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致辞讲话>会议发言稿>

领导素质教育工作会议讲话(2)

佩珊分享

  领导素质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二)

  这次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是在我省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科学分析面临的形势,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重点,强化措施,着眼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足于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全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潍坊市素质教育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这次会议在潍坊召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作了大量准备工作,在此我们谨表示感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尽快把教育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

  党的十七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工作方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优先发展教育,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全省教育系统一定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努力在武装头脑、提高素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狠下功夫。

  以十七大精神推动教育工作,首先要在实施素质教育上“开花结果”。素质教育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课题;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条件,又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既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和要求,又是教育的本质和主题。当前特别需要大家在以下四个方面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要求。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胡锦涛在去年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始终把它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全省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各级各类教育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顺利实现了从人口大省到人力资源大省的历史性转变。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国家和地区间的发展竞争,越来越依赖于人力资源的竞争,高素质人力资源已成为经济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我省有9310万人,素质低,就是沉重的负担;素质高,就是巨大的资源。优先发展教育,是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山东和人力资源强省,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型专门人才,加快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转变,为实现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二)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主题。胡锦涛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教育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本质和主题。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蔡元培说“普通教育养成国民健全之人格,专门教育养成学问神圣之风习”“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陶行知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康德说“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中外教育家这些精辟深刻的论述都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全体教育工作者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紧紧抓住素质教育这个核心,大力宣传、全面推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大力推动者、坚定实践者。

  (三)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当前,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素质教育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可以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所以说“天时”,是因为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和法律规定。党的十七大立意鲜明地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实施素质教育作出了明确规定,上升到法律层面。之所以说“地利”,是因为教育总体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全面建立和不断完善,为我们一心一意抓教育教学改革、一心一意抓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保障。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跨越,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基本打造起广大学生多元成才的“立交桥”,升学竞争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之所以说“人和”,是因为从当前社会氛围看,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省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早在1997年,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在我省召开,招远市被李岚清同志誉为素质教育的“源头”。全省学校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全方位育人体系初步形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突破,新课程体系全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考试制度的“指挥棒”导向作用初步显现。目前,素质教育进入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新阶段。

  (四)实施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尽管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迈出了新的步伐,但素质教育依然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难点、热点和重点,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应试教育倾向比较严重,不按教学计划开课,不按教育规律教学,不面向全体学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较为突出,学生多样性发展空间减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薄弱。学生作业多、补课多、考试多,拼时间、拼精力,课业负担仍然很重。学生体育活动偏少,身体状况较差,健康成长问题非常突出。国家统计局调查表明,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爆发力、肺活量等指标持续下降,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上升,初高中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达到58%、76%。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力度还不够,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动力尚未得到有效激发。不少地方领导认识不到位,把素质教育当成“软任务”,把升学率作为“硬指标”,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倾向。总体看,应试教育的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素质教育的实施依然困难重重。

  新时期、新形势对教育事业赋予了新内涵、新要求。我们一定要正视问题,抓住机遇,知难而进,以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更大的决心和信心,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加倍努力,奋发工作,把教育工作的重心切实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努力开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思路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实施素质教育摆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以改革总揽全局,以创新为突破口,积极解决制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着力构建德育为先的育人体系,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工作重点是抓好“五个一”。

  (一)构建一个体系——德育为先的育人体系。古人说“先立人后立学”,指的就是德育的重要性。蔡元培先生曾讲“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助其为恶,无益也。”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大家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承受挫折能力下降、社会责任意识薄弱、艰苦奋斗观念淡薄、缺乏团队精神、纪律观念不强、心理健康发展能力降低,甚至出现青少年违法犯罪上升的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看这是忽视道德教育的苦果、片面追求考试成绩的恶果。我们讲德智体美,“德”是首位,“德育”乃是教育之“本”之“源”。正如先人所说,一个无品无德之人,既使有强健的体魄、超人的智力,也不会是一个合格人才。所以,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习惯,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遵循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作为重点,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使校园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校长要对学校德育工作负主要责任,确保国家规定的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落实。要健全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全面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各类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增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实践的联系。要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构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二)深化一项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关键环节,在任何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被置于国家层面来推进,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工程。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开展推动以提高未来国民整体素质为主要任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也于本世纪初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解决传统学科知识繁难偏旧、德育与生活与学科教学脱节、忽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重复记忆式学习等问题。下一步,我们要把握重点,抓住关键,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让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理念充分体现在各学科课程中。要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全必修课程,积极开设选修课程,尽快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定要配齐师资,保证开课率。任何学校都不能以任何理由不开课、开不全和随意删减课时。要特别加强农村学校课改工作。农村学校是课改的薄弱环节,各级要更加重视农村教育,关心农村教育,在师资、设施配备、课程开发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确保城乡能够齐头并进。要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教育部抽样调查表明,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74.6%的学生认为体质差是由于体育锻炼不足。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各级一定要积极创造条件,严格落实国家对体育课程的规定,开足开齐体育课,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快乐大课间”,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底。

  (三)创新一种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在目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方法,“重知识传授、轻综合能力培养”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知识传授与综合能力提高并重。一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方法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案例式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地方。二要构建实践教育模式。欧美国家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强,这与他们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教育有着密切关系。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践性学习,增强体验,活跃思维。要创新思路,科学规划,逐步实现每个城区、县(市)都建设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校外实践活动基地,积极打造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三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广大教师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平等对待,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务实创新的氛围,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宽松环境。

  (四)完善一项制度——考试评价制度。考试评价制度是教育的“指挥棒”,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温家宝指出:“素质教育决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所谓综合性,就是要教学生既会动脑、又会动手;所谓全面性,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谓经常性,就是要根据学生长期的学习表现决定成绩。”素质教育先进地区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比较成功、比较科学。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学校经常性评价和考试选拔对素质教育的正面导向作用。一要进一步改革学生日常学习评价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所有中小学都要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要严格禁止各种不必要的统考,成绩评定提倡实行等级制,减轻“分分必争”带来的压力。二要进一步改革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我省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面,今后要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全面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学业考试取代升学考试,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取代中考成绩录取新生,逐步将大部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三要进一步强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是保障高中教育质量的基本制度,要进一步严格考风考纪,确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全面落实。要进一步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保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全面、客观、公正。四要进一步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按照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高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原则,稳步推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去年,我省开始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校招生录取,在高校招生录取标准多样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要认真进行总结,进一步加以完善,比如可以考虑调整投档内容,延长阅档、录取时间,给学校以充足的时间阅读素质评价报告,确保这项改革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各省属高校要重视这一环节,成立由专家教授参与的学校录取工作队伍,突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学校录取中的作用,力戒录取工作的简单化。要继续落实高考招生报名社会化,禁止有关录取数量的考核、奖励与公布,将高中正常教学行为和学生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区分开来,减轻学校的升学压力。高考考生的成绩等信息属考生个人隐私,除招生录取机构以外的其他机构和个人都无权掌握全部考生信息。

  (五)打造一支队伍——高素质师资队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文明圣火的传递者、社会进步的引领者。古往今来,人们公认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个看似平淡的职业,从来都意味着神圣、光荣、责任、奉献。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没有一流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要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当前要构建好四个新机制:一是构建教师管理新机制。要深入推进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尽快实现学校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营造能者上、庸者下、人员能进能出的人才竞争环境。要积极推行结构工资制,建立优秀教师津贴制度,优教优酬,能者多得。二是构建校长管理新机制。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要依法落实校长的办学自主权,大力推行校长聘任制、负责制,逐步实行职级制,建立校长任职资格制度。三是构建农村教师补充新机制。要高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老化和结构性缺编问题,统筹城乡资源,建立优秀教师支教制度、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和定期交流制度。要尽快实现城乡教师编制标准统一,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严禁使用代课教师。四是构建教师及校长培养培训新机制。各级政府要逐步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投入,将教师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要建立中小学教师、校长全员培训机制,完善教师岗位成长机制、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启动“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继续实施“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促进全省师资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作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心,投入更多的感情和热情,组织更多的物力和财力,全力以赴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一)切实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先导。目前有一种倾向十分有害,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抓教育工作简单化、片面化,只关心升学率高低,并以此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这极大地助长了应试教育的倾向。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首先消除这种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评价一个地区、部门、学校的教育政绩,首先要看是否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事业是否全面均衡发展,素质教育是否全面推行,学生是否快乐健康成长。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严禁下达升学指标,严禁在媒体上宣传炒作升学率,不以分数、升学率为主要标准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成绩,不以升学率论英雄,引导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坚持优先发展,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基本条件保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胡锦涛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各级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继续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真正做到优先发展、支持到位。一是巩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政策,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着力提高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确保校园安全。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在县域内统一教师工资、各种津补贴发放标准,努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要积极开展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二是全面启动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尽快出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推动各地学校公用经费、师资配备、设置与规划、用地、校舍建设、装备条件等达到省定标准,促进办学条件的整体提升。三要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省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硬件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今年国家将进行验收。各市要加大力度,在强化使用上下功夫,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开课率,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加强管理监督,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管理,强化督导评估,规范办学行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要严格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要求,切实负起监管责任。一是建立基础教育课程实施评估和质量监测制度。教育部专门成立了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我省的基础教育课程实施评估和质量监测工作刚刚启动,要加大力度,积极推进,不断完善,保证评估和监测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专业性。二要加大办学行为违规处罚力度。对违规办学行为要严肃处理,追究责任,决不姑息,确保基础教育沿着健康轨道运行。三要强化督导评估。今年省政府将进行首次素质教育专项督导评估,把督导结果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在《大众日报》、《山东政报》公布。各市要建立素质教育督导责任区制度,进一步加强对素质教育工作的督导、考核和监督,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检查方式。

  (四)坚持齐抓共管,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树立全局观念,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密切联系,相互支持,共同推进。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 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引导家庭、社区积极支持配合学校工作,做到理解素质教育、支持素质教育、共同推进素质教育。教育、妇联、团委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引导每个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就业观。各级宣传部门要加大素质教育宣传力度,面向社会宣传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引导社会各界在招聘、用人、待遇等方面,建立以素质和实际能力为准则的人才选拔机制和用人机制。要加强素质教育先进典型的宣传推广,鼓励改革创新,营造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命神圣,责任重大。作为一项事业,教育的意义在于献身;作为一门科学,教育的价值在于求真;作为一种艺术,教育的生命在于创新。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都应该真正带着一份爱心、诚心、责任心投入到工作中,把握时代性,增强坚定性,提高主动性,发挥创造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贡献力量!

  领导素质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三)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镇教育党总支研究,报请镇政府领导同意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过去一学年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研究部署新学年教学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动员全镇广大教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提高认识,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感 20xx年,全镇教育系统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奋力拼搏,锐意进取,教学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教学环境明显改善。镇教委积极争取市危改项目,投资100余万元为牛集小学新建教学楼1500平方米,现已投入使用;中心小学实施了“三亮三改”工程,粉刷了墙壁,更换了黑板,更新了门窗电路,新建了高标准电教室、蓝球场、体育器材室、伙房、新购置图书8000余册,充实了各功能室内部设施,新安装了校园广播系统和校园网,配齐了教师办公用微机,总计投资近70万元,08年12月份顺利通过了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牛集中学投入资金2.3万元,新上了校园广播系统;教委、中学、学区小学共9个单位建立了网页,开通了网络办公平台;实施了仪器更新工程,三处中学新增各类教学仪器共计3万余件,总计投入近38万元。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素质全面提高。开展了教师大练基本功活动,为全体教师统一配置了小黑板、钢笔字贴、练字本,要求教师每天一板粉笔字,每周3页钢笔字,举行了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效,牛集中学被评为牛集市校本研训示范校,牛集小学被评为牛集市校本研训示范校;开展了第四批新课程达标活动,66名教师通过了第四批新课程达标验收,组织了优质课、优秀教学论文、课改标兵、骨干教师等教学评选活动,4人被评为牛集市教学能手,8人被评为牛集市课改标兵。三是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镇教委制定下发了《课程开设检查细则》,组织了两次专项检查,三次抽查;组织中小学业务干部对全体教师的课普听一遍。08年中心中学被命名为省“人文素质培养与研究实验基地”,08年9月镇教委承办了牛集市素质教育调研现场会,镇教委被牛集市教育局评为“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优秀镇”,牛集中学荣获牛集市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小学教研室开发的“地方课程”获得牛集市优秀教科研成果奖。中考成绩突出,全镇升入一中103人,二中123人,连续6年升入重点高中人数居农村乡镇第。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还需要加大。有的学校没有按《课程方案》要求开足、开齐、上好音体美劳技信息等薄弱学科课程;教研氛围不浓,教研活动的开展没有针对性、实效性。二是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有待提高。个别学校领导对教学工作没能靠前指挥,主要精力用于忙事务,不能深入到一线参与指导教学工作;三是教研教改工作力度有待加强。有的学校教研氛围不浓,教研活动实效性不强,课程改革不够扎实,新的课程理念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四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尚需进一步提高。少数教师对本职工作缺少热情,敬业精神不够,责任心不强,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态度不严谨,距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差距较大。五是教学管理的力度亟待加大。少数学校教学管理松散,缺乏制度创新,目标不明确,前进动力不足。极少数学校领导干部作风浮躁,布置工作时雷声大,抓起落实来雨点小,对上级的要求和布署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蜻蜓点水,马虎应付,干工作避重就轻,见困难就退、遇矛盾就推。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各校要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做好提升教学质量的各项工作。

  二、更新观念,明确任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新的学年,我镇将以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目标,以深化校本教研为载体,以强化课程改革为动力,继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强化质量意识,推进素质教育。

  1、认真落实课程方案。各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安排》开全、开足、上好课程。建立学生作业量控制机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格学生作息时间,保障学生身心发展,积极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切实把时间、健康和能力还给学生。

  2、要切实增强质量意识。各单位都要牢固树立教学为中心意识,要以“教好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为每一类学生的发展服务,让每一个家长都满意”为追求目标,切实把教学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责任逐级落实到位,领导干部和教师的主要精力都要投入到教学改革,主要智慧都要适用于教学实践。要盯住合格率,抓住转化率,扩大优秀率,小学必须人人合格,中学确保大面积合格。

  3、建立质量监测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质量监测方法,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检测机制,重点抓好对音乐、美术、信息技术、英语等薄弱学科的督查,进一步加强教学调控,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4、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各单位要落实镇教委下发的教师工作评价方案, 从师德表现、工作态度、专业发展、工作量和工作实绩等方面考核评价教师。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多元评价机制,树立“消除低分率、扩大合格率、发展优秀率”的评价理念,全面培养合格学生。

  (二)加强教学研究,构建高效课堂。

  1、继续加强业务学习。各单位要进一步落实业务学习制度,完善教师业务考试制度,采取自主学习和集中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引领广大教师学习省、市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规范要求,开展“我读书,我成功,我奉献”活动,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与大师对话,与经典交流。

  2、深入抓好校本教研。各校要继续开展“学、查、纠”活动,确立“学”的榜样和目标,查找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三大环节中的问题,明晰“纠”的方法和措施,高效落实教学常规。以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问题为驱动,广泛开展“教、学、研”一体化活动,除落实好领导听评课、练好家常课、上好汇报课外,要以集体备课、课例研讨、教学反思为主,聚焦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认真落实《牛集市中小学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学科实施意见(试行)》、《牛集市中小学新课程教与学效能评价》,按照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布置批改作业、有效评价、有效辅导的要求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广教学模式,开展大练课堂教学基本功活动,促进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开展新课程教学达标活动。继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的原则,继续开展新课程达标活动。各单位要按照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的要求,扎实开展好学标、练标、达标活动,争取1—2年内新课程教学全员达标。

  4、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要进一步加强教研科队伍建设,实施业务领导、教研员学科负责制,完善学习汇报制度,建立名师搏客,实施网络教研。认真贯彻《牛集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加大对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和指导,坚持“问题细化、研讨深化、策略优化”的原则,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引导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体验新的教学理念,修正教学行为,探索教学规律,提升教学智慧。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实现教学工作的新跨越

  圆满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关键在领导,根本在落实,全镇广大教职工要瞄准目标,狠抓落实,努力实现我镇教学工作的新跨越。一要坚持解放思想,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用高目标激励斗志,用高标准增强信心,用高追求凝心聚力,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开展工作,努力开拓教学工作新局面。二要提升执行能力,创造一流的工作水平。全体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治素质、政策理论和工作水平,增强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踏实的工作作风,高超的指导能力,引领广大教师践行新理念,探求新方法,共同创造教学工作的新水平。三要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过程督查、信息反馈机制,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目标,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形成高效率、快节奏、扎实干、有作为的良好作风。带领全镇教职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推动我镇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面对新的机遇和任务,我们没有理由等待观望,没有借口徘徊不前,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希望全镇广大教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以对党的事业和群众的企盼高度负责的态度,为牛集教育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看过领导素质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的人还看了:

1.教育工作会市领导讲话

2.领导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3.领导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4.教育工作会议领导讲话

5.教育局长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55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