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思想四篇
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一些线索,以其真挚的、复杂的关系即思维的相互关系把一个个终生连接在一起。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宣传范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20__年1月1日正式上线的“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是中央宣传部为落实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打造的互联网学习的平台,也是一个多媒体呈现、多资源聚合、多技术应用的融媒体平台。习近平总书记20__年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信息技术条件下媒体融合的必然趋势,为包括“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在内的媒体平台指明了发展方向。“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建设一年来的实践和上线以来的业绩,充分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论断的正确性,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打造权威、全面、丰富的思想平台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这是一个需要思想也一定能产生伟大思想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也一定能产生科学真理的时代。为新时代建思想库,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学习的平台、宣传阵地,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涵盖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目前PC端全部内容分为近20大板块、近200个一级栏目,手机客户端分为“学习”“视频学习”两大板块、40个左右的频道,其中“习近平日志”以日历的方式,按重要讲话、重要活动、重要文章等9个分类,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每日活动行程和重要讲话精神,共计500多万字,从中可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谋篇布局和深邃思考,体悟到习近平总书记披肝沥胆日理万机的辛劳;“习近平文汇”收录了习近平同志从1982年在河北正定工作以来所有讲话、文章、论述等重要内容400多万字,按56个专论进行整理,并按意群进行分段编码,从中可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受到思想形成的过程;“习近平同期声”集纳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讲话的现场录音2880多分钟,从中可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崇高风范,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肺腑之言、赤诚之心;“习近平足迹”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全国各地的足迹和出访的行程,以及相关的新闻,从中可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内政外交方针,感受到思想的脉络;“与人民在一起”收集了习近平同志从梁家河以来,与群众在一起的数百幅图片,从中可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人民心中的习近平”综合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热烈反响,从中可以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衷心拥戴和热切期盼;“世界眼中的习近平”综合报道外国政要和国际组织领导人等政界、商界、学界、媒介等对习近平主席的积极评价,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形象、中国影响、中国力量。为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的32个地方学习的平台中,都突出展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当地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突出展示各地人民群众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热烈反响,突出展示各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所开展的新实践、取得的新成效。这些板块和栏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主题集中、突出,内容权威、全面,使“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彰显出思想的力量和理论的份量。
同时,“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贴近企业员工、学校师生、机关干部、农村党员、社区群众、部队官兵和广大网民;注重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建立学习组织架构,实现有组织、有指导、有管理、有服务的学习;注重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增强针对性、互动性和参与度,提高覆盖面和影响力,实现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使党的声音进入各个终端,努力把“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建设成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爱用、好用、常用的学习阵地,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打造体系丰富、结构完整、涵盖广泛的学习的平台
以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推动学习大国、学习型社会建设。在信息技术发展、知识爆炸,互联网改变世界、改造世界的今天,与网络绝缘的学习不复存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大地延展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的渠道,学习的内容、方式、环境、效率、效果正在发生着不可逆转、无可限量的变化,数字时代的阅读正引发学习的革命。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
“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承担着传递信息、传播知识的任务,内容包括中央精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法律、历史、科技、党史、互联网、国际等多方面知识,目前集纳了88部党章党规、2592条法律法规、2039种可免费阅读的期刊、1902部中华古籍、1000多门公开课、2500多首歌曲、291种戏曲、400多部电影、2.87万幅图片;设立了“宪法法律”“党章党规”“学习文化系列”“学习科学”“学习慕课”“党史学习”“强军兴军”“环球视野”“学习全书”等学习专题;开辟了“边听边学”“中国音乐”“中国戏曲”“学习电视台”等音视频和“镜头里的中国”图片等多种形态;整合了76家中央及各省区市党报党刊、120多家中央及各地卫视广播台、77家可供转载新闻的网站,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在互联网条件下,学理论学知识学文化提供了一个基于传统、顺应时代、着眼前沿的学习的平台。
信息大潮、数字阅读形成知识风暴,众筹众创众享模式产生知识裂变,但信息量不能替代知识点,简单的信息罗列不能替代逻辑严密的知识结构,快速、海量、丰富的信息呈现不能替代对问题对理论对学问的深思熟虑、潜心研磨,虚假有害信息、谬误传言、错误观点、伪科学更不能进入人们学习知识的课堂。当今社会和网络空间呼唤正确的知识信息、权威的学习内容,期待有效的学习方法、先进的学习功能、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努力拓展学习资源,一切围绕学习,一切从学习出发,实现“应学皆有”“所有皆学”,增强学习功能,引导人们的学习向思想要深度,向知识要广度,从传统学习方式中汲取营养,在创新学习观念中增长智慧,以最小的学习成本,获得最大的学习收益。
不仅学习的内容需要重构,学习的方式也需要再造,“独行快,众行远”,学习需要组织,需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因此“有组织、有指导、有管理、有服务”成为“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的建设理念。“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旨在构建一个以党内学习组织关系为依托,由上而下,层层覆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成网络、成体系、有机制”的学习组织,以抓党建的方式来抓党员干部的学习,以抓党内学习的方式来促进社会成员的学习,建成一个以党的组织为主体结构、广大党员为基本成员,覆盖社会组织、家庭关系的架构,最终形成一个像蛛网密织、纵横交错的全社会学习组织网络。
“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设计了一点多线、一体多面的复合型构架,建立了内容终端、信息采集、学习组织架构、学习服务与管理四大系统,既有闭合回路又具开放结构,用户与平台、用户与用户、用户与组织,大平台与小平台,学习前端与服务前台、前端学习与后台管理,内容呈现与形式表现,学习行为分析与学习积分计算,组织成员与社会成员,获取学习内容与交流学习心得、贡献学习成果,等等,都相互关联、彼此呼应、环环相扣。建造了以学习的平台为基点,不断扩展、延伸、迭代的全党学习、全民学习的物理场,设计了能体现有重点学、分阶段学、可累计学,友情学习、亲情学习、互动学习、终身学习等功能的开放性、自主性技术。
PC端、手机客户端等终端,通过信息编码技术实现精准呈现,通过多种功能性搜索技术实现精确查询,通过文图音视频呈现方式创新学习答题系统,通过互联网商城思维和技术实现学习激励量化和奖励兑换。通过创建这个关联度高、系统性强、参与面广的学习生态,形成人人想学、人人可学、人人比学,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达到以学习型政党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以全社会学习能力的增强促进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的目的。
打造共生共荣、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媒体平台
以创新的媒体业态、行业形态、舆论生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人类社会经历了口头传播、书写传播到电子传播、数字传播的过程,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半径、文化普及与文明提升的程度,与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成正比。从声音传播的近距离到数字传播的无边际,从传统信息传播的非线性、低速率、低重复、高误差、高衰减、可垄断到数字传播的可复制、可重复、可反复、可保存、大容量、大范围、高保真、高渗透、可移动、可互动、无限量、无干扰、无障碍、去中心化,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有如浪潮汹涌,但无论是印刷革命、耳机革命、遥控器革命,还是鼠标革命、屏幕革命,“内容为王”始终是信息传播的核心。加拿大学者、传播学之父、预言家麦克卢汉既提出了“地球村”这一人人皆知的概念,也指出了“重新村落化”这一个鲜为人知的概念,他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连电视机还没有出现、更不要说互联网出现的时代,就预言将会出现一种能覆盖广泛的媒介,这种媒介不但实现“地球村”,还会出现人机对话取代人际交流,麦克卢汉所言成真,他告诉我们,大众化、分众化、个性化信息服务将同时出现,互动式、体验式、参与式信息服务将成为必然。
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应验了这些判断。“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发挥内容资源、渠道资源优势,打通内容、技术、终端、管理环节,聚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中央媒体与军地媒体、主流新闻网站与商业门户网站、大众化媒体与分众类专业性媒体的优势资源、优质资源。目前建成的“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是一个基于信息服务的学习的平台,更是一个融报、刊、台、网、端、微、号、屏各种资源于一体的典型的融媒体,实现了PC端和手机客户端两端互融互通,PC为本、移动优先。更重要的是,“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与各类媒体之间不是此长彼消的关系,在设计中体现了共生共荣的融合理念,一方面它保留了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版面优势、信息生产优势,完整不动地保持、原汁原味地展示传统和新兴主流媒体的内容和形式,依托传统主流媒体办好“学习强国号”“各地学习的平台”,传播主流媒体信息,放大主流媒体声音,展示主流媒体形象,实现“我建房、你入驻”“我搭台、你唱戏”,做到“你的精彩就是我的精彩,我的影响提升你的影响”,达到互利多赢、相得益彰,共同传播科学真理、共同壮大主流舆论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创新了聚合优势、呈现优势、传播优势,有对权威内容的有序融合、海量信息的有机聚合、媒体形态的有效整合,对内容资源的深度挖掘、高度提炼、广度推送,实现用户的自主选择、精准选用和互动体验,使碎片化阅读成为有效学习、浅阅读变为深度学习。
“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的融媒体特征还表现在实现了“三网融合”的强强优势。充分整合资源、发挥融合优势是文化产品、文化产业、文化行业、文化事业的必然方向和趋势。“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不是单一的互联网站,不是单一依托电信网传输数据,不是单一通过广播电视网采集内容,而是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的产物,它把广电网的以点对面、电信网的以点对点、互联网的存储移动特点融合在一起,通过“学习强国”手机客户端看电视、听广播、读图文、打电话、通视频、上互联网、开视频会议,而且通过手机客户端按钮直接进入PC端,实现了物理上的互联互通、无缝对接,业务上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彼此兼容,形态上的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网络融合,这是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强强联手的成功尝试。“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的实践证明,优质内容资源要靠先进技术、有效系统来传播、来承载;优势行业资源要靠先进文化、有效管理来激活、来整合;强势网络资源要靠优质产品、有效组织来升值、来利用。物联网技术和5G技术的应用,将使“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更具融合性、便捷性、服务性,推动数字时代的学习革命。
方向一旦明确,行动必须紧跟。“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的要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建好、办好、用好“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所做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发挥融合优势,努力把“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打造成学习科学理论、传播文化知识的最权威思想库、最完整核心数据库、最丰富文化资源库、最智能学习行为分析系统、最创新学习生态系统、最有效管用学习服务系统。
【思想宣传范文】二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提出“九个必须坚持”,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刻领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内在要求与实践路径。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内在要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源于人民实践的伟大创造,源于党的正确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被群众创造性贯彻和运用,源于人民共享成果而激发的创新活力和前进动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抓住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统筹抓好教育、就业、民生等各项工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使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补齐社会发展短板,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民生工作难点、社会发展短板,始终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过去40多年所有的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困也不是社会主义。当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既有物质层面的内涵,也有精神层面的要素,既有对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期许,更有对社会公平正义、国家繁荣富强及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追求。“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突出问题导向,突出公平正义,以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为标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社会保障提质扩面、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同时,促进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汲取群众首创经验和智慧。毛泽东同志曾讲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显示出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群众既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孕育智慧和创造价值的主体。只有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虚心做群众的学生,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才能不断密切党群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充分考量群众期待,维护群众利益,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夯实群众基础。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实践路径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一以贯之地践行群众路线。
践行群众路线,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是我们党服务群众的实践逻辑,也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归。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使群众路线一以贯之,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打铁必须自身硬,党风正才能民风正。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以上率下、全面从严治党,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不断密切党群关系,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取向。
践行群众路线,必须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于群众实践。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的实践证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只有被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战斗力,不断推动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正确的理论政策必须通过群众的实践,才能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动员和引导群众,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团结奋斗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民族复兴大业、实现中国梦的有力动员。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于群众实践的始终,既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任务要求,也是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合力,实现奋斗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践行群众路线,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权力缺乏监督就会导致腐败。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有了人民群众的监督,才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一个执政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必须由人民来评判。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监督就是关爱、就是保护的意识,自觉接受来自上级与下级、党内与党外、组织与群众、社会与媒体的监督,决不能凌驾于组织和群众之上、游离于监督之外,让手中的权力在阳光下透明运行,确保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永远在第一位。
【思想宣传范文】三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这是今年两会总书记第一次下团组,看望的两个界别主要为文学家、艺术家和理论家。在此次联组会上,习近平提出了“四个坚持”,意义十分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文艺、社科工作非常重视。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还先后出席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等会议。
在3月4日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提出,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为此他提出了“四个坚持”。
第一个坚持是,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毫无疑问,这个时代就是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此前,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结合这些背景来看,总书记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他在督促文学家、艺术家和理论家在新时代奋发有为。
第二个坚持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中,明确列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十九大报告中更明确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人民”二字出现极为频繁,仅在十九大报告中,就203次提到“人民”,足见这两个字在总书记心中力重千钧。
第三个坚持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探讨文艺作品中的精品时,习近平曾有一段精妙的阐释——“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在3月4日的讲话中,习近平强调的精品是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阐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总书记提的要求,其问题意识明确指向当下中国,他所强调的是要为这个时代出精品。
第四个坚持是,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习近平曾专门解释过,苏东坡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而韩愈的文章所凭借的就是“道”,就是文以载道。这与《大学》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志存高远的文艺工作者,必须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应该通过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导,鼓舞人民前进;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必须培根铸魂。正是在如此深邃的思考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向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不断发出强有力的动员令,带领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积极参与到培根铸魂的伟大事业中来。
【思想宣传范文】四
“今年两会的重大议题是什么?经济。”彭博社抓取的中国全国两会重点,是众多外国媒体的一致观察,实际上也代表了一种期待。中国将制定怎样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中国是否会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外商投资法意味着什么,中国如何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等,成为会场内外各国媒体聚焦的重点。在世界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弥足珍贵,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信心与活力之光。
“中国代表着巨大的长期机遇。”美国《福布斯》杂志发表的文章十分肯定地写下这样的观点。的确,中国经济整体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本就是大势所趋。20__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30万亿元,世界第一;经济增长6.6%,经济增量1.4万亿美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方向明确,步履稳健。世界眼中,这就是依靠信心,且不断激发和积聚信心的征程。
这种信心源于中国对形势的准确研判和决策部署。“中国政府有充足的政策工具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联合国贸发会议经济事务官员如是肯定中国决策层发挥的关键作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释放一系列重要信号,被外媒称赞“展现出提振经济的应变能力”。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国际社会聚焦中国全国两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观察中国经济治理“秘诀”。
这种信心源于深化改革的魄力和转型升级的能力。“强大的转型能力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优势之一。”外国经济学家的赞誉堪为现阶段中国经济的注脚。从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到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再到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国正在开辟经济增长的多维空间。联合国报告指出,中国全领域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将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和财富增加发挥积极作用。英国商界人士也认为,受益于改革红利,中国经济今后发展潜力仍然巨大,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领英全球公共政策副总裁苏·杜克目睹了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要素驱动的经济数字化转型,对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满怀期待,将中国视为“全世界最有利于创业的地区之一”。
这种信心源于进一步向世界开放的决心与步伐。中国迈向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大。即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审议的外商投资法草案,早已成为全球关注热点。外商投资法一旦通过,将带来中国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提高投资环境的开放度、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中国政府继续改革开放的政策让我们吃下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的定心丸。”通用电气前高级副总裁戴安哲表示。
“未来几年最具影响力的变量将来自中国和中国经济。”来自外国政要的如是断言,折射了国际社会看好中国前景、信赖中国机遇的大现象。世界有理由期待,随着中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释放发展潜能,中国经济能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大信心、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