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致辞讲话>会议发言稿>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佩珊分享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农业人口大都集中在农村,因此,农村工作不仅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讲话(一):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四川三农工作的新挑战新机遇,全面落实新常态下四川三农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东明书记作出重要指示,魏宏省长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落实。

  盘点20xx年,全省粮食产量675亿斤,农村减贫129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8803元,增长11.5%,农村改革、产业发展、结构调整、新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发展改革稳定大局奠定了基础、做出了贡献!在资源环境约束与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全省三农战线、涉农部门和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目前,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深入推进,农业依然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农村依然是全面小康的短腿。在新常态下,三农工作既面临着新挑战,也孕育着新机遇。要认清形势、主动作为,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转型发展面临深层次制约。与全国一样,四川农业也面临一个“地板”、两个“天花板”、两个“紧箍咒”问题。一个“地板”,指农业投入品价格和生产要素成本居高不下,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两个“天花板”,指川猪等大宗农产品价格高于周边省市,农业补贴直抵“黄箱政策”上限,涨价空间已经很小。两个“紧箍咒”,指农业面临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双重影响,四川人均耕地等资源低于全国水平,中低产田土高达63%,有效灌面只有47%;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严重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农民持续增收面临很大压力。传统产业缩减、过剩产能消化,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农产品消费需求不足,影响农民经营性收入;农业补贴增长空间有限,影响农民转移性收入。三是农村投入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财政持续加大三农投入的压力不小。同时,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心理预期,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投资谨慎,农民自身投入也有减少倾向。四是“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突出。我省人口老龄化快于全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不仅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甚至使农业有可能出现倒退的危险。

  此外,四川还面临一些特殊挑战。一方面,投入欠账大。农田、水利、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全省还有2.3万农户没有用上电,560个村不通公路,470万人没有解决饮水安全。另一方面,贫困人口多。全省还有500万贫困人口,占全国的6%,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仅为全省的80%。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没有改变,因灾返贫、因病致贫和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突出。

  当前,深化改革如火如荼,转型发展浪涛汹涌。新常态孕育新机遇。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四川人素有敢为天下先的改革传统和创新精神。新一轮农村改革在土地确权颁证、放活土地经营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不断突破,四川获批新一轮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居全国首位,改革必将为农村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经济转型发展的机遇。新常态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快速成长,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农业已由自然经济再生产,扩展到文化精神产品再生产,已由单纯食物生产发展到全产业链价值开发。三是消费转型升级的机遇。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不仅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为优质农产品提供了市场空间,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大有可为。四是工商资本下乡的机遇。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投资饱和、效益下降,城市工商资本把投资农业作为新商机。钢材和水泥等建材价格下降,有利于降低农村建设成本。五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机遇。中央决定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四川要抢抓机遇,上马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夯实农业基础,改善农村条件。

  应对新挑战、把握新机遇,我们要从省情农情出发,把四化同步的短腿加长、把全面小康的短板补齐。新常态下,农村改革不能畏首畏尾,而要敢闯敢试;现代农业不能徘徊彷徨,而要加快推进;农民增收不能丝毫松懈,而要加力提速;新村建设不能裹足不前,而要凯歌行进,为国民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留出回旋余地,为改革、发展、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农业强,则中国强;农民富,则中国富;农村美,则中国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让农业强起来,才能为中国强奠定基础;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富起来,才能为中国富提供支撑;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让农村美起来,才能为中国美增添光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建设现代农业,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提高粮食产能、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推进扶贫攻坚行动等方面取得新成效。今年,要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农村减贫109万人。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讲五点意见:

  一、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通过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让农业逐步强起来

  党的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集约化,就是要改变粗放经营方式,以适度规模和较少投入获得更高的农业产出;专业化,就是要形成农业生产分工体系,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效益;组织化,就是要把分散经营组织起来,以构造有规模、有组织、管理科学的合作形态;社会化,就是要形成社会化生产和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以改造传统的小农经济。

  汪洋副来川视察时指出,要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构筑创新农业经营体系、转变农业组织方式两个支撑,守住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不破坏农业生产能力、不损害农民切身利益三条底线。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坚决守住耕地红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推进粮经饲复合经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确保粮食产量不滑坡。努力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路子。

  加快由小规模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小生产容纳不了大科技。现代农业必须在适度规模经营上做文章,土地流转是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既要引导经营权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流转,也要支持农户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订单农业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共同发展。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手抓政府公益性服务,一手抓经营性服务主体培育,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开展社会化服务,培育农业农机服务公司、服务超市等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出台具体政策,加快培养和切实用好职业农民,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投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职业农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大显身手。

  加快由单纯依靠耕地向综合利用资源转变。四川有林地3.6亿亩、草地3.1亿亩、水域可养殖面积358万亩。要树立大农业观,既要粮猪安天下,还要念好山水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奏好交响乐。念好山水经,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利用川西高原、盆周山区、大小凉山、乌蒙山区、秦巴山区的立体气候和物种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唱好林草戏,发挥林地和草地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种养业,壮大优质茶叶、木竹、森林蔬菜、地道药材、木本油料、草食牲畜等产业,推进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经营。打好果蔬牌,通过技术创新、品种培育和安全监管,提升果蔬产业水平和产品档次。通过产地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带动果农菜农增收致富。奏好交响乐,抓好资源综合利用,推动由种养业内部调结构向全产业链调结构转变,支持农业产业化排头兵企业发展农产品产地加工和精深加工,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直销、配送和电子商务,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加快由粗放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采取有力措施,遏制资源环境恶化趋势。一要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大幅减少农业投入品污染。二要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让不具有产业承载能力的区域休养生息。三要制定支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四要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不断提升土地生产能力。五要通过对重点区域综合治理,恢复受损的农业生态环境。六要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严格水资源管理,把耕地和水资源保护好。

  加快由要素驱动为主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要加快构建顶天立地的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组织科技攻关,确定一批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组建专门队伍开展科技攻关,确保在疫病防控、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粮食增产模式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要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首先要给科技人员插上奋斗的翅膀。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激励他们在扶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中建功立业,使创新的种子落地生根,创新的大树枝繁叶茂。要着力研发适合不同区域类型的农业机具,大力支持农机产业和农机服务组织发展。

  加快由自我发展为主向全面开放合作转变。把握经济转型升级、社会资本下乡的机遇,大力推进农业投资促进,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加快发展外向型、开放型农业,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支持农业企业走出去,办好川台农业合作论坛,落地合作项目,发挥互补优势。四川农业博览会要走市场化道路,整合展会资源,办成知名品牌。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兴办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社会服务、文化体育、乡村旅游、休闲养老产业。在投资促进过程中,坚决反对资本圈地,坚决制止坑农害农,坚决防止农地非农化和基本农田非粮化。

  加快推进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黄箱政策”接近上限,“绿箱政策”还有空间。要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推进农田水利重大工程项目。持续推进省委确定的10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同时,积极向国家争取新的重大项目。当前,农田项目比较分散,要建立统筹机制,合理安排项目,把钱用在刀刃上。要改革创新融资机制,通过公私合营、特许经营、承包租赁等方式,解决水利等基础建设投资难题。要通过改革产权制度和运管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调动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二、以实现农村全面小康为统领,通过助农增收和扶贫攻坚,让农民尽快富起来

  增收与脱贫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性任务。要长期坚持农民增收书记县长负责制,更加突出贫困农户,更加突出增收门路,推动增收与脱贫见到实效。

  助农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立国之道,惟有富民。四川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五年缩小,但农民收入水平仍然太低。农民收入上不去,就不可能平等分享现代化建设成果。必须适应新常态、开辟新门路,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

  以农兴业助增收。农业结构调整是永恒主题。要通过调整种养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突出四川特色,提高比较效益,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积极培育农业新业态,支持创意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多元化增收。

  提升劳务助增收。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大头。要定期研判农民工就业形势,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支持农民工提升技能、稳定就业、增加报酬。抓住四川培育高端成长型、新兴先导型产业的机遇,开辟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工充分就业。

  盘活资源助增收。利用市场化、资本化途径,激活农村房屋、土地等资源要素的内在价值,使其产生租金、红利等收益,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提倡村集体和农户通过入股或合作等方式,参与水电、矿产、旅游等资源开发,组建农房出租协会、乡村旅游协会,与工商资本合作,盘活闲置农房,增加农民收入。

  扶贫济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贫困地区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必须以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新思想为指导,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的,以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不断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努力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

  创新扶贫攻坚体制机制。重在创新思路和创新方法,注重把扶贫开发与统筹做好三农工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开展教育扶贫等结合起来,完善有利于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精准扶贫要求,在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县归档的基础上,实现动态管理,推动扶贫到户,扶真贫、真扶贫。落实好贫困地区考核方式,引导贫困地区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

  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的内生动力,贫困地区才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支持贫困地区改善基础条件,培育增收产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高度重视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抓好贫困户子女教育培训,实现培养一个人、脱贫一家人的目标。

  统筹片区内外扶贫开发。推进五大扶贫工程,开展四大片区扶贫攻坚,同时解决好插花贫困和小区域贫困问题,绝不能漏下一户一人。对条件恶劣、不宜居住的,要制定异地扶贫搬迁计划,逐步把群众搬迁出来,从根本上解决生存发展问题。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和干部驻村帮扶,开展扶贫公益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扶贫的积极性。

  三、以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为抓手,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村日益美起来

  幸福美丽新村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以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行动,把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成传统村庄的升级版,而不是现代城市的克隆版。新村建设要综合发展,而不是单项突进;要各美其美,而不是千村一面;要人的新农村,而不是物的新农村。

  准确把握建设改造保护要求。把民居新建、改造和保护性修缮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则保,应建必建、应改必改、应保必保。“建改保”相结合,要有标准、有规划、有任务、有要求、有考核。要充分考虑村庄合并和就地就近城镇化需要,按照产村相融的要求统一规划,加快推进新建工作。旧房改造不能简单穿靴戴帽,不能一味涂脂抹粉。要保护好林盘,建设微田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新农村要唤起人们对前庭后院、瓜果飘香、柳扬蛙鸣、炊烟缭绕的乡愁记忆。置身其中,就有“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赤足走在田埂上”,令人心旷神怡、身心愉悦的感觉。“建改保”结合,不是标准降低了,而是要求更高了。

  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山水田林路园综合治理、电气通信网络综合配套的思路,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落实好省政府向社会承诺的涉及三农方面的民生大事,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办到位。生态环境保护是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切实保护好天然林资源,提高天保工程森林管护、社会保险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工作,总结推广院落整治经验,建设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环境。

  突出抓好农村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农村文化,传承乡愁记忆,承担起耕读文明代际传递的历史责任。抓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利用,开展传统村落民居普查,编制保护规划,打造一批文化价值突出、地域特色浓郁的传统村庄院落。支持有条件的行政村编写村史。总结推广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试点经验,广泛开展“结对子”“种文化”和群众性文体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着力抓好农村廉租房建设。农村廉租房建设是与扶贫开发和全面小康紧密联系的制度创新。“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让无房户、危房户和住房困难户住有所居、住得安全,各级政府责无旁贷。今年每个市(州)都要试点,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县(市、区)政府要担负主体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各级新农村建设推进领导小组要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加快推进。要结合扶贫开发,加大藏区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建设力度,探索乌蒙新居建设,体现地域特点、民族特色、乡村情趣和田园风光。

  继续推进新农村示范县建设。最近,省推进办对新农村建设示范县考核发现,有的片面理解“建改保”,一味搞风貌改造,放松了新建工作。今年是第二轮新农村示范建设的收官之年,要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抓紧谋划第三轮示范建设工作,重点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

  四、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让农村更加活起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农村改革的主攻方向是: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这一主攻方向,符合中央精神,反映四川实际。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确保取得新突破。

  统筹谋划。从全局出发,在四化同步进程中找准着力点、选好突破口,在利益格局调整中找准平衡点、增强协调性。任何一项改革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注重改革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比如,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要确保耕地不减少、粮食不滑坡、农民利益不受损,就必须与其它改革事项统筹安排、协调推进。

  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年底完成75%以上,20xx年基本完成。提高土地流转监管服务水平,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绝不允许强迫流转。围绕放活土地经营权,在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上取得新进展。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在农村信用社改革、供销合作社改革、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等方面取得新成效。扎实抓好改革试验区建设,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上寻求新突破。

  大胆探索。在条件具备和法律许可的前提下,大胆地闯、大胆地试,不能怕出差错而裹足不前。要敢为人先、主动作为,避免顶层设计依赖症。对改革实践探索,即使暂时不能肯定,但也不能轻易否定,要试试再看、看看再说。围绕农村改革主攻方向,在那些过去很少触及还没有破题的关键领域,先行先试、超前探索。

  守住底线。守住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底线。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不论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改没了。守住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底线。以家庭经营为基础,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承包制不能变,农民的承包权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守住保障农民权益的底线。保障好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根据地域特点、发展水平和群众意愿,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绝不能违民意、背民心、代民作主、强制推动。

  五、以推进农村依法治理为保障,通过创新乡村治理机制,让农村社会更和谐更稳定

  农村法治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是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要转变观念,创新方式,强化农村依法治理,形成遵纪守法、风清气正、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强化法治意识。农业战线的同志要学法懂法、遵法用法,树立法治思维,增强法治精神。各级党委、政府要善于利用法律法规推动工作,在农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要加强农村普法教育,无理不能取闹、有理依法诉求,让守法重德成为新生活、新时尚、新风气。

  创新乡村治理。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新要求,要选好带头人,建强党支部,发挥好依法治村的核心作用。依法规范村两委职责和村务决策程序,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深化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把党务和村务晒在阳光下。发扬基层民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推动依法行政。要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精简和下放涉农行政审批事项,建立涉农行政职权职责目录,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要整合执法资源,推进综合执法,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不合格农产品、破坏农业资源环境等违法犯罪行为。

  保护农民权益。“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要结合“走基层”活动,重点解决好土地流转、新村建设、征地拆迁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三资管理,健全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方式,提高经营收益。当前,一些乡村在使用财政涉农项目资金过程中,出现了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资金安全和政府形象。要加强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审计监督,严防跑冒滴漏,查处违法行为。

  要进一步赋予农民增收书记县长负责制新内涵,完善考评办法,强化结果运用。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好“两个重中之重”要求,主要领导要把农民挂在心上,把农业抓在手上,把农村工作排在重要议事日程上,主动肩负起振兴三农的历史重任。今年,省委要分别召开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现场会、深化农村改革汇报会,以检验市州党政的责任担当和工作成效。届时,东明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主动抓、抓主动。全省农业战线要积极开展廉政文化、法治文化创建活动,使廉洁从政和依法行政成为植根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要广泛开展争创“三严三实好班子”、争当“三严三实好干部”活动。要关心爱护三农干部,充实力量,强化培养,提高水平。要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着力构建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政治生态。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农民群众的贴心人。

  同志们,做好三农工作事关全川6000多万父老乡亲的福祉。我们一定要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四川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讲话(二):

 

  这次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昨天刚刚闭幕的省“两会”精神,安排部署今年工作。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省委会议听取汇报,专题讨论。今天,邓凯副书记传达了卢展工书记在会上重要讲话精神,郭庚茂省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卢展工书记、郭庚茂省长的讲话立足长远、总揽全局、十分重要、十分深刻,对我们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狠抓落实。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xx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采取一系列举措,实现了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民生加快改善、基础显著增强,全省三农工作呈现好的趋势、态势和气势。

  (一)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政策、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改善条件,强化管理、科学应对,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127.72亿斤,比上年增产19.2亿斤,连续9年创新高,连续7年超千亿斤,不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农民收入实现九连快。坚持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去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24.94元,实际增长11.3%,增速连续3年超城镇居民。家庭经营收入较快增加,人均达到3973.43元,同比增长10.3%。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因素,去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05万人、省内就业比重接近80%。惠农政策补贴资金174.9亿元,农民人均263元。农民财产性收入持续增加。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抢抓国家加大农业投入的机遇,实施一大批打基础、增后劲、管长远的重大涉农项目。扎实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巩固、完善和新建高标准粮田1050万亩,完成203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全年争取水利建设投资205.8亿元,较20xx年翻一番。河口村水库和引黄调蓄工程等重要水利项目有序推进。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年度任务。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实施顺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全线建设快速推进,受水区配套工程形成建设高潮,库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林业生态省建设扎实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实施顺利,完成造林426万亩,发展经济林33万亩。气象为农服务体系不断加强,国家中部区域人影中心项目有序推进。

  (四)农业产业化较快发展。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和主食产业化工程,重点打造面、肉、乳、油、果蔬等12类产业化集群,全省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466家,其中国家级60家。获得21个中国名牌、31个中国驰名商标, 16家涉农企业在境内外上市,23家涉农企业被列入上市后备名单,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农业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成功举办了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郑州农业博览会、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等。中粮、联想、蒙牛、伊利等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落户河南,正大等海外知名企业都在新上项目、建立基地。我省农业走出去态势良好,建成和在建出口食品农产品示范区71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农业到境外投资特别是到中亚投资已初具规模。种养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省规模养殖场户达到33.5万个,生猪、肉鸡、蛋鸡、奶牛规模饲养比重分别达到80%、97%、77%、87%,尤其是生猪规模饲养比重高出全国9个百分点以上。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步提升,达到73.5%。薄弱环节机械化持续突破,玉米机收率由2007年的5%提高到60.2%。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由2007年的500家发展到4800多家,居全国前列。农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启动,在全国率先推进信息化与机械化有机融合。农口商会、行业协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已成立省级商(协)会83家,在全省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科技创新成效突出。着力抓好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工作,连续推出农作物新品种。农作物南繁育种基地和西北制种基地及省内育制种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种业企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棉花转基因育种、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动物疫苗等国家级中心和实验室建设顺利实施,新建3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5家农业科技园区。农村科技入户工程、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建成了一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六)农村民生持续改善。新解决625万名农村居民和106万名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县乡公路4115公里、通村公路1090公里,完成危桥改造4万延米。新发展农村户用沼气11.1万户,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108处,建成沼气服务网点516个。实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2924户、国有农场危房改造8575户。新建各类农村超市190个。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100个生态乡镇、465个生态村。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及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帮扶工作成效显著。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蓬勃发展。成功承办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全面启动实施,搬迁安置深石山区贫困群众4?2万人,113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农村社会养老实现全覆盖。

  (七)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000多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20%以上。农村金融改革稳步推进,143家县级农信联社全面完成股权改造,成功组建农商行19家;全省开业村镇银行 49家。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家庭承包率由68%提高到71.2%。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深入开展,覆盖全省82.7%的行政村,省财政奖补36.2亿元。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小农水改革等积极推进。新乡、信阳两个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八)基层组织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大力培养选拔“双强”村支书,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深化,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平安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回顾20xx年,全省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确实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有五点体会:一是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首要政治责任,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二是坚持把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不断加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力度,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三是坚持把多予、少取、放活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针,持续加大三农投入,集中力量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四是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五是坚持把中央精神与河南实际相结合,准确把握省情,找准结合点、着力点,创造性地开展三农工作。

  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能够取得好成绩,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同心协力,得益于全省农口干部的埋头苦干。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明确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

  我省农业农村工作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必须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一是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复苏缓慢,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面临复杂严峻形势,经济高增长期已经过去,需求不足、出口下降、消费不旺呈明显态势,市场需求变化使得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二是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成本提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增多。三是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剧,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动植物病虫害等多发频发,粮食生产在高起点上持续丰收、再创新高的难度加大。四是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势在必行。五是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的问题明显存在。六是由于农业形势连年向好,有的领导干部忽视农业、放松农业的问题不容忽视。

  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任务很重、困难很多,但有利条件也不少。一是中央高度重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二是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给予的支持力度更大,创造的发展空间更广。三是国务院批准《中原经济区规划》,明确了我省建设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的战略定位,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强大动力。四是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抓好农业农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五是经过多年的奋斗,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总体上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六是三农战线的同志们忠诚履职、务实重干、团结协作,形成了良好的作风,这是做好全省三农工作最重要的组织保障。因此,我们既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又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定克难攻坚的信心和决心;既要增强发展意识,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防范风险、赢得主动。各级各部门要坚定信心、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推动三农工作再创新局面。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要求,夯实农业基础,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创新驱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切实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党的对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三农发展上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一是加快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河南作为农业大省,责任重大。要继续下大气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稳定增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必须调动产粮大县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加大奖补力度,逐步使产粮大县财力达到全国、全省县级平均水平;必须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耕地不减少;必须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必须着力稳定总产、提高单产;必须发挥优势、改善结构,加强薄弱环节,提高质量。要统筹农业生产各项资金,统一规划设计农田,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集中投入、连片开发的要求,建设高标准农田。统筹推进水、电、路、林等生产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集中打造平均亩产超吨粮的高标准永久性农田,全年力争建成高标准粮田900万亩。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高标准农田管理和服务体系。同时,抓好良种良法配套,抓好高产创建,适应农时,科学应对,确保粮食总产稳定提升。二是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重点抓好蔬菜基地建设,全省蔬菜面积稳定在2550万亩以上。认真抓好畜牧业,确保肉、蛋、奶满足需求,稳定提高市场供给能力。三是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科学规划农产品流通网络,加快提升农产品市场建设,重点抓好郑州、商丘、周口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推进以城市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城乡集贸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零售市场建设,加强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和食品冷链物流体系。要着力降低鲜活农产品物流成本,缩短运行时间,提高运行效率,为农产品流通畅开绿灯。大力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系统、中储粮系统、大型商贸企业等开展农产品流通。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信息监测体系,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生产和预警信息,稳定、规范、提升全省农产品市场。四是保障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环境监测,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完善监管体制,加强协调联动,落实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责任。健全安全追溯体系。落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加强诚信建设,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严格实行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严厉惩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确保让人民吃上放心食品。

  (二)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业装备水平。一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建设小农水重点县,实现粮食主产区全覆盖。建设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积极推进小浪底南北岸灌区、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和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工程前期工作,建成一批引黄调蓄工程。实施好贾鲁河、北汝河等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及水闸除险加固项目建设。加快河口村水库建设,年底前下闸蓄水。积极推动出山店水库、前坪水库前期工作。扎实推进黄河北岸标准化堤防建设。抓好农村河道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和农村水电等水生态工程建设。持续做好新建水库移民迁安工作,重点扶持45个万人以上移民大县和384个重点移民村的生产发展。实施好新一轮淮河治理工程,抓好田间排涝工程,加快滞洪区工程建设。完善小型农水长效机制建设。深化水利投融资平台建设,大力加强水利融资造血功能,做大做强河南水投公司,充分发挥水投公司作用。二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按照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要求,以农业综合开发和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为抓手,加大投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坚持统一规划、规模开发,分清主次、逐步推进。坚持规划一片,干成一片,决不能半途而废。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治理,做好土地复垦工作。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新品种选育,要深入推进小麦、玉米、水稻主粮良种选育工作,保持小麦、玉米育种全国领先地位。持续推出主粮优良品种。同时要抓好花生、棉花、蔬菜、水果、花卉良种选育工作。高度重视畜禽良种选育工作。要促进集成创新与原始创新相结合,提升河南农业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力推动种业发展,鼓励种子企业实施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支持引导优势种子企业进行收购、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种业集团。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套牌侵权、仿制等违法行为,促进种业健康发展。建设一流科技人才队伍,大力支持农业自主创新,支持河南农科院和河南农大建成全国一流水平,做大做强农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扶持一批优质的涉农类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实施高层次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推进工程,着力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一流人才团队,争取在全国乃至全球有更大的话语权。继续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农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的联合与合作,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还要切实抓好农业育种和制种基地建设,积极实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工程。深入实施农业科技丰产工程,扎实推进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四是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着力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对水稻区购置插秧机械实行补贴“普惠制”,对玉米收获机械实行重点补贴,对花生收获机械实行区域倾斜。鼓励粮食大县、龙头企业、合作社等购置粮油烘干设备。加快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农业农机技术集成、高效、规范应用。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加快农机信息化平台建设。组织好“三夏”、“三秋”农机会战,确保机耕应耕尽耕,小麦机播机收率稳定在95%以上,玉米机收率达到65%以上,小麦、玉米秸秆还田率稳定在80%左右,水稻机收率达到80%、机插率突破20%,经济作物、畜牧水产、设施农业机械化协调推进。发挥农机工业对农业机械化强力支撑作用,加大农机工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快急需的关键和重大共性技术研发,提升农机工业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五是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巩固林业生态省建设成果,实施“四区三带”为核心的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重点地区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建设,推进省级生态廊道网络、农田防护林、城镇社区林业生态、山区营造林等工程建设,全省造林400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150万亩,发展花卉15万亩。着力打造绿色中原、美丽中原。六是强化农业气象服务。加快推进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加强农业气象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开发农业气象预测、预报及灾害预警技术,推进中部人影中心建设。七是加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今年是我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决战年,任务繁重,要打好攻坚战,确保主体工程和受水区配套工程基本建成,实现总干渠基本贯通。加强水源地和总干渠沿线水质保护,实现“一渠清水送北京”。认真做好丹江口库区移民后续工作,使移民尽快过上富裕生活。

  (三)千方百计、多措并举,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认真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做好银企对接工作,积极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收购、兼并、重组、参股等形式,促进企业强强联合和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功能互补的大型龙头企业,加快龙头企业上市步伐。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做到上游抓生产基地,中游抓精深加工,下游抓物流配送,构建由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产业链。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更多分享红利。二是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促进农民致富。优化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优质专用粮食种植比重,稳定发展棉花、蔬菜、油料、烟叶等大宗经济作物,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经济林、茶叶、食用菌、中药材、优质水果、木本粮食等特色农产品,加快发展花卉园艺产业,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农家乐等休闲旅游农业。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三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助推农民增收。坚持稳猪、扩牛、壮禽的发展思路,着力提高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年猪牛羊禽肉、禽蛋、牛奶总产量明显提升。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畜禽养殖的集约化水平。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竞争力。加大肉制品、乳制品等品牌培育力度,打造优质畜产品品牌。认真落实各项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做好畜禽免疫、监测预警、检疫监督、消毒灭源、应急管理等综合防控措施,防止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四是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撬动农民增收。不断强化农业补贴政策,加快让农业获得合理利润、让农民收入持续较快提高。完善机制,新增农业补贴重点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继续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推进农机以旧换新试点。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推进种粮大户补贴试点工作。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使农民从土地、房屋、林权、水权等资源中获得更多的收入。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五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增收本领。抓住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机遇,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等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对村干部、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民技术人员的培训,努力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落实好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特别是涉农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在农业生产领域创业,落实资金、项目、金融、户籍、人事、社保、职称等扶持政策。

  (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一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以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目标,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统一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广照耀农村、公共财政的雨露更多滋润农民,逐步使农民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二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和扩大内需的带动点,完善规划、优化布局、积极稳妥、尽力而为,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健康发展。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要求整合资金,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把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三是鼓励农民转移市民。把推进人口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加强生产扶持、社会救助、人文关怀,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四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探索服务三农新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农业信贷支持。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做强地方金融产业,提高服务能力。探索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落实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筹集发展资金。五是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加快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健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积极推进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试点。继续推进新乡、信阳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

  (五)切实改善农村民生,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一是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600万以上农村居民和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步伐,改善农村居民用电和农业生产经营供电设施。加快薄弱地区乡村公路建设,新建改建县乡公路4000公里、通村公路1000公里,改造危桥3万延米。逐步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鼓励新技术研发应用。推进农村和涉农企业危房改造。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改造,实施农村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新农合补助标准,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规范管理。加大扶贫开发投入,深入实施扶贫攻坚规划,深入推动开发式扶贫,实现11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三是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快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我省农村环境三年整治任务。积极开展生态创建活动和宜居村镇建设。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粮食稳定增产、农业再上新台阶的现实需要。

  (一)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重点,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在工作中必须坚持:第一,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和有关法规,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第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不准硬性摊派;第三,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第四,立足粮食大省的基本省情,土地流转必须以种粮为主,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第五,发挥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作用,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防止和避免一哄而起;第六,强化政策导向,重点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扶持。

  今年,要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用5年时间完成这项工作,依法强化对农村耕地、林地等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二是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采取奖励补助等办法,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加强县级服务大厅、乡镇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点三级流转服务平台建设,提供转前、转中、转后全程服务。

  (二)以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为重点,提高专业化水平。一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依托各地优势资源,加大对传统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力度,积极培育本地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带动力强、辐射面广、连片集中的专业化生产基地,打造区域特色明显的拳头产品和专业村、特色乡镇、特色县,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二是培育壮大产业化集群。按照构建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要求,重点打造面、肉、乳、果蔬、油脂、茶叶、花卉苗木等农业产业化集群,今年要创造条件,再审定一批农业产业化集群项目,力争培育形成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100个以上。三是发展主食产业化。着力提高面粉及面制品加工集约化水平,拓宽玉米、大米、杂粮、油料等开发利用渠道,壮大速冻食品、方便休闲食品加工产业,提升主粮附加值,提高主粮社会化服务水平。四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体系,打造品牌,保护品牌,叫响品牌,用好品牌,做大做强、形成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五是强力推动农业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和地区交流合作,放宽开放领域,大力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流通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开放,着力构建农业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抓住承接产业转移机遇,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盯住海内外知名企业、大客商和战略投资者,吸引他们到河南投资农业。抓好已签约重大项目的跟踪落实,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强力督促签约项目落地,夯实招商引资成果。进一步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切实兑现承诺、全程跟踪服务,抓好已落户外商企业的再融资、再发展。加快农产品出口示范园区建设,培育农业跨国经营企业,推进优势农产品出口。

  (三)以培育农民合作社为重点,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一是优化政策环境。要把发展农民合作社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大事来抓,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落实好现有财政、税收以及用地、用水、用电、环保、商标注册、产品认证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支持和鼓励合作社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引导农民合作社进行多领域、多方式的合作。二是强化指导服务。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工作统筹协调,深入推进安阳、焦作和固始、辉县等试点市(县)建设。认真做好农民合作社人才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四)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重点,提高社会化程度。一是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能力。认真实施农村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工程。支持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农业技术推广。鼓励种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大力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农民经纪人、涉农企业等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鼓励农业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为农服务,引导社会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公益性、生产性服务,提升为农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水平。

  五、务实重干、开拓进取,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关键在加强领导,重点在转变作风,根本在干部队伍。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提高领导水平。

  (一)强化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农业是重中之重的思想,不断加强和改进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基层党委政府要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农村工作上。针对本地实际,找准结合点,选准突破点,切实有力地推动三农工作。

  (二)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一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深化“三级联创”活动,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继续从各级机关选派年轻干部到农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农民合作社党建工作,落实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二是强化基层民主管理,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完善村务公开和乡镇政务公开制度。推进乡镇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三是强化权益维护,畅通和规范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引导群众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综合发挥调解等作用,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纠纷。加大农民负担监管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农口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重点做到五条:一要吃透情况、把握全局。既要了解省情、市情、县情,更要了解农情、民情,还要结合政策、了解全局,做到心中有数。二要注重实效、切合实际。把上级精神、本地实际和群众意愿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工作。决策部署、推进工作要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立足长远,着眼当前,长短结合,工作要经得起人民、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三要以人为本、为民做事。做到一切为农民着想,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下大力气解决农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急迫的突出问题。四要说到做到、狠抓落实。工作部署、定了的事,要敢于担当、敢于负责,一抓到底,逐项落实。五要阳光作业、公平公正。涉农政策、资金、项目一定都要做到阳光透明、公平公正,接受农民监督。把财政支农资金用在关键时刻、关键地方,切实起到政策放大效应。

  同志们,三农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实干苦干,进一步开创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局面。


  看过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讲话的人还看了:

1.在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2.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3.最新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4.农村工作会议讲话稿

5.区长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122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