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致辞讲话>领导讲话稿>宣传讲话稿>

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五篇

伯超分享

  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宣传范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

  “做人的工作”“筑牢精神之基”“坚定理想信念”等重要观点和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真理性、规律性和战略性,对于促进全党和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坚定信仰,唱响主旋律

  “精神之基”与“理想信念”是紧密联系的。“理想信念”不是对“经验”的简单照搬,而是存在于不断的理性探索之中;不是“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是“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中”。我们穿越哲学家们这些形而上的艰深话语,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难发现,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以及全体人民的精神追求。甚至可以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克服着各种各样的困难,迎难而上,不畏艰险。不管在哪个阶段,之所以能取得不断的胜利,无不因为坚持了理想信念,在理想信念中获取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精神财富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只有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会有强大的精神免疫力和精神抵抗力,奋斗在前进的路上。

  精诚团结,增强凝聚力

  回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每逢人民精诚团结、进取精神不断勃发的历史时刻,我们就能创造一个个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每当人们精神萎靡、思想涣散,我们往往会面临危机与磨难。

  然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艰难而不衰,之所以能千锤百炼而勇敢,根本原因就在于贯穿中华民族创造、奋斗、团结、梦想历程的一条主线,是人心凝聚、信念坚强、精神挺拔。

  今天,在全新的历史方位上,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如何解开思想困惑,扫除认知误区,如何凝聚人心和共识,如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都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解决实际问题又要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既要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又要有效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既要矢志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又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党的坚强有力的宣传思想工作,营造党和人民精诚团结的良好氛围,把中华民族亘古以来业已形成的创造精神、团结精神、奋斗精神,转化为新时代全党和全体人民坚定的精神追求。

  不断奋斗,积聚正能量

  精神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精神的承担者是人,“精神”转化为“物质”的途径是实践。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积聚正能量。

  忙碌在各自工作岗位的党员干部,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努力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撸起袖子加油干”,敢作敢为,善作善为,面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冲锋在前,面对艰难险阻奋战在先,以实际行动传递信心和信仰、凝聚奋进的精神力量。

  广大劳作在生产一线的工人,必须以中国领导阶级的高瞻远瞩、主人翁的博大胸襟和使命担当,挺起宽厚的肩膀,以劳动模范为榜样,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带头把全党全国人民的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用辛勤劳动追求梦想,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以卓越的劳动创造,争做新时代的大国工匠。

  广大耕耘在田间地头的农民,必须以工人阶级同盟军的忠诚与情怀,在“绿水青山”中,发现和创造“金山银山”,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火热实践,始终保持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扎根沃土、热爱农村农业,学习适用技术、熟悉经营管理,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希望的田野,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丽的家园。

  广大拼搏在社会主义市场大潮中的企业家,必须发扬企业家精神,坚守实业报国、实业兴国的崇高追求,立足主业、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始终敬畏契约和信用,勇于承担肩头的责任,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中,争做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敢闯敢试、勇搏激流、实现自我价值、奉献社会发展的时代新锐。

  广大埋头在创新攻关中的科研人员,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和志存高远的人民情怀,牢记“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重托,积极投身自主创新的主战场,树立大志向、甘坐冷板凳,瞄准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潜心钻研、孜孜求索、精诚协作,勇攀科技新高峰,建功立业新时代。

  广大凭窗苦读憧憬未来的青年学生,必须牢记“少年强则国强”的箴言,珍惜时代赋予的难得机遇,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为强国复兴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始终保持年少锐气、青春朝气,以时代新人的姿态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承弘扬“红船精神”,矢志不渝、不断奋斗、永远奋斗。只要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以此筑牢时代精神之基,我们就能在任何风险考验面前,不为所动、不为所困、不为所扰、不为所惑,就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美好成果,就会在中国大地上不断涌现。

  【思想宣传范文】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以媒介融合为特征的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媒体既包括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包括网络、手机和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通过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的有机融合,形成了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独特优势,已迅速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全媒体融合的时代语境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必须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改革体制机制,再造生产流程,形成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科学高效的传播矩阵。在构建这一传播体系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关键、机制是根本的观念,既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干劲足的宣传工作队伍,又要建立健全决策流程与管理规范,还要加强信息沟通、事务协调与检查监督,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完善的机制保障。

  不断创新和丰富传播内容。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实践需要新理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够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牢思想根基、提供坚强保证。要让主流意识形态工作为人们所认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在传播内容、话题选择和议程设置上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期待、愿望与要求,密切关注群众所关心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热点问题,及时为群众答疑解难和排忧解惑。同时,要注意运用生动活泼的实践案例或群众身边的真实故事来加以分析说明,切忌空谈或者套用过时的理论。

  注重传播方式的发展变革。强化组织传播。组织传播以往一直都是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形式,通过发布文件、集中学习、开会宣讲、座谈讲解等方式进行,现在仍然需要继续坚持并不断改进和提高。注重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常见而且有效的社会活动,主要采用访问、面谈、书信、电话和视频等方式进行,既可以充分地发表意见,又有较强的互动性,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入脑入心。改善公共传播。要积极拓展和不断完善公共传播的有效平台,注重发挥新闻媒体、图书馆、文博馆和红色文化基地等的传播与教育功能,使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路径更加广阔。

  实现媒介形式的多样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必须大力拓展媒介渠道,实现媒介形式的多样化。既要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势,又要借助网络、手机和移动终端等新媒体渠道,还要进一步拓展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实现纸质、电子与实物等多种媒介的有机整合,建构起多样化、立体化的传播方式。

  建立互动与反馈机制。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过去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通常是单向直线式,往往忽略普通群众的反馈意见,难以实现交流互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社区、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与政府机关、媒体单位等进行交流互动,发表观点、意见和建议。因此,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针对性,必须尽快建立互动与反馈机制,拓展信息交流的有效通道,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实时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并在交流反馈的过程中使党的路线方针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

  在以媒介融合为标志的全媒体时代,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探索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策略,大力建构科学高效的传播体系,不断加强传播内容与方式的改革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思想宣传范文】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一重要论述,十分深刻地阐明了目前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征,同时也指明了新时代我们党所担负的伟大历史使命。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终于站了起来,结束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接近联合国划分的富足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各项民生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普通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13.5亿人。我们实现了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

  回顾历史,我们理所应当有这样的自信:“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要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体而言,要分两步走: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

  要实现上述宏伟目标,就必须深刻把握“强起来”的实质内涵,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数量之强与质量之强。如果说,在“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更多注重的是将蛋糕做大的数量之强,那么,在走向强起来的阶段,我们则必须注重发展的质量之强。为此,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数量和规模扩张型向质量和效益提升型的根本转变,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其中关键,是要注重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使经济发展建立在可靠、持久的基础之上。

  经济之强与生态之强。如果说,在“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更多的是追求经济高速增长,那么,在走向强起来的阶段,我们必须补生态文明建设之课,走绿色发展之路。我国人均资源严重短缺,目前我国人均占有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0%。但与此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单位GDP创造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对中国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为了真正能够“强起来”,我们必须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花大力气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让中国的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

  物质之强与精神之强。如果说,在“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更注重的是物质财富的创造以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那么在走向强起来的阶段,我们则更应注重精神财富的创造和文化建设,满足人们的精神所需。文化兴则国运兴,精神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精神强大是国家强大的前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同样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一个大国,我们亟须通过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培养起成熟的大国心态。与民族复兴相适应的大国心态,不是靠喊几句口号就能形成的,也不可能随着国力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它需要培育与涵养,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以理性的精神进行反思和重建,从而奠定民族复兴的文化基础。

  国内之强与国际之强。如果说,在“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更多的是眼光向内,通过对外开放,引入国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促进中国综合国力的成长,那么在走向强起来的阶段,我们在注重国内建设的同时,还要更多将眼光朝外,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势必要更多地走出去,更多地参与、引领全球治理进程,更多地在国际事务中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种负责任大国,绝不是要恃强凌弱、以大欺小、搞霸权主义,而是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各国风雨同舟、携手同行,共同建设人类的美好家园。

  值得注意的是,实现“强起来”的阶段,既是我们攻坚克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同时也是充满风险、充满挑战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我们的目标,越是接近民族复兴的山巅,各种不可预测的复杂因素也将增多,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将越大。

  我们曾以“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来形容中国近代走过的艰难历程,而在当下,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又是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另一方面,单边主义、保守主义、逆全球化倾向沉渣泛起。为此,我们必须“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增强全民族清醒感、紧迫感、危机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韧劲,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抓住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继续扩大改革开放,继续融入国际潮流,使中国持续走向繁荣富强,为人类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思想宣传范文】四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全面依法治国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加深理解、准确把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就是为了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工作布局、重点任务,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法治保障。

  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更好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研究制定法治中国建设长期的工作布局、发展规划,谋划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做好全面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运筹谋划、科学决策,实现集中领导、高效决策、统一部署;有利于统筹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法治建设总体进程、人民群众多方面诉求等因素,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科学立法工作,完善立法规划,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约束机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入研究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加快构建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等等。所有这些工作只有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才能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法治强则国家强,法治兴则国家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就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继续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定,是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举措,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面依法治国必将在我国展开壮阔的历史画卷。

  【思想宣传范文】五

  内容提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为了快速发展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需要调整所有制结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种生产资源。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思想不断解放、理论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推进的改革发展过程中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表明,既不搞单一公有制也不搞私有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功。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仍然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在改革开放40年不断推进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中,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无疑是一项重大成就。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关系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调整所有制结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针对过去把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也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加以限制的做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这为个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依据,为调整所有制结构打开了突破口。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脱胎于生产力极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私有制的存在,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生产力发展不够高的结果。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的条件下,不可能存在私有制;同样道理,在社会主义社会要以公有制完全取代私有制,必须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为条件。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回答“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的问题时明确指出,“不,不能,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着力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就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种生产资源。为此,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中国实际,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改变原来“一大二公”的所有制模式,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既鼓励和引导国内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又积极引进外资企业来我国发展。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是为了解放被传统体制束缚的生产力,需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此,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又要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一开始只允许个体经济存在与发展,到允许私营经济发展,再到鼓励外资的引进与发展;从界定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或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到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实践中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到在理论上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两个毫不动摇”;从市场调节和市场经济概念的提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再到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理论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推进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提出的。在实践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增加供给、满足需要、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搞活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理论上,还需要突破社会主义与私有制不相容的传统观念,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我们党根据我国生产力落后的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提出。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论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说明了当时的国情:我国10亿多人口,8亿在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还存在落后于现代水平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业。还存在大量贫困人口和不少文盲半文盲。与基本国情相联系,进一步阐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利用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的作用。为了快速发展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就需要进行改革开放,就需要调整所有制结构,既不搞单一公有制,也不搞私有化,而是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们进行的改革,“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至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所决定的”。这里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并对其积极作用进行了论述。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作出重要论述,指出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其次,它指导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第三,它为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它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制度前提和积极因素;第五,它为我国消除贫穷落后、解决温饱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现实条件。

  在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相关。其中,既有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公有制经济的贡献,也有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表明既不搞单一公有制也不搞私有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功。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仍然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首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应当认识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都是不可替代的,要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要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良性竞争、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是我们党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其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意味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而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相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言的。原来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生产力非常落后,连低端低质的供给也不能满足人民低水平的物质文化需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中高端生产力相对不足,低端低质产品过剩而高端高质产品供给不够充分,不能满足人民提高了的美好生活需要,因而形成了供给和需求新的不平衡。还应看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也需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把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动力都充分激发出来,共同致力于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共同推动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相关文章:

1.教育系统宣传工作会议讲话五篇

2.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3.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四种意识个人发言稿

4.鉴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本色发言材料

5.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方向发言稿

    5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