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读书心得>

成人之美心得体会3篇

刘丽分享

  世称孙穆王成人之美,有君子风度;但也反映了古时女子的卑贱,被当作礼品送来送去。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成人之美》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成人之美》心得体会一:

  起初借这本书的时候,是因为图书室的老师向我推荐,说这本书很不错。借来后,在学校是没有时间看的。利用暑假时间在家随意翻翻,每次阅读都让我深有感触,或是扎心,或是感动,或是赞叹,继而想要学习,但又有些许矛盾。

  书中的思想、案例都是我在努力实现的和谐课堂的影子。可又是我想学,一时半会儿又学不来的。也许这就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所留下来的影响吧!虽说我想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但在我们的思想深处还隐藏着“我是你的老师”这种高高在上,绝对权威的思想。刚读了第三章第五节《我们都是平等的》,里面有很好的思想,也是我想表达的,摘抄一点。“平时教师要找学生了解教学后的反馈意见时,班主任要找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或谈心时,学生来到办公室后,我们的老师总是习惯于让学生站着说话,学生敬礼,老师不还礼。”“在课堂上,学生只能俯首帖耳,不能乱说话。他们想要发言,必须是在老师提问时,并经过老师的允许,否则,将受到校规的处罚。”“我们习惯于高居讲坛,侃侃而谈,学生也习惯于正襟危坐,洗耳恭听……师生之间的等级观念也自然成了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书中还写了一位外国校长的做法,让我颇受教育。这位罗伯特校长在学校要排练一个重要的文艺演出时,不幸得了肺炎,所以没能到现场参加排练。等到演出快要开始时,他在打完吊针后去巡视,却发现演出的队形排的不好,需要调整一下,可当时已临近午休,孩子们也都饿了。他很是自责,因为排练时自己未能到场而浪费了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所以他真诚的向学生道歉:“亲爱的孩子们,昨天你们排练时我没有来,现在让你们重新调整一下队形,因此浪费了你们的时间和精力,很是对不起。”然后他又向分别在三个侧面的学生鞠躬。就这样一个动作,却让学生很感动,他们没有抱怨,而是快速有序的调整好了队形。并且在日后有一位学生在校园看到校长,为了向校长问好,跑的太快摔了一跤,他不顾疼痛,来到校长面前深鞠一躬,大声问:“校长好!”校长问他找自己有什么事,他说没有事,只是要来向校长问好,因为校长给口琴表演的同学行过礼。读了这个故事,我想会勾起我们心中的一点点的东西,也会让我们学习一点东西,以后对学生的态度上也许会有一些改变。

  读到第一章第四节《给孩子一双翅膀》时,也有一些感受和想法,就写了下来。这里说我们老师往往是在用自己的思想去教育学生,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如书中所说:“老师的视野就是学生的视野,鼠目寸光的老师不可能培育出伟大的学生。”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问号,毕业时却像句号,这只能说明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是啊!我们的学生入学时如同一群叽叽喳喳唱着不同歌儿的小鸟儿,活泼的来到校园,经过我们的一番教育却成为一只只被剪掉翅膀的可怜的鸟儿,只能拘泥于地面,却很难再插上那想象的翅膀翱翔于天空之中了。这是学生的可悲,也是教育的可悲,更是我们老师的可悲。我不想被人称为鼠目寸光的老师,也不想被人成为剪掉鸟儿翅膀的老师。但我敢说我没做过这种鼠目寸光的事情吗?难道我就没有拿起剪刀剪掉过那想象的翅膀吗?我不敢说,我不敢说我没做过!我不是有意,但在无意中我肯定做过!

  当学生的答案超出标准答案,甚至离题万里时,我们能否看到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之光呢?

  面对着试卷或作业,当你批到“冰雪融化后会变成什么”的问题,有的学生写“水”,我们打对号,而有的学生写“春天”,我们是怎么处理的呢?是毫不客气的打错号,还是给予鼓励和赞赏?赞赏他那富有想象力的创造性思维呢?

  当一个学生用“想”造句,说:“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我们是因为花开怎么会有声音,打上大大的红叉,还是因这子有诗人般的浪漫,写下这优美的句子,大加赞赏呢?出于对语文教学的严谨,我们会认为不符合事实而给予错误的处理。也许就因为我们这个大红叉而捆住了孩子那双幻想的翅膀,使他的想象力不能展翅高飞。

  想到这里我都觉得心被扎的很痛,我的心被紧紧的揪在一处,拧成一团,像这样类似的拙劣的行为,我岂不是做过多次吗?我手中的红笔不就是那可恶的锋利的剪刀吗?我要摆脱这样的拙劣,这样的愚蠢,使我手中的笔成为赞赏的精灵,用它点亮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使它们重新展翅翱翔于那蔚蓝的自由的天空之中!

  《成人之美》心得体会二:

  《成人之美》是一本可读,可思,可接受;可读,可思,可反对的作品;《货币战争》是一本可读,可思,可接受;可读,可思,可反对的作品。

  单就《货币战争之我们错怪了美国》来说,多数论据符合实际,部分推论过于牵强(这是整篇货币战争的弱点所在)。这些论据以及论证过程得出的结论就是“防治货币侵略”,从自己多年金融领域的工作经历总结,这个结论我是赞同的。

  一、对于带有幻想的普世价值观者(如余世存),虽然其“成熟的智彗与赤字般的童心”为警世名言,中国三位一体的现状也不无道理,但其在《成人之美》中的倾向则是其有意或无意忽略了历史、人性,并且因为过度愤懑而使得“爱、怜悯、包容”这些基本的普世价值观产生了游离效应,摆错姿态而导致了其不断的对其理想的偏离。又由于偏离导致了偏颇、武断,使得其立意优秀的文章出现了数处错误结论,直接厄杀了众多本应顺着文章立意开始反思的萌芽。

  《应该》《错怪》两文则基本反击了其中国“光荣独立”,封闭、自绝的论点。如果象余老师那样书生意气地要求中国对从头到屁股全是精华的西方文明开放,那么中国就必将丧失对本国经济的掌控,丧失对满足人民正常利益诉求的能力,不可避免地沦为利益为本、多重标准的西方文明的附庸。

  如此状况,那么这样的普世价值观者也许会说:全是糟粕的文明被满身精华的文明所同化,达济了民主、人权、平等、博爱、自由等等,有何不可?

  呜呼,世界大同了,15亿中国人都民主了,然经济命脉握于人手,西方的自由、平等属于你们吗?获得了有限的自由、平等,就需要付出全部的尊严,这就是你们要的吗?是你们要给15亿中国人接受的吗?这是你们要全世界还没有普世的人类接受的吗?醒醒吧,只要人性尚在,脱离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普世的自由民主也就不可能实现;

  二、所以坚持普世价值观,不等于为了一个理想状态,而不分历史、不分文明、不分民生地否定所有阻碍理想状态实现的现实。期望但不幻想,对历史、现实、未来有清醒认识和合理期望,涉及民族、国家利益大是大非的时刻(而这些又是真实普世状态的组成部分),不应以幻想的普世价值态度为这些大义者扣下“民族主义”的帽子。否定一切不符合理想的普世态度,其实是对“人性范围内能够达到的普世状态”的否定,类似空想社会主义一样将真实的普世蓝图描画成“空想普世主义”,甚至“无视人性,无视生命的反自然普世主义”;

  3.个人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是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兴盛也好,为了个人福祉也罢,其实是在为“人性范围内真实的普世蓝图”而写下庄严的一笔。这一笔必然包含着其个人的自省、反思、善与恶的博弈;

  4.中国的某些高官,虽然《货币战争》的推论牵强,有些属于哗众取宠,但其《错怪》得出的结论是否指明了你们曾经的思维盲点?你们是否意识到金融体系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福祉的重要性,如果在外汇储备蒸发3000亿的之后,还不能以问责的心态来自省、反思,还要把外资控股比例提高到45%,还在那刚愎自用地执行打压民生的经济政策,牺牲全民利益来接受美国的通胀输出,那么你们将毁灭15亿人有意识、无意识的努力,你们将会把国家多年积累的财富拱手送人,你们将浪费中国经济文化崛起的历史性机遇。如此,“我们将留给后代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你、我、他都将成为千古罪人,即使你、我、他在那笛声轰鸣的时刻潸然泪下,在那3分钟后,一同信心满怀全心进取,也无法改变属于你们自己又捎带给我们的“千古罪人”的头衔!

  能写下这些文字,感谢窑哥,感谢楼下的月亮,感谢道老,感谢格林屋主。

  《成人之美》心得体会三:

  喜欢深夜一个人坐在电脑前,静静地读天南地北博友的文章,这样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也很少写感悟了。周围的人几乎都在平淡的过着日子,完成本职工作后,玩玩游戏,打打牌,喝喝酒,一天天就这样过去了。其实我也在混时间,只不过比他们“高雅”点罢了。读些小文章,没有目标,没有压力。

  梁卫星的《成人之美》,我在以前读过几章,印象不错,但忙起来就没有心情读下去,《读写月报》后几期的连载被抛掷在一边,寒假开始阅读继续阅读,读得很沉重,教育现实如此阴暗,或许艺术高于生活,我生活的环境里找不到像海老师江念痕一类的人,我们有的是兢兢业业工作的普通老师,也没有书中所描写的办公室里的争斗、荤段子,但十几年的工作给我的感受是生活更加平庸。海无言、江念痕他们的对话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海老师身上有更多作者的影子,我读小说的同时又认真阅读梁先生新浪博客中一些文章,他的文字对我触动很大,他的博学让我羞愧,自己读书之少,尤其哲学,几乎什么也不知道,所以年前买了《存在与时间》,还没开始阅读,今后尽快补上哲学这一课。梁先生对当前教育现状认识非常透彻,他的文字犹如鲁迅先生的文字给我更多的思考,虽然读他的文章我经常皱着眉头。

  年假中我经常在网上寻找志同道合的博友,教育博客越来越趋于平静,不再如一两年之前那般蓬勃,我又在新浪、网易、教育在线找了几个好看的教育博客,今后更加专注教育类文章,今后也试着自己写点东西,受网易老班老板的影响,静下心来做点事享受教育的乐趣。网络不是虚拟的,许多热爱教育的朋友让你不再孤单。

    40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