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致辞讲话>会议发言稿>

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佩珊分享

  减缓与消除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1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去年11月29日,中央召开了高规格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胡锦涛、温家宝、回良玉副先后发表重要讲话;今年6月2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宝顺书记、李斌省长就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今天我们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贯彻中央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分析当前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全面部署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扎实掀起全市扶贫开发高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中央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在“十二五”时期顺利开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我国扶贫开发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开启了我国扶贫开发事业的新征程。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对贯彻中央会议精神的全面部署,不仅将对推动全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而且对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紧密结合黄山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要准确把握新定位。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深刻指出,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这些新定位,是对扶贫开发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我们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把扶贫开发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推动我市扶贫开发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

  二要准确把握新阶段。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当前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已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新阶段的贫困标准、范围、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扶贫对象、方法、形式也作了相应调整,我们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动扶贫开发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新发展。

  三要准确把握新思路。中央在认真分析新时期扶贫开发形势的基础上,确定了2300元的扶贫新标准,提出了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的总体要求,深刻阐述了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基本原则。这些工作思路,是对以往工作经验的继承和创新,我们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将其贯穿于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全过程,努力走出一条体现中央和省里精神、具有黄山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

  四要准确把握新目标。中央在深入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扶贫开发情况的基础上,把消除贫困的目标由消除收入贫困的单一目标,调整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多维目标,提出了到2020年要实现生产条件有大改变、生活条件有大改善、社会事业有大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有大提高和生态环境有大改观等五方面大的突破。这些新目标,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是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从黄山扶贫开发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选准主攻方向,努力实现扶贫开发新跨越。

  五要准确把握新举措。中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明确了着力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着力完善扶贫开发政策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在实行农村扶贫开发和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等方面出台了许多新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上半年制定的《关于贯彻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20年)>的实施意见》、《安徽省“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纲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扶贫开发的若干政策意见》,在财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金融服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出台了不少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措施。这些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们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今年6月18日至21日,吴邦国委员长亲临我省视察,主要视察了大别山革命老区,并就老区扶贫开发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要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大力发展特色旅游;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增加农民就业机会;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贫困群体受益;要加强技能培训,增强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委员长这些重要指示虽然讲的是大别山区的扶贫开发,但对我市同样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我们要结合中央和全省会议精神一并学习好、贯彻好,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把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二、科学分析我市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

  我市是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地区。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20xx—20xx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不断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不断激发贫困地区发展内在活力,不断凝聚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事业的强大合力,扶贫事业取得一定成效。一是贫困人口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由20xx年的10.58万人减少到20xx年底的5.4万人(原1290元标准),贫困发生率由20xx年7.2%下降到20xx年的4.7%;二是增收渠道拓宽,不仅劳务输出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重要支柱,而且茶、林、竹、菊等特色产业也已成为群众增收重要来源;三是民计民生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广大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四是综合实力增强,全市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xx年923元增加到20xx年5564元、年均递增19.7%,歙县、休宁、祁门三个省级贫困县“脱贫摘帽”。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全市上下扎实苦干、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向奋战在扶贫工作一线的干部群众表示亲切慰问,向支持扶贫事业的各级各有关方面、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扶贫开发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一是扶贫标准更高。按照2300元的新标准测算,全市贫困人口14.36万,比调整前增加9万人(全国1.28亿,增加1亿;全省800万,增加600万)。二是扶贫任务更重。新阶段扶贫开发除“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外,又增加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内容,任务更为艰巨繁重。三是扶贫难度更大。通过多年扶贫开发,剩下的贫困地区多是区位较差、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生态比较脆弱地区,贫困程度较深,减贫压力更大。坚持不懈地抓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让贫困地区群众与全市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也是对我们各级干部宗旨意识和能力作风的最好检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扶贫开发不只是一个阶段的工作,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具有长远意义;不只是为了解决贫困地区增收问题,而是关乎到全市整个经济社会的均衡协调发展,具有全局意义;不单是为了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而且还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具有战略意义。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推进黄山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重大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扎实掀起全市扶贫开发高潮,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三、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中央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召开,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也带来了重大政策机遇。我们一定要把中央和全省会议精神与黄山实际紧密结合,走出一条具有黄山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在更高层面、更高水平上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工作中要突出八个重点:

  一要把列入省“千村整推”工程的贫困村作为主攻方向。抓住关键才能带动全局。中央扶贫开发主战场是六盘山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藏区等3个地州,全省扶贫攻坚重点是大别山区和皖北地区30个区县。根据我市实际,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列入省“千村整推”工程的57个贫困村作为主攻方向,加大扶持力度,全力开展攻坚。整村推进的要义是做好产业开发和基础建设这两篇文章,核心是提高发展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整合资源和机制创新。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村为单元、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分工实施”的原则,实行规划到村、项目到村、扶贫资金到村、行业扶贫到村、领导联系到村、社会帮扶到村。规划要向重点贫困村覆盖,抽调熟悉山区经济的干部组成规划指导组,指导贫困村编制因村因户制宜的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一户一项增收项目计划以及“六通、十二有”规划(通油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网络、通电话、通邮;有安全饮用水、有安居住房、有一项特色主导产业、有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或增收产业、有扶贫互助社、有学前教育、有卫生室、有文化室和农家书屋、有卫生厕所、有体育健身和文化活动场地、有沼气、有农家超市和农资放心店),力求瞄准度高、操作性强、实际效果好;重心要向重点贫困村下沉,抓住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口素质三个重点,加大投入,综合开发,努力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推动村级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增强贫困村和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政策要向重点贫困村聚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把涉农资金有效整合起来,集中投入整村推进项目,同时发挥好部门优势,实现集中支持、综合支持和连续支持;领导力量要向重点贫困村倾斜,市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2个重点贫困村,与对应联系的区县负责人、市直单位负责人、选派年轻干部等组成工作班子,经常深入贫困村指导工作开展、帮助解决困难;社会各界要向重点贫困村聚焦,切实做好67家市百强企业定点帮扶工作,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形成强大攻坚合力,推动贫困村加快发展。

  二要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重点任务。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始终是扶贫开发的主要着力点。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国省干线、县乡公路和通行政村公路升级改造,统筹规划、科学推进通组道路建设,为农民脱贫致富铺设“快车道”。要抢抓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强中小河流治理,抓好山洪灾害防治,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统筹推进农村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一批规划科学、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美好乡村。前不久我到歙县金川乡调研,看到当地生产生活条件还需要大力改善。金川乡政府所在地海拔661米,可能是全市海拔最高的乡政府,周围村子里生活着1000多人,饮水要从7公里以外海拔1400多米的搁船尖去引水源。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原来一根引水管管道偏小、水量不足,用水供应很不正常,那天我们去的时候就在停水。乡里正谋划筹资30万元再安装一根75公分的水管,县里和市直有关部门正设法帮助解决,以保证村民正常饮水。由此我想到,乡政府所在地连正常饮水这种基本条件都难以达到,其他深山区的条件就可想而知。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要把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作为核心环节。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外部支持固然十分重要,但最根本的是增强“造血”功能。小平同志视察黄山时曾指出“山区建设就是要让群众看看搞什么东西见效快,你就搞”。我们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努力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要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突出“一村一品”,通过技术推广、能人示范、企业引领,带动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并逐步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做响品牌,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前不久,我在金川乡调研时就和那里的干部群众算了一笔收入帐。去年金川农民人均纯收入6626元,主要来源为山核桃2100元、茶叶1217元、菊花550元、山茱萸300元、打工及其他收入2459元,其中山核桃是最大、最现实的增长点。目前全乡山核桃有13500亩,其中盛产林4000多亩(人均0.4亩)。按标准化种植和丰产年份计算,盛产林亩均25棵,每棵产鲜蒲80斤,亩产就是2000斤,去蒲后可得干果400斤(5斤鲜蒲制1斤干果)。目前农民主要卖鲜蒲,价格5元/斤,毛收入1万元,扣除成本亩均纯收入约7000元。如果炒干果卖,价格35元/斤,毛收入可达1.4万元,扣除成本亩均纯收入约1万元。加工干果比出售鲜蒲亩均增收3000元,人均增收1000多元。听说只要投资4万元,购置脱壳机、蒸干锅、干燥滚筒和搭建必备厂房即可进行干果加工。如果再精深加工、打响品牌、加强营销,干果还能卖到50-100元/斤,毛收入2-4万元,扣除成本亩均纯收入1.2-3.5万元,人均增收可达2000-10000元。另外鲜蒲脱下来的壳还能做成生物颗粒燃料(百斤鲜蒲有70斤壳,百斤壳可制60斤颗粒,每斤颗粒0.5元,得20元/百斤鲜蒲),每亩又可增收300多元。如果村里或协会投资干果加工,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壮大集体经济。所以,要围绕山核桃加工这个促进增收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多想办法,多做文章。未来还有一个让农民增收的重要撬动点就是乡村旅游。比如,祁门县渚口村原来比较贫困,前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5251元。去年村里利用整村推进等机遇,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修缮了古祠堂、古民居,发掘了传统器乐、舞蹈,乡村旅游很快火了起来,去年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带动了农特产品销售加工和农家乐的发展,原来板栗2元/斤愁着卖变成5元/斤抢着要,仅此一项农民增收100万元(人均增收1000元)。去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13元,增长53%。近年来,休宁白际、歙县昌溪等村子同样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农民增收。我们黄山绿色、红色、古色“三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做文章,积极兴办农家乐,开发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让更多群众吃上旅游饭,多渠道增加收入。要着力加强教育培训,全面落实国家面向贫困地区的各项教育扶持政策,通过“雨露计划”、“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资助行动”、农业实用技术免费培训等形式,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和脱贫致富能力。要着力开展资金互助,扎实推进资金互助试点工作,加快实现资金互助社覆盖所有贫困村,为更多农户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四要把减少贫困地区农业人口作为根本出路。我市贫困地区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深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差,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从长远角度看,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强中心城区、区县城、工业园区和集镇建设,引导贫困地区农业人口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从当前实际看,深山区、库区、老区的面积较大、贫困人口较多,一个重要战略思想就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动员和引导群众逐步向山下条件较好地区搬迁转移,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前段时间,我看到一本小册子《深山的呼唤》,是歙县报省发改委争取列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县的请示,思路很好,写得不错。歙县国土面积85%以上是深山区、库区,在几百米甚至千米以上高山上,广泛分布着几百甚至二三千人的村庄,由此造成了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开荒种植(徽杭高速和新安江沿岸很多山坡都开荒到山顶,收成越来越差,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交通不便(村村通虽基本完成但只通到村部,分散在其他山上的群众不能共享;库区后靠移民已从5万发展到8万,有16个村被列为不宜通公路的村,由于山下交通改善,以前繁忙的水上运输日渐清冷,群众出行更加不便)、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现有县级以上地质灾害点557处,已对21个村1万多人实行整村搬迁)、地方病严重(山区每年征兵体检合格率只有10%,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0个百分点)等。近年来,尽管上级没有补贴,但群众自发下山仍呈加速之势,每年都有1000多户搬迁下山。现在大体有这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家庭条件较好,已举家搬迁下山;第二种是老人守在山上,子孙已搬迁下山;第三种是残疾人、五保户、低保户无力搬迁;还有一种不愿搬迁。群众自发下山遇到了不少问题,有的自行协商购买宅基地建房或山下空置的房屋,有的到城镇购买商品房,既无序又留下了很多矛盾和后遗症。要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稳步推进,讲求实效”的原则,促进易地搬迁从无序向有序转变。对愿意搬迁的,谁搬就给谁补助;对在农村安置的,以集中安置为主,兼顾分散安置,补助资金可以集中或全部用于征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在城镇购买商品房的,也可以享受此项补助;对无力搬迁的困难户,要考虑采取建安置房等形式让他们搬迁;对不愿搬迁的,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易地扶贫搬迁可能是一劳永逸解决深山区群众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但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我们只要坚持不懈,真抓实干,通过10-20年的努力,一定能够实现高山贫困群众基本搬迁转移的目标。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外出务工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比如,一个劳动力外出打工,每月工资按2000元计算,年收入就是2.5万元,扣除房租、伙食等费用1万元,纯收入还有1.5万元。按一家三口计算,人均摊到5000元。如果工资再高一点,收入就更可观。因此,要积极做好贫困地区群众务工技能培训和组织引导工作。

  五要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基本要求。今日的绿水青山就是明日的金山银山。在扶贫开发中,一定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决不能急功近利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一时的发展。刚才讲的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也有保护生态方面的考虑。实践证明,依托生态资源合理开发照样可以促进农民增收,不仅可以带动群众致富,而且是一条健康、绿色、可持续的致富路子。比如,休宁县新安源村就非常注重生态保护,今年6月份我去那里调研,看到村口古林公园至今完好保存着288棵参天大树,树龄都在500年以上,其中树龄最长的已有1200年,这是我到黄山工作以来所看到的数量最多、保护最完好的古树林。近年村里做好林、茶、油、水、旅、路、村等文章,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100元。与之邻近的右龙村打出“黄山生态第一村”的牌子,依托新安源茶叶公司发展有机茶园1200亩(一般茶亩产约2000元,有机茶亩产约4000-5000元),依托绝佳生态和文化遗存发展旅游摄影经济,直接带动农民增收,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我市不少贫困村都与新安源和右龙村类似,地处深山区,生态资源十分丰富,一定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好,结合优质生态村和旅游示范村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苗木产业、生态旅游,努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现实生产力。

  六要把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作为重要保障。搞好扶贫开发工作,不仅是党委、政府不可推卸的政治任务,也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必须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整合各方资源,调动积极因素,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要着力实施专项扶贫,坚持“产业第一、能力至上”,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组织实施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以工代赈、“雨露计划”、搬迁扶贫、资金互助等重点工作,切实做好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工作。要着力实施行业扶贫,把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发展环境、增强造血功能作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植特色支柱产业,开展科技扶贫,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机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进贫困地区的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要着力实施社会扶贫,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控股金融单位等都要主动承担定点扶贫任务,倡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积极参与定点扶贫工作,支持驻黄部队和武警部队参与地方扶贫开发,鼓励企业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七要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强大动力。好的体制机制对于保证工作有序推进、有效落实至关重要。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新机制,用创新的思路和举措,解决扶贫开发中的突出问题。要健全扶贫开发投入和资金监管机制。市财政投入1000万元设立市级扶贫开发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了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区县财政也要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并保持逐年增长。要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全面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严肃查处挤占挪用、截留和贪污扶贫资金行为,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安全有效。要强化扶贫工作责任落实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扶贫开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尽可能为贫困地区发展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实事。加强扶贫开发责任制考核,把行业扶贫职责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切实推动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区县竞争机制。通过定期通报进度、适时组织观摩等形式,引入区县竞争机制,达到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促进工作等多重效果。

  八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坚强后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战斗堡垒。要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大力培养能够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型”干部,培养政治素质强和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让优秀党员在支部中“唱主角”,让致富能手在班子里“挑大梁”。

  四、切实加强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

  新阶段扶贫开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推进,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各级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分工,积极履行职责,落实工作责任。要继续坚持领导干部联系扶贫制度,市、区县和乡镇领导干部都要结合大走访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建设,真正深入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真走实访、真帮实扶,着力破解发展难题。

  二要夯实基础,建好队伍。队伍是落实政策的保障。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扶贫机构,市里决定对扶贫开发工作领导组成员进行适当调整,各区县也要加强领导组工作。要切实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关心扶贫干部成长,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实、讲奉献的扶贫开发队伍。要扎实做好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挂职锻炼的选派工作,在实践中提高年轻干部的能力与才干。

  三要争取政策,用足用好。中央和省里政策基本上是普惠的,要能够多吃“小灶”、争取最大份额,靠的是智慧和力度,体现的是能力和水平。要抓紧熟悉政策,找准中央和省里政策与黄山实际的结合点,认真研究争取资金的各种渠道和切入点;要加大争取力度,在已有385个项目基础上,力争更多的项目拿得出、对得准、列得上;要用好用足政策,抓紧出台我市关于掀起扶贫开发高潮实施意见、新阶段扶贫开发规划、扶贫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把各项政策贯彻落实好,把项目资金用在刀刃上;要抓好政策配套,落实国家和省里政策资金的对应配套措施,搞好专项扶贫资金与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移民后扶等资金的衔接,保证政策扶持有力有效。

  四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加强宣传可以凝心聚力,可以造势鼓劲,可以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宣传部门要直接参与到扶贫开发中来,制定总体方案,加大宣传力度。要广泛宣传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贫困地区的优势资源、取得的成绩和发展前景,及时宣传各地扶贫开发进展情况,深入宣传各地各单位在扶贫开发中涌现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为扶贫开发增添动力。

  同志们,扶贫开发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部署,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谱写扶贫开发事业发展新篇章,为黄山科学发展、加速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977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