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个人写作>反思>

包装的学问教学反思(2)

志艺分享

  包装的学问教学反思篇三

  《包装的学问》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综合实践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也有了合并、分割正方体、长方体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个内容要2课时才能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在课前,我设计了两道复习题,计算图形的表面积。为新课学会包装的计算作铺垫。

  在学一学的过程中我设计了3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尝试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特别是“画一画”,通过动手操作以后,由抽象到直观,充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算一算的过程中,学生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1、先算出平成新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再计算它的表面积;2、先算出2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然后减去重叠的面积,就是拼成新的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完成以后,我点了几个同学板演。没想到,他们画的立体图形很标准,出乎我的意料。并且把计算过程展示出来后,他们发现了把2个长方体重叠后,重叠最大的面的时候,节约包装纸。由此,学生也推导出:把几个长方体的物体包装在一起时,重叠的面越大,越节约包装纸。学生们尝到了甜头,都觉得这个内容太简单了。这节课他们是快乐的。

  算出了2盒如何包装节约后,我又向他们提出了新的问题:3盒、4盒、5盒包在一起,一共几种不同的包法呢?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马上以小组为单位,开始用数学书摆。我在学生当中巡视,发现有的小组是这样摆的:我们先一层一层地摆,每次摆的时候要不重复、不遗漏。可以想想它的因数。然后摆两层、四层等等。摆完以后,学生开始汇报。我们在求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时,可以先找出这个数的因数,然后一层一层地开始摆,最后把每层摆的种数加起来就可以了。同学们也一致同意这种方法。没想到学生的思维是如此活跃,看来包装真的真的很有学问。

  有时候,对学生完全放手,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包装的学问教学反思篇四

  本节课是针对解决“小学高年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个问题设计的,根据平时的教学,发现每次让学生准备学具上课,经常遇到没准备或准备不当的情况,这样严重影响上课质量。因此,课前充分准备好教具、学具材料是很重要的,我觉得如果老师能够统一提供适当的学具,将大大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积极性。再精心设计动手操作的步骤,使教具、学具直观手段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我决定从探索“四度”数学课堂入手。所谓的“四度”数学课堂,即小学数学课堂要具有“宽度”、“高度”、“深度”和“温度”。

  一、教学过程有意义创设与设计,让数学课堂有“宽度”。(知识技能)

  本课从包装1盒磁带,复习旧知;到包装2盒、3盒、4盒相同的磁带探究新知,从而逐渐完善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方案(不仅要考虑重合最大的面,还要考虑重合最多的面才能减少最多的面积,也可以观察拼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只有使长、宽、高最接近,这样表面积最小,才最节约包装纸)。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的学习不止停留在浅层次,而是不断迎接着新的挑战。他们被数学自身的魅力所吸引,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

  二、数学思想有意识挖掘与渗透,让数学课堂有“高度”。(数学思想)

  在解决包装两盒磁带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放、比较、交流,给予他们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让他们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当学生体验解决策略多样化的同时,再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最优策略,通过探究最后得出:重合面积最大,包装表面积就最小,从而最节约包装纸。这样就充分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和渗透分类思想。在操作过程中,能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指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伴以思维和语言的表达,对那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多鼓励他们创新,能否采用多种方法去动手操作。

  三、数学本质有机地建构与提升,让数学课堂有“深度”。(数学思考)

  在“拓展创新”环节,我设计了3个层次的练习。一是:包装3盒磁带,目的是让学生不通过计算,运用刚才发现的规律,直接观察、判断得出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方法。

  为了不让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节约包装纸只需重叠最大的面。我又设计了第二个练习:包装4盒磁带及4盒伊利纯牛奶盒。先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动手摆一摆确定节约方案,在引导学生对这一结论进行质疑:为什么不是重合8个面的重合面积最大呢?从而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老师只是引导组织与适时点拨,并在最后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到:包装多个相同长方体,要节约包装纸,除了要考虑重合最大的面,也要考虑重合最多的面。再通过对4盒伊利纯牛奶盒的包装,让学生研究发现,拼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表面积的大小。

  最后,再灵活运用总结出的节约包装纸的方法,判断思考题:包装4个特殊的长方体。

  四、学习情感有效地激励和唤醒,让数学课堂有“温度”。(情感态度)

  课始,我联系生活,创设“送学生六一礼物,让学生欣赏精美的礼物”的教学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为什么要学习包装的热情和探索最佳方法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并通过包装1盒磁带,复习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为接下去的探索、创新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与知识基础。

  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评价激励较弱,


猜你感兴趣:

1.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心得

2.北派名师听课心得

3.班主任管理心得体会

4.大班幼师学习总结

5.听课,一门复杂的艺术

6.对八大心态的心得感悟

2725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