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导游词大全>浙江导游词>

绍兴周恩来祖居导游词

文娟分享

  周恩来故居原名锡养堂,位于绍兴市区劳动路东端,建于明洪武年间。周恩来故居是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江南典型的丝竹台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绍兴周恩来故居导游词,欢迎参考!

  篇一:绍兴周恩来祖居导游词

  周恩来祖居在浙江省绍兴市区保佑桥河沿即今劳动路东首,占地面积2150平方米,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坐北朝南,共三进;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恩来祖居,是一幢坐北朝南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砖瓦房,富有传统特色的黑色竹丝台门。祖居外观古朴庄严,共三进,每进三间房。两进之间各有天井相隔,天井两侧有小廊对拱。第一进中间为台斗门,左右为耳房。第二进为大厅。第三进原为楼房,倒塌后,改建平房。现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绍兴市学校德育基地。周恩来生前多次说"我是绍兴人",称绍兴为自己的故乡。据方志记载,保佑桥周氏是明嘉靖年间迁居绍兴城内的。

  在城内劳动路上,相传祖辈中曾有一对夫妇寿至百岁,故旧称"百岁堂"。周恩来先辈世居于此,祖父任职江苏时,迁居淮安。1939年周恩来到绍兴,曾在此接待亲友和各界人士,宣传抗日救国,为抗日人士和乡亲书写多幅抗日题词,并填写家谱。1984年,整修祖居时辟"周恩来史迹陈列室",主要介绍周恩来在抗日战争时期来绍兴的活动。

  祖居原名锡养堂。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周懋章妻王氏寿至百岁,浙江巡抚特给"百岁寿母之门"匾额一方志贺,故又称"百岁堂"。周恩来曾于1939年3月29日至31日回归祖居,在这里接待过亲友和各界人士,发表抗日演说,召开工人座谈会,并给爱国人士和亲友书写了多幅题词,指出光明前途,号召团结抗日,鼓励青年学习,极大地鼓舞了故乡人民的抗日救国热忱,并填写了周氏宗谱。八十年代,绍兴人民政府对百岁堂进行整修,基本恢复原貌,仪门之上的"百岁寿母"匾额由顾廷龙补书,门楣上方的"周恩来祖居"门匾为陈云题写。1998年3月,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之际百岁堂再次全面扩建,并在祖居对面新辟广场,正中塑有周恩来全身铜像,以供后人瞻仰集会举行纪念活动所用。周恩来祖上居住处。原名"百岁堂"。系具有明清风格的台门建筑。1939年3月28日,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回故乡绍兴时,在此接待各界人士和亲友,书写抗日题词,填写家谱。

  篇二:绍兴周恩来祖居导游词

  周恩来祖居"百岁堂"位于今绍兴劳动路,旧称宝佑桥河沿,掇木桥头。浏览八字桥街区,周恩来祖居已在不远。沿长桥直街向西,穿过中兴路,走进劳动路不久就可以看到周恩来祖居。

  周恩来祖居在绍兴城内保祐桥河沿(现名劳动路),人称“百岁堂”。据绍兴地方志记载,保祐桥周氏是明朝嘉靖年间迁居绍兴城里的。传至“周懋章,寿九十一岁,妻王氏生于前明万历已亥,至康熙戊寅,寿百岁,巡抚傅给‘百岁寿母’匾额”。这就是周恩来祖居堂名的由来。百岁堂建于明代,到解放时已年久失修,解放后,绍兴人民出于对周的崇敬和热爱,曾多次计划修缮,却因周的劝阻而未成。五十年代末作了一些小规模的维修后,又提出把房子交给国家使用。现在周恩来祖居已经作了全面整修,基本上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周恩来祖居是具有明清风格的台门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呈三条轴线布局,占地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1939年初,周恩来在皖浙抗日前线视察时,曾回百岁堂与亲友团聚、祭祖扫墓。馆内丰富的陈列内容,生动地展现了周恩来与故乡绍兴的密切关系和1939年3月周恩来在故乡绍兴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周氏家族当年的生活场景,再现、讴歌了一代伟人平凡而光辉的一生。1984年以来,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杨尚昆、万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此视察、参观,并题词或签名留念。

  篇三:绍兴周恩来祖居导游词

  绍兴周恩来纪念馆座落在绍兴市区劳动路369号,是依托周恩来祖居、故居进行史实陈列。它是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江南典型的丝竹台门。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初名“锡养堂”,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因十一世周懋章之妻王氏寿至百岁,浙江巡抚授“百岁寿母之门”,故俗称“百岁堂”,是周恩来祖辈世居之地。(周恩来祖父去江苏淮安任职,家眷随迁淮安定居)。

  百岁堂是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砖瓦平房,坐北朝南,阔三间,深三进。第一进门斗为漆黑竹丝大门,东西粉墙各嵌有砖雕花窗,外观古朴庄严。入内每两进间各有明堂相隔,显得宽敞明亮。前明堂两侧有小廓对拱,中明堂两侧有厢房对望,使全部建筑平添清幽典雅的氛围。

  第二进为厅堂,高大轩敝,前后各有花格子木窗。现辟为陈列厅,陈列周恩来1939年来绍兴开展抗日活动情形的图片和文物。 1939年3月下旬,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由重庆经皖南来浙江抗战前线视察军务。其间,曾戎装简从来故乡绍兴逗留数日。为了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周恩来在绍兴龙山越王台、诸暨枫桥大庙等多处发表抗日救国演说,鼓励大家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他广泛接触各界人士,指出中国抗战的光明前途,并为他们亲自书赠许多条幅,给家乡人民以极大鼓舞。他还深入农村了解民情,专程凭吊大禹陵,以寄托对这位古代人民英雄大公无私精神的心仪与认同。在此期间,周恩来还续写了周氏宗谱,曰“恩来,字翔宇,五十房樵水公曾孙、云门公长孙、懋臣长子,出继簪臣为子。生于光绪戊戌年二月十三日卯时。妻邓颖超。”展现在游人面前的这份周氏家谱,正好打开在周恩来亲笔填写的这页上。

  中明堂的西厢房,是当年周恩来的下榻处。此处面积不到10平方米,陈设极简朴,唯一床、一桌、一椅而已。 由于年久失修,百岁堂建筑已有损毁。建国后,政府和人民出于对周的敬爱,曾多次计划修缮,均被周劝止。五十年代末小作维修后,周又提出将祖居老屋交给国家使用。八十年代,政论代表绍兴人民的意愿,对百岁堂进行全面整修,基本恢复原貌。由顾廷龙补书的“百岁寿母”匾额一方,高悬于仪门之上。大门门楣上方的门匾由陈云题写,曰“周恩来祖居”。 “大音稀声,大像无形”。一代伟人本无意在这里留下令万众瞩目的足迹。然而,人民的感激,人民的怀念是有形而无价的。百岁堂可以作证。
看过" 绍兴周恩来祖居导游词 "的还看了:

1.周恩来故居导游词3篇

2.淮安周恩来故居导游词

    116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