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红石峡的导游词5篇
红石峡位于榆林市城北3公里处,距离榆林市区仅5公里。红石峡谷长约350米,峡谷东崖高约11.5米,西崖高13米,东西对峙,峭拔雄伟。峡内榆溪河水穿峡而过直达城西。古代驻守榆林的文人墨客甚至武将都喜好到红石峡题刻以抒发边塞豪情壮志,所以红石峡又是长城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从题字的内容,可以看出榆林古时“九边重镇”的地位。此外,还可以欣赏到宋元时期的石窟艺术。赶上晴天,就可以一睹“红山夕照”的风采:夕阳之下如同晚霞一般绚丽的红石峡风光。是著名的“榆林八景”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河南红石峡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河南红石峡的导游词5篇(一)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红石峡,您最好先站在桥上俯瞰一下,红色的峡谷在绿色植被的映衬下,犹如万绿丛中一线红,而峡底更是内藏锦绣,景区集泉、瀑、溪、潭于一谷,融秀、幽、雄、险为一体,可谓小中见大,素来享有“盆景峡谷”的美誉。红石峡又名温盘峪,长约2000米,深68米,最宽处30多米,最窄处仅有几米。由于峡谷幽深并且狭窄,所以形成了一种冬暖夏凉的小气候,人称“长春谷”。大自然的沧海桑田,十多亿年的地质变迁,伴随着无数次的造山运动。将这些含有石英沙的岩石抬升出地面,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崖壁。由于岩石中铁质矿物的氧化,经年累月,崖壁被染成了红色,于是形成了丹崖碧水的奇妙景色。红石峡的峡谷奇观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贵宾,先后接待了贾庆林、李长春、罗干、刘云山、吴仪、韩启德、何鲁丽、刘延东、周铁农、张思卿、罗豪才、陈奎元、张梅颖、贾春旺、姜春云、彭佩云、迟浩田等近20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300多位省、部级领导。他们游览红石峡后,都对景区的奇、险、秀、绝的峡谷奇观赞叹不已,其中贾庆林主席游览红石峡时称赞道“无与伦比,独此仅有”,罗干书记称红石峡为“景区之瑰宝”,周铁农主席挥笔写下“峡谷极品”四个大字,贾春旺检察长欣然题词“地质奇观,世上绝景”,姜春云委员长也发出云台山风光堪称“中原第一景”的感叹。
关于河南红石峡的导游词5篇(二)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红石峡.
红石峡是历史文化名城榆林的第一胜景,不仅有着优美的边塞风光,更因它是一处大型摩崖石刻群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塞上碑林”。它同时又是中共陕北党的重要革命活动地点之一。199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3月27日,江泽民同志饶有兴趣地游览了红石峡。
红石峡东西两壁对峙,鬼斧神工,峭拔如削,榆溪河水势湍急,穿峡直达榆林城西。因为此地山皆红石,故而得名红石峡。又因山势雄伟,峡峰高耸,亦被称为雄石峡。大家面前的这个俊秀的门楼,其门洞上额镌刻着 “红石峡”三个字,它是我国著名美术家、教育家王森然先生89岁时的墨宝。王森然先生早年曾在榆林中学执教,是刘志丹烈士的导师。此门楼是红荷峡的入口处,请大家随我进去。
站在这里,方圆不是很大的峡谷内,亭台楼谢,叠石悬崖,石室古桥,洞壑清泉,尽收眼底,我们也已置身于绝妙的艺术画廊了。这边东崖高12米,长250米;对面西崖高18米,长248米。两壁双峰对峙,依壁凿石成窟,史载有明代所创石窟叫窟,窟内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碑刻题记等,“”中遭受严重破坏。现存大小石窟33处,大多分布在东崖,西崖仅有5窟,部分窟以隧道连通。
[CHAAD] 红石峡东西两壁除石窟外,还在石窟间、殿壁、石崖上就石摹刻,题匾相连,布满东西两壁,琳琅满目,几无空隙。原有摩崖石刻160多幅,由于自然风蚀及人为破坏,现仅存大小题刻120余幅,其中东崖85幅,多为明清以来官吏儒士文人所题。题刻笔力雄健遒劲,诸家书法并存,真、草、隶、篆俱全,还有难得的满文题刻,笔法各异,镶刻有别。字大者丈余,小者不及寸。形制以横幅为主,兼有楹联、条屏。石刻有题诗、纪功、纪游、题咏等,内容多抒发爱国豪情,赞誉秀美山川。红石峡实为一大书法艺术宝库,历来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叹为观止。
我们沿东壁坡路下行。东壁原建有红山寺,寺内有隧道可通“天门”、 “地门”。从“天门”登峡顶,中有翠然阁,“地门”即临榆溪河谷。据石窟内1487年碑刻 《创建石佛殿记》记载,红石峡最早开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明成化年间维修后,改为雄山寺。到清康熙年间又重修,更名镇远寺。现在寺庙石窟大多为明成化年间至嘉靖间开凿修建的。1673年,因洪水冲毁翠然阁而重建,复称“雄山寺”。后经多次维修。解放后,红石峡得到人民政府的度重视和关心,曾多次加固修复。
经过我的介绍,想必大家对红石峡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识,下面,我们就一同来欣赏红石峡的书法艺术和石窟风我会将其中的重点向大家作详细的讲解。
“河山千古”为田玉广、王守基在游览雄山寺时所题。玉厂为贵州人,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年)任延绥镇总兵。王守基为山东人,任延绥镇守营郡司,后成为田玉广的副将该题刻赞美雄秀山河永存,寓意联防守边、精诚团结之情永垂青史。
“功在名山”为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李棠所书。李棠,14岁时在榆林考中秀才,18岁赴长安中了举人。民国年,出任陕西靖边县县长,在执事三年期间,深受百姓爱戴,百姓称颂其 “两袖清风,廉洁奉公”。1899年,书写 “功在名山”,赞誉刘宗周、高折五两位老先生德高望重、业绩昭著。
“大漠金汤”为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延绥总兵龙得胜所题。题词寓意红石峡关雄地险,坚不可摧。
“力挽狂澜”,这块石刻为1924年4月榆林中学丁级班学生毕业题刻纪念。当时正处于大革命时期,李子洲同志担负着在陕北点燃革命火种的重任来到榆林中学执教,他提议题刻“力揽狂澜”于红石峡,全班同学通过后,校长杜斌丞推荐教务主任崔焕九书写。题词显示了革命青年立志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凌云壮志。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东壁上的第一个石窟——圣母殿,它的门楣上刻有 “地祗”二字,窟顶刻八卦图。传说故事中,把天比做父亲,把地比做母亲,殿内供奉的三尊神像被称做三霄圣母,她们是由中国上古传说中创造了人类的女姆娲娘娘演变成的。此神可以保平安、吉祥,并主管婚姻、子嗣。相传明成化年间,延绥总兵陈辉年过四十仍膝下无子,有一年三月十六 日,他携妻来到圣母殿跪拜求子,并立 “子嗣牌”,捐资金装圣母,粉饰庙殿,大兴土木,扩建雄山寺。次年,陈总兵果然喜得贵子。从此以后,每年的三月十六日便成为雄山寺的庙会期,其间香火不断。
第二个石窟是 “三教殿”,供奉的是佛、道、儒的三位始祖释迦牟尼、老子、孔子。有人会纳闷,这三人怎公会和平共处呢?因为谁都知道,儒、道两教历来水火不容。但在繁荣昌盛的唐代,道教的“无为而治”思想很适合于历代的拨乱反正,儒教的“仁”、“礼”之风及 “君子”之态有利于和平年代 的发展,佛教的轮回说、因果说则又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心态。唐太宗时期,为了扼制外来宗教产生的巨大影响,把道教定为国教。尊奉李聘为教主。可是唐代君臣醉心佛学,尊的虽然是道教,实际上却心向佛教,于是献出现了佛、道、儒三教鼎立的局面。宋元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国家四分五裂,理学家认为各民族应该和谐统一,不分彼此。一些人主张将佛、道、儒三教合一,以示宗教信仰大融合,从此以后,中华大地上才出现了三教殿。
这是一座石牌楼,其上书 “榆阳胜景”四个字,为2004年依照原样修复而成。1872年,榆林总兵刘厚基出边征伐途经雄山寺,见其破败不堪,人难行走,为使胜境重现昔日光辉,便捐资修葺,拓宽道路,筑堤植柳。岂料第二年夏,洪水泛滥,石岩崩塌,道路坠毁。刘公又捐资开山凿道,直达洞门,游人探幽寻胜始能自由徘徊,并在河滩栽种杨柳,在此处建造牌楼一座,并刻书以壮观瞻。同年秋,寺下堤防又为洪水所淹,树木无存。刘公再消岩筑堤,并请陕甘总督左宗棠邮寄“榆溪胜境”四字和“白云初晴如月之曙,黄唐在独与古为新”楹联,嵌刻于崖壁。经刘公三次修筑,雄石峡这一名冠塞上的风景名胜才得以保存。
“威震九边”为一品顶戴抚陕使者叶伯英巡视榆林时所题。1888年,英军冲破清廷边防侵人西藏,朝野上下一片恐慌。第二年,朝廷派出多名官员巡视各边,叶伯英奉命巡视的就是九边 (辽东、宣化、大同、宁夏、甘肃、蓟镇、太原、固原、延绥)重镇之一的延绥 (即榆林)。当看到榆林军事力量雄厚,戒备森严时,挥笔书写 “威震九边”赞誉红石峡关隘险要,军事威严,声名震撼北域边疆全线。
“汉蒙一家”是1913年10月陕西观察使者崔云松等游红石峡时所题。蒙汉民族在历史上长期纷争不休,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民国初年,民族统一,题词意指蒙汉人民和睦共处,情同一家。
“还我河山”,这两幅百刻均出自抗日爱国将领马占山之手。马占山,吉林怀德县人,原任东北边防军骑兵师师长和黑河警备司令。1937年,在他驻防府谷时,曾在榆林设东北挺进军驻榆办事处,其间常来榆小住。1941年冬,马占山将军陪同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邓宝珊将军来红石峡赴朱绥光宴请,看到祖国山河破碎,不禁感慨万千,遂题写 “还我河山”,表达了他驱逐日寇、统一祖国的宏伟大志。
在我们抬眼看到的那个凌空修建的阁楼便是翠然阁,晚清时又称 “凌云阁”。历代文人雅士在这里把酒临风,品茗赏酒,即席赋诗,别有情趣。经翠然阁出天门达崖顶,崖顶原建有罗汉殿,清末时坍毁。翠然阁曾是中共陕北党的重要革命活动地点之一。1928年5月,中共榆林县委在此召开了党的活动分子会议。次年8月,中共陕北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又在此召 开,白明善、刘澜涛、贾拓夫、刘志丹等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陕北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这个石窟叫慈仁殿,窟顶浮雕八卦及龙、风、牛、马、羊、鹿、狗、鸡、花草等藻井,图案清晰,充分显示了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交融的特色。
我们将要经过的这几个石窟有通道相连,其下有一条涓涓流淌的渠水,它叫 “广泽渠”,出 “地门”就会看到。1473 年,延绥镇治所由绥德迁至榆林,巡抚余子俊为改善百姓生活,安定驻边军心,亲率将士在红石峡半山腰开凿渠水以利灌溉。明万历年间重修,清时扩修。清光绪六年 (1880年),开凿普渡桥涵洞石壕建成东西二渠,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改建。渠全长1000 余米,其中五分之一于石壁中穿凿而过,其工程之浩大,修建之艰辛,在榆林水利工程史上实属罕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到现在,它依然灌溉着城郊16个行政村的一万亩出地。2001年,央视《东方时空》栏目组来此拍摄 《大漠红峡》,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介绍了广泽渠。
过普渡桥,来到西崖下。西崖石窟毁坏严重,摩崖题刻幅面较大,剥蚀较重。
“中外一统”是康熙年间御史三朝林天擎所题。题词慨叹汉族与少数民族同为华夏民族,理当和平共处、一统河山。
“天成雄秀”,是红石峡唯一的一块满文题刻,清乾隆年间由榆林知府白德明题写。题词赞美红石峡两岸风光绮丽,景色宜人。
通过以上参观,我们看到,红石峡确为一处集摩崖题刻、石窟古刹、水利枢纽、军事要塞为一体的游览胜地。随着榆林文化大市的建设、榆林旅游业的发展,红石峡将以更美的面貌、更优质的服务迎接五湖四海的游客朋友!
关于河南红石峡的导游词5篇(三)
红石峡是历史文化名城榆林的第一胜景,不仅有着优美的边塞风光,更因它是一处大型摩崖石刻群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塞上碑林”。它同时又是中共陕北党的重要革命活动地点之一。199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3月27日,江泽民同志饶有兴趣地游览了红石峡。
红石峡东西两壁对峙,鬼斧神工,峭拔如削,榆溪河水势湍急,穿峡直达榆林城西。因为此地山皆红石,故而得名红石峡。又因山势雄伟,峡峰高耸,亦被称为雄石峡。大家面前的这个俊秀的门楼,其门洞上额镌刻着 “红石峡”三个字,它是我国著名美术家、教育家王森然先生89岁时的墨宝。王森然先生早年曾在榆林中学执教,是刘志丹烈士的导师。此门楼是红荷峡的入口处,请大家随我进去。
站在这里,方圆不是很大的峡谷内,亭台楼谢,叠石悬崖,石室古桥,洞壑清泉,尽收眼底,我们也已置身于绝妙的艺术画廊了。这边东崖高12米,长250米;对面西崖高18米,长248米。两壁双峰对峙,依壁凿石成窟,史载有明代所创石窟叫窟,窟内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碑刻题记等,“”中遭受严重破坏。现存大小石窟33处,大多分布在东崖,西崖仅有5窟,部分窟以隧道连通。
红石峡东西两壁除石窟外,还在石窟间、殿壁、石崖上就石摹刻,题匾相连,布满东西两壁,琳琅满目,几无空隙。原有摩崖石刻160多幅,由于自然风蚀及人为破坏,现仅存大小题刻120余幅,其中东崖85幅,多为明清以来官吏儒士文人所题。题刻笔力雄健遒劲,诸家书法并存,真、草、隶、篆俱全,还有难得的满文题刻,笔法各异,镶刻有别。字大者丈余,小者不及寸。形制以横幅为主,兼有楹联、条屏。石刻有题诗、纪功、纪游、题咏等,内容多抒发爱国豪情,赞誉秀美山川。红石峡实为一大书法艺术宝库,历来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叹为观止。
我们沿东壁坡路下行。东壁原建有红山寺,寺内有隧道可通“天门”、 “地门”。从“天门”登峡顶,中有翠然阁,“地门”即临榆溪河谷。据石窟内1487年碑刻 《创建石佛殿记》记载,红石峡最早开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明成化年间维修后,改为雄山寺。到清康熙年间又重修,更名镇远寺。现在寺庙石窟大多为明成化年间至嘉靖间开凿修建的。1673年,因洪水冲毁翠然阁而重建,复称“雄山寺”。后经多次维修。解放后,红石峡得到人民政府的度重视和关心,曾多次加固修复。
经过我的介绍,想必大家对红石峡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识,下面,我们就一同来欣赏红石峡的书法艺术和石窟风我会将其中的重点向大家作详细的讲解。
“河山千古”为田玉广、王守基在游览雄山寺时所题。玉厂为贵州人,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年)任延绥镇总兵。王守基为山东人,任延绥镇守营郡司,后成为田玉广的副将该题刻赞美雄秀山河永存,寓意联防守边、精诚团结之情永垂青史。
“功在名山”为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李棠所书。李棠,14岁时在榆林考中秀才,18岁赴长安中了举人。民国年,出任陕西靖边县县长,在执事三年期间,深受百姓爱戴,百姓称颂其 “两袖清风,廉洁奉公”。1899年,书写 “功在名山”,赞誉刘宗周、高折五两位老先生德高望重、业绩昭著。
“大漠金汤”为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延绥总兵龙得胜所题。题词寓意红石峡关雄地险,坚不可摧。
“力挽狂澜”,这块石刻为1924年4月榆林中学丁级班学生毕业题刻纪念。当时正处于大革命时期,李子洲同志担负着在陕北点燃革命火种的重任来到榆林中学执教,他提议题刻“力揽狂澜”于红石峡,全班同学通过后,校长杜斌丞推荐教务主任崔焕九书写。题词显示了革命青年立志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凌云壮志。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东壁上的第一个石窟——圣母殿,它的门楣上刻有 “地祗”二字,窟顶刻八卦图。传说故事中,把天比做父亲,把地比做母亲,殿内供奉的三尊神像被称做三霄圣母,她们是由中国上古传说中创造了人类的女姆娲娘娘演变成的。此神可以保平安、吉祥,并主管婚姻、子嗣。相传明成化年间,延绥总兵陈辉年过四十仍膝下无子,有一年三月十六 日,他携妻来到圣母殿跪拜求子,并立 “子嗣牌”,捐资金装圣母,粉饰庙殿,大兴土木,扩建雄山寺。次年,陈总兵果然喜得贵子。从此以后,每年的三月十六日便成为雄山寺的庙会期,其间香火不断。
第二个石窟是 “三教殿”,供奉的是佛、道、儒的三位始祖释迦牟尼、老子、孔子。有人会纳闷,这三人怎公会和平共处呢?因为谁都知道,儒、道两教历来水火不容。但在繁荣昌盛的唐代,道教的“无为而治”思想很适合于历代的拨乱反正,儒教的“仁”、“礼”之风及 “君子”之态有利于和平年代 的发展
关于河南红石峡的导游词5篇(四)
游客朋友们:
大家一路辛苦了,首先我代表中国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河南观光旅游。我是此次行程的导游员小张,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此次河南之旅将由我们为大家提供全程服务。在旅途中,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都可以提出来,我们会尽可能满足您的需求。最后,预祝大家旅途愉快!〔游的开心,玩的愉快〕
现在我们前往的是河南省目前唯一一家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7个国家级称号的景区——云台山。它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内。从郑州出发,经郑焦晋高速,跨黄河,过新乡和武陟,大约需要两个半小时就可到达修武县内的云台山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河南及其省会郑州的概况。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因其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古称“豫州",简称“豫”。两千多年前,在《尚书禹贡》中有“序列九州之地,河南独居其中”的说法,故又有“中州”“中原”之称。河南是中国也是世界古代文明主要发祥地之一,在河南这块土地上先后创造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令人赞叹的史前文化,揭开了中国人类文明的序幕。自夏朝到满清,在长达4000余年的古代历史时期,有3000年河南都一直处于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域。河南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被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自然博物馆”。
说完了魅力河南,下面再给大家介绍河南的省会—郑州。1954年河南的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从此这里便成为河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郑州位于河南省的中部,可谓中州之中,又因其良好的绿化和发达的商贸,素有“绿城”“商城”之称。郑州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全国重要的交通铁路枢纽—陇海与京广铁路在此交汇,107与310国道、连霍和京珠高速也交汇于此。1997年建成的新郑国际机场,是全国(第21个国际机场和)十大机场之一。
郑州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郑州黄河游览区,是领略母亲河神韵的好去处;新郑轩辕黄帝故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好地方。还有大河村遗址、商城遗址、郑韩故城、杜甫故里等名胜古迹。您在河南旅游期间不仅能感受到中原人民的热情与淳朴,更加能领略到中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说话间,我们的车子已经跨过了黄河经过了新乡,来到了焦作市境内。焦作位于河南的西北部,北依太行,南邻黄河。地处我国南北交汇点,东西结合部,又是新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的中心地带,具有承东启西沟南通北的枢纽地位。焦作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市,2003年,焦作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焦作山水牌开始在全国叫响,焦作的自然风光秀美壮丽。太行山层峦叠嶂,母亲河渊源流长,大山大河造化了焦作山水之大气,成就了焦作旅游之大势
好了,朋友们,__的停车场已经到了。下车之前提醒大家,我们的旅游车是蓝白相间(jian)的旅游车,车牌号为豫A86505。我们的导游旗是蓝色的。请大家紧跟团队,以防走散。我们在此游览时间是3个小时,现在是上午9:00,中午12:00准时在车上集合。现在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您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游览参观。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中华第一奇峡”——红石峡。红石峡又名“温盘峪”,因谷内冬夏温差无异而得名。游览红石峡,您最好先站在桥上俯瞰一下,他几乎具备了中国盆景的所有特质,既有宏大粗犷guang的气魄,又不失精巧婀娜的体态,所以有人说:红石峡是缩小的山水世界和放大的盆景峡谷。在红石峡,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笔触远不是人类的理解所能涵盖的。红石峡长约两千米,深68米,最宽处30余米,最窄处仅有几米,由于峡谷幽深并且狭窄,形成了一种冬暖夏凉的小气候,人称“长春谷”。大自然的苍海桑田,十多亿年的地质变迁,伴随着无数次的造山运动,将那些含有石英砂的岩石抬升出地面,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崖壁。由于岩石中铁矿物质的氧化,经年累月,崖壁被染成了红色,于是形成了丹崖碧水的景观,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红石峡了。
“高峡出平湖,云台生神韵” 朋友们,我们继续前行,就来到了子房湖。【古人云:“山水之名,以人著之”,】子房湖因西汉名臣张良在此隐居而得名。张良,字子房,是秦末汉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两千多年以来,他一直被儒家所推崇,为道家和民间所神化。传说,张良在博浪沙刺杀秦王未遂,到云台山避难,因在河边踩住了伊尹的脚步而“得神”。子房湖【东西宽200米,湖面300余亩,】是云台山仅有的湖泊水体景观,在这里您可以尽情地领略高峡出平湖的景色。这里青山碧水,四季风景各异;春可临水赏山花,夏可入水戏碧波,秋观长天共一色,冬揽山水扮素裹,置身于此,可尽得山水之乐。子房湖碧波荡漾,水质优良,在湖中还发现有珍稀国家濒危野生动物桃花水母,它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动物之一,最早诞生于5。5亿年前,因形似桃花瓣而得名,古称“桃花鱼”,也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过了漫水桥,我们现在来到了老潭沟,大家请看,这里山雄水秀,峰高瀑急,青山四合,有如仙阁,可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多么的巧妙。朋友们,一路欢歌,一路美景,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到了老潭沟的尽头,俗话说“游云台,赞云台,不到天瀑不算来,这就是著名的云台天瀑了,云台天瀑落差达314米,宽约五到七米,是目前亚洲发现的落差最大的瀑布。天瀑之高,雄冠九洲,站在它的近旁,可以领略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恢弘气势。她盛水时期气壮山河,淡水之时仪态万千。大家请看,瀑布上端朵朵白云,又好像团团棉花絮,悠悠飘落、连绵不绝;下端宛如飞花溅玉,溅起一米多高的水花,又化成一团水雾,把瀑布笼罩在蒙蒙的雾中,它既表现了力量、又体现了柔美,让人感觉充满活力、精神振奋!
出了老谭沟不远,有石桥横架河谷,这就是小寨沟了,这里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飞瀑、流泉、彩潭、奇石等景观,风光怡人,宛若秀丽江南,故得雅号“潭瀑川”。
过了金龙卧波,欣赏完造型奇特的Y字瀑布后,再往前行,我们就来到了清漪池,红石映碧水,使清漪池呈现出一种青纯气质,这里的水浅而清澈,清苔把一潭水映得碧绿无尘。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但在这清池中却有小鱼生长,为了适应水清的环境,鱼身逐渐变得透明,几乎和水一样,很难被人发现了。
好了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云台山的讲解暂时先告一段落,下面留给大家半小时的时间自由活动,半小时后在原地集合,小张将继续带大家参观云台山的下一个景点——茱萸峰。
关于河南红石峡的导游词5篇(五)
游客们,大家好!我是云台山的导游,现在我带你们去名山圣水之地——云台山。
我们沿着石径走,就到老潭沟了,传说这里年年干旱,有一位龙王因为没听玉帝的旨意,私自降雨被贬下凡间住在这里,所以这里也被称为龙潭。
我们接着向前走就会看到:小潭沟、红石峡、不老泉、龙凤峡……前面就是不老泉了传说喝了不老泉的水可以长生不老,现在大家可以在拍拍照或是品尝一下不老泉甘甜的泉水。
云台山真是“三步一泉,五步一潭,十步一瀑”,我们现在已经到了龙凤峡了,龙凤峡最有名的就是龙凤壁了,因为它有一个美丽而又凄惨的传说:天上有一龙一凤,一位蝴蝶仙子看他们很般配,就给龙凤做媒,让它们两个在云台山的龙凤峡前见面,可是这件事不幸被王母知道了,王母娘娘特别生气就带上神鹰去抓它们,神鹰和龙凤斗了几个回合实在支撑不住了,王母心想:大事不妙,就马上摘下头上的簪子在龙凤之间画了一道天河让它们永远不能见面,还让神鹰看守龙凤,并把蝴蝶仙子贬下凡间。
好了,我就介绍到这,剩下的时间大家拍拍照,给自己留下一个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