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在家长会讲话
孩子就是一个宝藏,父母要学会开发。接受孩子,欣赏孩子,这也是父母的责任。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位母亲在家长会讲话,仅供参考。
一位母亲在家长会讲话范文(一):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坐在这里与大家交流。说实话,当我接到方老师的电话说,请我来跟大家谈谈育儿经验,我真的很意外。我想家长会家长代表应该是好学生的舞台,这“好”首先是学习好,可是我们家孩子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个人表现都是很一般很一般。甚至一度还是后进生。所以我感到很意外,有些受宠若惊了。
我也跟方老师表达了疑惑,方老师说,虽然你女儿成绩不拔尖,但是她现在稳步上升,性格也开朗了很多,我想跟你的好心态分不开的。现在的教育有些功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给大家交流一下如何在应试和素质之间保持好心态。我非常感谢方老师,这个机会对我也是一种考验,对我女儿则是一种榜样,所以我想恭敬不如从命,那么我就斗胆为暂时落后的后进生和中等生及他们的家长们代言。请允许在座的一部分家长被代言。
说实话,每一位爸爸妈妈都是教育家,都有自己的育儿理念和方法。
说实话,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取得平衡不容易,在应试的硬杠杠下,要说好心态,也是在焦虑中成长起来的。
说实话,我跟她爸爸一开始是淡定的,只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对她的学习没有什么高要求。
我们没有幼小衔接,但是一二年级的课程毕竟简单,她好像也轻松过关了。但是三年级一到,她的成绩马上一落千丈,其实一二年级就在后面了,只是不易察觉。现在想想实际上,她过关的很辛苦,别人26个字母都会写了,而她还认不全,别人20以内的加减也会了,而她连10以内的加减还要想半天。三年级上个学期,几乎大半个学期都处在下游,语文数学都考过倒数二三名。并且很长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很稳定,稳定在倒数后十名以内。老师也跟我反应,说孩子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数学课还分神不专心。
老实说,在一年级时老师就跟我们说过孩子不举手发言的事,我们并没有特别重视,我跟她爸爸还开玩笑说,我们小时候都不爱举手发言的,都不出趟儿的。不也没影响学习成绩么?但是上个学期发现她问题越来越多,作业不想写,她知道不得不写,就磨蹭拖着。其实她特别不自信,害怕写错,一定要你确认了才敢写。凡是要竞争的,不敢去不敢说。而我们又会要求她去争取去举手去表达,现在想来她当时吃了多少苦,内心是多么孤独无助。而这种伤害往往来自于父母。
车到山前必有路吧,三年级开始,学校搞弹性放学,对我们没法三点下班的家长是利好消息。而且在学校,有老师带着,她思想上也是有约束力的。我们也更放心。相对于学习成绩,我跟她爸爸更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她在学校里究竟什么状况?她喜欢学校吗?在学校自在吗?我们并不确定。问她她说喜欢,但是分明她有时候是逃避和害怕的。她很敏感,也有些双重性格,可能我们平时过度保护了,所以独自面对时她就不知所措了。
往往你怕什么来什么,比如我们怕她不自信她偏偏就不自信了。这个不自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还是成绩上不来导致的。她很努力也很要好,其实每个孩子都要好上进,就是这个激发点在哪里?开关在哪里?每个孩子都不一样,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去了解。我相信一位教育专家说的,当你感到带孩子很累,那一定是你方法出了问题。
说实话,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也纠结过,每一对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我们也不例外,我们认为别人能学会的她也应该学会。我们觉得学习是她自己的事,整个三上孩子的成绩都在下游徘徊,那个时候我跟她爸爸不淡定了,毕竟还是要应试的。这时候我们才关注她的课本,这时候才发现,她们的课本超乎了我们的想像,内容真的不简单。还有每日一题,对于没有学过奥数没有一点思维训练过的孩子真的很难。那时候我有点理解和同情我的孩子了。也感到愧疚,面对不高的分数,我们也发过火,要求她认真学习,却没有帮助她。
上学期结束时才知道说,班上有三四十个孩子上了数学辅导班,听到这个消息我一下子释然了,放下了,原来不是我的孩子不努力,也不是她智商有问题,是因为我们没有上辅导班啊!于是,我跟她爸爸也开始关注她的学习。只有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自信才能有所提高。她的“结症”就在这里。我跟她说,你语文成绩不好,不用担心,语文就是慢慢积累的过程,多阅读多作文,成绩肯定会有提高的。她很相信我,我也很相信她。
我觉得亲子关系很重要,我们的家庭一直都是民主自由平等的方针,我们更像是朋友。亲子关系还是不错的。我女儿小时候阅读量还是很大的,从小我就给她读诗读绘本讲故事,倒是小学以后阅读量少了。所以又重拾起来,重拾也容易,因为阅读还是很有乐趣的。她的作文基本上没有困难,虽然还谈不上多好。再一个数学,我说,你之所以数学成绩还上不来,是因为你见的题和做的题太少了,如果多做练习你的数学成绩肯定能上得来。我们这一次在80分以下,那么下次争取80分以上,对于孩子的一点点进步我们都给予极大的肯定。比较幸运的是她一直对学习还是很有兴趣的,我们还是很注重保护她的学习兴趣。给她一个看得见也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当她考试真的到了80分以上,我们为她高兴,但从不用物质鼓励。
我跟她说,学习有学习的乐趣,不是钱能买来的,比如解决一道难题后的喜悦肯定不是吃巧克力能代替的,她想想也是,也认同的。因为每日一题,我跟她爸爸也研究起奥数来了,老实说,我一开始对奥数是排斥的,因为听太多负面的东西了,但是在应试的现实下,如果一点不会在升学的时候会吃亏的。我觉得还是得适应,既要应试又要素质,目前来说还不能偏废哪一个。我借了邻居家小孩二年级时的苏杰教材,美妙的数学思维,三年级做二年级的题目,相对来说难度小多了,但是我没有告诉她这是奥数,只是跟她说来玩个数学游戏,玩了一两天,女儿说好玩,有意思。这时候我就告诉她说,这就是奥数哎,原来奥数还挺有意思的。女儿说,啊?原来奥数也没那么难。妈妈,我现在觉得数学没那么难了。我说,妈妈以前错了,对奥数误解了,以为那就是害人的东西,原来只是被一些人利用被妖魔化了,本身还是个好东西,我们在家也能玩奥数。这是真的,以前我对奥数有误解,而且这种情绪会传染给孩子。我觉得不能太功利化,不管做什么事情,保持热情和乐在其中就好,触发孩子激发点,她能做的比你想像的还好。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学校不可分割,相辅相成。我觉得孩子们很幸运,遇到这么好的学校和老师,好老师就是孩子的贵人。真的,孩子的进步离不开老师的鼓励和帮助,方老师不仅关注成绩好的性格活泼开朗的孩子,也关注成绩一般性格敏感内向的孩子。这从班级qq群的交流就能看得出来。在学校这个社会中,老师的一句鼓励抵得过你家长的十句百句。我女儿以前是害怕老师不敢跟老师亲近的,后来为数不多的几次交流,老师对她的鼓励有非常惊人的作用,如果哪天老师表扬了,她要开心好一阵子,慢慢克服了恐惧,也敢举手发言了。
数学老师这学期搞的积分也是非常棒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我们家长也能从积分本了解孩子的上课情况和作业情况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于我女儿这样有些慢热敏感的孩子,我基本上只鼓励不打击。因为做错或做不好的地方她已经体验到了,下次她自然就注意了。现在数学老师也觉得她进步很大。当然整体来看她与学霸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个也急不得,只能慢慢来。不盲目乐观,也不灰心丧气,找准立足点前进,这点上我们要做近视眼,只盯着前一名看,或者就跟自己以前比,现在不排名,就争取比前一次测验分数多一点。我觉得保持一颗上进的心就很好了。
我常常跟女儿说,人生的路很长,学习的路也很长,就像爬山,总有人在你前头,有的人起得早爬得快,他可能早早就到了山顶,你现在落后不代表一直落后,只要你坚持往上爬,你终归也会爬到山顶,也许慢一点爬还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但我们的目标依旧是山顶。这感觉也不错啊!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优点。孩子就是一个宝藏,父母要学会开发。接受孩子,欣赏孩子,大约也是父母的责任。这个世界需要杰出的人才,需要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也需要平凡的人,我只希望我的女儿做个有趣的平凡人。
谢谢大家,非常感谢。
一位母亲在家长会讲话范文(二):
各位家长大家好:
今天站在这里讲话心里很忐忑,我的女儿在学习成绩并不名列前茅,再说我个人在时间、精力的付出上也绝对比不上在座的各位,甚至说非常惭愧。就孩子在语言能力、口语交际方面的突出表现(班主任语)我与大家谈谈感受。
我的女儿说话较早,11个月左右,3岁开始认字,学前总共上了3个月幼儿园,没上过学前班。上学前没摸过笔。在书写、画画、做手工方面都是弱弱项。为什么在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班级亲和力方面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认可和肯定,我想谈谈以下几点:
1、平和的家庭环境、舒缓的和谐氛围是良好性格形成的大基础。
2、父母与孩子要真正的交朋友。多倾听、多交流、不隐瞒、不回避问题,力邀他们参与家庭内政。
3、同小朋友们友好相处,不斤斤计较。包容、谦让、共同分享。
4、心理健康,自我定位准确。进步永远只和自己比,努力程度一定要和别人比。我女儿总是用赞赏的语气谈论同学和朋友:妈妈,云舒唱歌可好听了,她会唱好多歌;妈妈,苏姚的字写的可好看了,像是印出来的;妈妈,阿祥和小亚特幽默,总是在课间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说这些的时候,看得出来,认可、羡慕、敬佩的心理绝对大于嫉妒。
5、尊重孩子的选择。在上不上兴趣班、上哪方面兴趣班,学习方式、时间安排,旅游方式、旅游目的地,休闲方式、课外书选择,原则上听取她的意见,尽量充分满足她的要求。
6、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方方面面、各式各样的。大量阅读课外书,不限体裁、内容、形式,休闲放松、旅游、聊天、做家务、无目的的瞎玩都是学习的方式。不计较学到多少,只在乎学习过程的快乐。这看起来与学习毫不相关,但身临其境的感受能让孩子象诗人一样抒发情怀,写起作文和小练笔也可以有感而发。一些不经意的历练则会受益终生。
7、令行禁止,原则问题再一不能再二。父母在孩子面前要保持尊严,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是必须遵守的金玉良言。简洁的语言、果断的处理方式体现出“必须、一定”的决心,原则问题上不让步、不退步、不妥协、不协商,例如撒谎、说大话、胡乱承诺、说粗口这些看似小节但影响终身的问题。
下面我讲讲发生在女儿身上的几个小故事:
一、痴迷当医生的故事
女儿在4岁左右,疯狂的想当医生。她爸爸是泌尿外科医生,家里有现成的医学书籍。于是她从攻读泌尿外科手术图谱下手,再而强烈要求观看手术录像。。。说句心里话,我对手术录像这种血糊糊的恶心场面不感兴趣,架不住她热爱。她爸爸每天晚上和她一起观看、和她探讨,给她讲解。一段时间以后,她要求我们全家人每天装病号,编不同的病史(并不断纠正我们编的不合情理的错处),她给我们检查、诊断、然后开刀手术。“痊愈”之后让我们再次“复发”,乐此不疲,对泌尿系的结构和常见病、多发病她能说个八九不离十。
二、春尺蠖的故事
6岁那年的夏天,女儿对我说,妈妈,你成天叫树上的虫子毛毛虫毛毛虫,你知道它的大名吗?得到否定的答案后,她讲解:春夏之际,杨树、柳树上会有一种俗称毛毛虫、吊死鬼的害虫,它专门吃新出的嫩芽,以前都是用药物灭杀,现在有一种最新的灭虫法是通过破坏成虫繁殖过程、毁灭繁殖能力来杀虫的。对环境无害,叫生物灭虫法。
直到今天,我依然记得她认真讲述的神情,我记住了春尺蠖,也记住了生物灭虫法。
三、赵老师怀孕了
赵老师这个学期怀孕了,她又开始对生殖生理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她给我描述了现在赵老师的肚子有多大,让我判断宝宝几个月了,我近期一直没见赵老师,只能根据她的比划瞎猜大概五个半月吧,她又问五个半月有多大,我翻找玩具,量了一个头径5.5cm的猴子给她看,大概这么大。后续的问题层出不穷,实在没法子,我把母子健康本找出来。我从产前检查的第一页一直讲到生为止,连她的新生儿医学评分也讲了一遍。期间她对我的胎位不正、前置胎盘、羊水过多这三项危险综合征一一询问,用的术语非常精确到位,神态特别严肃认真,如果不好好回答,不以专业的态度给她讲解你会觉得特别对不起。
类似的故事告诉我们,永远不能小看孩子的认知能力,成长永远都是我们和孩子一起度过的历程。不着急、不心急、不性急,我们泰然享受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日子。
谢谢大家!
一位母亲在家长会讲话范文(三):
尊敬的王老师,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感谢王老师的信任,让我在这里有机会和大家见面。但很惭愧,我实在没有任何“教育孩子的经验”值得和大家交流,对于不同的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都具有不可确定的因素。
我的孩子是众多普普通通孩子中的一个,他和他的同学们一样,早早起床,背着沉重的书包去上学,很晚才睡觉,梦里还会有朗朗的笑声。总是丢三落四,喜欢没完没了的疯闹,爱搞恶作剧,有时候会非常崇拜班级里的“学霸”,崇拜的咬牙切齿。有时候自己甘做“学渣”,那种心甘情愿令我近于崩溃的边缘。总是梦想着“学霸”的境界,却总是付出“学渣”的努力。作业和考试是他的风向标,他的情绪就像是我们的天空,作业少的时候蓝天白云,作业多的时候雾霾重重。不管怎样,他是我唯一的孩子,他“折磨”我,也教育我,我却很爱他,爱得很深,这种爱是严厉的,是不需要伪装的。
但是,我时刻提醒自己,永远也不要以爱孩子的名义去做伤害他的事情。这个提醒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教育孩子,好似中庸之道,君子愿为之,实则难上加难。
我想我对孩子的关爱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借此机会,也想说说我的心里话。
英国著名插画家乔汉娜·贝斯福(Johanna Basford)曾经绘制出风靡全球的涂色书《秘密花园》,人们在涂色的过程中,会有惊喜,也会有迷茫,更多的是对美的探究。我想,孩子的世界就是一座活色生香的秘密花园,没有唯一,只有变幻。
也许和我的经历有关,曾经的教师经历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教育的真实,这些真实不都是完美的,很多都是遗憾,所以,我接受孩子教育过程中的遗憾,而拒绝追求给别人看的完美,更不想为了别人眼中昙花一现般的完美,让我和我的孩子遭受比现在还多的痛苦。
其实,我想说的是一个界限问题。我绝对不能够把孩子的教育完全推脱给学校和老师,因为,我的孩子是我自己的,我必须要全身心的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中去,不推脱我的责任,不指责别人的过失。孩子是我自己的,责任就是我自己的,我把孩子教好了,受益的是我的家庭。中国古人讲“齐家”,应该应分的事情要做好,这没有什么可说的。
学校是家庭的集体化,班级是家庭的延展状态,学校是社会的微缩版,班级是社会的模拟状态,孩子需要在这里接受种种历练,包括是是非非,真真假假。有人说,孩子送到了学校,就应当由学校管了;也有人说,孩子的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爱学就学,不学就要给自己的未来买单。事实上,说这话的人未必能够真的这样去做,因为,学校和班级,还有老师所能够完成的仅仅是社会模拟氛围的营造,还有知识的初步传授,除此以外,更多的事情需要孩子在我的陪伴下用自己的多种经历缓慢成长。
这就是为什么说“教育成本”太昂贵的原因。
对于我的孩子的学习,我有自己的规划。我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但是我又要有属于自己的家庭教育教学活动,我了解自己的孩子长板与短板,查漏补缺,这种计划不是附加,也不是负担,而是符合孩子年龄段以及课业知识的积累与拓展,7年之后他要参加中考,10年之后他要参加高考,成绩不好的原因之一是基础不牢,基础有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学习能力不够,能力从哪里来?有天生的,更多的能力来自不间断的强化训练。我不觉得时间还早呢,其实已经很近了,10年,连一个给我们带来实惠的教育政策都很难出台,指望天上掉馅饼,不如自己老老实实垦荒种地。
我的模式是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的被逼无奈中摸索出来的,如果需要概括的话,那就是“学校课堂+家庭私塾”,把家庭教育泛课堂化,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打牢基础知识,这比什么都重要。
或许我有些自寻烦恼,其实我很无奈,我知道自己不是万能的,但是,总有人会被逼成万能的。事情说起来都觉得简单轻松,做起来实在很艰辛,最难的事情是深度的陪伴孩子成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还有兴趣爱好,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自己的天堂,天堂里很难容得下别人,这个天堂是给自己量身定制的。
我曾经听说过“深度陪伴”这个词,我有些不理解。因为我的童年没有这样的经历,我不是一样长大到现在了吗?我们总喜欢在孩子面前说:“我小时候如何如何——”我觉得这样的话很无聊,“我小时候”代表着35年前,秦始皇统一六国才用了15年的时间。试想,如果去翻看35年前的影像纪录片,我们是不是会觉得恍如隔世一般呢?
2015年,癌症治疗后的李开复在新书《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中坦言,如果再活一次,绝对会抽出最多的时间陪伴家人。这个道理不难理解,而越简单的道理却越容易视而不见。
有时候静静地想一想,其实我也没有什么很了不起的事情要去做,不需要结交太多形形色色的朋友,没必要为自己的浪得虚名而荒废时光,即便搭上时间也赚不来太多的钱,又没有很多的兴趣爱好,不喜欢看电视玩电脑打游戏打麻将和东拉西扯,那么,除了陪伴家人之外还真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可做了。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在一旁备课;孩子看书的时候,我在一旁写作;孩子玩乐高的时候,我在一旁玩手机刷朋友圈;周末陪孩子上课,去海边游戏或者去博物馆看展览;他在研究军事的时候,我也虚心向他请教;我们一起去做公益,乐意帮助别人而真心付出;我们从来不给他一分钱的压岁钱,但是鼓励他买书、借书,大量阅读他所感兴趣的图书,至今他的藏书量达到千册以上,90%的书他都阅读过;我们一起去旅行,走过山山水水,似乎经历了生生世世,我牵着孩子的手,牢牢不放。我想,明年的这个时候,或许他不再允许我牵他的手了。10年后,他入读大学,那时候即便我想陪伴,孩子会允许吗?我和孩子彼此都是对方的老师,又都是生活的学生。
看起来我总是在陪着孩子,其实,跳出那个以“我”为中心的天堂看看,孩子又何尝不是在陪着我呢?我陪着孩子长大,孩子陪着我变老。
说了这么多,无外乎“责任”与“陪伴”这两个词,很简单的词,却很难做到。我愿意与大家共勉。
谢谢王老师,您辛苦啦!
谢谢各位家长。
看过一位母亲在家长会讲话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