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论文交流会讲话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学校论文交流会讲话,仅供参考。
学校论文交流会讲话(一):
老师们,同志们:
2014年度教育教学论文交流大会历时一天半,经过五个学科组、三个年级组分组交流和大会交流,全体教师参与成绩评定,评委会进行认真审核。评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11篇、二等奖18篇、三等奖21篇。同时,学校将把本次交流论文的80%择优录入校刊。特别优秀的将推荐至省级刊物发表。这将极大地丰富了我校的教育教学成果。
本次论文交流会体现出了一下特点:
一是准备充分、组织严密、效果显著。达到了相互交流、学习、共享的目的。100多篇论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交流完,得益于医教室、学科和年级主任们的有效组织;
二是参与面大、稿件数量较多。有85位教师的109篇文章进行了交流,其中,提交3篇教育教学论文的老师有两位:李峰、姜丽芸。提交两篇教育教学论文的教师有6位,他们是:王建民、侯丽丽、习在瑞、任艳萍、孙辉、李娟,这些教师乐于反思、勤于积累的精神值得肯定。
三是文章贴近实际,实用性、操作性比较强。我们的老师们把求索的笔触伸向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比如,王若飞的“心脏泵血功能及原理”的图示时差讲解法;司婉君老师的“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的班主任把探索的视角伸向了班级管理的每一个细节。李峰老师的“关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学缘关系的调查分析及研究策略”。许多真情实感足可以教育人。不少调查研究非常合理。
四是文章引入了不少新观点和新思路。特别是提交大会交流的文章,有对一节教材教法的研究,也有对中职教育与临床护理衔接的比对;比如,任艳萍老师的“《护理学基础》、《护理实训》教学大纲与临床实际操作能力需求的差异性研究”;更有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吸纳,比如,教育公平问题,以人为本的问题,理念构建的问题,关注细节的问题等等,能把基础教育一些很好的理念引入到中职教育中来,对今后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非常有益。
当然,一分为二地看,本次论文交流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认识上的偏差导致行动上的迟缓,几经周折,收到97位教学人员的论文85篇,54位班主任提交的论文24篇。有些教师多次敦促还是一篇文章也没有提交,未撰写提交论文12位:余敏、范玉敏、张昭、文彤、茹思亮、范纪华、许强、杨亚军、侯颖、杨俊、胡瑜。感觉不重要?
其次,个别论文也还存在案例堆砌过多,分析论证不够系统,总结归纳不够精炼,达不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有一些基础调查和基础数据来源都很好,但是这些数据只是论据,如何利用这些数据信息进行论证,来说明我们的论点这是最关键的。
第三,有些文章语言组织、文字陈述能力一般化,读起来就像大白话;个别文章还存在原创性不够,抄袭和借鉴过多的问题,这是学术道德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共同注意。
所以,借此机会对未来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提上几点希望:
一是希望大家树立反思精神,注重教育积累。通过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创设浓厚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打造“学习型”、“应用型”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是希望大家树立敬业精神,尊重教育科学。教育教学是一门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严谨科学,是在教育教学思想与理论指导下的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一切盲目的言行都可能伤及生命成长。
三是希望大家树立敢为人先是精神,积极学习和吸纳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以此作为指导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不断实现自我成长。
老师们,今后学校将进一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并以此引领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提高。
最后,预祝大家假期愉快、身体健康、阖家安康!
学校论文交流会讲话(二):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来自**市特殊教育学校,作为一名普通的特教教师,能来参加这个会议,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么多优秀的论文,我觉得非常幸运,收益匪浅。
我加入特教工作的时间不是很长,是XX年从一所普通中学调入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六年来,从一名普通教师转型为一名特教教师,学校领导的给了我很多关心指导,热心的同事给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我自己也兢兢业业,付出了很多努力。XX年我获得了“市级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称号,XX年荣获了“**市一二三园丁工程学科带头人”的荣誉,我撰写的论文也多次荣获省市全国级别的奖项。这次学写的叙事论文,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其实,这篇论文的原型,是我的一篇教学手记。在平时的教学工作,我喜欢随手记录个人教学点滴和教学心得,这些文字也是我写教学论文的资料。
这篇文字里,我是从两个方面来记叙的。
其一真实地记录了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在课堂上和我的第一次交锋。这个小男孩可以说是一个行为异常学生,在学校或者课堂中,行为异常学生可以引起许多问题,从兴风作浪到骂人打架,直至破坏规章和法律,确实行为异常的学生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其中有些问题的处理,需要教师具有坚定而果断的态度,保护学校团体中其他人的利益,这也许最有成效。所以,我对他采取了一个比较粗暴,但是很坚决的态度。
同时,问题学生的异常行为会导致严重社会性适应不良,他们的行为远离了那种符合人的社会准则的正常行为,以至于严重地影响自己的成长、发展和周围人的生活。所以,我们作为教师有义务也有必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改变异常行为,其二,在这篇文字里,也真实地记录了我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
在社会上,教师被想象为有信心的,有知识的人,所以教师往往把恐惧隐藏起来。但是,我们教师也有七情,极自然地也会有害怕的情绪:害怕举止不合体统,害怕个人的准备不足,害怕课堂上会遇到意外的对抗而不知所措,害怕在学生面前丢面子,甚至害怕学生们等等。这些焦虑情绪转过来回搅扰人的心理平衡,产生紧张、厌倦、消化不良和失眠症状。由于教师的工作性质,特别是我们特教教师,体验到这种焦虑的机会更多。在今年的助残日,我在中国教育频道和一些地方频道,都看到有统计数据称:特教教师的心理压力大,心理隐患较多。教师的一举一动和所作所为,心理状态(即感情和心境,安全感,信任和自尊)都会在教学行动和日常工作表现中显示出来。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他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学会如何避免或者处理焦虑,这是极端重要的。要直接解决,首先要意识到恐惧的存在,公开承认个人是有所害怕,有所担心的,找出自己为什么害怕,担心的是什么,以及做些什么才能基本消除或遏止它。
所以,不仅仅是在这篇文章中,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随时将自己的困惑和疑虑记录下来,真实地剖析自己的内心,以期能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的改进,逐步走出困惑,完善自我。
我爱我的职业,我喜欢做一名普通的特教教师,也许这就是我工作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我们的学生,用心灵唤醒心灵。 最后,我用自己的一首小诗来做结尾:伏案不知天色晚,出门方觉北风寒。西窗静寂谁人顾,独抱清贫守障残。
学校论文交流会讲话(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少先队工作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地作为中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代表在这里发言。我要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少先队工作者由衷地表示敬意,特别向小学辅导员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正是您们的辛勤工作为我们中学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少先队员,使我们的工作不仅有了基础而且有了优势,更有了较高的起点。但当小学少先队工作开展的红红火火之时,我们却不能回避一直普遍存在于全国的问题:少先队工作的两个薄弱,农村和中学。如何在中学少先队工作中抓住优势,寻找解决薄弱问题的途径,一直是困扰我们中学少先队辅导员的问题。幸而有体验教育思想的出台,为我打开了思考的闸门,经过不断地思辨,写出这篇论文。现将论文撰写时的出发点和体会与大家交流。因本人学识水平和经验有限,若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的论文题目为:
——构筑中学少先队体验教育内容框架的几点思考
一、 撰写的初衷和材料的积累:
如果我们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答案看作是锁和钥匙的关系,那么,我体会论文撰写过程就是这样一个尝试开锁的过程。 首先,中学少先队员的身心特点和存在的教育问题成为我心中的“锁”。
新时期的中学少先队员除了秉承了少年儿童在这个时期应有的阶段特征,更增添了这个开放时代的新气息。他们在认知水平、交往能力、竞争意识等方面比以往的少年有显著的提高,使他们更加不愿做被动的服从者、模仿者、执行者,而是力求成为生活中主动的探索者、发现者与选择者。正如我们看到的,信息高速路上奔驰着越来越多的小网民。而且这种被称之为“危机期”或“心理断乳期”的表现随时代的向前发展,出现的年龄越来越早,在部分小学高年级少先队员中已有表现。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合作能力、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如何应对才能提高他们的这些素质呢?这就如同在我的面前摆了一把锁,激发了我尝试开锁的欲望。
其次,体验教育的出台,为我制作“钥匙”搭建了工作平台。 体验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正在显现着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它的概念、方法、内容都像是一扇扇开启了的门,深深吸引我要进去一探究竟。带着疑惑不解的问题,我参加了市体验教育培训班。通过学习,不仅使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理论,更使我犹如产生了一种顿悟的感觉,引发了我对体验教育内容的进一步思考。
再者,理论学习成为我制作“钥匙”的工具。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尤其是在从事大队辅导员工作后,我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深深地感触。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为此,在原有本科的基础上,我考取了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我接触到了诸如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等许多先进的教育理论、思想观念,开阔了我的眼界,给了我更多的视角来看待联系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包括我从事的少先队工作。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学习到的理论与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我的脑海中交织碰撞,许多感触有时会一下子装满,一下子又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的论文比不上在座的获奖者撰写的论文应用性强,理论内化也不够,因为它并不来源于我曾经组织过的活动的经验或体会,而只是我不断思辨的产物。它只能是在我今后的工作中,在实施对中学队员体验教育内容时才有一定的帮助。不过,我们在做事前也常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弄清楚了,做起事来才会更有针对性,才能坚持到底。
所以,学会和少年部的领导和老师们要我作为一名代表发言,就是想通过我向大家传递两个信息:一个是重视理论学习,不论我们的工作多忙多累,理论学习不能放松,这是提高学识水平非常有效的途径。另一个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一定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把理论与我们的工作结合起来,让理论与实践摩擦出火花,加强预测性、前瞻性,同时还让我们有了更宽广的视角,我们的工作思路就会越走越宽。
二、 立论和观点:
我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感到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以一个怎样的观念看待、评价,甚至“指挥”学生,将影响的不仅仅是几代人的发展,更是我们国家的前途命运。将来我们国家要向什么方面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都是我们教育要研究和注意的问题。我这里谈的教育都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来自社会、家庭中所有可能对队员造成影响的活动。在广义的教育环境下,从文化层面上看,传统与未来就是我们常常拿出来对比思考的问题。我们要“继往开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所以我从这入手,即考虑了未来社会人才观可能的变化,又回过头看看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的不足,找找位,在开展中学体验教育时我要在内容上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因而,总结出一句话:立足传统文化,放眼队员未来发展,是我这篇论文的基调或称之为立论点。
根据我在工作中体会到的最想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和通过理论学习能找到的一些答案和解决的办法,写下以下三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 使学生体验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
每一个人成长经历的不同影响了他看待、分析、处理问题时思考的角度、运用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比如我是学生物的,一门实验理科。在座的各位可能学文科的较多,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从文、理上就不同。举个例子:看到秋天叶子,学文学的就会慨叹“四季轮回”,可能还会吟上一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这类诗句;而学理科的一看就是叶绿素随低温分解,今年秋天来得早了还是晚了,摘下一片叶子看看内部变化,分析一下色素构成。在饮食上,学文学的讲究色、香、味俱全的感性认识;理科从营养学角度看看做法是否符合营养学的要求,营养素摄入量是否均衡。
此外,不仅是角度不同,也有一个科学性的问题。科学的思维方式会使我们能冷静处理问题,透彻的分析问题,减少不必要的冲动引发的后果。我们学校曾做过MHT心理健康测验,有20%以上的队员有冲动倾向。如果表现在与人交往上我们可以试想五个队员里有一个好冲动,如果再不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是多么容易发生冲突矛盾。怎么培养呢?单靠学科教学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可以通过我们少先队举行辩论赛、建立专门的辩论学习培训或是更为理想的是进行课程培养。辩论不仅仅只是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明心志的基础上,帮助人们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从未来的发展上看,我国加入WTO后,象许多队员立志要成为的律师、企业家等等具有辩才的职业人员在社会中需求量将大大增加,社会人才观届时将发生巨大改变。而我们传统文化却有不利于这方面培养的思想在抵制这种变化。例如,我在与一些中学辅导员的接触中常听到看到对队员的培养上不喜张扬个性的队员,认为成熟稳重的可信赖的队员应是那些不善言辞的。这是受传统文化长期赞赏和推崇木讷语迟者有直接的关系。这种“木讷=忠厚,善言=奸诈”的人格公式被社会接纳的程度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成反比的。象在工商业起源较早的古希腊,人们非常崇拜雄辩家,青少年都竞相学习演说术。而我国到本世纪80年代才在大学开展辩论赛,到现在也没有在大中专学校安排课程式学习。所以,从这些看,以后在对中学队员开展体验教育时,一定要注重科学思维方式的系统培养。而队员们的知识储备已能够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而且我坚信他们一定会迁移到品德的自我约束教育上来,更为正确地、成熟地处理问题,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二) 使学生体验社会文化的科学性
总的来说,我们社会文化中有科学的,也有许多不科学的内容。要让队员们注意到并且多去接触、体验科学的文化。
经常与中学队员在一起,通过日常的言行观察,我发现他们中的一些人特别是一些所谓学习尖子生,在升学的压力下,只顾从书本中汲取知识,如果问题稍一出边,就无从下手,不知应从哪查起,去哪查。我在慨叹之余,不由得不对我们多年的教育方式方法与一些人一样的感触,是“施人以鱼”,还是“施人以渔”?
分析原因,从传统文化上看,这是中国人务实精神在当今教育的负面影响。有人会问务实不好吗?我们中国人历来崇尚务实的作风。但事物总是有正反两方面可供我们思考。正的方面不用说了。反方面就是我们太重经验,而轻视理性的思辨。使我们这么一个文明古国不是一块产生科学的沃土。谈到这,恐怕又会有人惊异:我国怎么会不是一个产生科学的圣土呢?你看古代我们就有四大发明,比西方国家早多了!可是,冷静看一看中国古代的发明基本上都是技术的革新而远非纯科学的抽象思辨的产物。所以,相对论、牛顿定律等一系列科学发现并没有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是有文化根源的。轻理性的观念相对的就是我们感性认识太深。许多生活中存在的科学小道理、小常识,通过一个实验可能就解决的,中国人缺乏实验理性验证的想法,从而让等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毒害了青少年。我们无不为陈果、刘思影逝去的花样年华而痛惜。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再发生,为了让“中国的未来”能保有探索世界奥秘的好奇心和内驱力,还世界一个“惊奇”,使我们将来涌现出更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续写我们中华文化的辉煌,我们少先队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中应积极创设科学文化学习的情境,鼓励队员从事感兴趣的活动,体验科学出现的过程。从已往的“创造杯”到现如今的“创新杯”小问题、小问号,我们少先队已能够较为成熟科学的建立起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活动模式,应该说走在了中学课改的前面。今后我们还应在推广普及的同时研究队员活动的内容,以使其更能贴近队员的生活实际。
(三) 使学生体验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
最近,我常听说一些人把中国教育育人过程称之为“克隆”。身为教育工作者,我在愤愤不平之余,也清醒的想想为什么会出现重视共性而忽视个性的现象呢?从中国人传统的循环论中可以找到一定的原因。中国传统思想认为“向前发展不过是复古,历史的演变不过是天道的循环。”体现在看待事物上,比如说中国人爱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只重视了结果,但并没有注意前后的本质不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应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注意到了“变”字。从这种中国传统思想出发,中国人尤其是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办事守旧历,缺乏敢于创新的勇气,被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远远抛在了后面。我们少先队教育总是未雨绸缪,能够看到发展的方向,注意设计活动使队员体验创新精神,培养开拓意识,促进个性的发展。可以借鉴心理学上的培养方法。
体验教育理念的内涵,所揭示的问题我还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新学习的视角理论也不够深刻,因而我撰写的论文的角度、观点,理论的深度都还不够成熟,需要不断地完善,而且还有许多没有找到解决办法的问题,非常希望得到在座各位同仁的指点,帮助我提高学识水平。最后,再次感谢领导和同仁对我的理解、厚爱和支持,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看过学校论文交流会讲话的人还看了:
6.学术会议总结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