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全委会议讲话材料(2)
省委全委会议讲话材料(二)
同志们:
这次省委八届八次全会,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下午,徐光春书记代表省委会将就进一步解放思想作主题报告,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统一认识、狠抓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今年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下一步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困难,坚定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以来,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变化和严重自然灾害的挑战,全省上下同心协力,团结奋斗,创造性开展工作,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稳定的良好局面。一是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半年GDP增长1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7%,高于全国6.4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1%,高于全国6.3个百分点。二是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今年夏粮实现了连续6年增产、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到612亿斤,占全国夏粮产量的四分之一;增产13.2亿斤,占全国夏粮新增产量的近五分之一。三是需求构成积极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3%,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长38.7%,提高6.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中,现代物流、旅游、邮电、运输、文化等产业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增加值增长26.2%,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5大高耗能行业增速明显回落。四是质量效益继续提高,节能减排取得成效。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52.8亿元,增长28.2%,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4.3%,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43.4%,比全国高出20个百分点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1%;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五是民生继续得到改善,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2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4%。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上半年,在国际国内形势比较复杂、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情况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全省上下团结拼搏、积极工作的结果。上半年,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搞好经济运行调节调控。加强经济形势监测预警,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加强煤电油气运供应保障,强化煤炭电力调度和监督考核,搞好三夏油品保障,积极协调运力,保证了全省煤电油气运供需的基本平衡和有序供应。着力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认真落实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加大粮、油、肉类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及时向低收入群体和大中专学生发放物价补贴。着力加强银企衔接,缓解资金瓶颈制约,组织了全省重大建设项目、全省民营企业银企洽谈会,推动153个项目与银行签订贷款协议、合同619亿元;组织11个市举办12次银企洽谈对接活动,签订各类贷款协议、合同1228亿元,其中贷款合同568亿元,截至6月底已到位277.5亿元。同时,积极协调解决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问题,重点工程用地基本得到保障。三全食品、濮阳特耐等5家企业成功上市,安阳钢铁实现整体上市。上半年GDP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回升0.1、1.2和0.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二)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深入研究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问题,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狠抓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水利建设。全面落实对生猪和奶牛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发展规模养殖,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7%、8.6%和25.5%。全面启动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大面积造林622.3万亩。组织研究编制了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受到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会议,完善政策措施,县域经济继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
(三)积极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积极谋划战略支撑产业发展,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一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866个重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68.7亿元,郑州海马15万辆轿车等191个项目开工建设、永煤集团50万吨甲醇等32个项目建成投产。召开全省服务业大会,完善扶持政策,着力推动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社会货运量增长14.2%,邮电业务总量增长25.8%,旅游总收入增长25.7%。民生银行郑州分行正式开业,汇丰银行获准筹建。积极推进重点领域、行业和企业的节能降耗,5家电力企业脱硫工程建成运行,又有84个县级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全部建成,80座垃圾处理场投入使用。上半年省辖市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COD浓度和氨氮浓度同比分别下降21.9%、29.7%,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
5.2个百分点。
(四)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重点项目稽查、督导,逐一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一批项目实现了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为投资平稳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郑西铁路客运专线、郑新黄河大桥、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南水北调中线豫北段、西霞院水库、燕山水库、中国文字博物馆、洛阳博物院新馆和一批高速公路、电源、电网、煤矿、水库除险加固项目顺利推进。160万千瓦电力机组、6个500千伏电网项目和登封铁路二期、新郑王行庄矿、省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等项目建成投用。平顶山二电厂等总规模500万千瓦发电机组、郑州国际航空港配套工程、洛阳机场改扩建、京港澳高速安新段和郑漯段改扩建、焦煤新河矿等项目开工建设。石武客运专线、郑徐客运专线、西气东输二线河南段、河口村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五)全力做好支援灾区工作。在采取有效措施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对我省影响的同时,及时组织交通、供水等救援抢险队伍,努力增加电力、电煤供应,积极支援受灾严重的南方地区。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省上下紧急动员,及时派遣救援队伍赶赴前线,广泛开展赈灾募捐活动,全力筹集救援物资,为抗震救灾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截至7月18日,我省累计捐赠款物18.1亿元,救治伤员1.3万人,过渡安置房已完成2.65万套、53万平方米;由地震灾区转运我省救治的369名伤病员,已出院349名。对支援江油市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对口援建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大力推进企业战略重组,一拖集团与国机集团、中石油与天冠集团、天海集团收购美国凯萨等一批企业的战略重组基本完成。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效整合文化资源,157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郑州、开封等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召开第五次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成功举办了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洛阳牡丹花会等一系列重大商贸文化活动,积极组团参加第三届中博会等活动,一大批境外省外资金项目落地建设。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23.8亿美元,增长50.9%;引进省外资金966.2亿元,增长25.3%。
(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着力为群众办好“十大实事”,突出抓好“三就两保”等工作,不断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农村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村中小学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充实工程、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和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改造正在按计划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成效,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67.2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4.9万人,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52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两个确保”得到落实,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前实现所有县市全覆盖,11个省辖市全面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乡救助工作进一步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设、国有煤矿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不断加强信访稳定工作,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群体性上访案件明显减少。深入开展平安河南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安全生产形势继续稳定好转,伤亡事故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9.1%、22.8%。实施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没有发生在全国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较好地保持了社会秩序稳定。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高位运行、小幅回落的态势仍在持续。从本轮经济周期看,1999~20xx年,河南GDP增速在10%以下;20xx~20xx年,河南GDP平均增速为13.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我省GDP保持了13%以上的增速,仍处在这一轮周期中的较高平台,但经济增长呈现小幅回落的态势,GDP增速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左右。这种回落态势与全国经济走势基本一致,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发挥作用的预期结果,但防止回落幅度过大仍是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二是资源要素瓶颈制约仍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煤电油气运瓶颈制约明显,企业成本上升较快,竞争压力加大,资源要素约束成为当前制约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要因素。上半年,全省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累计涨幅达1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同比回落28.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增亏2.3倍。同时,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的大幅上升,宏观经济运行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风险和变数。三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仍是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目前我省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工业经济中高技术产业比重偏低,产业集群发展不够,企业竞争力不强,这些问题和资源环境约束交织在一起影响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经济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支撑能力之间深层次矛盾的反映。四是社会稳定存在不少隐忧。围绕奥运会举办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斗争比预想的要复杂,奥运会期间社会秩序稳定、反恐斗争形势严峻。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和福利事业领域长期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处理不好容易引起新的不稳定因素。物价水平上涨较快,对人民生活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影响加大。
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虽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总体趋势依然向好。一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和消费结构加快升级阶段,投资和消费需求旺盛,内生增长动力依然强劲,市场空间巨大,回旋余地较大。二是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催生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支撑能力增强,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总体能力明显提高。三是从今年发展趋势看,今年秋粮播种面积比上年继续增加,如果不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全年粮食总产有望继续保持1000亿斤以上;工业投资连续39个月增速保持在40%左右,新增生产能力将会不断释放;上半年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增速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一批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进入建设高潮,投资增长后劲较强。四是我省广大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求真务实,齐心协力,奋发有为,思发展、谋改革的热情持续高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可以说,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个重要的负重爬坡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动力和压力同在,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对。如果判断正确,科学决策,反应得当,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仍可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如果认识不清,决策失误,反应迟钝,就会错失机遇、拉大差距,使良好发展形势出现逆转。我们一定要全面认识当前形势,既要正确估计发展中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又要充分认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越是在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和昂扬斗志,克服浮躁和畏难情绪,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未雨绸缪、妥善应对,坚定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科学发展,克难攻坚,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关于今年各项工作,年初省委、省政府都已作了全面部署,要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变、要求不变。下半年要强化责任、加强督查、狠抓落实,确保不折不扣、全面完成。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紧迫性,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认真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约束等深层次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二要更加注重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用更大的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改革的举措化解矛盾,用开放的思维应对挑战;三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时排解社会隐患,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奥运举办和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四要更加注重求真务实、提高效率。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高更快的效率推动各项工作;五要更加注重积极有作为地开展工作。辩证地看待困难与挑战,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抓住关键、克难攻坚,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
下半年,要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抓好农业生产,努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实现粮食稳定增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是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基础。要充分认识到今年农业和粮食生产形势的特殊严峻性及对全局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强“三农”工作。
第一,千方百计抓好秋粮生产。今年要力争全省秋粮总产达到450亿斤以上,确保实现全年粮食总产1000亿斤目标。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坚持并完善农业支持和保护补贴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农业投入,突出抓好18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和65个国家第二批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建设104万亩标准良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水利等农业基础建设,加快推进防洪除涝灌溉设施、243处大中型灌区节水改建等工程,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切实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把秋季生产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重点抓好玉米、水稻两大高产稳产作物,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保障秋粮增产。
第二,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园艺高效特色农业,加快建设许昌观赏苗木、洛阳牡丹、开封菊花、信阳绿化苗木等花卉产业基地。继续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发展草食性畜禽规模养殖,积极推动优质肉牛、绿色奶业、优质生猪、优质家禽四大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结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验,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扶持农民经纪人,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切实抓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
第三,分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城郊村,要积极推进农村转社区、农民转市民,促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对中心村,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和生活基本条件,完善服务功能;对自然条件较差的边远村,近期要着力解决群众最紧迫的水、电、路等生产生活保障问题。当前,新农村建设要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重点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认真解决好农村民生问题,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年底前,解决26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户用沼气50万户,在农村发展6000个日用消费品、农资超市,完成100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100万农村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和脱贫任务。
第四,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普及和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重点抓好现代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建设、农机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促进种植业、畜牧业和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切实把农业增产增收建立在依靠科技、循环发展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
第五,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按照“建重于防、防重于抢”的要求,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确保安全度汛。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主要防洪河道险工险段整治和黄河北岸标准化堤防建设。科学调度,全面提高灾害防御应对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努力增加农业灌溉面积,提高抗旱能力。
(二)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克服瓶颈约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坚持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审时度势,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全力以赴保运转、保目标。
第一,大力推进互利协作,不断强化要素保障。一是积极推进省内企业协作。在当前生产要素比较紧缺的情况下,引导支持企业加强供需衔接,搞好分工协作,形成紧密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既能解决当前瓶颈约束问题,又能为长远分工协作、相互依托、共抗风险、共同发展奠定基础。要积极组织协调金融机构与企业开展信贷合作、上下游企业产销衔接,着力推动区域内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形成整体优势,提升总体竞争力。二是切实做好煤电油气运供应保障。协调组织好煤炭生产,严格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电煤对口供应关系,保障省内电煤需求。加强电煤市场供应监管,认真落实好电煤价格临时干预政策,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确保迎峰度夏和奥运期间电力平稳运行。加强与中石油、中石化、武汉和郑州铁路局的衔接沟通,积极协调做好居民、重点企业用气和运力保障。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分类指导,支持形势好的行业和企业抓住市场机遇,开足马力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引导经营困难企业加强管理,挖潜增效,扭转亏损局面。三是努力克服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继续推动银企衔接,争取增加对我省贷款规模,实行贷款督办、协议跟进制度,督促省、市银企洽谈会贷款合同落实。大力推动企业上市、发行证券和信托计划等直接融资。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要求,统筹配置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积极推动节约集约用地,提倡鼓励标准厂房建设,抓好闲置土地处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四是加强资源支撑能力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研究出台加强和改善土地、资源管理的政策意见,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进一步加强煤炭、铝土矿、铁等重要矿产资源勘查,积极推进危机矿山和资源枯竭城市的接替资源勘查,策划组织好大型地质项目,力争提交一批新发现矿产地;积极在国外和国内其他地区新建一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缓解资源供应紧张压力,增强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
第二,加大工作力度,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加快推进各项工作。一要强化能源资源节约。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加强重点领域的节能管理,出台氧化铝、电解铝等7个有色行业和建材、化工、电力、煤炭、造纸、钢铁等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投资过快增长,加快淘汰小建材、小耐材、小酒精、小淀粉、小化工等落后产能。二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突出抓好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继续加强对卫河、惠济河、贾鲁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全部建成县级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并完成环保验收,全部建成垃圾处理场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全省12.5万千瓦及以上现役燃煤机组脱硫改造,保证实现全年COD、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推进林业生态省建设,确保全年建成16个林业生态县。
第三,做好对口支援灾区重建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统一行动,坚持先急后缓、分步实施,优先恢复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摸清底数,掌握灾情,协助江油方面抓紧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协助做好房屋建设、危房鉴定、水利设施恢复、道路抢通保通、抢修灾损电力设施、医疗技术培训等工作;重点抓好为灾区办好“十件实事”、建设“八项工程”的落实。各地要按照所分配的对口支援任务,统筹安排支出,切实保障对口援建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对口援建工作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切实抓紧抓好,以实际行动让党中央、国务院放心,让灾区人民满意。
(三)以开放带动全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开放带动是主战略,项目带动是落脚点。把对外开放和项目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对外开放带动项目建设,以重大项目建设来促进工作落实,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一,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性企业为依托,发挥资源、市场、劳动力和区位优势,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50强与我省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不同行业上下游企业间的战略重组,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优化资本结构,提升产业集中度,组建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航母型”企业集团。下半年要全力办好第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华侨华人中原经济合作论坛、全国农产品加工博览会暨东西部投资贸易洽谈会、世界华商高峰论坛和奥运会前后北京汇报衔接等5项重大经贸活动。
第二,以项目为突破口,着力推进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大”的原则,积极谋划战略支撑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领域要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能源化工、有色、食品等战略支撑产业;着力提升钢铁、建筑材料、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煤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领域要着力发展现代物流、旅游、文化、会展等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信息服务、房地产、商务服务等高成长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比较薄弱的农村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重点支持我省文化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办好第十届亚洲艺术节和中原文化澳洲行。力争我省成为第二批对台旅游开放区域和直航包机点,利用奥运契机扩大入境游规模,确保实现全省入境游100万人次的目标。高起点、高标准做好郑州国际物流中心规划工作,抓紧筛选10户大型工业企业开展分离物流综合改革试点。二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以高端、精品、专业化、深加工为方向,促进产品结构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由低端向高端转变。下半年,要抓好30个、总投资660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工业产品结构调整。以平煤集团50万吨甲醇等一批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为重点,省市协调联动,落实建设条件,确保按时开工;以宇通集团3万辆客车产能提升、中信重工新重机工程等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为重点,加快投资进度,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住国家将我省列入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省份的机遇,在煤炭、铝土矿、非金属矿产、再生金属和农产品资源等5个领域,实施一批循环经济项目,逐步推动形成一批循环经济产业链;在电力、建材、化工、有色、钢铁、煤炭、造纸、农产品加工等8个重点行业,实施一批节能节水、污染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重大项目。在郑州等9个循环经济试点重点区域,支持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基础设施、一批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一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在20个工业集聚区、产业园区及200个重点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推进重点行业与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共享、资源循环利用、集约集聚发展。四要建立健全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完善重大项目配合联动机制,在项目谋划、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上实行联动,在资金、土地、环境容量等重要资源配置上加强协调,推行外资项目无偿代理制,形成项目推进合力。建立重大项目评价考核推进机制,完善重点项目考核评价制度,定期对各市组织推进的重大项目开展观摩点评,交流重点项目建设经验,学习先进、鞭策落后,奖优罚劣、促进落实。完善重大项目建设稽查机制,严格执行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制,优化建设环境,规范建设程序,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健康推进。
第三,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加快城镇化进程放在活跃全局的重要地位,坚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促进生产要素和生活要素聚集,扩大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为招商引资和人才聚集提供载体。一要规划、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面向国内外,全方位开放规划设计市场,积极引进科学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方法,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加快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年内要全部完成38个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力争年底前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搞好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衔接。完善各层次的城镇体系规划,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做大城市规模,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建设一批特色中心城镇,加快城乡一体化试点。不断优化城镇体系布局,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极;深入推进郑汴一体化,积极推进郑州、开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鼓励引导郑洛、郑新、郑许互动发展;支持其他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增强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二要强化城市产业支撑。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按照整合资源、提升功能、强化特色、增强竞争力的要求,科学规划园区建设,重点搞好郑汴产业带、4个国家级开发区、23个省级开发区和200个特色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建设,使之成为外来投资的密集区和集约发展的示范区。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以产业聚集速度和程度决定城镇发展节奏和规模,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三要提高城镇建管水平。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提高路网密度,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县市和重点镇供水设施改造,保障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正常运营。大力发展集中供热,推广使用洁净能源,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加强城镇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学校、医院、文化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城市的承载和吸纳能力。加快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城市集约发展,建设“紧凑型城市”。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优化布局、完善功能,突出特色、提升品位,建设宜居城市。
第四,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增强后续支撑能力。优化投资结构,着力谋划、实施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关联度高、集聚效应明显、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建设项目,保持适度投资拉动。加快推进电源项目和电网薄弱环节建设,确保全年开工800万千瓦、投产600万千瓦的电源项目。修订完善电网建设规划,加快电网建设,提高输配电保障能力。加快推动郑西铁路客运专线、郑新黄河大桥等重大铁路项目和一批高速公路项目以及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建设进度,尽快开工建设石武铁路客运专线等一批项目。加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实施好治黄、治淮骨干工程,认真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中国文字博物馆、省广电发射塔、省肿瘤医院门诊楼等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
(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以办好“十大实事”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第一,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基本前提和条件。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加以解决。一要以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健全服务体系,加大创业扶持;全面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0万人以上。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4050”人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3万人。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二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养老保险政策,出台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实施意见,健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抓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确保年内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33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30万人。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巩固动态管理下的城市救助对象应保尽保,逐步实现农村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应保尽保。提高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供养标准,集中供养率年底达到40%。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全面完成省属6大国有煤炭企业棚户区改造任务。三要加强价格调控和市场监管。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增加有效供给,努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范围之内。协调组织好粮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搞好产运销衔接,落实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及收费减免政策。实施好商品和服务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加强农资价格及涉农收费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行为。四要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重点完善和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城乡特困户等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妥善安排孤儿、孤老、孤残等弱势群体生活。适时增加对生活困难群众、大专院校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贴,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第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加大投入力度,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一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研究制定出台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启动职业教育省级实训基地建设,实施65个中职、39个高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推进集团化办学,打造职业教育知名品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年底改造完成177所农村初中校舍、200所城镇薄弱学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重点高校发展,启动实施郑州大学“211”三期工程建设,争取河南大学纳入省部共建和“211”工程建设。二要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参保居民600万人以上。加快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建设,年内完成80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落实筹资政策,加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启动白内障无障碍省创建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幸福家庭行动”和“生育关怀行动”,建立完善奖惩并举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抓好节育措施落实,确保完成人口控制目标。三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完成10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7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扩建改造任务。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完成8600个行政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3911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2000个“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积极组织参加北京奥运会项目比赛。加强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做好嵩山历史建筑群和丝绸之路河南段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第三,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教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纠纷。坚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及时合理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帮助群众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协调关系。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搞好干部下访和县委书记接访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及时发现和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要善于发现苗头性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四,做好涉奥保障工作。按照“安全第一、缩减规模、简化程序、注重简朴、讲究实效”的原则,完善安保方案,落实安保措施,确保奥运火炬在河南境内传递接力顺畅进行、不出任何问题。认真排查不安定因素,坚决防止重点人员在奥运会期间到北京等赛区聚集滋事。加强涉奥食品监管,对生产企业实行产、购、运全程监控,确保我省26类38个品种的涉奥食品不出问题。
第五,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隐患整改和危险源监控,坚决打击各类非法生产行为,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百日安全和专项督查活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到基层。着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混乱地区,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五)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工作,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争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上取得突破,努力创造赶超先进省份的体制机制优势。
第一,加快体制创新。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尽快启动并完成洛轴集团、冰熊集团等企业的政策性破产工作;妥善做好安彩集团、莲花集团、春都集团等困难企业改制脱困工作。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步伐,年底前省管企业分离后未改制的170多个辅业单位全部进入改制程序。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倒排进度,强力推进,确保94户没有改制的省直厅局所属企业,年内全部进入改制程序。加快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着眼于充分发挥政府性资金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全省财力分配结构,围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等重点,构建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资金和政府性基金,有效整合各类政府性资金,完善管理使用办法,强化政府性资金对信贷和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和做大做强的调节机制。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按照国家部署,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体系。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扎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该取消的要坚决取消,能下放的要尽快下放,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认真做好政府机构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尽快研究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意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大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力度,促进文化事业单位经营业务与主业剥离,年底前完成4家省直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积极发展民营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全省59个县市区、6786万亩集体林地明晰产权、确权发证工作,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同时,要深入推进水利建管、收入分配、投融资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二,推动技术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后发优势,必须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河南。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应用研究为主、自主研发与开放引进并重,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确保100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性企业年底前全部建立省级以上研发中心。重点支持矿山重型装备、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等重点实验室建设,力争实现创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继续筛选、实施一批对全局有影响的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抓好农业新品种选育、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关键技术、高可靠性液压支架及电液控制技术、硅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煤化工技术等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落实省部会商内容,联合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工程。制定实施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高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水平。
第三,创新发展思路。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定式,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尽快拿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成熟一个、解决一个,破瓶颈、解难题,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谋划好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按照以粮为题、统筹“三农”的战略思路,积极探索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发展的路子;积极配合国务院调研组开展工作,争取国家批准实施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抓紧谋划战略支撑产业、后续支撑产业、富民就业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入研究谋划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进一步完善现代城镇体系,不断强化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协作发展和集约发展能力,着力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研究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抓紧研究资源、环境的有效配置和整合问题,既要着力破解当前的瓶颈制约,又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抓紧研究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用循环经济的理念重新审视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推动形成节约环保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研究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政策机制,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建设用地,提高土地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率。研究解决重大体制机制问题。组织研究资产、资本、资源和资金等公共资源的交易组织方式、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创新,着力解决当前公共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条块分割、透明度不高、效率低下、监管不力等问题,提高地方政府调控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着手研究打破行政区划、部门分割的市场机制、工作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配置,降低行政成本、交易成本和发展成本;抓紧研究完善重大项目的配合联动推进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各企业加强项目谋划和建设的积极性。探索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促进学校之间、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就业、提升产业竞争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研究解决重大社会管理问题。加快互联网管理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网络防控体系,切实提高掌控“虚拟社会”的能力;适应人口流动、城市发展的新形势要求,规范完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加强信访和矛盾调解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民间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机制,促进和谐中原建设。
三、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实现我省“两大跨越”宏伟目标,完成富民强省伟大使命,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省委决定集中两个月时间在全省开展以“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适应形势需要,着力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克服不适应科学发展的工作作风,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一)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要全面准确地学习、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用党的十七大精神统一思想行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要一以贯之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省是一个发展中大省,人口多、底子薄,无论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更加自觉地服务大局,组织带领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用发展凝聚人心、团结力量,通过发展造福人民。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坚持从实际出发,办实事、重实效。对群众依法享有、政策允许的利益诉求,要不折不扣地兑现;对经过努力可以办到的事情,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抓紧办好;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向群众说明、争取理解,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我省粗放型增长方式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不断加剧,靠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已经行不通。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解决,实现经济社会、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二)遵循规律、科学决策。把中原崛起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判断形势,科学谋划未来,使我们的各项决策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富有成效。这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关键,是保证跨越发展的重要环节。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既不超越又不落后于生产力发展阶段,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抓住主要矛盾,形成正确决策,避免重大决策失误,少走弯路。要注意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既要多做打基础、增后劲的工作,又要注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充分论证评估,力求科学缜密;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决策公示、听证和新闻发布制度,真正体现群众意愿。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善于研究分析,善于用关键环节的突破来带动全局,用阶段性的工作成果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切实推进以“两转两提”为重点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前不久,经省委主要领导同意,省政府召开全体会议,对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即“两转两提”为重点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作了全面安排和部署。深入推进“两转两提”工作,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政府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省委确定的“两大跨越”目标的组织和作风保障,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政府系统一项紧迫而又持久的重要任务。省政府将按照省委这次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的要求,与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相结合,与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相结合,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加强督促检查,保证这项工作有部署、有行动、有成效。下半年,“两转两提”要重点抓好六项工作: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全省现有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项目再进行一次全面清理;二是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乱收费现象,对全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进行全面清理;三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年底前形成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服务网络;四是制定公务员培训方案,完善公务员考录和流动机制;五是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促进政风行风持续好转;六是着力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优化办事规则,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省政府组成部门一定要把政府自身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率先垂范、当好表率,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自身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严、细、深、实、快”上狠下功夫,不走形式,研究制订针对性措施,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确保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四)加强学习锻炼,提高干部素质。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势必会落伍掉队。广大领导干部特别是新走上领导岗位的同志,一定要加强学习、加强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成为领导科学发展的行家里手。要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切实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认真学习现代经济知识,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运行特点和基本规则,切实提高利用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两种手段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认真学习社会管理知识,掌握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科学方法,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社会手段,处理好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同志们,今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非常繁重,做好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扎实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