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报告总结>工作计划>个人工作计划>

节能减排工作计划

光宁分享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也是应用写作的一个重头戏。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都要制定工作计划,用到“工作计划”这种公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节能减排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参与,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突出重点,控制增量、削减存量,统筹兼顾,协调配合,综合推进。同时,把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与推进节能降耗、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相结合,确保实现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至20xx年,节能减排的工作目标是:

  区万元生产总值(GDP)能耗下降8.57%;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确保控制在11183吨以内,化学需氧量控制在1958吨以内,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量达到1.2万吨以上,处理率达100 %,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有关标准,区域环境噪声达到功能区标准。

  三、工作原则

  (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结构,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效率低劣势企业,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精细化工业,形成节约型、生态型城区的产业结构。

  (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把节能减排贯穿于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坚持节约与开发并重、节约优先、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积极探索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快形成节约型、生态型城区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三)、增强意识共同参与。在全社会树立节能减排意识、营造良好的节能减排文化氛围。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节能减排宣传和教育培训,树立政府带头,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节能减排新风尚,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有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

  四、工作任务

  (一)、严格环境准入,有效控制“增量”

  1、对新建项目,要明确节能减排的具体责任,逐步建立管理台账,实施动态管理。

  2、对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通过“以新带老”,在新上污染防治设施时一并对老污染进行治理或者关停现有规模小、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设施,做到“增产减污”或“增产不增污”。

  3、对无法满足总量控制要求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部门不得受理、审批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未按期分解总量指标、签订总量削减责任书、削减任务不明确和不能按期完成的企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4、高度重视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以及污染物的集中处理、控制。促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倡导工业水循环利用,推行工业企业节水减污,建设节水型企业;全面推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

  (二)推进综合治理,大力削减“存量”

  1、积极推动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实施。按照市场化管理的原则,全面推进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大力推进居民小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

  2、大力推进二氧化硫减排项目以及工程治理项目实施。分别对五虎山焦化、融鑫焦化、三鑫公司以及阳熔公司继续采取结构调整措施,紧抓天信公司余热发电项目等三项工程治理项目,到20xx年底计划削减二氧化硫874.49吨。

  3、强化污染源限期治理。对现有排污企业超标排污或超总量排污的,依法实施限期治理,对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依法责令其关闭、停业或转产。

  4、加强经济开发区污染整治。要求工业园区根据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要求,按计划建成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大力推广污染集中控制、集中治理经验,实行同类排污企业相对集聚、污染集中治理,综合回用处理后的尾水,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量,通过规模化治理降低治理成本。

  5、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着力抓好一批延伸产业链的精细化工项目。

  (三)依法关停淘汰,坚决调整“总量”

  有序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落后产能。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有关部门依法吊销相关证照并予以公布。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有关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已列入20xx年政府工作安排,并成立乌达区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乌达区发展和改革局,主要负责研究制定、落实全区节能减排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分解工作目标任务,落实重点任务,监督考核全区节能减排工作完成情况。研究制定、落实节能减排配套政策并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协调推进全区节能减排工作。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并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和“三同时”验收关。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规定,不符合产业政策主规划要求,选址不当或污染严重、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对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达不到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目标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建设。对不履行“三同时”制度的,依法责令停止生产;对试生产的企业,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的,责令停止试生产并限期改正。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标的污染源,实行限期治理,直到实现削减计划,坚持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纳入总量控制目标,按总量计划审批项目,以确保总量控制年度计划顺利完成。

  (三)加强减排工作监督管理。一是要明确减排责任。将节能减排任务分解、具体落实到各有关单位。环保部门负责对减排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发展改革部门将减排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会同经济等部门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经济部门负责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强对工业企业减排工作的指导监督。建设部门负责加快推进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厂及收集管网建设。监察部门会同环保部门完善环保问责制,对减排工作不落实的部门和企业追究责任。电力监管部门负责监管电力企业落实对污染企业的停电、限电措施。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按照各自职能,积极配合推进减排工作。二是要完善工业企业污染减排台账,并将有关资料报送区主要污染物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

  节能减排工作计划(二)

  又到制定下一年度计划的时候了,明年的节能减排计划该如何制定呢?由于某种原因,前些年没有制定正式的节能减排年度计划,考核项目、当前实际情况、目标值、主要措施该如何去制定呢?

  一、根据上级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考核要求,特别是国家约束性指标确定项目

  1、节约能源项目的初步确定。设定能源消耗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产品能耗;主要能源品种消耗实物量,电能总量、原煤量、天然气量、柴油量、汽油量、重油量、焦炭量等;

  2、减排项目的初步确定。主要设定SO2、COD、工业废渣、废水等排放总量;工业用水总量、循环水量;

  3、节能减排技改项目。项目名称、计划投资额、计划完成时间。

  二、确定目标的原则

  根据政府约束性目标、企业现状和行业先进水平指标确定。

  1、企业梳理近三年,即08、09、10三年实际指标,作为基本依据;

  2、企业搜集行业先进指标水平,作为企业节能减排的标杆;

  3、政府对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

  4、结合行业水平、企业实际、企业节能减排潜力,制定目标。

  三、技改项目的初步确定

  1、根据企业工艺技术状况、装备水平、生产现场技术管理及6S管理水平;根据企业环境治理现状及装备水平;

  2、依据国家、省推荐节能技术、设备目录及淘汰产能、技术目录,行业先进技术、材料、方法和成功管理方法;和政府政策的引导及具体要求;

  3、依据依据企业产品、产业升级规划及企业近期工艺技术改造规划;

  4、积极筹措资金,主动协调好生产与技改,合理安排好时间和人力物力。

  四、资金筹措途径

  1、企业自筹。企业有经济实力条件时,通过企业自筹款解决节能减排技改资金;

  2、依据政府政策引导,用活政府政策,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

  3、引入社会投资机构的资金。灵活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企业确定并提供平台,引入有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的投资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按照节能效益分成的方式回报投资企业的投资和合理获取投资利润。

  4、银行贷款。运用企业在银行的信用,合理负债经营,贷款进行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改。

  五、技术支撑

  1、企业自行开发,充分利用企业自己的实力,针对性的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和强化现场技术管理;

  2、充分依靠集团技术中心、集团参与的战略联盟,开发技术;

  3、委托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开发;

  4、购买实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新材料;

  5、合作项目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先进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

  节能减排工作计划(三)

  一、加强节能工作组织领导

  为加强节能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了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局领导任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并下设办公室,研究部署全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负责督促机关节能工作的落实。局属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落实本单位节能工作措施,做到节能目标明确、职责分工明晰,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节能工作,积极推广节能好经验好做法,带动整体节能工作取得成效,为推动我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加强完善节能工作管理制度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制定的各项节能政策,及时将上级节能管理部门文件转发到局属各单位。并结合本单位节能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xx市水利局关于20xx年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工作计划》、《xx市水利局关于开展20xx年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方案》、《xx市水利局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制度》、《xx市水利局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以及加强办公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公务用车油耗等一系列节能管理制度措施,为我局开展节能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要求局属各单位根据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切实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目标任务予以落实到位。

  三、加强能耗监测统计工作

  根据《福建省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要求,扎实做好我局20xx年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数据收集、汇总、报送工作。实行节能降耗工作责任制,办公室牵头负责节能降耗工作,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协调配合,由专人负责本单位能耗统计工作,按要求在公共机构能耗网络编报系统按时填报能源资源统计数据,能耗上报实行水、电、车辆汽油分项计量,分月统计,分季上报,年终汇总。

  四、开展日常节能监督检查工作

  我局采取多种督查方式,开展日常公共机构节能监督检查:对重点公共机构用能单位,重点用能设施设备进行监督检查;对季节性节能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对节能工作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对工作开展不力,存在突出问题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有效促进了节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五、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工作

  我局注重抓好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学习有关《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党政机关厉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节能节约政策,结合办公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在本单位干部职工中宣传国家和省、市有关节能减排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培养干部职工养成良好的节能、用能习惯,倡导干部职工,从自我做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节能参与意识,增强机关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营造良好节能减排氛围。

  六、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

  今年节能宣传周活动是以全国低碳日活动和“节能有我,绿色共享”为主题。为了开展好今年节能宣传周活动,我局制订了节能宣传周活动方案,在节能宣传周期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日活动,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活动。组织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通过停开空调和公共区域照明、停开或隔层停开电梯等方式进行能源紧缺体验活动。倡导机关工作人员在6月15日全国低碳日活动当天绿色低碳出行,公务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支持低碳日活动。加强宣传普及干部职工的能源资源节约和资源循环利用知识,使干部职工自觉养成节能低碳行为习惯,形成节俭节约的低碳环保理念。今年我局派一名同志参加在东部办公区一号楼大厅举办的20xx年全国节能宣传周xx市直单位“节能有我,绿色共享”专场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在6月18日至21日期间参观海峡国际展览城6.18节能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展博览会。

  七、积极响应“文明交通、绿色出行”

  我局带头响应“文明交通、绿色出行”,减少公务车辆出行,动员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绿色出行,养成文明交通习惯,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和文明秩序。按照“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原则,号召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交通“235”行动,即:2公里内公务活动采用步行方式,3公里内公务活动采用骑自行车或电动车方式,5公里内公务活动采用乘坐公共交通方式,提倡不开或少开私家车,选择公共交通或拼车上下班。公车统一调配,同一线路或目的地的人员尽量拼用一辆公车,以便减少公务出行次数及费用,提高车辆运营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

  八、加强日常节能管理

  (一)加强节约用电管理

  1、合理设置空调温度。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室内温度的控制标准,合理设置空调温度。除特殊用途外,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夏季不得低于26℃,冬季不得高于20℃,把“每天少开1小时空调”作为一项节能制度,落实到每个办公室。各处室负责人带头自觉执行室内温控标准,做到室内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不开门窗,坚持定期清洗空调,提高了空调的能效水平。

  2、节约照明用电。

  用电方面,做到了办公室、会议室等场所尽量采用自然光,尽可能少开灯和不开灯,室内亮度足够时不开灯;

  二是离开办公室随手关灯,做到人走灯灭,杜绝了“长明灯”、“白昼灯”;

  三是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及传真机等办公设备不用时,随时关闭,在长时间未使用和下班后都自觉关闭了各类电器电源、减少了待机消耗。

  (二)加强节约用水管理

  加强用水设备维护管理。自觉检查、处理和通知相关人员及时解决供水故障,杜绝跑、冒、漏、滴和长流水现象。禁止使用高压自来水冲洗车辆、地面。

  (三)加强节约办公耗材管理

  1、加强办公用品的使用和管理。规范办公用品的采购、配备和领取。推行网络办公,实行在电子媒介上修改文稿,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

  2、强化文印耗材管理工作。提倡双面用纸,降低纸张消耗,减少重复打印、复印次数,注重稿纸、复印纸的再利用。逐步淘汰高耗能的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大力提倡修旧利废,延长文印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加强节约公务用车管理

  严格执行上级规定,控制车辆编制和配备标准;优先选购国产、小排量、经济环保、手档变速的车辆;实行定点加油、一车一卡,登记单车燃油消耗,定期公布车辆百公里消耗及维修费用等数据;合理安排出车任务和行驶路线,提倡合乘车辆,减少单车出驶台次,提高使用效率,路程较近时不使用车辆;严格执行公务用车节假日封存停驶制度,严禁公车私用;坚持规范行驶、按时保养,减少车辆部件非正常损耗,努力降低车辆油耗和维修费用支出。

  (五)加强采购使用节能产品

  各处室、单位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时,要标明节能产品采购内容,要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规定,优先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健全节能环保产品采购评审体系和监督制度,不断扩大实施节能产品采购的范围,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推广使用。

  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四)

  20xx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任务的开局年。为切实抓好今年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实现节能减排降耗目标,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科学跨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省、市有关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为依据,以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建设节约型机关为目标,以节电、节水、节油、节气和节约办公用品为重点,以办公建筑能耗和车辆交通能耗为突破口,提高公共机构用能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工作中的示范作用。

  二、主要目标

  广泛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氛围;局节能工作领导组牵头,建立健全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监管有力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全面开展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工作;加强日常用能管理,推行低成本、无成本节能管理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切实降低能源消耗;透过大力推进新能源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加快用能设备的节能技术改造,提高用能设备能效;大力推进公共机构节能绩效考核评估,全面开展公共机构节能监督检查。到20xx年底,公共机构用水、电、气分别比20xx年下降5%,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降低5%;公务用车油耗降低5%;办公用品耗费降低5%。

  三、工作重点

  (一)建立办公建筑能耗动态监管体系。

  1.全面开展能耗计量统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能源计量统计管理,落实能耗计量统计专门人员,加大能耗统计力度,保证用能数据计量统计的准确完善,按时统计上报本单位能耗状况,定期分析能耗状况,提出改善措施及推荐

  2.逐步开展能源审计。对本单位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耗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摸底,分析办公建筑的节能潜力。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能源审计,逐步开展对本单位用能系统、设备的运行及使用能源状况进行技术和经济性评价,根据审计结果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二)用心推广节能技术应用。

  1.加快用能设备节能改造。逐步淘汰高能耗的空调和计算机、打印机等用电设备;对耗能量大的中央空调、电热水器和燃气灶等用能设备,在综合思考费效比的基础上,采用变频调速、无功补偿等节电技术,用心实行节能改造,提高能效水平。组织实施市直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供热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照明设备和热水供应设施等方面的节能改造工作。

  2.用心应用节能新产品。大力开展绿色照明行动,逐步淘汰高能耗灯具,办公建筑的楼梯、走廊、卫生间等公共场所的照明,全部安装智能控制装置,杜绝长明灯现象;构办公建筑内的水龙头、洁具更换为节水型器具,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

  (三)抓好公共机构建筑节能。

  1.抓好新建建筑节能的全过程监管。加强对公共机构新建办公、业务、服务、公益等非经营性办公用房工程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的规定和标准,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采暖、制冷、照明能耗。组织开展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在新建公共机构办公建筑中的试点和示范。统筹兼顾节能投资和效益的同时,严格控制公共机构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标准。

  2.加强既有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和管理。全面开展既有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着力推进照明系统能效提高工程、制冷与供暖系统节能改造与优化工程。在既有办公建筑大修维修中要采用节能环保材料、设备和产品。

  (四)提高办公设备节能效果。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空调室内温度控制的规定,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改善空调运行管理。电梯系统实行智能化控制,合理设置电梯开启数量、楼层和时光,加强运行调节和维护保养。办公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使用高效节能照明灯具,优化照明系统设计,改善电路控制方式,推广应用智能调控装置,严格控制建筑物外部泛光照明以及外部装饰用照明。加强对燃煤锅炉进行节能检测和改造。减少空调、计算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的待机能耗,建立班后断电和用电巡视检查制度。

  (五)大力开展公务用车节能。

  1.加强公务用车配置管理。严格执行公共机构公务用车配备配置标准与管理办法,控制公务用车编制和规模,优先选购节能环保型车辆,及时淘汰报废高耗能、高污染车辆。

  2.加强公务用车日常管理。加大对公务车辆的监督检查,制定节能驾驶规范,推行单车能耗核算和节能奖励制度,建立公务用车油耗管理、油耗统计和“一车一账”制度。严格执行车辆百公里耗油分类控制标准,加强单车百公里油耗考核。健全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合理安排车辆出行路线和用车人员搭配,减少车辆空驶里程,提高公务用车使用效率。认真落实派车登记制度,严禁公车私用。全面实行公务用车统必须点保险、定点加油和定点维修制度,对定点单位和场所进行严格评审。

  (六)加强公共机构节能采购管理。认真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健全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评审体系和监督制度,不断扩大实施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的范围,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导向作用,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推广。

  (七)加强办公用品管理。全面建立办公用品采购、配备和领用制度,选取低能耗、环保、质优价廉的办公设备。推进无纸化办公,充分使用再生纸,复印纸及草稿纸要双面使用。鼓励使用钢笔,减少一次签字笔的使用,硒鼓、墨盒等办公耗材要修旧利废。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节能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建立节能绩效考核评估办法。将年度节能工作目标纳入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并占必须分值比例,实行量化考核打分,节能目标完成状况作为对各科室、直属单位及其负责人绩效考核评估的资料之一。建立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络员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局节能工作领导组,切实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管理。建立节能工作目标管理职责制。

  (二)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根据公共机构节能特点,有针对性的搞好节能宣传教育。广泛张贴节能用语标识,利用板报、宣传栏等有效工具,宣传公共机构节能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增强节能意识和能源节约的紧迫感和职责感。做好节能培训工作。经常开展节能教育和节能技术培训,培养广大干部职工良好的节能、用能习惯。

  (三)加强节能制度建设。建立能耗统计和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能耗统计和管理制度,按规定要求如实记录能耗原始数据,建立统计台账,并及时做好各项能耗统计汇总上报工作。建立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制度。建立节能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奖优罚劣,强化广大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

  (四)加强节能监督检查。在规范能耗统计报告工作的基础上,定期将本单位的水、电、气和车辆用油等能耗状况公示;建立健全公示后的跟进机制,加强对公示数据的分析和通报以及异常能耗的反馈和处理等工作

  节能减排工作计划(五)

  土壤环境质量是关系老百姓安全感和幸福感的要事。近日,xx省发布《xx省土壤污染防治20xx年工作计划》,为20xx年的土壤污染防治划出了明确的任务书和时间表。为保障《计划》顺利实施,xx省同时配套了相应保障措施。

  日前,《xx省土壤污染防治20xx年工作计划》发布实施,为xx省今年的土壤污染防治划出了明确的任务书和时间表。今年,xx省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将围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为核心,年底前,全省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将不低于91%。

  目前,xx省各地已经陆续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行动,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今年将完成重点企业的基础信息调查、地块环境风险筛查,基本确定采样调查清单和布点方案完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

  土壤环境质量是关系老百姓安全感和幸福感的要事。今年,从守卫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入手,xx省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土壤质量类别,20xx年底前确定全省相应类别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的分布和面积,开展分类管控试点。对于污染地块,污染地块部门实施联动监管,实现环保、规划和国土部门的信息共享,落实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工程效果评估和信息公开制度。

  xx省土壤污染防治从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染多方面入手抓管控。农业方面,推进化肥农药持续减量,全面推广应用肥药减量增效技术与模式,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完善农药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回收体系,加强灌溉水水质管理;工业方面,继续实施《xx省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减排计划(20xx-20xx年)》,推进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推动处置能力建设,实施超期贮存危废动态清零,促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规范化,建设全省固体废物处置监管信息系统;生活垃圾治理方面,制定并实施《xx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深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探索垃圾分类处置新机制,完成村庄非正规垃圾填埋(堆放)场整治年度任务。

  xx作为全国六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之一,今年将再迈开探索的新步伐。《计划》提出,xx将在全省率先开展并基本完成重点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先行区建设项目储备和管理。

  为保障《计划》顺利实施,xx省同时配套了相应保障措施。根据要求,20xx年6月底前,各设区市要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协调推进机制,加强重点工作的按季调度通报和年度考核;在政策制度方面,根据国家《土壤污染防治法》立法进程,适时启动土壤污染防治地方立法前期研究工作,同时,组织开展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培训,推动各设区市环境监测站提高土壤环境和污染源监测能力。

    4501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