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教师心得体会>

幼儿园国学心得范文_幼儿园国学学习体会

刘丽分享

  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首先应该具备的品质,幼儿园的孩子从小学习国学培养良好行为。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幼儿园国学心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幼儿园国学心得篇1

  国学的复兴,从八十年代开始已有二十多年。时至今日,国学的复兴或曰国学教育的振兴已成国人的共识。因为某些原因,真正的国学教育现在仍未能进入各级各类学校,但是许多幼儿园或多或少地开设了经典诵读课,尤其是未来强者幼教集团为近2000名幼儿开设了较为正规的国学课,并且出版了建国以来第一套幼儿国学教材,这在幼教界可谓一件盛事,值得我们欣慰。作为一个幼儿国学教育的从教者,我仅在这里谈几点教学感受。

  幼儿国学教育需要老师的高度热情与热爱,需要教育者有高度的教育热忱。

  国学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名词,是中华民族智慧与道德的源泉,是世界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繁荣与崛起的文化根基,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她是民族文化的源泉,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都源于此,所以我们对她的爱应超越物质,超越外来文明,——对国学的热爱就是民族之爱,就是国家之爱。小孩子感兴趣的是小动物、好吃的、屁股和哈喇子,他们的兴趣与热情需要引导。简单的说,老师表现出极大兴趣的东西,他们也感兴趣。老师满怀豪情,孩子也陶醉盎然;老师哈哈大笑,孩子也喜不自胜;老师言必国学,孩子也视若神明。一个孩子的情志的养成主要靠家长和老师。曾有人戏说,一个人一生要遇到五个关键人物:爸爸,妈妈,一个好老师,一个好媳妇(或好男人),一个好老板。父母给了孩子先天的基因和家教,老师给了孩子看世界的眼睛和灵魂,一个好老师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国学教育中断了几十年以后,幼儿国学教育者尤其要知道自己的担子有多重,自己弘扬国学传统的热情对孩子们又多么的重要。

  幼儿国学教育需要百倍的耐心与细心。4岁以上的幼儿进入了一生记忆的黄金期,而这一时期的记忆特点是不需理解,只需重复。幼儿对已经背会的东西往往不厌其烦,而对尚未背会的东西重复几次以后却会厌烦,所以要灵活地找时间、抽空子、不遗余力地去领读,这就需要老师比平时有更多的耐心与细心,心里总得惦记着。在这方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效果非常明显。

  幼儿国学教育,要解决好传统教育与现行教育、现行世风的矛盾。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领导者已经错误地将教育事业搞成了教育产业,教育成了高收费低投入的牟利工具。教育改革的失败导致民怨沸腾,导致大学毕业生学业“质量”下降,而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又导致毕业生供过于求与贬值。这一问题在2006年终于引起了全国性的媒体大讨论,举世哗然。国家教育事业的导向性错误必然会导致各级各类学校某些行为的加倍扭曲与膨胀。所幸,幼儿园这一初级学段受影响较小。另外,传统教育重视育人,以德为主,而现今的社会是拜金社会,两者格格不入。只有在幼儿阶段才有可能将传统美德根植于孩子的心田,成为他们长大以后的普世价值与道德标准。这种德育工作即便在小学进行,也为时已晚。还有,现在的社会道德下滑、信仰缺失,每一个家长深受影响,使得家教有时会与幼教产生矛盾。幼教老师既要纠偏补弊,又不能与家长发生摩擦,这里边有个度的把握和对家长进行教育的问题。

  幼儿园之所以称为幼儿园而不与小学、中学一样称为幼学,原因在于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教育,不能搞成象小学中学那样满天课程大满贯,孩子得不到应有的休息玩耍时间,老师忙忙如带兵打仗。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要通过科学的方法与持之以恒以提高效率去解决。要搞清楚幼儿在幼儿园真正应该得到什么,对社会、对素质较差的家长的让步应该有限。这是打造幼教品牌的重要因素。国学在教育上最讲究“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而因材的“材”指的就是不同的学生和学生不同的生长阶段。国学经典(如《学记》)中有关于教学的经典论述,起码在幼儿国学教育中应该遵循。古代的私塾教育最重视背“熟”,要烂熟,更重视复习,而这正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古代的私塾教育最重视持之以恒,而这也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平时督促不利,一到逢年过节却“加班加点”,使孩子苦不堪言。家长把孩子放到未来强者,难道是为了看“年节过场”的吗?

  幼儿国学教育乃至幼教对于幼儿最重要的,是解决 “洒扫应对”和“是非礼仪”的问题,即美好习惯的养成问题。中国在世界上号称“礼仪之邦”,那已经是辉煌的过去,现在的中国在礼仪上可谓“非礼之邦”。我们曾经的“礼仪之邦”的名号源于古代入格入矩的幼教、家教传统。我国古代的幼教基本就是私塾教育,而私塾教育科学地不能再科学,一是确立是非观,奠定“洒扫应对”的礼仪根基,二是很好地利用了小孩儿强大的记忆能力,把将来无有能力再背的和将来根本就没有时间再背的国学经典储藏在看小实大的脑袋里,以备将来发酵升华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幼儿阶段的大量背诵恰恰打开了一个人真正的记忆大门,使其记忆能力在这个阶段也只有在这个阶段大幅提升,从而造就了众多的现代人无法理解的博学多才的学者与国学大师。其实很简单,一个人不论学什么,记忆力第一重要。现在年高德劭、凤毛鳞角的国学大师无一没有受过私塾教育,而建国后“铲除”私塾教育以后没有诞生过一位国学大师。同理,现在的中国在礼仪和道德乃至信仰上也是跌到了华夏文明史的最低谷。一个蒙昧无知的孩子走进开设国学课的幼儿园到毕业走出这所幼儿园,我认为,这时的他改变最大的不应该是会拼音识字,不应该是会几个英文单词几句简单英文会话,不应该是宣纸颜料的几下涂鸦,而应该是他热爱学习了,他懂得“洒扫应对”了,有了一个基本的人样了,——这样才能有一个完美的人生开头,才能获取抵御不良校风、学风和社会风气的基础免疫力,才能有一个用教育手段塑造美器大器的可能。幼教是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她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固本培基。

  幼儿国学教育要有所回避。国学的哲学基础是《易经》,是《道德经》,是《论语》,是宗教,传统文化与世界上的其他民族一样是神传文化。那么,在讲授国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如神鬼、祭祀、因果报应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对于小孩子来说是难以理喻的,所以要尽量回避。

  以上仅仅是个人的几点体会,偏颇之处仅作保留。

  幼儿园国学心得篇2

  幼儿读经运动一直在学术上有争议,在社会上也很火热,上次去北大参加一个教育推广机构举办的国学推广活动,整个活动虽然有专家参加,但是始终也没能解决我脑中存在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儿童机械记忆深奥的古诗词的问题?可是,我的质疑阻挡不住民众和园所的热情,一听学《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代的东西,家长、家长和园所的热情高涨,觉得这是中国的精华,国外都在学,何况国外。他们销售人员始终强调:中国的就是世界的。五四以来中国没有出大家就是因为大家忽略了国学。其实我一直也十分推崇中文的传统文化,认为一定得传承下去,但我认为他们忽略了一个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问题:国学应该学,但是什么时候学,以什么方式学?我的疑问是:幼儿学国学是如何学的?大家知道,幼儿阶段,幼儿以机械记忆为主,但是幼儿有意义的记忆优于机械记忆。是的,幼儿花费那么多时间,是能够记忆住,但是意义如何呢?除了能背诵出原文,还有什么意义呢?大家都知道遗忘规律,这点幼儿阶段记住的东西如果不加以不断的巩固,到了小学阶段是都会遗忘的,尤其是孩子没有理解的东西,有的孩子从此养成机械记忆不求理解的习惯,以为记住的东西就行了,这也会促使孩子造成了不求甚解、不动脑筋的习惯。

  我带着这个疑问:如何解决孩子理解和记忆国学的问题看了他们的公开课,结果令我很失望,整个过程老师就简单讲了下意思,也就是理解,我想就这个过程孩子是远远不能理解古代诗词的意思的更不用说里面的意境、作者的感受了。剩下的做游戏和原文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是提升孩子兴趣的一个做法,我想如果没有这些游戏孩子根本坐不住,但是关键是他们不是真正的以游戏的方式去学习国学,而是在学国学的过程中穿插游戏,吸引住孩子。

  现在的家长总想把好的一股脑给孩子,这个想法可以理解。可是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孩子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孩子在原有经验上不断建构新的经验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吸纳知识的过程。孩子不是一个容器,我们灌输什么就能接受什么的。在幼儿阶段,孩子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只要到了5岁后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好的学习事物的方式,孩子在自己能够理解的原有经验吸纳新的经验的过程,对他们来说,经验的积累远比抽象的知识更重要,这是他们以后学习知识的基础。例如一个农村的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接触了各种树叶,到了生物课上老师讲叶的种类,孩子的脑海里就立刻出现他见过的这些植物的样子,他心想:这个叶子不是什么什么吗,那个叶子不是我见的什么什么吗?他这种了解能力远比城市孩子靠自己想象理解学习的深刻得多,有兴趣的多,效果就不言而喻。另外,比如小学自然讲磁铁的特性。幼儿阶段玩过磁铁的小朋友都很容易理解磁铁能吸什么,不能吸什么,不仅能对自己原有的经验进行梳理,还能学会总结,但是没有接触的就只能机械接受书本上的知识了,这两种学习效果的差别是显然的。

  蒙学在古代就有,但是并不代表现代的儿童也要从幼儿学起,对于他们来说那时候是古汉语,他们的日常用语和国学差别不大,但是到了现在很多语词意义发生了很大转换,这个只能靠儿童的机械记忆来解决了,而单纯的机械记忆的效果是不好的。我觉得,国学应该学,但是应该小学后学,而且一定要在孩子了解的基础上学。另外在我看来,童年只有一次,是很宝贵的,人的一辈子要学的东西很多,不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吗,幼儿阶段不可能掌握所有人类的精华,孩子学什么都有用,比如幼儿学国学并不是一无是处,起码可以让孩子体会到语言的韵律感,增强语感,通过好的老师讲其中的故事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美德,比如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等等。但是孩子的时间很宝贵,学了这个就不能顾那个,所以我觉得应该挑选最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和最重要的东西让孩子学习,这些东西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

  幼儿园国学心得篇3

  在学习第三模块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孔子与儒家思想》《老子与道德经》《唐宋诗词》《红楼梦与红学》等七部国学经典,虽然学习时间不长、断断续续,但觉着收获很多。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证明,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园长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两点体会: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园长,我们除了在能力、知识方面外,还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一个园长的权威,说到底就是"权力+人格"。尽管园长不是官,是教育家,是学者,但是园长要想管理好幼儿园,就要真正地为教职工办实事,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

  二、学习国学可以提升幼儿园的管理水平

  “入则孝,出则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首先应该具备的品质。为此,我镇组织了对幼儿进行爱心、孝心教育的活动。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

  首先制定了幼儿文明礼貌、爱心、孝心细则,并发放到家长手中,让孩子在园在家对照执行。其次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营造“孝”的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与教育相适应的,具有“孝”文化特色的、富有童趣的室内外环境,形成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氛围。三是围绕“孝心献给父母”进行了一系列德育活动。

  (1)利用重大节日、生日音乐会等举行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2)要求幼儿在一周内听一个“孝”的故事、“爱”的歌曲、“为父母做一项洗刷家务”、“帮父母做一种农活”、“给父母做一回健康服务”等。使幼儿学有榜样,爱有行动,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的优良品质。

  (3)做小小“孝子”。组织幼儿开展“我自己进教室”、“我是妈妈的小乖乖”等幼儿活动,让幼儿通过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形式,学会孝敬爸爸妈妈,养成良好的习惯。

  (4)评“孝”星。通过一定阶段的活动后,组织幼儿及家长召开家园联谊会,由教师、家长、幼儿沟通参与为每个幼儿以打星的方式评出最佳“孝”星,进行表彰奖励。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学习了国学经典后,我认为还可以在我们的活动中加入经典诵读,如《弟子规》《唐宋诗词》《三字经》等适合幼儿诵读的经典;其次让我们的环境与经典对话,收集有关宣传资料、图片、布置幼儿园的环境、氛围;三是利用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渗透教育。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各地风俗习惯等内容,让幼儿在接受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个性品质,促进幼儿园特色办园。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下一页更多精彩“幼儿园国学心得”

63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