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报告总结>工作报告>

呼伦贝尔政府工作报告

琢妤分享

  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位于中国呼伦贝尔市,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呼伦贝尔政府的工作报告是怎样的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呼伦贝尔政府工作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呼伦贝尔政府工作报告篇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影响,努力克服经济社会转型和矛盾易发多发等各种困难,以“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统揽全局,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呼伦贝尔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335亿元,增长1.62倍。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912亿元,增长2.75倍。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37.27亿元,增长1.39倍。地方财政总支出达到294.44亿元,增长2.1倍。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8.3:46.3:35.4,工业主导地位初步确立。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产量实现五连增,达到113亿斤。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实现四连增,达到1830万头只。工业迅猛发展,累计投资1762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836个,对GDP贡献率提高11.6个百分点,达到3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399亿元,增长1.48倍。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达到1430万人次和215亿元,均增长了3倍。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居全区第五位。单位GDP能耗下降3.79%,完成了节能节水减排任务。

  ——发展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城市建设投资960亿元,实施供水、供热、道路等项目1280个,建设房屋3442万平方米,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公路投资282亿元,新增7109公里,总里程达到20786公里,路网密度达到8.22,实现了嘎查村全部通公路,绥满国道阿荣旗—博克图—牙克石段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铁路投资53.4亿元,新增185.4公里,滨洲铁路复线全线贯通,两伊铁路建成通车,阿扎铁路进展顺利。民航投资4.89亿元,呼伦贝尔海拉尔机场开通国内外航线33条,跨入“百万空港”行列,满洲里机场改扩建全面完成,根河通用机场正式通航,通用机场群建设有序推进。电网投资88亿元,呼伦贝尔至辽宁500千伏直流送电通道和500千伏海北输变电工程投入使用,城乡电网供电保障能力逐步增强。水利投资37.8亿元,建成了1个水利枢纽和3个中型灌区,水库库容达到93亿立方米,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69.5万亩。工业园区投资95.3亿元,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加大改革力度,森工集团和地方林业六局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改革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和森工集团主辅分离基本完成。呼伦贝尔电网整体划转国家电网。财政、金融、农村牧区、文化、医药卫生和事业单位等改革不断深化。引进神华集团、中国黄金、同联制药、阜丰科技和大连万达等38家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0家。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整合了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了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成立了呼伦贝尔城市投资公司和水务投资公司。努力提升对俄蒙开放水平,蒙古国领事馆设立工作取得突破,海拉尔国际航空口岸落地签证业务获得批准。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通关能力提升到5000万吨和500万人次。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130亿美元。主动融入东北老工业基地,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累计引进国内(市外)资金2449.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2亿美元。非公经济长足发展,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持续加强。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累计发放资金10亿元。退耕300万亩,退牧3313万亩。投入6.9亿元,治理沙地452万亩,草原沙化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造林577.4万亩,森林蓄积量增加8170万立方米,达到11.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1.3%,提高2个百分点。承办了第九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淘汰落后产能,关停14台小火电机组、12个小水泥厂、9个小煤矿和1家造纸企业。开展绿色、生态、和谐矿山建设,矿山企业保护生态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逐步增强。我市已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低碳试点城市。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0060元,年均增长14.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9130元,年均增长16.7%。人均消费支出达到9733元,年均增长15.2%。城乡居民人均储蓄达到2.13万元,年均增长16.5%。私家车保有量达到16.3万辆,年均增长18%。保障性住房投资209.3亿元,开发1346万平方米,惠及26.27万户家庭,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增加10平方米。城镇新增就业14.23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36.09万人,就业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累计支出保障金130亿元。城镇低保月标准累计提高196元,农村牧区低保年标准累计提高1580元。扶贫开发累计投入资金10亿元,实现30万人脱贫。累计为民办实事90件,呼伦贝尔爱心家园、海拉尔火车站和中心城区供水等一批重点公共公益工程投入使用,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社会建设发展步伐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部完成,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创新型呼伦贝尔建设扎实推进,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五张文化名片”影响广泛,14个图书馆和42个博物馆免费开放,大型历史话剧《拓跋鲜卑》荣获“五个一工程奖”。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供应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人口和计生工作稳步推进。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承办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成功举办了全市第三届那达慕。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7件、建议765件,政协委员提案1238件。行政执法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加强社会管理,推进社区整合,社区服务条件明显改善。恢复乡镇苏木建制27个,建设周转房5.8万平方米,改善了乡镇干部生活工作条件。畅通信访渠道,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累计化解积案2259件。圆满完成了维稳安保任务。国防和双拥工作成效突出,连续三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良好。平安呼伦贝尔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统计、审计、供销、质监、国土、物价、工商、人防、广播电视、气象、地震、残联、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和红十字会等工作都有新进展。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实现重大跨越的五年,是全市各族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驻呼军警部队指战员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呼伦贝尔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必须坚持美丽与发展双赢。绿色是呼伦贝尔的底色,保护好这片绿色净土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贫穷保护不了美丽,发展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二是必须坚持扩总量与调结构并重。没有足够的经济总量,就谈不上结构调整;没有科学合理的经济结构,更不可能持续做大经济总量。扩大总量是当务之急,优化结构是长远之计。三是必须坚持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同步。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一定要牢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将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人民。四是必须坚持经济与社会统筹。没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就缺乏支撑;没有社会进步相适应,经济发展也难以持续。我们必须做到经济与社会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回顾过去五年,也要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发展不足,我市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不优,一产不够强,二产不够大,三产层次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县域经济活力不足,缺少发展的内生动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任务艰巨,基础设施瓶颈还没有根本解决,改善发展条件任重道远。部分群众生活仍然困难,改善民生压力较大。基本公共服务相对滞后,社会建设仍然薄弱。影响我市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维护稳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作风不实、紧迫感不强和不廉洁、不作为、不敢担当、不负责任的现象,抓落实的本领和能力不足,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主要任务

  党的判断,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综合分析今后五年面临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总量小和发展不足这个基本市情没有变,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和改善公共服务的期待没有变,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这个阶段性社会特征没有变,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同全国全区一道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急迫而艰巨。我们一定要有形势逼人、寝食难安的紧迫感。同时,更要看到,国务院关于支持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西部大开发二期规划、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第二个十年规划、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一系列政策持续发酵,我们多年奠定的基础更加坚实,各族干部群众盼发展、促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加之,我市资源丰富、区位独特、产业多元、后发优势明显。这些都将成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有利条件。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攻坚克难,殚精竭虑,苦干实干,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的总体要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以投资和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增强产业发展能力、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7%。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7%。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节水减排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完成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要着力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稳定实现经济结构由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一要扩总量。到2017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工业总产值突破24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工业占GDP比重接近50%。二要调结构。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做好煤炭和煤基精深加工,扩大电力规模,拉长有色金属链条,发展新型建材和绿色食品,形成集群联动发展格局;非资源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能源等产业,强化科技支撑,延伸产业链条,到2017年,非资源型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三要上台阶。工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单位产值能耗逐步下降,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行业竞争力和产业支撑力进一步增强。到2017年,打造煤电化和农畜产品加工2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形成1个产值超千亿元的核心经济开发区和3个产值超五百亿元的工业园区,建成5个以上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

  (二)全力推进农牧林区繁荣发展。以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为核心,努力推动我市由农牧业大市向农牧业强市转变。到201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50亿元,粮食产量达到170亿斤以上,牧业年度牲畜存栏稳定在1800万头只,畜牧业占农牧业比重达到50%以上。

  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水利建设,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种养业内部结构调整。到2017年,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00万亩,土地流转1000万亩,草牧场流转2000万亩,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

  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依托丰富的农畜产品,以玉米、油料、肉、乳等产业为重点,延长产业链,提升农畜产品转化能力。扶持做大玉米深加工产业,统筹谋划大型肉类深加工龙头企业,研究整合乳品加工产业。重点支持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发展,到2017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加强基地建设,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优势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向重点区域集中,土地草牧场流转向种养大户、合作组织和大型龙头企业集中。到2017年,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农畜产品加工形成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35%以上。争创国家驰名商标,打响呼伦贝尔品牌。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完善公共服务,扶持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加强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医疗、信息等公共服务水平,改进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生态优美、经济发展、生活舒适的新型农牧林区。

  (三)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具有扩大投资和拉动消费的双重功能。到2017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社会结构实现由农村牧区社会向城市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加快呼伦贝尔中心城区建设。实施“东扩西优、南联北延”发展战略,扩大中心城区规模,统筹推进“一城三区一镇”一体化发展,率先将海拉尔打造成在蒙东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中心城市。到2017年,人口规模达到4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131平方公里。把握好力度和节奏,推进新区河西、河东和东山组团建设。打造新型城市综合体和产业集成地产。抓好海拉尔老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和供热、供电、小巷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伊敏河景观带、东山城市功能区、西山生态景观区和城北海拉尔河湿地等项目。实施城市出口畅通工程,建成城市外环路。打造交通便捷、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中心城区。

  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满洲里、牙克石、扎兰屯等区域中心城市要突出地域特色,科学规划,提升城市品位。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人居环境。出台人口向城区聚集政策,按照“自愿为主、来去自由”的原则,鼓励农牧民和林区群众在土地、草牧场和林地权属不变的前提下进城安居。推动森工、农垦和地方林业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加快城关镇和重点镇建设。规划先行,突出特色,注重实效,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

  (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是就业的最大容纳器。到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0%以上。一要加快发展旅游业。依托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和区位优势,打造原生态多民俗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加快星级酒店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精品路线,加强宣传促销,促进草原森林和四季旅游均衡发展。规范经营秩序,强化执法检查和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二要大力发展物流业。依托海拉尔、牙克石、扎兰屯等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重点物流地区和物流港,培育大型物流龙头企业。依托口岸城市和支线机场,发展国际物流和空港物流。抢抓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打造工业物流体系,提高物流业专业化水平。三要努力提升商贸业。引进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建设商业综合体,推动商贸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电子商务、设计研发等新兴业态,提升商贸业信息化水平。抓好粮食、蔬菜、肉乳等农畜产品的加工、仓储和流通。四要着力壮大金融业。引进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培育地方金融机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扶持本土企业上市。

  (五)建设美丽呼伦贝尔。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好生态环境。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完善我市森林、草原等专业规划,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严格控制开发区域和开发强度,新上项目坚决做到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不上,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不上,不符合空间布局规划的不上,真正实现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落实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退牧、天然林保护二期等重点工程。到2017年,全市可利用草原的20%实现禁牧、55%实现草畜平衡。坚持每年治沙100万亩。加大生态移民力度,建立生态无人区。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量化生态指标,面向社会公布,接受各界监督。加强动植物保护,严惩乱砍滥伐、毁林毁草开荒、河流污染等行为。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培育优质生态产品,逐步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

  (六)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开放是激发内力、增强活力的关键。

  推动森工集团发展壮大,将其培育成林业、木材加工、旅游、矿业多元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重点培育农垦集团,将其打造成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化航母。全面启动地方林业改革,形成新的适应市场的体制机制。完善呼伦贝尔经济开发区运行机制。加快理顺中心城新区管理体制。健全城投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整合旅游资源。支持企业进行战略重组。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市与各旗市区财政体制。扶持小微企业和本土企业发展,重视本土企业的培育,建设民营企业服务平台,确保为非公经济平等配置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积极主动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产业、基础设施和政策上对接,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支持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强化区域合作,放大政策效应。加快中俄蒙合作先导区政策和规划的争取,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产业带动型和生态环保型项目。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新的突破。

  (七)全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加强分类指导,统筹推进,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一要认清特色资源。县域经济的本质就是特色经济。发展县域经济,要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认清特色资源,选准区域特色,努力走特色鲜明的产业化发展路子。二要培育主导产业。突出差异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优势资源来确定主导产业,集中精力将主导产业培育成为立旗立市的大产业,围绕主导产业搞配套、搞延伸、搞协作,形成产业集群。三要抓住关键环节。各旗市区要选准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有选择地推进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商贸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各自发展模式。四要突出招商引资。项目和投资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要积极争跑,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五要优化发展环境。认真落实上级政策,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各个领域,使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五年的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公路重点推进新林北—扎兰屯—那吉屯高速公路、拉布达林—海拉尔一级公路等高等级公路建设,建设里程1036公里,与自治区基本同步实现县县通高等级公路。铁路重点推进滨洲铁路电气化改造、满洲里—伊尔施等项目,新增里程930公里,运输能力达到2.3亿吨。民航重点推进扎兰屯支线机场和一批通用机场建设,启动呼伦贝尔海拉尔机场迁建前期工作,打造市域一小时航空圈。电网重点加快500千伏和220千伏主网架建设及城乡电网改造,推进电力二期外送项目。水利重点推进诺敏、晓奇等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和尼尔基下游30万亩灌区建设。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00万亩,其中膜下滴灌达到200万亩。信息要提高通信、广电、计算机骨干网络的覆盖度,建立和完善云计算等各类信息服务应用平台。

  (九)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实施“五大工程”。一是收入倍增工程。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五年脱贫15万人。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到2017年,居民收入实现翻番增长。二是就业促进工程。坚持就业优先,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到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以上,农牧民转移就业37万人以上。三是社会保障工程。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为重点,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百姓安居工程。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从根本上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环境。五是“菜篮子”工程。加强蔬菜基地建设,提高本地蔬菜产量;建立外来蔬菜绿色通道,减少流通环节;加大冬季仓储物流基地和平价超市建设,平抑菜价。

  (十)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确保社会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教育发展步伐,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完善教育基础设施,促进均衡发展,普及规范15年国民教育,抓好校外教育,支持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教育部评估验收,提升高等学校办学实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草原书屋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蒙中西医”并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注重地方病和传染病防治,提供安全有效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和机制,实现监督网全覆盖。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实现旗市区综合性体育场馆全覆盖。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力度,提升居民文明素质。继续推进双拥模范城创建,巩固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

  加快社区建设,完善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加强安全生产,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各单位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长效机制,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性公共事件。统筹推进计生、统计、人防、红十字会、广播电视、工商、质监、气象、地震、老龄、民族宗教、残联、档案史志等工作。

  (十一)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府自身建设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一要建设廉洁政府,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强化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约束,严格规定重大事项决策、项目审批、资源配置等各项程序,完善政府采购的方案细则,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滋生。强化监察审计职能,坚决查办大案要案,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二要建设效率政府,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全面强化政府行政审批中心职责,减少审批事项,减化办事程序,公开办事流程,凡是属于市本级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都要在行政审批中心办结。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要进驻行政审批中心,实行全程监督,对效率低下、久拖不决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三要建设法治政府,做到依法治市。始终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切实解决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四要建设责任政府,提高政府执行力。时刻牢记政府就是服务,权利就是责任,始终保持勤勉敬业的状态、真抓实干的作风,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职责,做到勇于担当、敢于负责,让人民满意。

  三、2013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之年。统筹考虑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根据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确定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8%。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节水减排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必须在保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和抓落实上下功夫,重点做好七项工作。

  (一)以项目和投资为重点,确保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实施市本级重点项目100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达到20%。

  继续做大传统优势产业。煤炭行业重点推进大唐谢尔塔拉露天矿和新左旗白音查干煤田等项目建设,确保扎尼河露天矿投产达效,全年煤炭产量超过1亿吨。电力行业重点推进华电莫旗2×35万千瓦、华能牙克石2×20万千瓦和东海拉尔2×35万千瓦热电联产等项目,启动企业自备动力车间建设,电力装机达到840万千瓦。化工行业加快神华褐煤综合利用多联产升级示范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中煤集团200万吨化肥等项目,争取神华陈旗1000万吨褐煤提质项目一期100万吨达产达效,形成10万吨二甲醚和110万吨尿素生产能力。有色金属行业确保驰宏20万吨铅锌冶炼投产,开工建设中国黄金多金属矿分步回收综合利用等项目,形成日处理10万吨矿石采选能力。加快蒙西、北疆等水泥项目建设,熟料产量达到720万吨。推进石油等产业发展。

  着力推进非资源型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重点开工建设同联集团扎兰屯100万吨玉米加工等项目,确保阜丰集团200万吨玉米加工项目达产达效,玉米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装备制造业重点加快山东能源枣庄集团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建设。生物制药业确保北方药业二期和鸿洋药业一期竣工投产,开工建设鸿洋药业二期和北方药业三期工程。推进风能、光伏和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启动云计算项目。

  全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突出抓好园区项目招商。做好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修编,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抓好土地运营和融资贷款,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服务能力,争取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完善各园区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土地收储,加快伊敏煤电基地和扎兰屯岭东、阿荣旗建材、满西产业基地等工业园区建设,增强园区自我发展能力。

  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落实上级各项政策,搭建服务平台,完善融资担保,培育本土企业,推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二)以农牧业产业化为重点,加快农牧林区发展步伐。以农牧业产业化为引领,加大投入,调整结构,提升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农牧林区经济发展。

  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抓好玉米、油料、肉、乳和林果等十大产业,重点在精深加工、产业延伸和产品升级上下功夫。扶持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同联药业、阜丰科技、雀巢和中荣等龙头企业发展,以组建呼伦贝尔肉业集团为核心,在大型龙头企业培育上取得突破。引入战略合作伙伴,通过战略重组,培育加工、流通等大型龙头企业。

  推进农牧业基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投资建设基地,新建中荣万头肉牛育肥场等规模化标准养殖场100个,加快雀巢奶业基地建设,推进农区设施养殖基地建设,增加玉米、大豆、马铃薯等标准化种植基地,启动建设良种繁育基地。规范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合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加快农牧林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提高农区畜牧业占全市畜牧业比重,提高畜牧业占农牧业的比重。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要以增加玉米种植面积为主,确保今年达到900万亩。加大林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替代产业,改变产业单一局面。

  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农业综合开发,流转土地550万亩、草牧场1100万亩。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新增节水灌溉43万亩,其中玉米膜下滴灌达到30万亩。做好“呼伦贝尔羊肉”等3个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注册。

  加快新农牧林区建设。推进农牧林区水利、电网、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益设施建设。解决1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做好农村危旧房改造和环境整治等工作,改善农牧林区面貌。

  (三)以旅游和物流为重点,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持续做大旅游文化产业。整合旅游资源,搭建旅游投融资建设平台,市场化开发运作旅游景区。完成呼伦贝尔民族文化园、蒙兀室韦·蒙古之源民族文化园、大兴安岭森林火车游等项目建设,提升景区建设水平。打造海拉尔—满洲里—阿尔山—柴河黄金旅游线路,推进森林深度游,开发冬季冰雪旅游,启动旅游服务驿站建设,促进草原森林旅游均衡发展。加快星级酒店和旅游网络平台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建立行业管理平台,强化行业培训和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均增长20%以上。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新的文化旅游品牌。加快物流业发展。整合现有物流企业,启动大型物流交易市场。确保牙克石大兴安国际物流园建材和商贸区投入使用。加快建设海拉尔中俄蒙国际物流园、扎兰屯岭东商贸物流园和阿荣旗中心物流园。建设海拉尔红星美凯龙城市商业综合体、满洲里国际木材交易市场。促进金融业发展。推动金融企业增设分支机构,引进新的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提升商贸业水平。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2个配送中心和100个村级连锁农家店。发展研发设计、商务会展、网店快递、家政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四)以生态保护与建设为重点,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统筹抓好天然林保护二期、重点公益林保护和退牧还草二期工程,继续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各项政策。退牧还草415万亩、禁牧2850万亩、草畜平衡7500万亩,森林采伐量控制在110万立方米以下。完成100万亩沙区治理任务。继续开展绿色、生态、和谐矿山建设。推进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和小流域治理。加强生态治理后期管护,巩固生态治理成果。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严惩毁林毁草开荒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提升土地优化利用率,拓展建设用地6000公顷,完成10万亩土地项目整治。完善森林城市建设,重点实施中心城区北出口绿化。开工建设呼伦贝尔自然博物馆。

  (五)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市建设。投资339亿元,建设房屋1350万平方米,实施给排水、供热、城镇道路等251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完善中心城新区河东组团城市设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中心城新区河东部分建设,开工建设伊敏河景观带,建成成吉思汗大街等14条道路,确保中心文化区“三馆一湖”投入使用。建成中心城东出口和西出口道路。加快城市环路建设,建成中心城区西环路。理顺呼伦贝尔中心城新区管理体制。加大东山组团、满洲里、扎兰屯、牙克石、阿荣旗等新区建设力度。

  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投资55亿元,重点推进国道那吉屯—尼尔基、省道金边壕—大兴等13条公路建设。铁路投资60亿元,重点实施阿荣旗—莫旗铁路、海拉尔—拉布达林—黑山头铁路、满洲里—伊尔施铁路和滨洲铁路电气化改造等10个项目。民航投资2亿元,开工建设扎兰屯支线机场和新右旗、莫旗通用机场,组建呼伦贝尔通用航空公司。积极开辟境内外旅游航线。水利投资15亿元以上,确保扬旗山水库蓄水,开工建设扎敦等水利枢纽和尼尔基水利枢纽下游30万亩灌区,推进晓奇、诺敏水利枢纽前期工作。电网投资18亿元,开工扎兰屯500千伏变电站工程,推进33项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加快平安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和数字城市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六)以提升经济发展活力为重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支持森工、农垦等国有企业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地方林业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改革。规范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征缴和国有资产运营行为。做好事业单位改革机构分类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完善新农合市级统筹管理,推进县级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完善市与各旗市区财政体制,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非税收入收缴制度等各项财政管理改革。

  加强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上的对接,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争取将我市设立为国家开发开放与保护生态环境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支持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高质量做好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启动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规划和满洲里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大口岸、对外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中俄蒙经贸文化合作。推进诺永达拉果铅锌矿和别列佐夫铁矿等境外项目建设。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口岸过货量保持稳定增长。

  优化发展环境,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非公企业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围绕重点项目搞协作,围绕大型基地搞配套,非公经济占GDP比重保持在50%以上。

  (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同时,更要全方位关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解决好供热、供水、供电、供气等生活保障问题。妥善安排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统筹抓好粮食销售、牲畜出栏、蔬菜供应和物价稳定等事关群众收入的问题,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老城区要继续推进亮化、绿化、美化和小巷治理工作,改善人居环境。新区要重视做好居民出行、购物、上学、就医等配套工作,加快完善功能。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指导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海拉尔科技示范园区申报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幼儿园和风雨场馆建设,做好校车的安全运营与管理。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启动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内蒙古蒙古族源博物馆和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改造等项目。推进医改示范区建设,继续实施卫生信息化工程,完成呼伦贝尔市卫生信息平台及应用系统建设,建成覆盖全市的120医疗急救指挥系统。扶持蒙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体系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体育竞技水平和群众健康水平。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提高自救互救技能。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做好残疾人和老龄工作。落实民族宗教政策。统筹抓好人口与计生、统计、审计、人才、气象、广播电视、人防、质监、地震和档案史志等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社区建设,实施农村牧区社区建设试点。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化、常态化,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把矛盾化解在源头,确保社会稳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推进国防动员和军警民边防体系建设,开展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按照各自职能开展工作。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认真执行人大及其会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行各项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

  呼伦贝尔政府工作报告篇2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五年来,特别是党的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政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坚持“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总体要求,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开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96亿元,五年增长0.7倍,年均增长10.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大关,这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5661.4亿元,增长1.8倍,年均增长19.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3.3亿元,增长0.6倍,年均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87亿元,增长0.7倍,年均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46亿元,增长0.9倍,年均增长13.1%。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

  经济结构调整迈上新台阶。“五大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19.6:42.1:38.3优化为16.5:44.6:38.9。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124.2亿斤,实现“十二连增”。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加速,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到2136.7万头只,农区牲畜头数占比达到72.2%。农牧业产业化力度加大,农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25亿元,是2010年的2.7倍。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五年提高15.8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引进培育了阜丰集团、北方药业、呼伦贝尔肉业、云南驰宏等一批大型企业,玉米加工、生物制药、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有色金属等新的优势产业发展实现突破。非资源型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7.5%,五年提高3.7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服务业蓬勃发展。旅游规模达到1417万人次,年均增长12.3%;旅游收入完成448.4亿元,年均增长27.9%。金融、保险等行业大幅增长,社会融资总规模连续三年超过存款总额,达到1587亿元。非公经济活跃度明显增强,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5%,五年增加14.9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保护迈上新台阶。生态建设五年投入63.4亿元,是“十一五”的3.6倍。造林61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1.4%,新增活立木蓄积量1.2亿立方米,我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和“低碳试点城市”称号。累计发放草原生态补助奖励资金26亿元,禁牧和草畜平衡1.04亿亩,惠及873个嘎查村、13.7万户、39万人。沙区综合治理累计投入8.8亿元,完成541.9万亩,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双减少”。推进呼伦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位上涨3.2米,水域面积达到2038平方公里。绿色矿山、和谐矿区建设持续推进。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节水任务。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城乡建设成效显著。五年投入1664亿元,是“十一五”的3.9倍。房屋建设连续五年超千万平方米,海拉尔火车站、爱心家园、市政务服务中心、民生大厦、“三馆一湖”等一大批重点工程投入使用。累计实施供水、河道整治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1400多个,完成投资377.4亿元,是“十一五”的3.3倍,人均道路和公园绿地面积分别增长82%和53%,伊敏河综合治理工程主体完工。城市新区建设有序推进,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4.5平方公里。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五年投入535.4亿元,是“十一五”的1.6倍。高速公路达到453公里,一级公路达到543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3483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到2236公里。海拉尔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83万人次,扎兰屯支线机场和根河、阿荣旗、新右旗三个通用机场建成,机场群建设初具规模。红花尔基水利枢纽投入使用,扬旗山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完工。供电能力明显改善,基本形成了以500千伏和220千伏为主网架、110千伏及以下为配网的电网架构。

  改革开放迈上新台阶。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累计实施经济、生态、文化、社会领域改革234项,形成成果129项。政府机构改革如期完成,精简、取消、下放539项行政审批事项,占全部审批事项的80%。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组建了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城投集团等9个投融资建设主体,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家非公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实现了直接上市融资零的突破。农村牧区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土地、草牧场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流转土地1000万亩、草牧场1500万亩。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蒙古国驻呼伦贝尔领事馆正式开馆。“呼伦贝尔--天人合一的地方”城市宣传片亮相纽约时代广场,提升了呼伦贝尔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137.8亿美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引进国内(市外)资金3496.2亿元,是“十一五”的2.1倍。

  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民生投入大幅增加。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2.5%,五年年均增长1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844元,五年增加11987元,年均增长11.4%;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32元,五年增加5337元,年均增长13.9%,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双双跑赢GDP和财政收入增速。“十个全覆盖”工程累计投入110.8亿元,1207个行政村85%实现全覆盖,279个自然村屯实现全覆盖,农村牧区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扶贫开发成效明显,五年投入101.2亿元,脱贫21.2万人。保障性安居工程五年投入400亿元,建设、改造住房28万套,其中城市棚户区5.9万套,建立起了多层次、全覆盖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创业就业工程扎实推进,新增城镇就业18.2万人。累计发放购煤补助4.1亿元,23万多户低收入农牧民家庭受益。发放助学金1.9亿元,帮助5355名低保家庭的孩子圆了大学梦。为每个零就业家庭至少解决1人就业,实现了动态清零。

  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城镇低保标准由每月282元提高到468元,农村牧区低保标准由每年1847元提高到3300元。蔬菜仓储设施达到20万立方米,建成75家蔬菜平价超市。投资15亿元,实施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和“拆炉并网”工程,拆除锅炉120座,新增集中供热325.8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城市燃煤污染问题,中心城区的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2项,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投入使用,科技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教育五年投入25亿元,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持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基本建立,常住人口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以上。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人口出生水平保持稳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部免费开放,民族历史话剧《拓跋鲜卑》、广播剧《彩虹升起的地方》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全民健身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竞技体育水平大幅提高。食品药品监管实现全覆盖。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档案史志、市场监管、气象、人防、地震、工青妇、红十字、科协、关工委、残联和老龄等工作都有新进展。

  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和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5件,意见、批评和建议666件,政协委员提案1165件。建立了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和法律顾问制度,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备案、审查机制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市稳步推进,获得国家“六五”普法先进城市称号。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28项具体要求和市委相关要求,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得到加强,“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三公”经费缩减31.2%。

  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成功承办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呼伦贝尔建设成效明显。市本级累计化解信访积案4595件,全市信访总量下降27.8%。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成绩显著,我市被评为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军地关系更加和谐,双拥和边防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各位代表,2015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全面落实市委三届六次全委会议精神,按照“立足当前稳增长、着眼长远调结构、全面改革增活力、扎扎实实惠民生”的工作安排,奋力开拓,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市人大三届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7.6%,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3%,城镇和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和8.2%。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预期目标。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稳增长。把稳增长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健全完善重点项目和重大事项专项推进机制。开复工重点项目172个,完成投资370亿元。实施了城建及公路、铁路、民航、水利、电网等一批重大项目,为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措并举稳定企业生产。出台工业经济稳增长十条措施和扶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等一系列措施,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和取消降低收费等政策,推动电力直接交易及电力直供,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近3亿元,帮助82户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生产。发放援企稳岗资金5000万元,100多家企业受到资助,惠及企业员工11万人。金融创新拓宽了融资渠道。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87.5亿元,存贷比72.6%,提高9.2个百分点。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31个PPP项目列入自治区和国家项目库,完成投资23.8亿元。

  (二)着力调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粮食增产1.1亿斤,牲畜增加181.3万头只,粮食总产、牲畜存栏均创历史新高。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6.3万亩,科技对农牧业贡献率达到55%,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认证和农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达到304个,农牧民合作社达到7786家,畜牧业产值占一产比重达到35%。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延伸链条,推进新兴产业做大规模,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有色金属、制药产业和玉米深加工等产业产值分别达到342.4亿元、98.6亿元、73.9亿元和146.8亿元,分别增长6.6%、46.6%、47.6%和29.1%,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带动了第三产业繁荣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21.5亿元,增长9.3%。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驻电商企业39家。

  (三)着力促改革。全面简政放权。完成了“三单”编制,向社会公布权力清单6764项、责任清单237项、负面清单35项。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投入运行,实现了部门、事项、收费100%进驻,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权交易等公共资源集中进场交易。推行“先照后证”制度,完成了“三证合一”工作,新增市场主体28127户、注册资本金173.8亿元。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动国有重点林区、地方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启动了国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满洲里综合保税区和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规划获得国家批复。满洲里在全国率先启动卢布现钞使用试点。额布都格、阿日哈沙特口岸实现临时常年开放。

  (四)着力惠民生。举全市之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全年完成投资95亿元,改造危房90963户,街巷硬化3166公里,修建院墙652.3万延长米、甬道116.5万延长米,植树500余万株。扎实推进扶贫开发、百姓安居和创业就业工程。3.5万农牧民摆脱了贫困,3.5万城镇居民喜迁新居,城镇新增就业2.9万人,创业园和孵化基地达到74家。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企业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93元,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年提高60元。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启动了种子工程。组建了岭西和岭东两个职教集团,扎兰屯职业学院开始招生。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考察研究项目科研中心开工建设。旗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足球改革进展顺利。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启动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各项准备工作。各类安全事故起数下降12%。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政府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正在形成。

  (五)着力保生态。认真贯彻落实新《环境保护法》。集中开展大气、水污染防治和矿区环境综合整治等环保专项行动,自治区及市本级92项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推进呼伦湖流域综合治理。开展了呼伦湖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排查整治48家沿湖周边经营户和企业,全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继续推进天保二期、草原生态补奖、沙区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造林绿化120万亩,草畜平衡7508万亩、禁牧2850万亩,完成沙区综合治理100万亩。

  各位代表,经过五年的艰辛努力,我们全面完成了“十二五”的主要目标任务,成绩来之不易,呼伦贝尔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为呼伦贝尔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向驻呼军警部队官兵,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呼伦贝尔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矛盾和挑战:我市是欠发达的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相对落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与全国全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市属于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原字号、低端化特征明显,非资源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市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敏感度和社会关注度高,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守住生态红线,推进绿色转型,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打造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市市场发育不充分,发展环境不优,民营经济发展不足,科技支撑薄弱,人才、资本短缺,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活力不强,新常态下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市地处偏远,远离大城市和中心市场,处于铁路、公路、航空、电网、信息等各种通道的神经末端,难以承接大城市、大市场的带动和辐射,生产、生活、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发展“短板”的任务艰巨繁重。还要看到,随着财税改革深入推进,主体税种增长放缓,政策性减税因素增多,新的增长点培育尚待时日,民生支出刚性增长,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保民生、保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各级政府自身改革正在进行中,职能转变尚在路上,部分干部存在“为官不为”问题,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和担当不足“不敢为”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打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发展环境的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切实应对和解决好这些困难、矛盾和挑战。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关键期。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九届十四次全委会精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议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已经全面体现在《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提交本次大会审议。

  今后五年,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发力点,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规划实施重点项目2600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累计达到6200亿元以上。挖掘内需潜力,培育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环境,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努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要坚持向改革要动力,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创新发展。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培育形成一批有活力、能创新、善协作、带动就业强的市场主体。加快传统产业和重点领域创新,发展“互联网+”经济,推动三次产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高,实现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造就各类创新型应用人才,打造一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创业基地和创业平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着力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发展新活力,再造发展新优势。

  今后五年,要坚持全力以赴调结构、转方式,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实现协调发展。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要求协调三次产业发展。农牧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工业转型升级实现突破,金融、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明显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多极发展、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确立,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40.5∶44.5。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分工协作,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统筹推动岭东、岭上、岭西地区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宜游的草原名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2020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8000公里以上,铁路网总长度达到2900公里以上,市域内一小时航空圈全面建成。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灌溉面积达到800万亩以上。电网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今后五年,要坚持一以贯之推进生态建设,实现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全市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首要任务,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守生态红线,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生态文明制度基本健全。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有效控制,完成节能减排等各项约束性指标。到2020年,森林面积达到1300万公顷以上,新增活立木蓄积量1.2亿立方米以上,草原植被盖度达到74%。森林、草原、河湖、湿地等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与修复,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今后五年,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现开放发展。全面参与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建成中俄蒙合作先导区,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功能全面发挥,与俄蒙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产业合作平台基本建成,经贸、投资、人文等多元合作机制全面建立,逐步实现由口岸门户通道向进出口加工基地和多元合作平台的转变,欧亚大陆桥枢纽地位更加巩固,对外开放的活力和动力充分释放。年货运综合能力达到1亿吨,旅客通关能力达到1500万人次,对东北、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吸引能力不断提升,开放对全市经济发展的牵动力显著增强。

  今后五年,要坚持民生为本,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享发展。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原则,共享发展成果,城镇和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均达到9%,人均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17年,4个自治区重点贫困县全部摘帽,到2020年,2个国家重点贫困县全部摘帽,全市6.27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十个全覆盖”、城镇棚户区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全力承办好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和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今后五年,要推进和谐呼伦贝尔和法治呼伦贝尔建设,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少数民族集聚区、边境地区和谐发展,成为睦邻友好、民族和谐的示范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平安幸福和谐呼伦贝尔。

  三、2016年主要工作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第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自治区九届十四次全委会议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落实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着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着力加强生态环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迎接自治区成立70周年。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5%,城镇和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主要约束性指标达到自治区要求。

  做好2016年工作,必须认清形势、明确方向、统筹安排、精准施策。着重把握三个原则:一是适应新常态。核心是解决好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问题,关键是把调结构、转方式贯穿于全年经济工作始终。二是贯彻新理念。必须坚定自觉地贯彻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新发展理念细化、实化、政策化、机制化,使之成为发展的“指挥棒”和“红绿灯”。三是寻找新动能。关键是坚持改革,大胆创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把创业创新作为内生发展动力的主要生成点,把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转变为现实,引领我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八项工作:

  (一)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稳增长是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机,牢牢掌握稳增长的主动权。

  准确把握中央政策。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更加强调质量和效益,把政策范围内支持的事项作为工作的优先方向,在政策中找机遇、找项目,积极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齐齐哈尔-海拉尔-满洲里铁路客运专线、城市综合走廊、电力外送等一批重大项目、重大事项和重大政策的前期工作,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健全完善重大项目、重大事项和重大政策的推进机制。

  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全年安排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4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00亿元,第二产业投资330亿元,第三产业投资614亿元。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18个,年度投资474亿元。重点投向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有色金属产业、生物制药、玉米深加工、机械制造、旅游、现代物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十个全覆盖”等。

  创新融资方式。创新政府投资方式,加大政府性担保金投入。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做好产业发展基金、城市发展基金等基金设立发起工作。鼓励金融产品创新,综合运用信托、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扩大有效信贷投放,支持股权、债券融资。鼓励社会融资创新,发挥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平台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企业上市融资。

  去产能、去库存务求突破。正确处理巩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与化解过剩产能的关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完善政府扶持政策。针对煤电产业产能相对过剩问题,推动上游煤电企业就地转化和兼并重组,形成下游产业优势。加快伊敏-兴安-乌兰浩特-科尔沁、海拉尔-牙克石-扎兰屯两条500千伏输电通道建设和大用户直供步伐,切实解决煤、电产业去库存问题。

  降低企业成本。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在简政放权、减税降费、金融支持和打造优质服务环境等方面出台具体政策,打好“组合拳”。继续开展涉企收费管理,开展大用户直供,加快园区重点企业铁路专用线等生产性物流配套建设,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

  支持创业创新。营造创业创新环境、激发调动全社会创业创新激情。用信息化武装三次产业、实体经济。深入推进重点创新工程,完善优惠政策,强化市创业园示范引领作用,建设新的创业创新基地和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园,鼓励支持高校师生创业创新。继续加大非公企业发展政策措施支持力度,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鼓励引导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谋划产业发展,发挥“互联网+”的乘数效应,推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

  (二)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经济下行,从根本上讲是结构问题。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寻求新突破。

  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信息化融合,提升加工转化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形成产业综合成本优势。支持企业联合重组,加快褐煤多联产项目落地,推动煤电联营、煤化联营、煤冶联营,打造产业上下游要素链条,提高就地加工转化率,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加大对能源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污染减排压力大的企业的倒逼转型。扶优扶强,推动木材加工企业整合,引导木材加工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优化岭东、岭西乳业布局,加快市域乳业企业兼并重组。

  加快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出台支持乳、肉、薯、草、油脂等加工行业的扶持措施。开工建设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拉尔食品加工产业园。把有色金属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培育,实施“1553”工程,推动有色金属探采选冶加全产业链发展,抓好国森矿业日采选5000吨铅锌多金属矿石项目,争取鄂伦春八岔沟日采选3000吨铅锌项目早日达产,加快新右旗哈拉胜铅锌矿“探转采”步伐,力争中国黄金集团10万吨铜冶炼项目开工。做优做大玉米加工产业,支持阜丰集团与世界高端企业合作,推动20万吨谷氨酸钠、鸿洋药业、北方药业三期等项目建设,全年加工转化玉米300万吨。打造牧业机械制造产业园,推动华德、瑞丰、蒙拓、沐禾等企业发展牧业机械和节水灌溉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完成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20万吨啤酒技术改造。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新业态培育,推进中网科技云计算基地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现代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全面启动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工作。智慧旅游实现突破,扩大媒体和网络平台旅游宣传覆盖面,达到互联网全方位可查询水平。加快蒙古之源·蒙兀室韦历史文化园、两河圣山景区、拓跋鲜卑民族文化园、呼伦贝尔自然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推动呼伦贝尔草原国家公园、满洲里中俄边境旅游区、柴河-阿尔山等5A级景区创建工作。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执法,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借助央视猴年春晚分会场宣传效应,推动旅游业再上新台阶,全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总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加速发展物流业,以滨洲线节点城市为重点,突出抓好中俄蒙国际物流业,推动海拉尔、满洲里、牙克石、扎兰屯国际物流带建设。加快新业态、新产品发展,注重发展绿色、时尚、品质消费,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养老机构、医疗健康、文体休闲、旅游地产等产业。推动金融、保险、电商、快递配送和环保产业等新型业态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出台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加快岭东旗市发展,充分发挥农畜产品富集优势,以农牧业产业化带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加快阿荣旗肉业、大杨树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打造岭东新的经济增长极。岭西旗市要巩固提升传统煤电化产业,提高产业层次。岭上旗市要加快培育旅游、特色种养等接续替代产业,实现经济转型。口岸沿线旗市要依托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和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平台,以开放促发展。

  (三)把发展现代农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优先选择。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大力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20亿斤以上,牲畜存栏稳定在2100万头只以上,肉类、牛奶产量稳定在25万吨和120万吨以上。

  加快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农区畜牧业加快发展,提高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实现畜牧业产值占一产比重达到37%。优化粮、经、草三元结构,提高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的种植比重,发展特色经济。

  提升农业保障支撑能力。加快补齐农业短板,新增节水灌溉50万亩。新增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65万亩。强化现代农牧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实施好鄂温克旗、阿荣旗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大基层科技服务力度,确保科技贡献率达到56%以上,农牧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5%以上。

  大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充分发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肉业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企业联合重组和技术改造步伐,确保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3%。鼓励龙头企业自建基地,强力推进人畜分离,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全年新建和改扩建规模养殖场132个。推动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比例提高到48%。建设农畜产品绿色食品区域性大市场,继续推进“呼伦贝尔牛肉、羊肉、马铃薯、黑木耳”等品牌建设和农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发展互联网+现代农牧业,推动农牧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四)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以补齐短板、强化配套,提升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导向,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年投资280亿元,房屋建设面积保持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

  加强城乡规划设计。完善城镇总体规划和乡村规划,准确把握功能、产业特点和发展潜力,注重体现边城特色、林区特色、民族特色。编制《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规划》。强化规划的刚性和权威性,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配套衔接的原则,大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年投资70亿元以上。启动中心城区第二水源地建设,推进“美丽村镇”建设,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提升城镇园林绿化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优化城市交通,启动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提高物业管理和服务质量。

  加快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优先发展市中心城区,坚持市区共建、市区一体,完成伊敏河综合治理工程和“六二六小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快二中新校区和市医院新区分院建设。统筹推动满洲里、牙克石、阿荣旗、扎兰屯等地新区建设。加快旧城区改造步伐,做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城中村”改造、城市棚户区改造等项目,继续实施城区供热、供水老旧管网改造,确保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宜居宜业。

  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投资100亿元,重点建设海拉尔-满洲里、扎兰屯-阿荣旗高速公路,国道海拉尔-哈达图-拉布达林,省道满洲里-阿拉坦额莫勒等项目。争取开工尼尔基-大杨树、阿里河-库布春等公路,统筹谋划、加快推进林区公路建设,配合“十个全覆盖”全力推进通村通乡油路建设。铁路投资38亿元,加快滨洲铁路电气化改造、阿荣旗-莫旗铁路、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建设,开通两伊铁路客运,加快齐齐哈尔-海拉尔-满洲里客运专线前期工作。民航投资3.5亿元,扎兰屯支线机场、新右旗、阿荣旗、莫旗通用机场实现通航,海拉尔机场扩建主体完成、新机场确定选址。水利投资25亿元,加快扎敦水库、尼尔基水库下游30万亩灌区建设,做好毕拉河水利枢纽、晓奇子水库和甘河大型扬水灌区前期工作, 争取Z866项目获得国家审批。电网投资30亿元,加快城网、农网改造步伐,加快已开工项目建设。推进呼伦贝尔-华北±800千伏电力外送通道前期工作。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与活力。加大力度推动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产业转型升级、市场深度融合,打造发展新优势。

  全面深化改革。承接好国家和自治区2016年改革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全市各项改革落地生根。抓好政府自身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再精简、下放一批审批事项,抓好“三单”目录贯彻执行,提高行政审批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办事效率和质量。推动财税体制改革。抓好主体功能区试点,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抓好农村牧区改革,加快推进土地、草牧场确权登记工作,推动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入股、信贷抵押等制度创新。加快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巩固提升商事制度改革成果,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开展企业名称登记和企业简易注销改革工作,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支持森工集团改革,深化农垦集团改革,加快推进地方国有林场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全面扩大开放。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重大机遇,突出沿边开放和沿线发展。推动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争取自治区出台支持先导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尽快把国家政策细化、实化、具体化,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加快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完善综合保税区功能,促进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加强跨境合作,推动额布都格跨境经济合作区获批,启动项目招商,完成中俄蒙跨境合作区规划并启动报批。抓好跨境旅游,推动满洲里、额尔古纳设立跨境旅游合作区。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推进海拉尔-拉布达林-黑山头、室韦-莫尔道嘎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阿日哈沙特-乔巴山等公路早日开工,启动额布都格和室韦两座口岸大桥前期工作,打造中俄蒙跨境运输通道。发展进出口加工产业,抓好满洲里油菜籽、新左旗饲草、新右旗肉马等进口加工项目和诺永达拉果铅锌矿等境外资源加工项目。以海拉尔、牙克石、扎兰屯、大杨树等区域为重点,加快建设物流保税仓库,与满洲里保税区互为配合、互动发展。做好精准招商,积极承接东北、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全年引进国内(市外)资金560亿元。

  (六)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全力打造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坚守生态红线。坚持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全面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制度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并严格执行森林、湿地、草原、沙区植被“四条红线”,坚决做到不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项目不上、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不上、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不上。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继续加大草原、森林、河湖、湿地的保护与建设力度,实施国土绿化,天保二期,三北防护林,呼伦湖综合治理,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绿色矿山、和谐矿区等重点生态工程。全年造林绿化60万亩,沙地维护补建250万亩,退牧还草190万亩,禁牧和草畜平衡保持在1亿亩左右。

  深化污染防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加强黑羊站水源地保护,做好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等工程建设。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探索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抓好12.5万亩红花尔基退化土地碳汇造林项目。

  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全力做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坚决打击毁林毁草开荒和超标准污染物排放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坚决查处非法占用草场,与民争利等问题。

  (七)加强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支出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倾斜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集中力量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继续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规划引领,多方筹措资金,保证工程质量。全年投资102.9亿元,确保5月底前全面完成1207个行政村建设任务,年底前全面完成1251个较大自然村屯建设任务,剩余的477个较小自然村屯开工危房改造和安全饮水工程,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启动500个自然村屯的搬迁工作。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要求,深入实施“三到村三到户”、金融扶贫和“金种子”扶贫等工程,逐村逐户确定致富产业和帮扶措施,精准推进各类扶贫项目,确保2.5万人稳定脱贫。统筹抓好各项民生工程。抓好“百姓安居工程”,投资100亿元,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7.2万套。推进“创业就业工程”,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9万人,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继续实施“人才强市工程”,加大各类紧缺实用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力度。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完善临时救助和大病救助制度,适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继续推进“菜篮子”工程,加强反季节蔬菜和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新建大棚2000座、温室360座。

  推进科技、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功能,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办好特殊教育,全面提升民族教育水平,加快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加快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支持呼伦贝尔学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推动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推进市新闻中心、蒙古族源博物馆等项目建设。落实政府办医职责,巩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完成食品检测中心建设,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推进冰雪、足球、民族体育发展和城市居民10分钟健身圈建设,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和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启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和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筹备工作。支持红十字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加强统计、行政监察和财政财务审计工作。统筹推进市场监管、气象、人防、地震、档案史志等工作。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平安呼伦贝尔建设,健全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压实信访工作责任,切实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大力推进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项责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国防动员和军警民边防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化管边控边各项措施,提升边境综合防卫管控能力。

  (八)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看齐意识,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持依法治市,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做好“七五”普法工作,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配合人大做好地方性法规立法工作。主动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工作。

  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各项事业,切实增进“四个认同”,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做好“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及少数民族特色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

  加快建设法治、创新、廉洁和服务型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加快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推进管理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提升行政效能。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坚决利用督查问责利器治庸、治懒、治散,解决好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的问题。要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见贤思齐,敢于担当,确保市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以政府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指数。

  各位代表,“十三五”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总体部署,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呼伦贝尔政府工作报告篇3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市场需求不足、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复杂严峻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开创了建设现代化呼伦贝尔的新局面。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22.3亿元,增长8.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6亿元,增长10.2%。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3亿元①,增长16%。神华褐煤综合利用、圣山褐煤清洁高效利用、扎兰屯支线机场、滨洲铁路电气化改造、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森林国家公园、尼尔基水库下游30万亩灌区、Z866水利枢纽等11个重大项目获得国家核准和出具路条,总投资近700亿元,将有力支撑产业转型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01.6亿元,增长11.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24787元和10751元,增长9.6%和11.5%,继续高于经济增速。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节能节水减排等约束性指标任务。

  (二)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18.1:46.8:35.1。农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955.4万头只, 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比重达34%;农区牲畜头数达1421.5万头只,占全市牲畜总数的72.7%。粮食产量123亿斤②,玉米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取得重大突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0.7%,达到39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1%。

  工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非资源型产业实现产值86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7.3%,增长15.3%,高于资源型产业增速12.4个百分点。加快推进资源型产业延伸升级,全年发电量340亿度,煤化工形成了110万吨化肥、20万吨甲醇生产能力,有色金属形成了日采选矿石9万吨和年冶炼20万吨生产能力。

  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旅游人数和收入达1293.5万人次、364.2亿元,分别增长13.4%和30.6%。呼伦贝尔万家惠农贸批发零售市场等32个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完成投资37亿元,批发零售销售额和住宿餐饮营业额增速仍保持较快增长。

  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2%,拉动就业2.6万人,占全市新增就业人数的76%。

  (三)发展活力和动力明显增强。认真落实自治区部署的改革任务,年度改革事项扎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如期完成,食品药品监管职能整合、工商质监体制调整理顺到位。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精简比例达51.3%,保留的审批事项完成流程再造。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启动运行,39个部门和单位入驻政务服务中心,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和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林权等交易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布56类283项政府购买服务事项,政府购买服务正式推开。

  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在全区率先实行了“先照后证”改革和注册资本认缴制,全市新注册企业3056户,增长127%;新登记市场主体注册资本达181.4亿元,增长191.3%,对促进创业增加就业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新组建了呼伦贝尔旅游、旅业和林业集团,大型投融资建设主体达到9个。市场直接融资取得零的突破,有三家中小企业分别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56.5亿元,增长4.1%,贷款余额733.2亿元,增长18.5%,社会融资总规模达1305.4亿元,增长17.5%,存贷比和社会融资总量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保障了投资的持续增长。

  农村牧区改革持续推进。阿荣旗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新右旗草原确权承包试点稳步推开,全市流转土地953万亩、草牧场1590万亩。

  (四)发展条件不断改善。编制完成了呼伦贝尔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和城乡体系规划。城市建设完成投资385.2亿元,房屋开工面积1607万平方米,实施了358个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综合交通完成投资98亿元,创历史新高。根河—拉布达林等11个重点公路在建项目顺利推进,其中金边壕—大兴等3条公路通车。阿荣旗—莫旗等重点铁路项目进展顺利。扎兰屯支线机场和新右旗等5个通用机场在建项目继续推进。水利完成投资11亿元,扬旗山水利枢纽工程开始蓄水,尼尔基水库下游30万亩灌区和扎敦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电网完成投资20亿元,实施项目112个。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持续加强。全面推进呼伦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了“河湖连通”等工程,水面提升1.15米,水域面积达2100平方公里。落实草原保护补助奖励资金5亿元,禁牧2850万亩,草畜平衡7508万亩。治理沙区100万亩。绿色矿山、和谐矿区建设持续推进。造林绿化120万亩,其中重点区域绿化16万亩。开展环保整治“百日行动”,解决环境隐患和重大问题28个,关停违规企业2家。

  (五)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综合保税区已申报国家审批。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上报国家。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纳入中蒙两国元首会谈备忘录和中蒙中长期合作纲要。蒙古国驻呼伦贝尔领事馆正式开展业务。“中俄”、“中欧”货运专列常态化运行。全年引进国内(市外)资金841.5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6.6亿美元,增长54.1%,实现了逆势增长。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加大。公共财政继续向民生倾斜,支出215亿元,占支出总额的61.5%。创业就业工程取得实效,城镇新增就业3.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9820人,农牧民转移就业8.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扶贫攻坚工程扎实开展,实施了金融扶贫、金种子扶贫工程,投资10.6亿元,脱贫3.3万人,减贫幅度达25.5%。“十个全覆盖”工程全面启动,投资15.6亿元,424个嘎查村实现了全覆盖,完成总任务量的35%。棚户区改造步伐加快,投资52亿元,地方、森工等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65414套,开工率102%,建成35492套,完成率115%,开工量和建成量均补齐了以前年度的欠账。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镇退休职工养老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10%以上,城镇职工“五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均超额完成任务。加大了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发放购煤补助1.4亿元,23.1万低保家庭受益。发放助学金8438万元,帮助2400名低保家庭的孩子圆了大学梦。为每个零就业家庭至少解决1人就业,实现了动态清零。菜篮子工程稳步实施,蔬菜种植面积继续扩大,蔬菜仓储设施达6万立方米,建成63家蔬菜平价超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较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降至1.9%,为近5年最低点。中心城区“拆炉并网”工程全面展开,拆除锅炉224台,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75万平方米。海拉尔北山供水站投入运行,日增供水能力3000吨。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组建了呼伦贝尔生态产业技术研究院。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新右旗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认定,海拉尔二中分校区项目开工建设。城乡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莫旗、根河等四个旗市开展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落实了单独两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实施了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项目,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和文物修复整理有序开展。校园足球事业稳步推进,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蓬勃开展。团委、妇联换届圆满完成。民族宗教、人事人才、档案史志、气象、人防、地震、工会、红十字、关工委、残联和老龄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七)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会决定,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136件、政协委员提案251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5人荣获“自治区道德模范”称号。扩大农村牧区社区试点范围,全市90%以上的社区办公活动场所达到300平方米以上。清理规范市本级社会组织210个。坚持开展领导干部接访工作,信访总量下降20.9%。加强了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平安呼伦贝尔建设工程,双拥和边防工作得到加强。全市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八)政府自身建设取得实效。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28项配套规定和市委相关要求,着力解决“四风”及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三公经费下降24.5%,清理腾退超标办公用房20.2万平方米,拍卖超标轿车94辆,封停超配越野车239辆。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得到加强。建立了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和法律顾问制度,完善了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备案、审查机制。扎实推进了“万名干部下基层大引领行动”。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驻呼军警部队指战员和所有关心支持呼伦贝尔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差距和不足。一是市场需求不足、经济下行仍在持续,我们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保增长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二是经济结构不优,发展方式粗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调结构转方式非常紧迫。三是生态环境、主体功能区、节能减排约束加剧,项目落地困难,投资增长压力加大。四是产能过剩、企业库存增加、销售下滑、利润空间收窄,部分企业亏损严重,生产经营十分困难。五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需要持续加强。六是主体税种收入下降,新的增长点培育尚需时间,民生支出刚性增长,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七是社会建设创新不够,市场机制亟待完善,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八是“四风”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干部为官不为,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现象值得警惕。九是政府职能转变还在路上,法治政府建设任重而道远。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5年主要工作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十三次全委会议和市委三届六次全委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注重投资和项目拉动,更加注重调结构转方式,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向北开放,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加快建设“五大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定信心、压实责任、攻坚克难,全面开创呼伦贝尔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的新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5%,城镇和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以上。主要约束性指标达到自治区要求。

  完成上述目标,重点把握好以下原则和取向:

  主动适应新常态。经过三十多年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在需求、市场、资源环境约束、劳动力和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都已发生了趋势性变化,进入了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我市生态环境、主体功能区和节能减排等约束同时发力。这些,倒逼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把调结构转方式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经济下行的主要症结在于经济结构不优。我市经济已到了转型发展、深度调整、整体提升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要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主动适应新常态的根本举措。紧紧围绕建设“五大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的要求,以增量促调整、以存量促转型,努力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

  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当前,传统增长动力减弱、活力不足,必须寻求新动力、培育新增长点。这里的关键是,要搞活市场,靠市场培育新增长点;要抓实创新,靠新理念、新方法培育新产业;要放宽政策,营造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良好环境。以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释放发展活力。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带着责任和感情抓民生,把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统筹抓好就业、扶贫、上学、就医、住房、供水、供热、供电以及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工作。立足于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多做雪中送炭的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今年要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确保经济稳定增长

  保增长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艰巨任务,核心和关键是保投资、保项目。

  保投资。全年计划安排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91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290亿元、城市建设投资280亿元、交通及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0亿元、农牧林水及其他投资190亿元。

  保项目。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发挥自身优势、找准投资方向,既要坚持不懈推动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同时要抓好周期短、见效快、增加就业多的中小项目。全市安排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10个。其中,工业类50个、城市建设类70个、基础设施类27个、农业类16个、商贸和民生社会事业类47个。

  抓存量。加大对煤炭、电力等经营困难企业的服务力度,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开拓市场,渡过难关。全力抓好经济运行的日常调度,做好原料、融资、争取政策支持等生产经营要素的组织和优化,挖掘、释放闲置生产能力,盘活存量。

  促增量。对已经具备生产条件的项目,抓紧配套,一企一策解决具体问题,力推项目投产。已完成报批手续的项目,要做好进场前的各种准备,尽早开工。在谈的项目要加快推进前期工作,确保尽早落地,形成投资拉动。

  (二)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

  着力加强基地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继续推进面向华北、山东的电力外送通道前期工作,开工大杨树和牙克石两个2×2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电力装机达到900万千瓦以上。现代煤化工基地,争取蒙东伊敏国家级现代煤化工基地获批,加快神华褐煤综合利用项目、东能化工120万吨和盛虹480万吨二甲醚项目前期,力争圣山褐煤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宏裕煤制化肥项目投产。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45%以上。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争取甲乌拉矿区列入国家勘查规划,继续推进大兴安岭中段整装勘查,加快国森矿业二道河铅锌矿采选项目前期,开工中国黄金10万吨铜冶炼项目,推动驰宏矿业20万吨铅锌冶炼项目达产达效。打造有色金属探、采、选、冶、加全产业链条。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依托农垦集团、阜丰公司和呼伦贝尔肉业集团等骨干企业,推动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全年加工转化玉米300万吨、加工肉牛10万头、肉羊450万只,全市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

  壮大新兴产业规模。生物制药产业,推动鸿洋药业一期和北方药业二期投产,力争鸿洋药业二期、北方药业三期开工,带动物流及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循环产业优势。玉米发酵产业,开工扎兰屯同联100万吨玉米初加工和阜丰二期10万吨苏氨酸、20万吨谷氨酸钠项目,推动玉米发酵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装备制造业,支持华德牧业机械二期扩建工程,推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信息产业,重点推进中网科技、浪潮集团云计算等项目。

  加快传统产业整合升级。木材加工产业,培育木材加工龙头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推动满洲里木材加工园区整合升级。建材产业,开工鑫昌泰二期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项目,继续推进盛伟科技日产5000吨超细粉煤灰项目。乳品产业,推动雀巢乳业优化产品结构。加大市域乳业企业重组整合力度,优化岭东、岭西乳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林下产品加工业,支持森工集团和呼伦贝尔林业集团整合林下产品加工业,形成品牌和规模。

  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整合资源,明确定位,实施差异化发展。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发展园区生产性物流,加快园区规划的环评工作。重点推动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岭东工业园区、伊敏工业园区、扎赉诺尔工业园区等重点园区加快发展。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健全工作机制,制定中小企业投资方向指导目录。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创业和服务平台。推进民贸民品企业发展。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

  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扶持现有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加工流通方面的大型龙头企业,提升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参与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突出抓好肉牛、肉羊和乳业加工。提升扎兰屯绿色食品交易会影响力,建设农畜产品绿色食品区域性大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品牌建设,全力打造呼伦贝尔绿色品牌和地理标志商标。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

  推动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确保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推动玉米产业发展。加快培育饲草产业,使之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支撑。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继续提高农区畜牧业在全市畜牧业中的比重和畜牧业在农牧业中的比重。

  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粮安工程”建设,粮食产量稳定在120亿斤以上。全市牲畜存栏突破2000万头只,肉类、牛奶产量稳定在25万吨和120万吨以上。加强农田草牧场基础设施建设,新增规模化养殖场100个、人工饲草地3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48.5万亩,其中玉米膜下滴灌31万亩。农牧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5%以上。

  创新农村牧区经营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牧业企业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健全企业与农牧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农牧业。推动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入股、信贷抵押等制度创新。

  (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全面推进旅游文化产业。明确旅游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抓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实施,全面推进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加快推进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民族文化园、呼伦贝尔两河圣山景区和旅游驿站等重点项目建设,启动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建设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森林国家公园,打造国家级特色村寨。抓好以冰雪那达慕为品牌的冬季旅游,深度开发森林旅游和边境旅游。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全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加快推进商贸物流业。重点推进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物流、海拉尔中俄蒙国际物流园区、大兴安国际物流园区、满洲里国际物流产业园区和滨洲铁路沿线城市物流带建设,推动物流产业尽快实现突破。加快万达、红星美凯龙、维多利等商业综合体的开工和建设。

  继续促进金融业发展。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力争新设2家村镇银行。继续做大中小企业担保平台,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创新融资方式,推动更多企业直接融资。构建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小微企业不动产抵押和农牧林业产权流转提供服务。探索排污权、收费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质押贷款,推进土地、矿业权抵押融资。

  加快培育新型业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到养老机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健康养老产业。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快递配送、家政服务和环保产业等新型业态发展。

  (五)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

  加强城乡规划设计。高起点编制城镇特色景观风貌规划、美丽乡村规划、中心城区重点区域形象设计和地下管网规划。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加强对新型城镇化重大事项的研究,探索“三规合一”,积极引导和推动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关镇、重点镇协调发展,抓好扎兰屯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城市建设投资280亿元,新开工房屋1450万平方米。统筹抓好城市供热、燃气等360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按照市区共建原则,加快中心城区提升改造步伐。结合居住小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提高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能力。完成市中心城区伊敏河、六二六小河河道整治及生态景观工程,启动中心城区供水扩容工程,继续实施“拆炉并网”工程,推动中心城区进入自治区园林城市行列。继续推动平安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和数字城市设施建设。

  加快新城区建设。推进呼伦贝尔市中心城新区、海拉尔东山组团、满洲里、牙克石、扎兰屯等新城区建设,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理顺呼伦贝尔市中心城新区规划执法和管理体制,加快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

  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投资90亿元,推进新林北—扎兰屯高速公路,海拉尔—伊敏、满洲里—阿拉坦额莫勒等一级公路建设,加快阿里河—库布春等一级公路前期工作。铁路投资27亿元,积极推进滨洲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海拉尔—黑山头、室韦—莫尔道嘎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齐齐哈尔—海拉尔—满洲里铁路客运专线项目列入国家“十三五”铁路网规划,并启动前期工作。民航投资5亿元,扎兰屯支线机场实现通航,继续抓好阿荣旗等5个通用机场建设,开工海拉尔机场扩建工程,加快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建设。水利投资25亿元,推进扎敦水利枢纽和尼尔基水库下游30万亩灌区建设,开工Z866项目,加快毕拉河水利枢纽项目前期工作。电网投资30亿元,重点推进冯屯—岭东500千伏输变电、扎兰屯—阿荣旗—莫旗—大杨树220千伏输变电等工程。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岭东地区加快发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推动岭上旅游、林下产品加工产业整合壮大和岭西煤电、现代煤化工、有色金属等产业转型发展。加强与森工、农垦及驻市中央企业和外埠大型企业的合作,形成发展合力。

  (六)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按照中央和自治区2015年改革要点抓好各项改革工作。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加快推进土地、草牧场确权登记工作,建立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流转交易平台。流转土地1000万亩以上、草牧场1500万亩以上。积极推进阿荣旗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组建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机构,规范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继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农垦集团、城投集团等市场主体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拓宽融资渠道。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发挥市场主体的投融资建设作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注册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实现便利化,释放市场活力。激发非公经济活力。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努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和创业条件,切实解决非公经济融资难、贷款难等制约性问题。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推动非公企业提升实力、扩大规模。打造发展新优势。探索发展微电网,扩大大用户直供范围,建设企业、园区自备电厂,加快发展生产性物流业,着力解决大范围高效率配置资源问题。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整合土地、房屋、草原、林地等不动产登记职责,搭建不动产统一登记平台。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全力推动向北开放有新突破。争取国家支持,推动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政策放大适用范围。加快推进满洲里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家批复,启动满洲里自贸区申报工作。统筹抓好“中俄”、“中欧”等货运班列运行。力争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获得国家批复。启动合作区基础设施、跨境旅游、农畜产品加工、公共发电厂等先行性项目。加快推动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获国家批复。启动合作项目建设。推进与俄蒙的互联互通。加强口岸通关能力建设,积极推动满洲里至伊尔施沿边铁路建设,加快建设联通俄蒙、对接内地的国际大通道。争取额布都格和阿日哈沙特口岸常年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思路、改进方法,组织精干小分队,按照产业结构、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要求,开展针对性、专业性、实效性招商。突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招商,加强与东北、环渤海经济区、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的密切联系。

  (七)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继续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支出的倾斜力度,确保民生支出达到60%以上。

  大力推进重点民生工程建设。着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投资22.1亿元,确保543个嘎查村实现全覆盖,再完成总任务量的45%,累计达到总量的80%。一定要做到任务、投资和质量三个确保,切实把这项全区最大的综合性民生工程抓紧抓实,惠及广大农牧民。切实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87亿元,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万户,突出抓好林区棚户区续建和城市棚户区改造,抓住数量、质量、时限和分配等关键环节,确保完成任务。推进创业就业工程。加快推进各旗市区创业园孵化基地建设,以创业带动就业。认真解决困难群众特别是零就业家庭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7.5万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9000人。实施扶贫攻坚工程。继续开展金融扶贫、金种子扶贫工程,落实好“三到村三到户”项目,全面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三少民族和俄罗斯族发展,全年减贫35%以上。实施人才强市工程。拓宽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抓好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和农牧林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社会保障。落实旗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各项措施。严格执行社保提标扩面政策,确保社保基金运行安全。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重点关注“三无”、低保和农村牧区五保等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继续落实高龄老人津贴普惠制、低保家庭大学生入学资助和农村牧区低收入家庭冬季取暖用煤补贴政策。解决13.6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持续推进“菜篮子”工程,加强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新增蔬菜仓储设施3.6万立方米、蔬菜平价店15个。

  (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呼伦贝尔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加快县域生产力促进中心机构建设。协同创新,实施农牧林业种子工程。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重点抓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实现扎兰屯职业学院秋季招生。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进蒙古族源和元朝帝陵综合研究项目,加快呼伦贝尔自然博物馆建设。完成自治区和市本级地面数字电视工程建设任务。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信息化建设,抓好重大疾病防控。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应急预警体系,确保公共安全。抓好校园足球普及,推动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同步发展。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做好残疾人工作。深入开展“中国梦?尽责圆梦”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市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统筹抓好统计、气象、人防、市场监管、地震和档案史志等工作。

  (九)打造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和安全稳定屏障

  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全面贯彻新《环保法》,认真落实全市生态环保大会精神,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划定生态红线,最大限度地增加生态资产,减少环境负债,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生态保障。做好呼伦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出台《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推动《呼伦湖生态保护与治理总体规划》获得国家批准。抓好呼伦湖周边生态恢复和部分封湖休渔,加强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各项政策,退牧还草150万亩、禁牧2851万亩、草畜平衡7508万亩,继续治理沙区100万亩。抓好退耕还林、天保二期和重点公益林保护工程。继续深化国有林区改革,增强国有林区的生态功能和发展活力,争取将地方国有林区纳入国家停止商业性采伐范围,更多地享受国家政策支持。深入开展绿色矿山、和谐矿区建设,推进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完成8万亩重点区域绿化和中心城区20公里环城绿化工作。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做好额尔古纳河、嫩江等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各旗市区和重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加快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污企业严管重罚。

  推进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发展民族经济,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解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提高社区治理服务水平,构建社区服务体系,依法推进嘎查村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实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继续开展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深化“平安呼伦贝尔”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加强安全生产,落实“一岗双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严格落实大型活动安保责任措施。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监管和舆情引导。强化信息化管边控边各项措施,进一步提升边境综合防卫管控能力。做好全国双拥模范城迎检工作,巩固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维护民族团结、边疆安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履行职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会各项决议、决定,依法向人大及其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继续推动简政放权。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向社会公开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完成全市行政权力清理规范工作。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认真执行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和合法性审查制度,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和倒查机制。完善法律顾问制度,组建政府法律顾问专家库,提高依法决策水平。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落实行政执法主体责任。紧紧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大执法力度。强化行政复议,进一步完善执法责任追究机制。推进“六五”普法工作,促进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重点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的政府信息公开。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法制化水平和便民服务水平。

  强化公共服务。所有审批项目必须全部进入政务服务中心,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结时效性。所有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全部纳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集中交易,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努力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释放市场活力。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按规定推进全市公务用车改革。创新社会组织管理,让市场和社会组织承担更多事务。

  坚持勤政廉政两手抓。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自治区28项配套规定和市委有关要求,严控会议规模,精简文件数量,减少事务性活动,“三公”经费再压缩5%。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政府系统风险防控体系。加强行政监察、审计和财政监督。加大对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加强行政机关效能建设,严厉问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扎实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大引领行动”,多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打造为民、务实、清廉政府。

  各位代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已经确定。让我们在以为的党中央领导下,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扎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为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而努力奋斗!

    1875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