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服务业工作报告
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服务业工作报告,一起看一下吧!
服务业工作报告篇1
年来,沭阳县紧紧按照“苏北全面争第一、全省年年有进位”的工作定位,秉承“全方位、全领域、全激活”发展理念,更高举起“工业强县”大旗,全面做活“投资拉动”文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主动适应宏观调控政策,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服务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一、xx年全县服务业发展情况
(一)总体情况
1、总量保持较快增长。xx年,我县服务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23.44亿元,比2013年增长12.2%,是xx年的3.3倍。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89亿元,增长16.2%。
2、拉动经济作用明显。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9.9%,比2013年上升0.8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发展,使城镇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2014年,沭阳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9040元,比上年增长10.6%;人均消费支出预计达到14500元,增长10.8%。
3、行业结构不断完善。批发、零售、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逐渐下降,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软件服务外包业等新兴服务业所占比重逐步上升。据资料预计,除批零、住餐等传统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以外的服务业逐渐成为拉动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4、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不仅传统服务业投资保持了较高增长,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行业投资也快速增长。
(二)服务业各产业发展情况
1、商贸流通行业经济实体在原有基础上迈上了新台阶。南京东路精品服饰一条街、金鼎商城女人街、中华路娱乐一条街、公园路文化用品一条街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已经形成;大润发、上海华联、乐天玛特、香港久盛百货等商贸巨头和肯德基、亚诺咖啡以及各类国内外知名餐饮休闲连锁店纷纷落户沭阳,梦溪假日大酒店、汇峰大饭店、万豪国际大酒店等五星级酒店的建设,完善了我县的旅游公共设施,提升了沭阳的接待水平。中国·沭阳国际花木城、新城市广场、乐之地商业广场等项目正在推进;月星国际家居广场、三匹马商业广场、中央广场等项目基本完工,维也纳商业广场、蓝天国际商贸城已全面竣工投入运营。
通过完善规划引导、推动载体建设、搭建商务平台、发展连锁经营、规范市场秩序等措施,商贸流通行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全县拥有大型本土连锁经营超市10余家,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万村千乡”农家店207家,乡镇覆盖率100%,年销售额达2.3亿元;全县建成交易市场142个,其中消费品市场122个,生产资料市场9个,生产要素市场(房地产开发)1个。
2、软件产业发展和软件产业园建设突飞猛进。沭阳软件园计划总投资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6.7万平方米三栋大厦,集聚华军软件园、北京CSDN软件社区、学易科技等企业入驻,注册资本7.1亿元。截止11月22日,软件园现有入驻企业已达168家,从业人数已达2000多人。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软件园在促进就业、增加税收、提高城区品味等方面,目前已成为苏北最大的软件产业园区,正在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3、现代化物流业发展方兴未艾。现代物流业呈现积极态势,泰捷信码头、神舟物流、恒通物流等重点物流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积极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近200家中小型物流企业分布在全县,形成立体式物流网络。县百盟物流产业园集仓储、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分拣加工、信息交换、物流设计、商品销售、餐饮住宿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基地顺利开工,势头良好,一期基本完工,二期正在落实土地,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4、旅游产业较快发展。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创建具有梯次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精品乡村旅游点集群的目标,深入挖掘“虞姬故里”这一历史品牌,积极放大“花木之乡”这一旅游资源,着力构建大生态、大旅游、大观光体系,全县旅游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先后获得“魅力江苏农业旅游景点”、“全国农业观光示范创建单位”、“中国十大魅力乡村”、“江苏省乡村旅游区(点)二十强”等称号,拥有各类旅游景点15处,其中国家2A级旅游景点7处,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四星级乡村旅游点1处,省自驾游基地1处,省级乡村旅游精品1处;拥有旅游星级饭店5家;南湖公园已顺利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国家3A级景区创建工作取得成功。生态旅游初显雏形。开发了“沭河公园—虞姬生态园—梦溪植物园—圆觉禅林—花木大世界—花乡名门—苏北花卉—植物园—虞姬河风光带—古栗林公园—周圈盆景长廊—胡家花园—干花展示区”具有花乡特色的旅游线路,休闲娱乐、生态餐厅等配套设施逐渐完善,进一步提升了产业形象,延伸了产业链。
5、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导向未变,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有效遏制,市场交易延续此前的回暖趋势,加上“新国五条”的出台,刺激了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入市,1-10月份城区商品房销售面积与去年同期相比整体呈上升态势,2014年1-10月份,我县商品房销售面积129.29万㎡,同比上升33.98%。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05.38万㎡,同比增长25.98%;营业用房销售面积23.91万㎡,同比上升86.07%。二手房销售创历史新高,商品房均价上涨,涨幅基本可控。1-10月份,二手房成交3782套,同比增长236.48%,成交金额11.03亿元,同比增长208.96%,成交面积51.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0.47%。
6、金融存贷款平稳增长。针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我县积极优化金融运行环境,调整金融支撑结构,金融运行平稳高效。从机构数量看,全县各类金融机构累计达57家,银行业机构12家(网点数为114个),农村小额贷款公司9家,保险机构22家,证券公司2家,融资性担保机构12家。2014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预计达280.00亿元,同比增长14.2%。
7、网络交易发展势头迅猛
鼓励企业通过网络销售形式扩大经营,以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的县软件产业园为平台,引进宿迁神话商贸有限公司、华阳园艺等145家电子商务企业,注册资本达8.1亿元,从业人员达1800多人,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实现集聚化发展;以我县特色花木产业为载体,推动乡镇网络创业示范街建设,鼓励扩大物流配送乡镇覆盖。
目前我县拥有电子商务企业达5500家以上,其中,以花木为主要产品的新河镇网上花店达3700余家,从业1.2万人,年创产值近3亿元,物流公司28家,其中快递公司18家,花木配载公司5家,其余的为临时配货站,快递公司日均送货2.5万件,从业600多人。目前,新河镇的网络创业示范街已入驻网络创业户53家、快递公司8家、电脑公司5家,淘宝旗舰店、商城14家、“皇冠”级网店25家,实现户均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上,户均年纯利润20万元以上。
(三)重点服务业项目发展和重点企业培育情况
近年来,沭阳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高层楼宇彰显城市现代化气质,大力实施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3D国际影城、恒隆广场、建陵商都、中央广场等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相继建成或有序推进。2014年新增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10个,分别为:沭阳软件产业园、沭阳县百盟物流产业园、中国沭阳国际花木城、月星家居国际生活广场、沭阳蓝天国际商贸城、沭阳三匹马商业广场、沭阳乐之地商业广场、沭阳县山东商城综合市场、沭阳县钱集镇荷花池公园、沭阳县博物馆。其中,百盟物流产业园为省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重点项目,10个项目总投资68.10亿元, 2014年计划投资17.97亿元,预计年底可完成投资20.5亿元。项目投资增势较快,建设有序推进,形象进度良好。
大力招商引资,培育了19家服务业重点企业,分别为:沭阳蓝添花木城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江苏百盟投资有限公司、沭阳联创置业有限公司、沭阳尚东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江苏万得福购物中心有限公司、沭阳恒通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江苏省奥蓝德软件有限公司、江苏易网软件有限公司、江苏亚格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奥普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大未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乐知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宿迁市美力动漫制作有限公司、江苏诺亚动漫制作有限公司、江苏瑞洋动漫制作有限公司、江苏瑞杰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宿迁市乾源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宿迁科茂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江苏天牡士科技有限公司,涵盖了现代物流、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信息服务、科技资讯等各个领域。
(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情况
目前,市级服务业集聚区有浙江商城和苏北汽摩配综合商城。浙江商城由浙江恒伟控股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5.8亿元,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现已成为苏北地区档次较高、设施齐全的超大型装修材料市场。商城拥有商铺2000多间,设有陶瓷洁具、五金水暖、电线电缆、窗帘灯具、油漆涂料、装饰板材、厨具橱柜、家电家具、玻璃移门、塑钢、大理石、太阳能等交易区,提供了2万个就业岗位,年成交额达38亿元,上缴税收约7000万元。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
苏北汽摩配综合商城主要为集汽摩配件、汽车销售、二手车销售、汽车后市场服务(文、商、娱、住)等综合性的产业集聚区,并带动城南沿常州路段的汽车销售一条街形成,齐全的配套设施和一流的服务为来自全国的经营商搭建了良好的交易平台。经营方式主要为自有、租赁房屋个体经营,区内企业经营户数有112家,从业人数865人,2013年营业额7.83亿元,公司新增投资0.5亿元。
蓝天国际商贸城、软件产业园、花木生态旅游集聚区、教育产业园区等四个项目发展情况良好,已具备市级集聚区雏形。蓝天国际商贸城是老城区重点改造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119.35亩,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目前市场已全部建成运营。软件产业园已拥有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3栋产业大厦,可容纳300家以上中小企业入驻创业。将以科技创新为目标,以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为服务对象,全面提升沭阳软件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建成全省独具特色的软件产业基地。花木生态旅游集聚区以“历史文化、绿色农业”为主题,现正在全力创建国家“AAA”级景区。教育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首期启动1平方公里,于2010年1月10日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目前,省高院等22家省级机关及高等(职)院校在园区建立合作培训机构。
(五)服务业改革情况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给大型三产项目以二产待遇,给大型服务业以制造业待遇,通过规划引导、搭建相关服务平台和加强服务业人才引进培养等措施,扎实推进服务业改革创新。积极做好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县申报前期工作,方案基本定稿。
(六)服务业人才工程建设情况
为加快我县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服务业配套化进程,根据市有关文件要求和全县“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13年我们制订了沭阳县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将培训任务分解到各相关单位,建立了沭阳县现代服务业人才库,完成了1000人的培训目标。今年联合服务业各相关单位对人才库进行了充实完善。
二、主要做法
抓项目是发改系统的优势所在,对于服务业重大项目,我县的做法是,一方面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作为申报省和国家级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的重点对象,经过努力争取,我县百盟物流产业园成功列入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并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发展引导资金72.5万元(贷款贴息),利安人寿保险获批100万元(补贴);另一方面优先保障土地等要素需求,加大对项目实施的协调推进力度。抓项目的另一项举措是招商引资。对投资体量大、能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传统服务业项目,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新兴服务业项目,作为重点对象引进和扶持,并在审批、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三、存在问题
1、整体规模还较小。近年来,虽然省市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但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还是明显偏低。
2、新型服务业发展不足。从行业结构分析,传统服务业比重高,新兴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低,整体竞争力不强。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型消费服务业占主导地位,高附加值、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在参与区域分工的过程中,不具有竞争优势。
3、企业规模小,经营主体低小散。我县本土现代服务企业小、散、差的问题比较突出,缺乏较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和专业市场,缺少龙头带动作用。
4、产业联动不强,旅游经济待提速。我县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精品开发相对滞后缺乏高品位、高质量的旅游精品,旅游产品的创新整合发展和升级换代亟待加强。
四、xx年工作计划
xx年,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党中央行政审批改革等文件精神,紧紧围绕“苏北全面争第一、全省年年有进位”这一目标定位,高举“工业强县”大旗,做活“投资拉动”文章,重点加快项目建设、提升结构层次、深入改革创新、优化服务环境,加快推进服务业产业集聚,推动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
(一)围绕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培育和扶持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集聚区,助推服务业长效发展。
1、抓好重点服务业行业发展。在继续做大做强传统服务业的前提下,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一是依托京沪高速在沭阳境内的4个出口,大力发展道口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加快沭阳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设;二是培育壮大金融业发展,积极整合城市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等地方金融资源,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三是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积极培育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商务机构,进一步加大网络贸易建设;四是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以多媒体信息服务为重点,拓展移动通信业务,扩大电信服务业和网络业服务;五是培育发展科技服务业、工业设计和环境服务业,力争把我县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成宿迁乃至苏北地区示范基地;七是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零的突破。
2、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以(原)三匹马、(原)沈括像、东关口为中心的商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拓展南京路品牌一条街,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花木大世界的服务功能,加快老人民医院地块雨润广场、中国·沭阳国际花木城、乐之地广场建设步伐,加快申创沭阳县软件产业园、沭阳教育园区、沭阳花木生态旅游区、蓝天国际商贸城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建设功能性服务平台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主业突出、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3、大力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发展生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主题,建设一批具有产业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加快乐之地、新城商业广场等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进度,积极引导蓝天商贸城更新升级,进一步规范南京路一条街、城内大街运营,培育做大以老城区商业开发为带动的城区商业综合经济圈建设,督促雨润商业广场早日开工建设。加快基础性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增强集散和辐射功能,形成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充分发挥和拓展应用功能,带动和延伸相关服务业和产业发展。
(二)加大对上争取力度。认真分析研究服务业引导资金的扶持重点和方向,拿出过硬项目,加大争取力度,重点支持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具有示范效应的服务业重大项目,全力支持服务业做大做强。
(三)实施服务业人才建设工程。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建立人才引进和交流合作通道,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级服务业人才,以高素质人才推动高水平发展。进一步完善服务业人才、智力和项目相结合的机制,创造让各类人才充分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熟悉世界贸易规则的现代物流、信息、金融、保险、各类中介服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四)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积极有效地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努力形成政策引导效应,营造服务业发展的最佳环境,坚持给有一定影响力的重点服务业项目以二产项目的待遇,激活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
(五)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申报,以创新机制解除服务业加速发展中的难题。针对服务业发展重点方向、关键难题和薄弱环节,以市场化、城市化、集聚化、信息化、国际化为方向,深化改革,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规律性认识,不断创新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探索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有效途径。
今年以来,区服务业发展局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深入实施“服务业兴市”战略,努力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9月份完成服务业三产增加值166.69亿元,占GDP比重38.4%,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完成三产增加值230亿元,同比增长8.3%,占GDP比重38.2%,提高1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73亿元,同比增长17.5%,预计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6亿元,同比增长17%左右。预计全年完成限额以上服务业产业项目投资29亿元,同比增长40%;新发展限额以上服务企业11家,预计全年新发展限上企业30家以上。1-11月份服务业实现地19.4亿元,同比增长35.3%。回顾过去一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抓统筹协调,切实提升管理能力。深入实施“服务业兴市”战略,发挥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统筹推进服务业发展。一是规划引领。规划编制《上虞市服务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上虞市城北金融商贸商务集聚区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重点区域、重点业态、重点项目的协调发展。二是强化考核。制订出台《2014年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实施意见》和《2014年服务业投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对乡镇街道、市直部门和“两区”的目标责任制考核,明确工作机制和职能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深入调研。组织开展了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等多次调研活动,制订出台《加快推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和拟订《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电子商务发展专项扶持政策》等文稿。
(二)抓排忧难题,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按照“项目推进年”和“企业服务年”工作要求,全力抓好24只服务业重点项目和57只限额以上服务业项目。截止11月底,24只服务业重点项目开工15只,完成投资16亿元,占年度目标的90%,预计全年完成限额以上服务业产业项目投资29亿元,同比增长40%。围绕项目建设,着重抓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项目协调推进。继续开展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竞赛活动,对项目实行专人跟踪、联系代办、月度协调、双月督查、季度解难、全程监管等推进机制,确保意向项目早落户,拟建项目早启动,开工项目早投用。举办2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组织开展4次服务业难题协调,解决了中国伞城·商业广场等12只项目的26个难题。二是向上争取政策支持。百安商贸城、绍兴港上虞港区曹娥作业区(西区)工程被列为2014年省重大服务业项目。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编制完成《服务业招商手册》,积极借助各地虞商分会平台,加强与大型国企、央企的对接联系,中国智能骨干网(上虞)、新华社沪浙港等投资50亿元以上的项目正式落地,同浙江物产集团的全面合作开始实施。
(三)抓氛围营造,有效促进市场繁荣。一方面,围绕打响“浙东新商都”品牌,积极开展宣传推介。成功举办了2014浙东新商都(上虞)购物节和5.1购物休闲体验周两大节会,精心组织实施了十大主题购物、大型城市消费对奖等23项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浙东新商都”的品牌知名度。浙东新商都(上虞)购物节荣获长三角最具影响力会展节庆品牌奖,我区再次入选2014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上虞22名)。据统计,9月17日至9月21日期间,参加购物兑奖活动的企业营业额达33561.4万元,同比增长近70%;第三届汽车文化博览会,销售金额达8799万元,与上届同比增长20.5%。另一方面,有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明确乡镇镇域发展规划、集镇中心商贸区块及功能定位。章镇、小越等7个中心镇或乡镇相继启动了商贸核心区建设,目前,总投资2亿元的上百盖北购物中心已基本建成,总投资5亿元的中国伞城商业广场正在抓紧建设,总投资5亿元的天外天商贸综合体项目也即将启动,其他乡镇也在积极筹建相关商贸项目;努力构建以配送企业为龙头,乡镇超市为骨干,村级便利店、便民点为补充的城乡流通经营格局,截止目前,全市共有745家便利店、308家农资经营店(点)、近100个回收网点。
(四)抓培育扶持,全面提升发展质量。按照“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荐一批、引进一批”的发展思路,加强对重点企业扶持,培育一批功能强大、辐射面广、特色鲜明的高端服务企业。一是引导企业争创自主品牌。新增省服务业名牌2只,绍兴市服务业名牌1只。二是加强服务业企业标准化建设。制订服务业领域质量强市方案,举办“面对面”服务业企业“讲诚信、重标准”电视访谈节目,开展服务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培训、组织《餐饮业“六常”精细化管理模式》餐饮业服务标准制定、完成餐饮示范一条街建设改造等。今年,浙江上百贸易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被评为绍兴市服务业重点企业,绍兴大通集团公司、上虞四季仙果之旅被评为绍兴市十佳服务业商业模式创新案例,新增3A级物流企业2家,4A级1家,四星级典当企业1家。三是培育企业做大做强。针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调研走访大型商贸企业,制订出台了《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补充政策意见》;开展餐饮企业专项调研,加强银企协调,有效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拟定餐饮企业扶持政策,积极帮扶企业发展。
(五)抓监督指导,全力确保行业安全。加强教育管理,促进行业自律,确保服务行业运行安全。一是加大生猪定点屠宰监管。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特别是加大了对边远乡镇私屠窝点打击力度,1至10月份,共组织检查1415人次,取缔私屠窝点3个,全区进点屠宰量累计达到168550头,同比增10%,生猪屠宰进点率居绍兴市前列。二是加强特种行业管理。组织开展2012年度加油站年审工作,调整完善加油站管理档案;不断完善酒类流通备案登记制度和酒类流通随附单管理制度;报请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户外经营性会展管理的意见》。三是稳步推进社区服务。实施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升级改造,开展市民日常生活求助服务、公益志愿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96345社区服务中心月处理求助9600多件,共开展各类便民志愿服务21次,核算并兑换居家养老服务券14万多元,周氏、好帮手两家服务企业申报绍兴市试点企业。
(六)抓队伍管理,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健全机制,科学管理,狠抓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机关内部管理。结合“八项规定”和“六条禁令”,进一步修订完善机关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崇孝守信、务实创新”、“作风建设”等主题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党的精神等政治理论和“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等业务学习活动,全年开展集中学习15次,切实提高机关干部的务实创新意识和能力。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风险点防范,督促抓好诺廉、践廉。另一方面,切实抓好干部的培养任用工作,先后在局党组中心理论学习组、局月度集中学习会、干部调整选拔民主推荐会上,深入学习干部选用“四项监督制度”和“上虞区干部选拔任用实施办法”等干部任用相关条例、办法和制度,明确“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严格按照干部选拔资格条件、选拔任用方式和程序,加强对局年轻干部的使用管理,今年共推荐和调整中层干部3名,其中,推荐到领导岗位1名、提任党组成员1名,调整工作岗位1名。注重提高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年轻干部参加区或上级主管部门开展的各种讲座、参观和选派到乡镇交流等形式,不断开拓视野,丰富阅历,今年共推荐年轻干部参加部、省、市各种业务学习9次、推荐1名年轻干部到曹娥街道学习;安排年轻干部在购物节相关活动、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中担任重要角色,给位子、压担子。此外,加强服务业人才培育。举办服务业高端人才培训班、服务业创业创新培训班;开展《服务业发展政策专题辅导解读》等专题讲座,为全区服务业持续、稳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xx年服务业工作思路
xx年是服务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之年,服务业工作要按照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思路,进一步强化工作统筹,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服务业经济提速、提质、提效。
主要经济指标:xx年力争实现三产增加值增长9%以上,占GDP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以上;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投资增长16%以上,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11%以上,服务业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以上,产业项目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以上。
为确保上述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着重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进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主攻大项目、好项目引进落地,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实施。
1.抓项目招商。充分利用虞商联谊会资源,主攻央企、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组织服务业招商专题推介会,积极引进电商物流、休闲养生、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项目,争取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2只以上。
2.抓项目开工。排定30只左右区级服务业重点项目,每月开展一次项目督查,举办2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确保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90%以上。
3.抓项目解难。把缩短项目前期准备和化解要素制约作为解难突破口,每季组织开展重点项目难题协调会议,对相关难题,确保协调一件、落实一件。
4.抓项目进笼子。积极向上争取省重点项目,力争1-2只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或省服务业重大项目。
(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实施“电商换市”战略,把电子商务作为重点业态进行扶持,努力在电子商务应用、电商园区培育和重大电商项目建设方面有所突破。
1.夯实电商工作基础。加强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建立健全电商发展工作机制,编制全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建立电子商务统计监测制度。
2.推进电子商务应用。依托地方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引导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模式,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农业方面,重点要推进淘宝上虞馆建设;制造业方面,鼓励化工、机电、照明等行业龙头企业,搭建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引领行业电商业集聚发展,有条件企业都要开展B2B、B2C业务;商贸业方面,引导龙头企业开展O2O模式,形成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同时抓好电子商务进社区、进农村工作。全年新培育中小电子商务企业50家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0%以上,网络零售交易额增长60%以上。
3.加快电商园区建设。依托中国智能骨干网(上虞)、新华社沪浙港等大型电商物流项目,推进电子商务园区建设,为实现电子商务后来居上打好基础。制订区级电子商务园区认定办法,筹建2-3个区级电子商务园区并积极争创市级电子商务园区。继续抓好汤浦童装城电子商务园区建设,组建崧厦伞件电商园区。引进和培育网络运营、美工设计、物流快递、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电商服务企业。
(三)加快推进城乡商贸一体化。围绕“镇镇有商贸综合体、中心村有小型超市、村村有便利服务店”目标,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1.抓商贸综合体建设。在抓好规划的同时,全面启动5个中心镇商贸综合体建设,确保2-3个乡镇商贸综合体项目竣工投用;启动建设上浦、汤浦、谢塘、永和等一般乡镇小型商贸综合体项目,实现开工建设5只以上。
2.抓综合经营功能区建设。根据新中心村布局,以小型农贸市场和超市为建设重点,丰富服务内容,增强中心村服务功能,争取有三分之一左右中心村达到综合经营功能区标准。
3.抓网络建设。新增直营店、社区便利店、农村便利店40家以上,连锁便利店市场占有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达35%以上。实施便利店信息化改造,制订信息化规范标准,力争实现以食品安全为重点的便利店配送率达到60%以上,信息化率达到70%以上。
(四)注重提升发展质量。重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业态功能完善、经营模式创新和集聚平台发展。
1.抓好集聚区建设。开发区作为电商物流基地,重点推进中国智能骨干网(上虞)、新华社沪浙港重点项目尽早落地建设;小越汽车4S集聚带引进1-2家高档汽车4S店;曹娥江旅游度假区作为健康养生集聚区,争取1-2只项目落地;城北金融商务商贸集聚区力争成为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城东专业市场集聚区重点培育裘皮城,推进百安广场顺利开业。
2.加速商贸业提升。抓好开发区、城南、城北商业布局完善,启动开发区农贸市场、和盛地块商贸项目建设,推进城南市场和酒店项目建设,抓好城北47-4社区商业综合体项目。引导浙江上百、绍兴大通等本地商业龙头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整合厂家资源,开展厂店直销,降低流通成本,实施名牌名品取胜战略,争取2个企业入围市级以上商业模式创新示范案例。
3.推进标准化建设。制订行业标准1-2个,培育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1个,推进10家以上服务业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新增省级服务业名牌1只以上,绍兴市级名牌3只以上。
4.继续实施“下升上”培育工程。重点面向专业市场培育规模企业,力争新发展限上服务业企业30家以上。
(五)积极营造发展氛围。进一步形成“服务业兴区”的发展共识,强化“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1.精心组织购物节。认真策划xx年浙东新商都购物节和五一购物休闲体验周活动,突出主题购物、旅游购物、网上购物,同步举办首届网上购物节,进一步集聚人气商气,提升“浙东新商都”品牌影响力。
2.扎实开展各类竞赛。组织开展项目竞赛、优质服务竞赛、商贸企业促销竞赛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等活动,努力化解宏观形势带来的不利影响。继续开展服务业先进企业评选活动,提振发展信心。
3.落实考核办法。落实服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的督查、通报等措施,加强服务业经济运行分析,认真抓好服务业统计工作,确保年度各项指标顺利完成。
4.加强人才培养。举办服务业管理人才和电子商务发展等系列专题培训班2-3期,组织服务业企业人才专场招聘活动,帮助企业引进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优化提升企业人力资源。
下一页更多关于服务业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