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2018年国旗下讲话稿(2)
迎接2018年国旗下讲话稿篇4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喜迎新年,展望未来。
寒风料峭,冬意浓浓,我们的耳畔即将传来元旦的脚步声。今天,迎着初阳的晨光,我们汇聚在国旗下,共同整理即将逝去的20xx,迎接充满希望的20xx。
20xx年即将过去。回首往事,20xx年,我们勤奋学习,努力拼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虽然我们无法阻拦时间的流逝,但是我们可以主宰自己的未来。
20xx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展望未来,前景灿烂,我们豪情满怀。20xx,让我们用微笑敞开一扇心灵之窗,放飞希望,去寻觅我们的理想;20xx,让我们用行动共同挽起友爱的臂膀,让明天来倾听我们爱心旋律的唱响。
走进新年,走进蓬勃的希望,每一颗青春的心都焕发出缤纷的色彩;走进新年,走向美好的未来,世界在我们眼前灿烂地展开。
踏着青春的节拍,我们向新年走去,一路欢歌,一路笑语。我们少年的风采,将在博爱这个大舞台上尽情舞动。
在博爱的沃土上,跳动着青春的脉搏,散发着油墨的清香。在博爱,有我们对生活的激情,对未来的渴望!
展望即将到来的新年,更大的困难等着我们去征服,更好的成绩等着我们去创造。
新年新气象,新的一年即将来到,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迎接2018年国旗下讲话稿篇5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新年新起点》。
在本周的日历上,有一个光辉的日子——1月1日,这标志着华夏神州又增添了一道年轮,标志着时代的航船乘风破浪,伟大祖国又迎来了充满希望的一年。
1月1日又称元旦,“元”是开始,第一之意;“旦”是早晨,一天之意。“元旦”就是一年的开始,一年的第一天。从字面上看,“旦”字下面的一横代表着波涛澎湃的海面,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喷薄而出放射着灿烂辉煌的光芒,这个象形字生动地反映了旭日东升的形象。把“元旦”合在一起,就是要人们以蓬勃的朝气和奋发的斗志来迎接崭新的一年。
东晋诗人陶渊明曾有过这样的感叹:“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我们也不乏这种紧迫感。我们是青年,青年是生命中的春天,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成学业于本世纪,成事业于新纪元,我们将成为时代洪流中搏击风浪的勇士。生逢此时,荣幸又艰巨。读书,是一切成大事者的必由之路,是一切创造的基础。认真读书是时代的要求。我们要用勤奋和汗水夯实学业大厦的地基,用拼搏向时光索取价值,用双手为鲜艳的五星红旗添彩。只有这样,才无愧于华夏子孙,才能肩负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
时间的列车已经带着我们走向了新的一站——20xx年就要过去了。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候,回忆过去的一年,我们心潮激荡。在这一年里,我们一起欢乐过、一起憧憬过、也一起努力过。我们为自己没有虚度这一年的光阴而欣慰、为我们在着一年里健康地成长而感到高兴。也许会有一些遗憾,但我们会把这些遗憾作为我们人生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因为我们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同学们,我们正满怀着希望和信心来叩响人生这扇奥妙的大门。生活是那样丰富和广阔,有无数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有无数险峰等待我们去攀登,有无数蓝图等待我们去描画……在这生命的春天里,播洒下希望的种子,辛勤地耕耘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迎接2018年国旗下讲话稿篇6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寒风凛冽,冬意浓浓,圣诞老人还没来得及把他的长祙收起,我们的耳畔又传来了元旦的脚步声声。迎着黎明的第一缕曙光,我们汇聚在国旗下,整理即将走过的20xx,祈盼新年的到来。为此,我谨代表全体同学向辛勤工作一年的老师们送去新年的祝福!祝福所有的老师工作顺利,幸福安康。同时也祝福同学们,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
送走卯兔,喜迎辰龙。在中国,龙虎是吉祥的象征,寄予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愿望。但愿这只龙给你更多的祝福、甜蜜、运气、健康、快乐,给您带来好心情,顺利的人生!
欢乐的气氛弥漫着整个校园,本周我们将迎来一年一度,以快乐大家行为主题的元旦汇演,这是我们每一年里所有师生都特别期待的视听盛宴,精彩绝对值得期待!
新的一年,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以更好的精神更好的状态迎接新一轮的挑战。每逢岁月交替,时光变换,人们总习惯对过去的一年进行总结,对新的一年进行展望。对于这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同学们为自己定下新年计划了吗?不妨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新年做个打算吧!高一年的同学要争取在期末的市质检中取得优异成绩,高二年的同学还要积极准备会考,为高三的刻苦奋斗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三年的学长学姐们,祝福你们在高考取得优异的成绩,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同时也为学校争光!
当然,在总结过去的时候,不要忘记你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各个精彩的表现,更不要忘记在活动中,我们体验到的那一份努力拼搏的激情,班级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的合作精神。
最后,再次祝大家元旦快乐,期末取得好成绩!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看过迎接2018年国旗下讲话稿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