳定增收机制有待完善,多元化群体利益的协调难度增大,社会和谐稳定依然面临不少压力。与此同时,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有待加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对此,我们要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xx年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的重要节点。根据市委七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坚定不移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推进“三城一市”和“两美”嘉兴建设,努力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一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特征,切实把调结构转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找准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之间的平衡点,保持定力,积极作为,努力实现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高质量的发展。二要牢牢把握新机遇。抓住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上海自贸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以及当前我市正在推进的各项国家、省改革试点机遇,不断集成改革红利、开放活力和创新驱动力,加快培育嘉兴新的发展优势。三要不断拓展新空间。充分发挥嘉兴综合比较优势,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坚持调整存量和做优增量并举,积极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切实增强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性。四要努力增进民生新福祉。始终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满意导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在更高水平上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优化社会管理,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五要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新实践。充分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建议20xx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省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节能减排各项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是:

  (一)突出提质增效,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以扩大有效投入促转型。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组织实施扩大有效投资“项目大推进、招商大引进、服务大跟进”专项行动,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优化投资结构,聚焦大项目、好项目带动,确保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重大工业技改、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投资均增长20%以上。坚持国资、外资、民资“三资齐上”抓投入,注重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推出更多面向民间资本的优质项目。加强项目要素保障,继续做好供而未用土地消化利用工作,积极向上争取省重点项目土地点供指标。结合研究制定“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谋划储备一批符合我市长远发展需求的战略性项目。

  以提升产业素质促转型。加快工业强市建设,重点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等领域做强“十大产业链”,促进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形成更高水平的集群发展优势,力争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3600亿元。深入推进“四换三名”工程,组织开展“两化”融合专项行动,实施“机器换人”项目900个,腾退低效用地1万亩,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扎实推进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抓好平湖、桐乡“浙江制造”试点工作。推进服务业提速提质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力争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50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产出效益。守住粮食安全红线,增强粮食保供能力。

  以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促转型。抓住乌镇被列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的契机,加快发展以互联网产业为核心的信息经济,积极争创国家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大力发展时尚经济,充分运用创意设计、品牌运作等手段,推动服装、皮革、毛衫、箱包等传统优势产业向时尚化转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深入推进港产城统筹发展,加快海河联运集疏运体系建设,培育壮大临港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滨海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抢抓上海迪士尼开园机遇,加快旅游业转型发展,着力打造运河国际旅游休闲城市。按照企业主体、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原则,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大力发展网上交易、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商贸业态,积极培育消费热点。

  (二)坚持改革引领,不断释放体制机制红利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完善公开公正的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启动开展服务业企业绩效评价。推广要素分层定价、企业分类指导制度,积极推行土地、电力等资源要素差别化供给,全面开展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调整工作。健全要素交易平台,深入推进土地、排污权、用能等节余指标交易,激励企业更好地盘活存量、优化增量。

  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围绕“三权到人、权跟人走“联动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改革,扎实推进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市场化流转、抵押担保和入市交易。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全面完成村级集体经常性收入低于3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转化工作。

  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认真贯彻新《预算法》,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完善预算追加和调整管理办法,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建立跨年度财政预算平衡机制,研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改革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方式,加强绩效评估。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积极推广核准目录外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等投资便利化措施。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探索利用社会资本建设大项目的体制机制。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鼓励支持民办教育、民办医疗、民办养老等事业发展。加快金融创新步伐,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创新。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资布局,加快国有资产整合重组,加大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培育力度,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发展。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健全监管制度和机制,逐步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方式。实施国资公司分类管理,加快建立以效益、净资产收益率和社会贡献率为主要指标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

  (三)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抓住嘉兴科技城被列入省级创新平台的机遇,加强创新资源整合,推进科技城扩容提质,着力打造科技与产业高度融合的创新核心区。支持平湖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秀洲光伏高新园区、嘉善归谷科技园、海盐中国核电城等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园区积极创建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化省校合作模式,发挥好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作用,不断提升战略合作水平。完善专业化、社会化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泛孵化器”建设,启动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

  促进科技资本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省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支持设立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科技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扩大创投引导基金规模,不断健全科技投融资体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重点支持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加快建设科技大市场,推进市、县、镇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集聚创业创新人才。深入实施“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扎实推进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引育国家、省“__”人才35名以上。实施“人才强企”工程,注重企业家精神培育,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工作机制,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努力把嘉兴打造成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的乐园。

  (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加大接轨上海力度。大力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全力打造浙江省接轨上海示范区。做好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对接,加强嘉兴军民合用机场与上海机场集团合作,扎实做好沪乍杭铁路前期工作。提升临沪经济区开发建设水平,健全省级以上开发区、市镇工业园区与上海平台的长效合作机制。加快推进上海自贸区协作配套区建设,及时复制、借鉴上海自贸区的管理经验。深入实施一批合作办学、办医等社会民生项目,继续推进两地公交、医保等“一卡通”,努力实现与上海公共服务资源的互联共享。认真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继续做好援藏援疆援青等对口支援工作。

  提高引资质量效益。深入实施招商选资和浙商回归“一号工程”,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和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20个,确保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以上,浙商回归到位资金288亿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整合招商资源,继续办好嘉洽会等主题招商活动,加强与境内外知名商会、投资促进机构合作,引导企业通过合资合作、产业链配套等方式引入投资者。加快各类开发区特色化、专业化、差异化发展,鼓励支持建设各类新经济园,启动中德工业园建设,力争嘉兴出口加工区获批国家综合保税区。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完善出口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协同推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重点支持高附加值产品、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引导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能源资源进口。进出口总额增长7%。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重点龙头企业到境内外建立营销网络,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并购和股权投资,大力培育跨国公司。鼓励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建设“美丽嘉兴”

  深入推进治水治气。实施“消灭黑臭河、劣Ⅴ类水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河道清淤1000公里,巩固垃圾河治理成果,力争全面消灭黑河、臭河。加快截污纳管进度,新建污水管网280公里,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大工业企业污水全入网推进力度。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实现农村小集镇污水收集管网基本全覆盖。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完善生猪养殖业控量提质长效监管机制。全面落实“四位一体”保洁机制,严格水环境执法监管,巩固八大重点区域治理成果,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扎实推进平湖塘延伸拓浚、扩大杭嘉湖南排等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圩区治理。加快市域外引水步伐,力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加强大气污染整治,统筹推进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餐厨油烟、扬尘等“五气共治”,全面开展高污染锅炉专项整治,实施燃煤电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推广秸秆多元化利用模式,全面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提高环境空气监测预警能力,完善大气污染应急响应体系。

  大力实施节能减排。严格执行能源“双控”管理,严禁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深入开展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创建,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实施节能技术推广应用示范项目180项,完成8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深入做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国家试点工作。调整能源结构,积极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继续做好“煤改气”、“油改气”等工作。加强重点企业排污总量监管,坚决打击超标准排污行为。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新《环保法》实施为契机,铁腕治污,依法严惩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执行主体功能区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空间管制,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健全生态保护激励约束机制,开展区域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试点,推行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制度。完善排污权交易办法,实行排污总量削减替代制。创新环境治理方式,培育环境污染治理第三方市场。推进公众广泛参与的环保制度建设,及时公布环境信息,加强社会监督。

  (六)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探索建立“多规合一”机制,修编完善市域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镇级总体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融合衔接,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加强市域内重大功能区块、战略性资源统筹,促进主副中心城市一体化发展。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推动六个副中心做大规模、做强功能、做优环境,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升市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推进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京杭运河三级航道整治等工程。

  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实施城市组团开发,加快嘉兴科技城、国际商务区、湘家荡区域、温泉新城等重点区块建设。认真落实市本级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积极引进和培育总部基地、新兴金融、文化创意等业态,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高标准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加快中心城区子城广场、南湖湖滨、火车站等片区更新改造步伐,确保早出形象。继续推进“三改一拆”工作,深入开展无违建县(市、区)、无违建镇(街道)创建,重点抓好城郊结合部、工业园区等区域综合整治,带动重点区块改造提升。加大城市交通治堵力度,强化科技治堵、交通管理和社会参与,加快实施一批交通畅通项目,不断提高城市通行速度和群众满意度。积极争创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加快建立“数字城管”应用体系,积极推行“路长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扎实做好省、市两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不断提升新市镇辐射带动能力。优化村庄规划布局,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完成土地整治复垦1.1万亩。加强农村建房管理和危旧房改造,积极开展省级农房改造示范村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四级联创”,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积极创建一批优美庭院示范户。深入实施“四边三化”行动,大力开展平原绿化,新增改造绿化面积2.5万亩。

  (七)繁荣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增进民生福祉

  加强居民增收和民生实事工作。积极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完善促进就业、鼓励创业、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实名管理服务制度,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6.5万人。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加快创业示范基地、创业园建设。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促进职工工资稳步增长。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市政府今年将继续推出水环境治理、交通治堵、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10件民生实事项目。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建立全民参保登记和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扎实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积极推广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新模式。推进市老年公寓和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加强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稳步提高对贫困家庭和困难人群的救助标准。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廉租房与公租房并轨运行,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960套。

  提高教育事业发展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促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深入开展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争创国家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加快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加大“五年一贯制”中高职统筹发展力度,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嘉兴学院等在禾高校发展,加快推进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建设。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建设学习型城市。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起点开展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快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文化有约”服务平台,力争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做好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鼓励文艺精品创作,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重视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博会展等业态,促进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提升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水平。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继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水平,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不断提高基层就诊比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力度,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举办第八届市运会。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深入实施“幸福家庭关爱工程”,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八)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深入推进“平安嘉兴”建设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强新形势下群团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事业发展。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重点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公益慈善类、科技类、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重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强化基层管理服务。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城乡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功能。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改革,强化新居民综合管理。引导和动员群众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让村(居)委会集中精力开展村(居)民自治。

  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建立畅通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充分利用市长电话、政务微博等平台,不断拓宽社会公众民意表达渠道。加强和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加强“六五”普法教育,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社会矛盾大排查、大调解,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大力推行阳光信访,着力化解信访积案。

  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式,健全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着力打造长三角最具安全感的城市。大力支持驻嘉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力争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创建“三连冠”。

  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落实《中共嘉兴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法治嘉兴建设推动法治建设走在前列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一要加快职能转变。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建立健全“四张清单”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推进权力清单“瘦身”、责任清单“强身”、政务服务网功能提升。深化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进一步清理压缩审批事项,优化和规范审批流程,推动政府职能由注重事前审批管理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强政府职能精细化管理,理顺权责关系。

  二要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决策后评估和纠错制度。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重点加强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专门监督和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

  三要切实改进作风。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高标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28条办法”、“六项禁令”,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始终把人民意愿和关切作为政府工作着力点,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共同维护和促进来之不易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完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组织开展“转型发展服务年”活动,不断提高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大力倡导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闯敢试的精神,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对确定的目标、部署的任务,一抓到底,确保政令畅通。从严管理公务员队伍,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要始终坚持谋利民之策、办亲民之事、解困民之忧,努力赢得人民群众的更多信任,获得人民群众的更大支持。

  四要坚持廉洁从政。深刻领会“三严三实”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和审计公务消费。坚持用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有效机制。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对各类腐败行为保持“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各位代表,新常态新征程已经开启,发展的号角催人奋进。大力推进“三城一市”和“两美”嘉兴建设,需要全体嘉兴人民的共同奋斗!只要我们的心往一处想,嘉兴的发展就有坚实的基础、坚强的动力和保障;只要我们的劲往一处使,嘉兴的发展就能适应新常态,迈向新征程,跨上新台阶;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就一定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创造光辉的业绩,实现人生的美好价值!各位代表,身处伟大的时代,面对伟大的梦想,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嘉兴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脚踏实地,攻坚克难,为谱写中国梦的嘉兴篇章而努力奋斗!

  
看过“嘉兴市政府工作报告”的人还看了:

1.浙江省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2.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经典版】

3.2017年浙江政府工作报告

4.《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四个全面”

5.图解政府工作报告20xx

    19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