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导游词大全>江苏导游词>

连云港孔望山导游词3篇

刘丽分享

  孔望山--位于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古城城东。国家4A级景区孔望山正因为孔子登山望海,而成为中国文化史册上的千年奇山。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连云港孔望山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连云港孔望山导游词

  孔望山风景区位于锦屏山东北部,东依盐河、北临玉带河,距市区约2.5公里。《舆地要览》载,“孔子问官于郯子,赏此登山以望东海,故名孔望山。因山畔有故城基址, 又名古城山。”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

  孔望山以厚重的历史文化闻名海内外。山上的龙洞庵,环抱于异石厅峰之间,距今约1400多年历史。龙洞庵西崖壁,有一个天然的海蚀洞,古人称之 “龙洞”又称“归云洞”。孔望山景源丰富多彩,类型齐全,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景源和人文景源。自然景源方面,孔望山气候湿润,造就了丰富的生物群落。植被类型有针阔叶混交林、竹林、丘陵低山草丛和人工经济果树林。树种达30多种,另有桃、苹果、梨、杏、柿、枣、山楂、葡萄等经济树种遍布山野。龙洞庵内有1200年树龄的古柏和800年树龄的糯米茶树。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0%,是白鹭、喜鹊、斑鸠和一些不知名鸟儿及野生小动物集聚地,在山东北部建起了白鹭保护区。

  在人文景源中又分为历史人文景源和现代人文景源。历史人文景源有原始社会新时器时代祭海的杯盘石刻、孔望山摩崖造像、千年古刹龙洞庵、秦王朝的东大门遗址等10余处;孔望山曾吸引众多古代名人来此咏唱,刘长卿、苏东坡、石曼卿、林则徐、陶澍等,都登临孔望山,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现代人文景源有孔子望海像、朐海湖垂钩中心、神灵洞等9处。20年来,先后建成进山道路、停车场、步游道、各广场、孔子像、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观光路网,有效的把各景点串联组合为一整体。通过不断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景点周边环境绿化,以及整顿景区软环境,让景区形象有了质的飞跃,并有效地整合了旅游资源。

  篇二:连云港孔望山导游词

  孔望山风景区 国家 4A 级景区孔望山正因为孔子登山望海, 而成为中国文化史册上的千年奇山。 孔望山—— 位于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古城城东,锦屏山东北麓,东西长 800 米,南北宽 300 米,海拔高度 129 米,传说孔子曾登此山而望东海,故名孔望山。 孔望山由花岗岩、片麻岩构成的,距今已有 18 亿年的历史。孔望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 涵,为历代游客所景仰。2500 多年前,中

  国历史上著名的“孔子问官”的故事 就发生在这 里。 当年孔子曾在此山头向郯子请教官职制度方面的学问。 今人为纪念他, 在山顶塑起了 “孔 子望海” 雕像.今天的孔望山, 山之北有孔望亭, 南有望海亭; 东有龙洞和龙洞庵; 中有象石; 西麓的汉代摩崖造像石刻,尤为有名。全山风光秀美,古迹遍地,是连云港市著名的风景旅 游区。

  龙洞庵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龙洞庵。距今已有 1400 余年的历史,是连云港市最 古老的庙宇之一。爬上陡峭的石阶,便可见到山门。门上有横匾“龙洞庵”三字。 进入山 门,寺内供有四大天王。据佛经讲,四大天王的任务是各执一方世界,即东胜神洲、南赡部 洲、西牛贺洲和北俱罗洲。

  因此,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 。 山门至大殿间有一宽 敞的庭院, 殿前有两株千年古树。 东边这株叫做 “糯米茶” 花期时节, 。 白花满树, 芳香四溢。 春天采其嫩叶,阴干后以水泡饮,其味清香扑鼻,风味独特。西边这株是古柏树。距今已有 近千年历史,现仍苍翠浓郁。大殿建于 2 米多高的台基之上,殿宽 10 米,进深 7 米,殿前有 广阔的月台, 左右有厢房, 颇幽静淡雅。 大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和他的两个弟子阿难和伽叶。 大殿两侧供奉的是十八罗汉,他们是释迦牟尼的十六个弟子。庵中至今供奉着在此圆寂的轮 空法师的舍利子,成为庵中久负盛名的镇庵之宝。 龙洞 龙洞在龙洞庵西侧,洞口直径约 1 平方米,内有五、六立方米。

  传说古有黄龙在此潜踪 修炼,后腾飞而去,故名龙洞。又因此处常年云深雾浓,亦称“归云洞” 。其实,龙洞是早年 海水浸蚀、冲击而成的海蚀洞,民国时住持增又深凿而成。宋代以来,龙洞名胜渐为历代官 绅士民所倾慕,名人题刻镌满满龙洞外壁。该洞外现存宋、金、元、明、清诸代题刻 24 方, 隶、篆、草、行,风格迥异 ,大字数尺,小字寸余,琳琅满目。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明朝林 廷玉所书的抹字碑。 这些石刻, 不仅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而且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象石 从龙洞西行,在林木掩映的山坡上.屹立着一座硕大的汉代圆雕石象。

  石象依照一块花 岗岩巨石的自然形状雕刻而成,象身高 2.6 米,长 4.8 米,背宽 3.5 米,石像耳阔体肥, 四肢健壮,丰满肥硕。象身西侧有一高 0.88 米,宽 0.49 米,深 0.2 厘米的阴凿凹面,是没 有刻铭的题榜,象身东侧有一高 1.13 米,宽 0.62 米的方框,内刻隶书“象石”字样,在刻 铭与象前腿之间,还凿刻了一个头梳“丁”字形发髻,手持勾鞭,脚带镣铐高 0.92 米的驯象 奴。象的四足均踏着莲花,体现了佛教中六牙白象王在水中步步莲花的故事传说。它是孔望 山汉代佛教造像有机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石系目前我国发现的东汉时期最大的圆雕 石刻,石象南侧约一百五十米处,还有与此同时期的石蟾蜍。体长 240 厘米,宽 220 厘米, 通高 110 厘米, 战国秦汉, 直到魏晋蟾蜍一直被人们视为神物, 是辟五兵、 镇凶邪、 助长生、 主富贵的吉祥之物。 对有着超自然的神灵信仰的人们来说, 只要是免灾降福的, 佛祖、 上帝、 道尊与蟾蜍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此蛙为当时镇海之物。 摩崖石刻 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被凿刻在孔望山西麓的一段峭壁上。整个画面长 17 米,高约 8 米。现在 确认有佛像 110 尊。 大的有 1.57, 小的只有十几厘米。 造像以中间两个大的人物形象为中心, 周围以坐像、立像等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孔望山最早被发现于 1980 年,是中国迄今为

  止最早的佛教摩崖造像。比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还要早将近 300 年,被称为九州崖佛第一尊, 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就来看一下造像内容,这里有道教的,也有佛教的,还有世俗的。我们先来看一下道教 的。整个画面中最大的 这个人物,面部表情非常安详,这个就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老子左 上方端坐的老太太就是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经过道教的渲染就成为道教的领袖了。 老子的右下方有个坐着的人物,周围还有一圈人听他讲经说法,传经授道,这就是佛祖第一 次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时的情景。据佛经记载,佛祖释迦摩尼原是迦皮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 名字叫悉达多.乔达摩。他再 29 岁时放弃了家世和王位来到深山老林里去苦修,6 年之后他 发现苦修并不能解除人间的烦恼,于是在菩提迦耶的两棵树下静坐,终于在一天晚上大彻大 悟成道了,这个就是当时在鹿野苑初转法轮的情景。老子的下方,有一组“涅槃“图,讲的 是佛转故事里最后一相”涅槃“ 。据佛经中记载,佛教传教 45 年后,在他 80 岁的时候自知寿命已尽,于是在最小的弟子阿 难的陪同下来到了一个村庄,做最后一次巡行,在两棵娑罗树下,头向北面向西进入了涅槃 境地,就是修成正果了。

  篇三:连云港孔望山导游词

  孔望山很小巧,我和小伙伴用一个钟头就把欢快的脚步洒遍了山上山下;孔望山很秀气,山下的小湖四周栽满了垂柳,到了春天让我想起了妈妈教给我的诗句“拂堤杨柳醉春烟”;孔望山很古老,两千多年前的摩崖石刻让我觉得她像神秘的姑娘,山顶上矗立着三位雪白的雕像,妈妈说那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在望海,相传以前我们这里是一片大海呢,听了妈妈的话,我好像也看到了一片大海,听到了孔子在给学生讲课呢。来游玩的小朋友们都争着在雕像前拍照留念。

  孔望山还是一个植物园,一年四季,各种植物和花儿散发出淡淡的芳香,我和小伙伴都睁大眼睛比赛谁发现的叶子漂亮呢!孔望山还是一个大家园,每天清晨很多老爷爷和老奶奶在摩崖石刻前练打太极拳,伴着音乐看得我发呆。

  孔望山,离我家最近,我去的最多,给我的快乐最多,她是最快乐的山,哦,我的孔望山,快乐的孔望山!

    50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