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致辞讲话>会议发言稿>

课程建设会议上的讲话(2)

佩珊分享

  课程建设会议上的讲话篇3

  同志们:全市小学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研讨会马上就要结束了。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研究和选取科学有效的工作切入点,进一步提高我市学校特色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上午大家观摩了盐城市一小(教育集团)“四色文化馆”开馆仪式和“四色文化丛书”首发式,以及他们学校开设“四色文化课”(《红色的记忆》)的情况;中午交流了各地学校提交到会上的校本特色课程开发成果(教材及其它材料);下午大家先着重就开展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相互交流,接着聆听了省教科所成尚荣所长的精彩讲座。应当说,一天的会议主题集中,内容丰富,安排紧凑,起到了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效果,对于促进全市小学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就当前小学特色建设工作如何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我也作一个发言,主要是提出一些思考,供同志们参考。一、在推动学校整体发展的路径选取上,要在重视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更加重视学校管理和办学特色建设

  “十五”以来,盐城教育事业得到了最好最快的发展。处在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首先,教育普及水平有了新跨越。由于认真巩固扩大“两基”成果,目前全市所有乡镇都已达到“双高两基”标准,2006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比2000年分别增加0.32个百分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8%,比2000年增加4个百分点;小学生巩固率达100.04%,比2000年增加0.16个百分点。其次,办学条件有了新改善。“十五”期间全市撤并小学2163所,新建小学158所,全市小学“十五”期末比2000年净减少1088所,小学校均覆盖人口达1.21万人,均超过省定标准,为提前两年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目标提供了保证。在全部消除学校危房的基础上,我们一着不让地推进“三新一亮”工程、“六有”工程、“校校通”工程和“四项配套”工程,全市共投入建设资金数亿元,顺利完成了各项工程的建设目标。目前全市农村小学全部达到“三新一亮”和“六有”要求,实现了“校校通”,建起了电脑网络教室,部分小学还建有“数字化校园网”,城乡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此外,办学综合效益有了新提升。“十五”期间各地大力加强窗口示范学校建设,努力优化资源配置、扩充优质资源。全市共创建省实验小学32所,盐城市一小等一批窗口示范学校易地建设新校区,这些学校新校区建设的规划起点高、建设投入大、现代气息浓,既为学校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又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与此同时,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小学特色建设推进工程”,旨在推动各地小学在常规管理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贯彻教育方针,努力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拳头产品”,提升办学品位,从而整体提升我市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水平。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努力,全市先后共创建市级各类小学特色学校142所,这些学校不仅校容校貌焕然一新,而且特别注重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使校园环境集人文性、知识性、观赏性于一体,帮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环境中陶冶身心、拓展视野。学校的管理也比较规范有序。能够注意遵循教育规律,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了事事处处有章可循。学校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使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个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无论是文化知识测试还是其它各类素质展示,这些学校在当地同类学校中均表现出良好的业绩。特别是在涉及学校特色建设项目的有关比赛和素质展示中,这些学校的学生所展现出的特长素质和综合素养更是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称赞。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反思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一是一些学校办学条件上去了,但办学水平仍然没有多大起色。其原因在于仍然有一部分同志思想认识不够到位,简单机械地认为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学校工作呈绝对的正相关,看不到强化内部管理对于促进学校发展的基础作用,看不到特色建设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的“杠杆”作用,结果学校管理和推进特色建设的力度不够到位,学校光有漂亮的外表而办学实绩平平;二是个别已创建特色的学校心气浮躁,满足于浅尝辄止,结果特色建设项目不少,但内涵偏于肤浅,特色层次和品位不够高;三是普遍缺乏科学有效的保证特色建设长效运行的内部机制,影响了学校特色建设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经验和教训一再提醒我们,必须在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更加重视强化学校管理和办学特色建设,依靠学校管理和办学特色建设夯实办学内功、提升办学品位。因此,有必要继续重申学校特色建设对于促进学校工作整体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实际上就是要求教育使“每个学生”在“五育”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各地小学一方面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无一例外”地对他们进行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另一方面,也要“无一例外”地使他们每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显然,只有创建特色学校,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素质特长,才能真正达到上述两方面的要求。

  (二)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是促进学校适应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环境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学校教育的办学形式日趋多样化、办学目标日趋多元化、办学机制日趋自主化。可以说,学校获得了较大的自主权。但同时市场竞争也向所有学校提出了挑战,办学竞争初露端倪,挑战和机遇并存。如果我们不奋起改革,另辟蹊径,办出特色,将很难在今后的办学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的校长应该通过独特办学目标的实现来体现办学的个性化,让学校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是推动新课程改革健康顺利进行的需要。在全市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小学阶段的新课程推进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课程实施与特色学校建设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我认为,首先,新课程与特色学校建设在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健康人格和个性的张扬等是新课程的追求,也是我们创建特色学校的根本目的,可见从学生素质的培养来看,特色学校建设与新课程的实施是一致的。其次,引导学校加强校本发展,成为自主发展的摇篮,也是实施新课程和创建特色学校的共同目标。可以这样说,新课程的实施为特色学校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同时,特色学校建设也将促进新课程的实施。所以,要充分认识新课程这一背景对特色学校建设的影响,也要通过特色学校建设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四)推动学校特色建设必须以硬化学校管理、夯实办学内功为前提和保证。办学特色建设和学校管理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学校办学特色的培植必须以过硬的教育教学管理和丰厚的办学底蕴为前提,以优良的师资和规范的制度为保证,以科学的课程为依托;另一方面,在办学特色的营建过程中,也可以使学校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和利用,教育管理效益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因此,只有通过优化管理、夯实内功,学校工作整体水平才会真正有所提升,学校办学特色才会逐步显现。各地学校要始终注意无论创建何种学校特色,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必须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必须在执行教育法规的基础上体现个性和风格。当前,我们尤其要按照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认真学习贯彻《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努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特色建设的层次和品位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总之,我们应当在重视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更加重视做好学校管理和办学特色建设的工作。

  二、在推动学校特色建设进展的策略制定上,要在重视开展活动的同时,更加重视校本特色课程的建设

  近几年来,各地学校在推动学校特色建设进展的过程中,采取了许多扎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主要有:一是建立了较为浓郁的文化氛围。各地学校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比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注意根据自身特色建设项目要求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的部署,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文化成为本特色的显性标志,使他人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特色氛围,成为师生的心理行为及推动力,努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生和教风。二是初步建立起特色建设的运行机制。特色学校的建设需要严格、科学的管理作保障。各地学校注意加强了对学校特色建设的过程管理,形成并逐步完善了特色建设的管理制度。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有关群众性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促使特色凸现出来,特别是尽可能地把兴趣活动、研究性学习等与特色建设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营造了声势,扩大了影响,产生了良好的轰动效应。一些学校根据学校特色建设的方向建立了必要的考核、评估制度,对在创特色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学生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发了师生创特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建立了可靠的师资队伍保障。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力量。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各地学校注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特色教师。他们大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及先进的教育观念和广博的知识修养,为全面育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办特色学校提供了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证。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更应当提前主动深入思考,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瞄准特色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突出重点,夯实措施,不断把学校的特色建设推向新的高度。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我们认为当前各地学校要着力建立比较系统的校本课程。因为课程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载体,是学校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无论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都需要落实到学校课程教学上来。在课程体系中,校本特色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为落实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发挥教师的特点而自主确定的课程,相对于其它两类课程特别是国家课程而言,它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优势:首先,校本课程可以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自己学习的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其次,校本课程具有灵活的学习方式、宽泛的社会和实践内容,比较关注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特性,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未来负责,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和谐、均衡的发展。第三,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进一步促进学校明确自己的办学理念,从而开发和利用大量的课程资源,并形成课程开发的团队。因此可以说,校本课程是学校实现办学特色的基础,同时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反映。

  然而,富有特色的校本特色课程绝不仅仅是停留在编几本学生读物上,而是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项目、富有特长的教师、地域经济文化资源,对各级各类课程进行整合,组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新课程,并用这种新的教育资源组合去影响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换言之,校本特色课程的建设是办学特色建设的前提,也是办学特色建设的必然产物,只有有了校本特色课程的支撑,学校办学特色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各地学校必须树立“教师即课程、学生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的课程观,把校本课程建设与特色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特色建设的方向和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来挖掘和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特色校本课程,使特色建设与校本课程建设比翼齐飞。

  三、在推动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的重点把握上,要在重视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的同时,更加重视校本特色课程的实施工作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把设计和开发的校本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对设计和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改造和创新的过程,因而也是整个校本特色课程编制过程中的一个实质性阶段。许多同志过于乐观地认为,只要把校本特色课程设计好了,实施起来就不成问题了。事实上,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根据当前在校本特色课程实施过程中反映出的不同的价值取向,我们姑且把校本特色课程实施的情况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敷衍型实施。这种做法实质是把课程实施当作一种摆花架子、走过场的过程,实施者缺乏对课程设计的了解,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执行型实施。这种实施的主要方式是“忠实地、精确的”执行课程设计者的意图,以便能达到预定的课程目标。这是传统教学所推崇的课程实施方式。但严格意义上的“忠实或精确”由于缺乏对课程实施对象、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的考虑,可能会使教学僵化,从而产生负作用,往往也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目标。三是发展型实施。实施者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计划采取“局部适应”、“相互适应”或“全面修正”等三种做法。其中“局部适应”是指实施者基本上按照课程计划实施,只作局部变动,以适应课程设计者的意图;“相互适应”是指课程设计者和课程实施者双方都或多或少地改变一些看法,以便相互都能适应各自的情况;“全面修正”是指实施者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来修正课程计划,不去适应课程设计者的意图。在以上三种情况中,我们认为采用发展型实施办法比较科学。因为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事先规定精确的实施程序,而应该让不同的实施者自己来决定;也只有对实际情况最了解的人,才有可能作出最恰当的选择。我们相信发展型实施将是当前课程改革中首倡的实施方式,课程实施者参与课程设计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要注意突出主体性。校本课程是建立在学校和学生的差异基础上的,它以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目的。如果忽视了校本课程的这种差异性和个别性,也就失去了校本课程的灵魂。因此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结合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给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为每个学生展示和发展自己的特长与个性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能按照自己最突出的兴趣和天赋,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和发展,从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要注意突出基础性。小学的基础任务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打好科学文化的基础、打好思想品德的基础、打好身心发展的基础。校本课程应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如果把校本课程当成学科课程的拔高也就失去了校本课程的意义。校本课程的实施要为每个学生打好基础服务,为每一个学生打好今后发展的基础,这就更加要求校本课程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个别化特征。

  三要注意突出发展性。学校教育是为学生未来做准备的,因此课程与教学应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而不应过多在乎学生某些细枝末节知识掌握的多寡。我们教育上的误区之一就是把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当做学生身心发展的充分程度,其实这完全是两回事。校本课程就是要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四要注意突出全面性。人的发展应当是主动的、全面的发展,教育应当使学生在有限的在校时间内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得到最快、最充分的发展。教育的实践一再证明,一个人每个方面都突出是不可能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保证了学生基本方面达到基本质量要求,校本课程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从而达到学校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应以“扬长”而不是“补短”为目标。因此,学校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学校的实际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从教师的特点出发,最终体现校本课程的设置价值。

  五要注意突出系统性。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涉及课程平衡的问题,表明校本课程的地位,体现人们对校本课程的价值判断。课时比例的安排可以参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执行,课程时间的位置安排可以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日课表形式。就是以课时为单位,交叉安排不同课程授课时间。这样安排比较符合我们的课程时间安排习惯。但由于这种形式的安排使授课时间缺乏连贯性,可能会使校本课程变以得支离破碎。另外,教师按照日课表授课,制约了教师在安排和使用校本课程时间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另一种是完整日形式。就是以半天或一天为单位安排课程授课时间。这种形式的安排可以使个人、小组或班级灵活掌握学习时间,增强了教师掌握校本课程时间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使教师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那些需要临时组织的活动。我们认为,上述两种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方法都各有利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我们应该根据课程类型和课程要求的不同,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出发,合理安排校本课程的授课时间。但是不管如何安排,都必须服从校本课程实施的总体计划,要坚决防止和克服那种缺乏周密的计划安排,临时动议、心血来潮、一曝十寒的不负责任的做法。

  六要注意突出科学性。学校是校本课程的编制者,负责对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同时也承担对课程的自我评价。因此,各地学校要广泛组织教师、学生并邀请广大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对校本课程进行认真的自我诊断,深入分析存在问题,查找症结和原因,提出改进和补救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校本课程的科学性和实施的质量。

  同志们!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校本特色课程建设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一项内容,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同样也很多。今天的会议只是提供了一个展开话题的机会,更多的工作需要同志们回去以后作进一步的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希望大家思想重视、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及时总结,用自己的努力共同谱写全市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和办学特色建设推进工作的新篇章!


  看过课程建设会议上的讲话的人还看了:

1.在教研活动会上的讲话

2.教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在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教科研会议上的讲话稿

876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