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读书心得>

阅读笔记心得体会3篇

刘丽分享

  阅读笔记具有简便易行、可操作性的特点。将阅读笔记应用于中学化学学习中有利于学生构建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阅读笔记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阅读笔记心得体会篇一:

  “树立科学健康观、养成健康行为、提升健康素养水平、做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守护神...... ”这是全书强调的内容,也是从医学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女性健康的方法和重要性。

  由于大学时候学习的体育教育专业,相关健康生理、科学运动等内容也了解不少,所以, 对于我来说,身体健康方面有一些自己的心得, 不再多提,而我更注重的是关于心理方面的健康。

  现在的人都知道,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一个人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能称为真正的健康。对现代女性来说,保持心理健康,才可以去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同样的工作、生活,快乐与否,是有多么的不同啊!我们当然要选择快乐。

  乐观,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宽容,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善良,是人人都喜欢的,人人都愿亲近的品质,不需要刻意隐藏,就像一朵美丽的花,坦然开放在阳光下,美丽着自己,也美丽着他人;淡泊, 是清醒的减压、适度的松弛、人性的进取,是一种大智慧。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常有八九。这是一种客观规律。不可能已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在诸多无奈的人生里,微笑着对待生活吧,用开朗、积极的情绪支配自己的生命,就会发现生活有趣得多。女性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拥有了乐观、宽容、善良、淡泊四大“营养素”的女性,才是美丽的。

  境由心生,快乐靠自己创造。随时都要让自己快乐,也很重要。

  那么,保持一个童心,用孩子的眼睛重新看世界和人生,不用金钱去衡量,我们的内心的就会纯洁、美丽、温柔和宁静。

  另外,人们的烦恼和痛苦,常常与自己的情绪有关,与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有关。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就避免了思维固化而走入死胡同,转换了心情,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现在都讲情商,一个人是不是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的时候,是不是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着想,冷静理智地处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事情的结果。只要你放下自己的偏见、固执,在处理问题的话搜后从不同方面看看,不要因循守旧,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有它另外的一面,有时候还能从中得到意外的惊喜。换个角度看问题,其实就是这样简单。

  做自己的健康天使,热爱我们的生活,热爱自己的工作。女人都爱美,我也一样。喜欢把自己的衣着搭配得得体、美丽,每天都可以心情美美的出门;坚持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跳舞、书画、旅游等等,她们可以给予我美的享受和滋养;爱美的同时,自认为还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很容易在生活中寻找到美的一切,所以我是快乐的。即便是家务也不会视为负担,而是带着情趣去干。比如做饭这件事:不断尝试新花样,每道菜注重口味的同时,还要讲究配色,看上去就会增加食欲;边听音乐边做饭,兴致到时,大声跟唱,这就是我开心的事情,这样做出来的饭,吃的人一定也是开心的。

  多读书、读好书,陶冶情操、增长见识,让我们与健康和快乐同行!

  阅读笔记心得体会篇二: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阅读笔记心得体会篇三:

  柔柔的灯光撒满书屋,书桌书柜便都有了亮光。就在这静静的夜里,静静的我,捧着一本书,静静地看……贪婪地享受着夜的寂静、书的芬芳……

  《教师的别样风景》是唐劲松编著的、由华东大学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美国式教学智慧赏析。

  “教师篇”的第七节是“如何管理学生的讲话”,这真是一个很实用的问题,是我们在每一次课堂中都要遇到的问题。心里叫着好,大脑便支配着手儿在问题旁边标上“提得好”三个字。

  迫不及待地寻找答案……

  如何才能够管理你的教室中的讲话,又不至于让创造性和学习的积极性被窒息呢?

  首先,是确定如何判断在教室中的讲话是不是合适的。决定哪些适合或者不适合,要与你的学生充分沟通。第二,把讲话的基础准则建立起来。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讲话,什么时候不可以讲话。第三,使用一个持续的信号或者设置一个信号来让学生重新关注你。最后,监管,监管,还是监管。

  边画边思,用心交流,便有了自己的答案:

  一、 养成好习惯,不该讲话时不要讲。

  好说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该讲的时候,他们肯定会讲。关键是不该讲的时候,怎样才能不让他们讲呢?我们要关注课堂上的细节问题,在不该讲话的时候,不给他们制造说话的机会。

  比如课堂上让孩子们“下静息”,就是让他们休息一会儿这个环节。有些老师让孩子们把胳膊放在桌子上,头挨着胳膊,脸朝左。这样就给有些好动的孩子制造了说话的机会:哟,同桌的小辫子好漂亮呀!没忍住,伸伸手,摸摸吧。小女生讨厌地扭过脸,怒目圆睁。小男生努努嘴、挤挤眼,做鬼脸。可能争吵瞬间爆发、可能战争立马发生、可能大声报告老师……其他孩子会快速地被他们吸引,并伴有询问声、议论声……课堂秩序大乱。我是这样要求的:胳膊放在桌子上,左手抱住右胳膊肘,右手抱住左胳膊肘,头低下,额头挨着胳膊。眼睛看不到其他小朋友,大大减少了说话的机会。

  其实,课堂上要想让孩子们认真听讲,在不该讲话的时候不要讲,实际上是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备好课,把课讲得生动有趣,吸引孩子们的眼睛、耳朵,他们才会在该讲时讲,不该讲时不讲。

  备课时,我会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把教材内容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让他们在听故事中不知不觉学到新知识,轻轻松松解决问题。比如,学习《约分》时,我遍了一个“分水果”的故事;学习《公因数》时,我编了一个“猴子站队”的故事;学习《比大小》时,我编了一个“得智慧星”的故事;学习《10的认识》时,我编了一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故事……

  二、 该讲则讲,给以指导。

  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所以,小组活动、互相交流,必不可少。在活动前,我们一定要准备好活动用具、给出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

  比如,在《观察物体》一课中,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些玩具恐龙。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1、把玩具恐龙放在桌子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着桌子,坐在桌子的四周观察恐龙。把观察到的恐龙样子告诉旁边的朋友。2、恐龙玩具不动。学生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位置,再次观察恐龙,并把观察到的恐龙样子告诉旁边的朋友。思考:两次观察到恐龙的样子一样吗?为什么?

  孩子们了解活动内容后,我又在活动前打开课件,让孩子们看到具体的活动流程,确保活动顺利进行。这样,学生有秩序地活动,开心地交流,得出正确结论:观察同一个物体,所处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形状也不同。

  三、 控制场面,会放会收。

  我觉得“使用一个持续的信号或者设置一个信号来让学生重新关注你”就是一个控制场面,由放到收的过程。

  学生活动,少不了活动工具,活动结束时,我们一定要给学生收工具的时间,并提醒学生轻拿轻放,表扬哪个小组做到了又安静速度又快。如果学具没收起来,我们就慌着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话,学生手里的学具就会远远超过我们的吸引力。学生会不停地摆弄手中的学具,并陶醉其中,任凭老师讲得天花乱坠。

  书上介绍了用打手势让学生安静的方法:举起手,在空中打一个手势,表示现在不管干什么都得停下来(包括讲话),关注着我。

  很赞同这种方法。课堂上我常用的打手势是“一二三”:伸出一根手指表示一,不管干什么都停下来。接着再伸出一根手指表示二,小胳膊抱紧、小嘴巴闭紧。最后,再伸出一根手指表示三,坐姿端正看老师。

  不管你使用什么样的手势、什么样的方法,都要向学生讲清楚,并要经常使用。

  四、 爱心传递。

  有时候,在小组活动时,难免会有些孩子借机说些与活动无关的闲话,这就要求我们走下讲台,走进他们中间去,关注他们的活动情况、活动进展。我们的孩子并不坏,只是好说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当我们真正走到他们中间,俯下身子听一听他们的交流,伸出手儿摸一摸他们的脑瓜时,我们会发现,孩子们虽调皮,但可爱,童真,无法比拟!

  书籍,真是很好的东西,让多少素未谋面的人儿因为书中的文字变得熟识、相知……

  喜欢静静的夜,喜欢静静的书,喜欢静静的夜中静静看书的自己…

    436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