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导游词大全>新疆导游词>

新疆风情的导游词

荣锋分享

  新疆风情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下有兴趣的朋友们。天山大峡谷,位于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北部,从东向西纵深长约5。5公里,为红褐色岩石经风雨雕刻而成。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新疆风情导游词1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来到美丽富饶的蒙古,我今天将要带领大家去浏览我们蒙古著名的自然风景区——天山牧场。

您走进草原,就能看到墨绿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牧场佩戴上了两道美丽的花边。牧场上长满了青翠的酥油草,还有那清澈的小溪。

看!现在是蒙古人住的地方了,你们知道蒙古人住的地方叫什么吗?哦,它叫蒙古包或选毡包。因为毡包是用“兽皮”做的,为了保暖。当你骑马在草原上尽情飞驰的时候,处处可见强壮的马群、牛群和羊群。它们吃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毛尖就像星星要样冒金光。

有时,如果您饿了,只要您走进一个蒙古包,他们就像亲兄弟一样招待您。

呀!开始,我就忘了天山牧场的地占在哪呢!天山牧场在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那。

特别诱人的是黄昏的时候太阳落山时,牧场上那就是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人们都渡过一色的玫瑰红。我知道的只有这么多,请您下次在来。

再见!

新疆风情导游词2

山草原位于陕西省陇县境内,享有“小天山”之美誉。这里,地貌与中欧阿尔卑斯山相似,幽涧水泽兼具,草原森林相间,地势广阔,水肥草美,牧马成群,景色秀丽。气候受垂直地带性地理条件的影响,冬春无界,夏秋相连,有“关山六月寒凝霜”的写照。自古以秦非子养马而闻名于世,为陕西最大的林牧区,我国内陆中东部地区最大和唯一的天然草原,1995年被陕西省确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7年陕西省省长程安东考察后指出:“这里是我国东南沿海到内陆地区旅游业的缺门。要列为省上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开发”。据此,在省市领导和各级旅游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景区规划开发全面启动,境内外旅游团体和个人接踵而至,现景区标志塔、秦非子牧马滩、砬塔县遗址、汉唐校马场、阅马墩、观景台、射击场、蒙古包、游乐园、垂钓池、民俗村、篝火晚会等游乐设施已初具规模,各项活动已逐步开展。目前,按照陕西省旅游局的规划设计,一个以中心服务区、马术活动区、高级休闲度假区、水上娱乐区、观光农牧区为内容的景区开发建设工作正在实施。

新疆风情导游词3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姓温,大家可以叫我温导,很高兴能在七月与大家一起骑马上天山,去游览那里的美丽景色与山山水水。

游客们,请跟着我一起进入天山。大家现在是不是感到凉爽多了?这是因为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才让我们感受到了像秋天似的凉爽。请大家看正前方,这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在这阳光下,这雪峰间的云影是不是很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呢?大家看那融化的雪水,它从高悬的山涧、从那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是一个既有趣又刺激的过程呢!大家再看这溪流,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着。这个时候,你饮马溪边,骑在马上,就可以俯视到阳光透射入清澈的水底,在那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生机。大家是不是想在这里多照几张相呀!给大家20分钟吧。

大家请跟随我再往里走,有没有感觉天山显得越来越美呢?我们现在是在原始森林。大家请抬头望,这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那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那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大家请听,那是骑马穿行林中,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这就是原始森林的神秘,马蹄声使它变得更加幽然静寂。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天山深处,在这里,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地看一看四周的环境。在这里,溪流缦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这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它们多么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那些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感谢大家与我一起浏览美丽的天山,天山欢迎您们下次光临。

新疆风情导游词4

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丝绸之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新疆成了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新疆的宗教艺术十分繁盛,各大宗教在此均占有一席之地,除了伊斯兰教、景教、摩尼教,尤数佛教的影响力最为深远,遍布在新疆各地的洞窟石刻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今天我们即将前去参观的就是位于火焰山中段峡谷中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得名来历 →历史地位 →洞窟概况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唐代称为“宁戎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约60公里的火焰山木头沟峡谷中,南距高昌故城仅15公里,是新疆境内较大的著名佛教石窟遗迹之一。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是“山腰”的意思,突厥语是“装饰绘画”之意。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南北朝后期,即麴氏高昌国(公元499—640年)时期,在唐、五代、宋、元朝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这里一直是西域地区的佛教中心之一。高昌回鹘时期(公元9—13世纪)是石窟最繁华的时期,因此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被认为是“回鹘佛教艺术中最重要、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宝库”。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千佛洞景区内,这里共有洞窟83个,现存编号石窟77个,其中内有残存壁画的40余窟,壁画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地区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石窟形式多样,以横顶直洞为主,也有中心柱式洞、方形双套洞和圆顶方形洞,还有的在石窟中间修造了殿堂和佛台。

[壁画内容→ 16窟《伎乐图》→ 17窟《地狱变》 →18窟《大莲花》一20窟《高昌回鹘王》→ 38窟《摩尼教》→ 82窟→83窟《小型纪念影窟》]

沿着入口处的台阶拾级而下,我们可以看到对游人开放的十几个洞窟,洞内光线并不很强,隐约可见拱形内壁上的斑驳画面,每一线条都刻画得细致入微,人物的饰带极富动感,只是许多人物面部已残缺不全,让人感到十分遗憾。

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内容,主要有以大型立佛画像为中心的《佛本生经变》故事画、佛教故事画、姻缘故事画以及千佛像等,目的是颂扬佛法,供善男信女礼拜瞻仰。从公元6世纪 到12世纪,这里一直是高昌王国的佛教重地,窟中现仍保留不少古回鹊文、汉文、波罗密文等文字题记,是研究古代文字的宝贵资料。石窟群的建筑风格、绘画技巧等也都有很高的 研究价值,1982年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疆风情导游词5

游客们,让我们首先来参观一下16号洞窟。16号窟开凿于中唐,窟中有一幅《伎乐图》,图中古代乐器小忽雷的出现在中国佛窟中当属首次。忽雷,又叫龙首琵琶,源于唐代南诏乐,其形为棒状梨形,龙首双弦,蟒皮蒙腹,檀木为槽,其真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接着来看17、18号洞窟。这两个洞窟是整个石窟群中开凿历史最早的,大约开凿于公元6至7世纪的南北朝后期。我们先来看17号窟中《地狱变》壁画,酷似摩尼教具府图,为全国所罕见。18号窟窟顶中心有一朵大莲花,中间填充有三角、四叶等几何图案,淡雅肃穆,颇具民族特色。

下面我们再来参观20号洞窟。窟内的壁画绘制有高昌回鹘王和王后的图像。只见高昌回鹘王头戴莲瓣形宝珠冠,身着圆领宽袖长袍,中束腰带,脚着黑色长统靴,腰带上佩系小刀、火石、硕、针筒等日常用物。王后体态丰盈,头戴宝冠,身着翻领窄袖红色大衣。画像色彩艳丽,线条流畅,绘制精美。画像旁标有回鹊文题记。这组壁画有很高的艺术性,是整个千佛洞壁画的代表作之一。遗憾的是壁画原作陈列在德国柏林博物馆,窟内展出的彩色照片是根据原作翻拍的。38号窟壁画与前不同,是关于古代摩尼教的。石窟后壁画有三棵树,树下有许多穿白色衣服的僧尼和有翅的羽人形象,表现了对摩尼教的尊崇。摩尼教系波斯人摩尼创立的宗教,又叫明教,崇拜光明之神。公元9至12世纪高昌回鹘王国是世界摩尼教的中心,摩尼教曾一度成为高昌回鹘王国的国教。接着我们来到干佛洞下、木头沟畔的82号83号洞窟,这是公元10至11世纪高昌回钨王国强大时期,专为佛教高僧修建的小型纪念影窟。在这里曾出土陶质舍利匣和一件佛教教徒使用的金箔包装纸,上面留有墨色印记,说明金箔店址在宋代杭州泰和楼大街南面。这件金箔包装纸证明,在公元11至12世纪,高昌回鹘王国与宋王朝有相当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

游客们,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洞窟壁画中我们看到了新疆佛教文化悠久的历史,从而使我们对新疆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了解,新疆的过去是辉煌的,相信新疆的明天会更灿烂。

经过一天的愉快行程,我们的旅游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希望通过这次旅游,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的心情。我们真诚地期望大家再次光临。谢谢大家!

新疆风情的导游词相关文章

新疆民俗风情导游词

新疆导游词5篇精选

2020最新版新疆风光导游词5篇

新疆导游词

关于新疆的导游词精选

通用版新疆风光导游词5篇

关于介绍新疆的导游词5篇

新疆美丽景点导游词合集大全

介绍新疆的导游词大全

关于新疆导游词范文5篇

    上一篇:新疆概括的导游词

    下一篇:有关新疆的导游词

    812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