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致辞讲话>会议发言稿>

年度工作会议讲话稿

佩珊分享

临近年末,大多数企业都会召开一次年度会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年度工作会议讲话稿,仅供参考。

年度工作会议讲话稿(一):

各位同事: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又是一年。首先祝贺我们在帽儿山成功召开这次公司年会。

在刚刚结束的20xx-20xx经营年度中,公司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同比增长42.89%,其中,营销事业一部实现销售额万元,同比增长19.49%;营销事业二部实现销售额万元,同比增长196.84%;年初确立的销售目标超额实现。公司提出的向管理要效益,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指导思想凸显作用。在整个财年中,严格按照预算经营,使各项经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财务预算控制为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提供了可靠保证。与此同时,公司持续进行营销创新和组织变革,在保证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实现了突破性的增长。圆满的完成了年初确立的各项目标。

就过去几年的工作,在这里我讲四个问题。

一、过去六年企业经营的体会

公司成立至今已经六年整,我从毕业后做生意也有近20年了,这么多年有一些经历,更有很多教训,同时也看到周围有很多企业、很多人沉沉浮浮、起起落落,谈几点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做企业要专业化,千万不要朝三暮四、朝秦暮楚去搞多元化。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坚持数年必有好处。用以勉励在革命道路上的同志。谚语说:条条道路通罗马,360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一个企业,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你能在一个行业中成为状元,但你一定不会在所有行业成为状元的。能在一个行业成为状元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大家知道,莫言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却一定不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数学奖。马云可以做成一个阿里巴巴,但却不能创造第二个阿里。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社会深刻变革时期。大千世界,五彩斑斓,有很多很多机会,有很多很多成功的案例,搞得大家心都花了,心思不定,都想做大,觉得一元化不够,去搞多元化,或者觉得那个人不行,自己搞就一定能成。我认为这样做,结果大都是灾难性的。很多现在还没有显现,但是陆陆续续地会显现出来。前段时间推荐大家看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书《大败局》,里面列举的大部分企业,都和多元化有关。在我们的身边,很多搞多元化经营后,走上灭亡之路的例子也不胜枚举。恐怕我们身边都有这样的人。中国将来很多企业会死掉,估计 90%以上都是搞多元化的企业,不信拭目以待。相反大家看,国外有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在一个行业,一个领域精耕细作,结果成了世界第一。比如美国的辉瑞制药、先正达公司、肯德基、麦当劳和可口可乐公司,意大利、法国的一些奢侈品公司,家族几代人在干一个行业。也成了世界五百强。我们每一个人也同样如此,一辈子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实际上真正干事的时间不长,一生之中能真正把一件事情,一个事业做好,其实最后你就了不起了。“艺多不养家”,这是多少前人、多少年用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古训,所以我们千万要记住。

第二,做企业做事业要做精、做强,千万不要追求做大、做多。追求做多做大是现在很多企业,现代很多人的一个通病。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机会压缩到几十年,财富滚滚而来,很多企业发达了,很多人一夜暴富,我认为是树立了一个很不好的榜样。有的行业比如房地产,睡一觉就赚得金钵满盆。很多人在改革开放初期靠不正当的手段获取了财富,所以这部分人就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很牛。脑袋膨胀,什么都干,动辄要做什么区域一百强,行业一百强。实际上,能做多少强,是可遇不可求的。未来的中国社会,正在进入知识经济社会,这部分企业和这样心态的人的市场和空间会越来越小。因为他们90%的成功、财富的积累都是机会带来的。或者说,可能以上的人,他是没有本事的,这个钱他是载不住的,他是碰运气的,不是他努力创造的,迟早会还给社会。可能只有10%的人,他有机会,有能力,加之自己也很努力,才能基业长青。企业或者个人成不成功,不是看它有多大,而是看它长不长寿。有一句话说的好,不要看能飞多高,关键是能飞多久,能不能平安着陆。再换个思维考虑,做大就是成功吗?做大了就幸福了吗,做大之后就可以驾驭吗?可以传承吗?企业就可持续吗?有多少人在短期内迅速将泡沫吹大,但是这个膨胀的泡沫带着膨胀的自我飞的越高,当泡沫破裂之时摔得就越厉害,甚至粉身碎骨。一个优秀的企业,它是需要经过很多很多年的积累。同样一个的人卓越品质,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

我做企业的指导理念是做精、做强,而不是做大、做全。记得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也曾盲目过,上过很多产品,但经过思考发觉不行,果断的砍掉了。最后专注于中微肥领域。现在我们不是生存的很好吗?我们的产品在东北市场不是也很有影响力吗? 我们也曾试图进军关内市场,最后通过调研,发现时机还不成熟。著名企业家史玉柱曾说,局部市场快不得,全国市场慢不得。当我们不具备这种能力的时候,我们就要审视自己的实力,做好重点市场,而不是思考做多大,上多少产品。看党史,共产党通过28年取得政权,前24年基本是在做局部市场,重点市场,而全国大决战只用了3年时间。所以有时候耐心要比信心还重要。

第三,做企业要勇于突破,千万不要把瓶颈当成天花板

我们做很多事情都会遇到瓶颈。开始选择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认为值得做,但是做着做着,达到一定高度以后,难度增大了,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于是以为自己当初选择错了,便去选择另外一座山,这样做往往最后会一辈子碌碌无为。要做一行爱一行,行行都是有难度的,但行行出状元,都是要付出的,都是有瓶颈的,都是有挑战的,不会一马平川。当我们的企业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其实多半不是我们的选择错了,而是我们没能坚持。所以就不要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不仅做事业如此,其实对于个人也是这样。总是以为一山还比一山高,最后可能一辈子一事无成。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瓶颈,突破瓶颈以后就会柳暗花明,再往前走,又会遇到瓶颈,再突破以后又会柳暗花明。总之,不要把瓶颈当作天花板。有时候说实话我们曾经迷茫,前段时间我就曾认为,我们做中微肥做了六年,才几千万的销售额,在这里行业领域不会有大出息,向上突破很难。通过前几天调研,和听大家的汇报情况,一度让我也很灰心。市场反馈的不理想,以及市场的现实情况,觉得未来的空间很有限,大化肥又不敢碰,发展的潜力不大了。可是后来在亚布力开股东会,在研究未来公司战略的时候,大家通过认真分析,还是琢磨出了思路,心里也敞亮很多。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正应了我们的发展理念,大农村、大农业,大有作为。我们未来几年的发展空间不是小,而是很大。所以有时候,千万不要把瓶颈当做天花板。要努力突破这个瓶颈,向上拓展空间无限。关于企业未来战略,我一会还要专题来讲。

第四,做企业要顺势而为,千万不要逆势行事。

有句话大家一定知道,叫做时势造英雄。古今皆如此。我们每一个人,包括做企业的,做个人事业的,都要顺势而为。“”期间做生意是要坐牢的,改革开放初期有人抓住机会发了大财。现在有人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就要自尝苦果。这一届班子如果再敢贪腐就会被捉,被审判。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形势,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敏锐的感觉。就我们农资行业本身,早些年有许多企业不规范操,偷含量,造假货。但是现在时代变了,执法越来越严格,再想这样做就会被处罚,甚至有坐牢的危险。在山东,每年都有一些人因为生产假冒伪劣被严厉处罚,逮捕、判刑。

所以,无论是每一个企业,还是每一个人,都要顺势而为,莫要逆势行事。识时务者为俊杰,我有一个表哥,在十五年前,因为种植毒品原植物,被判了十五年,过两天才能刑满释放。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农村都有种罂粟的习惯,后来国家开始严厉打击,逐渐绝迹。而我这个表哥就是属于不看国家形势,逆势行事,最终吃了苦果。

作为法律规范,是任何组织和公民都要遵守的。而对国家形势,大的政策方向也要有个判断。比如国家进行宏观调控,银根紧缩,抑制房价,那么作为房地产企业就应该顺应形势,适当控制规模和发展速度。我在宾县有个朋友,前些年靠拆迁挣了点钱,看见房地产很火,就盲目投入房地产,开发了一个楼盘,去年因为银行不给贷款,三四级市场房屋存量过多,房子销售不畅,资金链断裂。作为农资企业,我们也要意识到国家的政策走向,要自己把自己规范化,生产合格产品,莫要胡来,不然的话也一定会吃亏的。

第五,做企业要简单直接,千万不要繁礼多仪。

今天我们在开会之前一起朗诵公司的三大注意五项纪律,我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尤其是背诵到最后一条的时候,我发现有的人快憋不住笑出声来。也许大家觉得这个三大注意五大纪律太俗,太简单。但是公司在研究制定这三大注意五大纪律的时候还是费了一些心思。发现重要的问题,用简单的方式解决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最难。我们制定的三大注意五项纪律绝对不是简单的模仿共产党的三大注意八项纪律。而是公司班子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结果,这几条规矩对于指导我们企业很有现实意义。我个人认为它尽管不是什么阳春白雪,但下里巴人能解决吃饭的问题也很好。理想是墙上的美人,现实是炕上的媳妇。我们一辈子往往都在为墙上的美人努力,但终究还要面对炕上的媳妇。毛泽东的三大注意八项纪律大家觉得也很土,但却是共产党军队的铁律,帮助了人民军队打败了国民党。《沁园春.雪》大气磅礴,傲视古今,俯瞰四海,大家还认为俗吗?有时候就是这样,雅是需要俗来映衬和支持的,所以需要雅俗共存。

还有的人可能认为,这几条纪律未免过于简单,我觉得简单不代表不好,关键看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黑猫白猫论、摸着石头过河、以及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都很简单,但简单实用。三国演义里官渡之战中,郭嘉向曹操讲十胜十败,介绍袁绍势力虽大,然繁礼多仪。做什么事情讲个排场,最后被曹操以少胜多打的大败。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做一件事情往往注重表面,不讲求实际,讲排场,讲派头,但却没有真正的东西。尤其我们东北人更具典型。

第六、做企业要开放包容,千万不要四面树敌。

大家知道,我原来在别的肥料公司工作,后来做咱们的企业,原来的老板宽容大度,并没有因为我去做这个行业而变成敌人,相反还是一如既往,大家有时候相互支持,互通有无,都发展的很好。他到我们公司来,所有东西都可以看,而且我们和盘介绍。我去他那里做客,他也把我待若上宾。如果我们当初都心胸狭窄,把彼此当做敌人,我想我们彼此的企业也不见得比现在好多少。公司在发展中,要说有没有对手?有。有没有敌人?也有。但那个对手、那个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只有与自己竞争,把自己的不足克服了,把内功练强了,做最好的自己,把自己打败了,就无往不胜了。“不争乃大争”,道理就在这里。

第七、做企业要关注细节,千万不要走马观花

不是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吗?

1、毛主席说过,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好的战略,没有好的执行做保证,最终一定会失败。

2、关注细节,掌握情况,可以为决策做好参考。无论大家在销售过程之中,还是企业生产过程之中,还是企业管理之中,细节问题尤为重要。销售不注意细节,不对客户进行具体分析,那么你的销售很难做出很大增长,生产不关注细节,很难保证含量。对成本、质量控制不好掌控。提硫酸锌的事情。管理不关注细节,同样出现差错,今天早上的事情,将很严肃的事情,演成一个小品。财务不关注细节,容易算查账,打错款。物流不关注细节,容易发错货。

二、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战略

首先,要充分认识战略的重要性 。企业战略关乎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简单的说,也就是路往里走?正确的方向在哪边?举什么旗帜的问题。看似很空洞,但却是至关重要。方向对了,离成功的彼岸就会近,否则便会,南辕北辙,栽下悬崖。中国革命的成功实践,就是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革命方向。做任何事业,没有一条可复制的成功道路,必须通过实践探索才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正确道路。每个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状况是不一样的,自身的情况是不同的,团队的组成也是千万种。找到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正确战略,是每一个企业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第二,企业正确的战略要靠实践摸索。明泉大化公司通过六年的发展实践证明,我们所探索的“用科技服务农业、用服务成就事业,做中国中微肥领先企业”的宗旨是正确的。当然战略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经营实践来证明战略的可靠性,要在发展中不断地修正,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战略。共产党创立之初,受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一味的采取前苏联革命模式,以城市包围农村,结果屡遭重创。几次起义失败,差点亡党亡军。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武装割据、建立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军事思想,为中国革命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前段时间到福建闽西古田会议会址、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考察之后,对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有了更深认识。向敌人最薄弱的地方进攻,开展游击战争,既宣传了革命理想,又壮大了革命队伍,同时有效的打击了敌人。企业经营也同样如此,如果企业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细分市场,冒冒失失的进入肥料领域,没能找到自身的优势,这也想干,那也要干,最终一定会在大鳄企业的铁蹄下成为被碾碎的蚂蚁。试想如果我们当初进入复合肥领域,能竞争过金正大、史丹利、鲁西这些巨头吗?如果我们进入氮肥领域,也早已被中农、中化等国家队和上市公司打死。公司通过认真审慎的考虑,在肥料细分市场中发展中微肥,找到了适合发展自己的道路。

第三,我们公司的企业战略。前两天的亚布力股东会,全体股东又对公司战略进行了明晰。

(一)总体战略 我们的总体战略目标就是专注根本、用科技服务农业、用服务成就事业,做国内中微肥领先企业。今后很长一段时期,要坚持这个宗旨不走样、不偏差。因为我们通过多年探索,已经找到自己的理论依据,那就是:最小养分定律、木桶理论、同等重要定律、报酬递减定律、养分归还学说。而且我们还寻找到了支撑理论的灵魂人物,德国著名化学家、“工业肥料之父”李比西,这些年,代理商和农民也很认可,受益的农民比比皆是,成功的案例很多很多。

(二)品牌战略和渠道设计

我们的品牌战略是适度规模的多品牌战略,即原来的丰收1+1品牌,钱稻家品牌,还有即将启动的苗生财品牌。那么将来最终发展的是钱稻家和苗生财这两个品牌。保持适度规模的多品牌是因为,一是可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你比如,当年三鹿奶粉出问题,整个三鹿企业就都毁了。农资行业多品牌战略比较好的是金正大公司,他们有金大地、金正大、沃夫特等几个品牌。史玉柱的巨人公司也是多品牌战略,脑白金、黄金搭档、黄金酒就是三个品牌。阿里巴巴也是多品牌战略,比如淘宝、天猫、支付宝等等。但为什么强调叫做适度规模的多品牌呢,因为一旦企业出现危机,容易遇到巨大品牌风险,而无限制的多品牌又容易浪费精力、财力,不利于品牌建设。还有,为什么要逐渐淡化丰收1+1品牌呢?因为这里面有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丰收1+1品牌在国家工商局并没有注册下来,没有品牌保护,我们可以叫,别人也可以叫。下一步我们集中精力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成功实现丰收1+1品牌向苗生财品牌的过渡,因为苗生财是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注册商标

关于渠道这块,我们的总体构想是,公司目前有四个部门,营销事业一部主做旱田中微肥领域,营销事业二部主做水田中微肥领域,营销事业三部主做经济作物中微肥领域。这三个部门都要立足于东北,做重点市场,做局部市场。未来成立的电子商务事业部,以现有的钱稻家品牌、苗生财品牌为基础,通过电子商务网络渠道做全国市场。将来力争形成四架马车齐头并进,共同发力之势。而我们又没有离开中微肥这个根本、这个宗旨。

在这里我顺便再谈一下公司的人才战略。我们的人才战略就是一要引进德才兼备的部门总监级人才,二要大力培养可提拔的中高层干部,三要打开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建设人才晋升通道。四要建立合理有序的人才机制,丰富人才储备,坚持经常性的人员招聘。每个人在企业都要有上进心,不上进就要淘汰。不管你是资深老员工,还是新员工,不合格坚决淘汰。任何人在企业都不能有懈怠懒惰思想,都不能居功自傲。否则就会成为三国里的许攸,汉朝的韩信,现代的__。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总的来说,我认为各个分战略为总体战略服务,是总体战略的具体体现,总体战略要靠各个分战略来实现。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大家一定要领会公司的战略,这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人在公司发展的需要。这一点,所有人要同公司保持一致。

三、关于销售与管理的思考

关于销售,我认为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我希望各位业务人员要相信相信咱们明泉大化公司,相信公司产品、相信你们自己。我想,在这种基础上,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我们一定会胜利的。

在这里我要特别跟大家讲的是,你们一定要坚持到胜利那一天。之所以说这话,是因为很多人在发展过程中,努力了很多年,就差那么一把火,半途而废。最后把市场、销量、甚至事业拱手让给了别人,功败垂成。我们身边是有这样人的,老员工可以自己缕一缕,走出去的人未必有坚持下去的好。还有个别人,事业刚刚有点基础,整个人就飘了起来,要么离职,要么跳槽,要么骄傲,人也变得浮躁起来。当然,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多,有的受社会风气影响,有的自己修为不够,有的是有多方面的压力,市场的压力;个人年龄、事业、家庭上的压力,一个产品一块市场长期做不成功,自己跟自己不好交代,而且还怕别人会耻笑你,甚至怕家里人会不理解你。总之,原因很多。但我们要相信我们公司的产品实力,很多经销商非常认同,农民也受益。但是要让消费者认识、认同、接受和购买,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一款产品一两年甚至两三年不能起来,你能坚持吗?你能做到干事业十年磨一剑吗?倘若不能,你中途可能就会放弃、溜掉。但是请大家放心,公司定下的事情绝不是轻易、草率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市场调研分析的。

第一,要以代理商为中心,围绕消费者做文章。我们产品的未来不是由厂家和商家说了算的,而是由消费者说了算。A、要把终端工作做好。我们的产品不是要做到代理商的商店里,更重要是要做到消费者的家里。所以我们还要发扬传统,围绕顾客做文章。过去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店内的广告、户内外的粘贴。以及我们的春风行动、田间实证,其实都是在围绕消费者终端做工作。B、要注意分析情况。上午听了销售部门几位经理的汇报,我觉得很好,大伟经理对张慧大姐和王红梅的分析,我觉得很值得我们深思,未来我们如何维护住老客户,帮助老客户提升销量,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C、要下沉渠道,精耕细作。有的业务人员对公司将市场划小,感觉很不满意,有想法,但辩证看,如果让大家跑马圈地走大圈,你是很难将你的市场片区做好的,务必要精耕细作,务必要同代理商打成一片。D、要提高代理商的竞争力。还有一个问题也值得我们注意,就是我们目前的代理商他自己的竞争能力在他所在的地区是是下降。比如大伟谈到的张文祥,现在很多农资经销商,特别是年轻的农资经销商后来者居上,发展特别快,而我们的代理商还是老守田园,传统思想,那么很难保证我们产品在他的店里的销量。所以,未来帮助对公司忠诚度较高的代理商提升销售能力和管理能力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实在不行的,要利用我们品牌过渡的契机,稳妥的更替,换掉。E、要重视消费者利益。过去中国的企业普遍忽视消费者的利益,农资行业之所以有过去浑沌的十年,跟厂家商家把消费者给忽略了、出卖了、愚弄了有关系,这是不可持续的。倘若我们不以消费者为中心,将来我们的产品、服务是没有结果的。至于具体怎么样干,我们日后再仔细探讨,共同努力。

第二、要从管理上挖潜力,加强过程管理、精细化管理。结果管理往往比较容易,过程管理往往比较难。完美主义者通常是比较累的,但是我们要想干好我们的事业,必须要有一种精益求精、狠抓细节的劲头。“做难事必有所得”?我们就挑难的做,并且要做细做好。这要求我们必须在管理上多下力气,现在多数企业是选择简单的结果管理这条行动路线,但我觉得聪明人有三分痴劲更好,选择过程管理、细节管理这条艰难的道路,遇到困难时尽管会让我们产生退缩的想法,但我们必须坚持克服,因为这条道路是可持续的,对我们的事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我们这两年的经营中已经发现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巨大的帮助。我通过对最近几年的数据发现,我们公司的利润,在销售增长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在管理上下功夫,企业利润每年至少可以提高5%以上,这一块的潜力必须挖掘。有时候尽管管理工作很累,很繁琐,但是没有任何一家优秀的企业不抓管理工作的。

1171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