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圣地西柏坡导游词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的一个小山村,却也是光耀中国史册的革命圣地,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享有者“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美誉。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革命圣地西柏坡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革命圣地西柏坡导游词一: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却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成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地。这一切都是缘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谱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赞歌,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周恩来曾经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1988年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题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朱穆之同志题词"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我们大家都知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延安就一直是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但后来为什么迁移到西柏坡呢?在我们参观旧址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年3月,蒋介石令胡宗南纠集兵力向延安进犯。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
敌人的有生力量,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3月26日,党中央在陕北清涧县的枣林沟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史称"枣林沟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央机构分为前委、后委和工委三部分。会后刘少奇、朱德同志组成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于同年5月来到西柏坡,进行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1947年7月12日至9月13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领导了解放区土地运动。1947年11月12日,解放了华北重镇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在战略上为党中央移驻华北奠定了基矗1948年3月,西北战局基本稳定后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5月26日,毛泽东从阜平县城南庄来到西柏坡,西柏坡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个时期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时机已逐渐成熟。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党中央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19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后第10天,即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毛主席迁往北平建国。
各位朋友,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下面请随我参观,我将一一给您介绍。
董必武同志旧居
进入大院大家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这里工作、生活了近两年时间。北房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和南厢房是工作人员的住室。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手栽种的。在此期间,董老担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出席了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在会上讲了话。董老经常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书架上陈列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他坚持每天学习、写作,从不间断,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就是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1948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董老的生活非常艰苦,睡的是农家土炕,盖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毯。他工作勤奋,还在工作之余参加劳动。在门前开荒种菜、种树。何莲芝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是纺线能手,曾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炕上的这架纺车就是何莲芝同志当年纺线用的。1978年,董老夫人何莲芝重返西柏坡,当她看到这架纺车时,情不自禁地再一次盘腿坐上土炕,深情地摇起了当年的纺车。1949年3月18日,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部分工作人员,先期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革命圣地西柏坡导游词二:
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能够在这落叶纷飞的季节里与大家相识,我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代表凤凰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石家庄。我是这次陪伴大家旅行的导游王月明,大家要记住,是月明,不是明月哦,大家叫我小王就可以了。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张师傅安全行车二十多年,有他的娴熟技术,大家一路上一定能够玩的放心,玩的开心。另外,请大家牢牢记住我们的车牌号:冀A56789。大家在石家庄游玩期间,将由我和张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或者我们服务不周的,大家尽管直接提出来,我们会竭尽全力满足大家的。在这里,我先预祝大家有一个愉快的西柏坡之旅。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到达今天的目的地——西柏坡了,在这里,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的一个小山村,却也是光耀中国史册的革命圣地,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享有者“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美誉。西柏坡拥有着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绿色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就在去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5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首批、河北省首家、石家庄独有的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5A级景区。好了,我们的车现在也已经到达目的地了,下面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一起下车参观。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在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门前,下面请跟我一起往里走,大家注意脚下的台阶。进入大院,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这里生活、工作了近两年。我们右手边的北房有东、西两屋,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和南厢房是当时工作人员居住的地方。院里还种着海棠、杏梅、翠竹等植物,这些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亲手栽种的。现在我们移步北屋办公室,屋内布局虽简单,却真实的再现了当年董老在这里的工作环境。当年董老孜孜不倦的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书架上陈列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而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1948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后来一位曾跟随了董老6年的工作人员说,为了写好这六个字,董老把纸裁成纸条,不管每天回来多晚,他都要坐下来写上几篇,在写字时还注意节约纸张,每个纸条都会写两遍。最后写了几十张,请同志们一张一张反复比较挑选。看着这张办公桌,我们仿佛看到了董老正坐在这里专心致志的工作,董老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以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穿过刘少奇同志的旧居,我们看到前面的军委作战室。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资料等三个科。它们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研究汇集敌我双方的作战情况,及时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达命令。
当时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毛线在墙上这张军用地图上标图。1975年,特赦后的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看到这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毛主席真是英明伟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给打败了,国民党当败,蒋介石当败啊!
想当年毛主席同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开创了今天的安宁平静社会,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呢?好了,各位游客,随着西柏坡之行渐进尾声,我们的石家庄之行也即将结束了。回顾我们朝夕相处的三天行程,在旅途中建立起的真挚友谊,已使大家情投意合,难舍难分。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配合和支持。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得到各位的谅解,也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们会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善。最后,我代表凤凰旅行社,司机张师傅以及我本人祝大家身体健康,归途愉快。
革命圣地西柏坡导游词三:
大家好!欢迎您到西柏坡纪念馆参观,很高兴为您做讲解服务!
西柏坡纪念馆始建于1976年10月,1978年5月26日为纪念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三十周年正式对外开放。经过多次修改完善,现在的展览有三层院落,十二个展厅。您现在所在的是纪念馆的序厅,大家迎面看到的是第七届中央委员会77位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组成的大型铜雕,它的背景是雄伟绵延的太行山脉和西柏坡中央大院,下方“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八个大字,是1988年原文化部部长黄镇到西柏坡参观时为我馆的题词,也是我们整个展览的主题。铜雕两侧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处革命纪念地,上海一大会址、井冈山、遵义、延安组成的浅浮雕群。个序厅寓意着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从西柏坡这个普通的小山村走进北平,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
当年,党中央为什么要选择西柏坡作为全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呢?
第一展室 走进西柏坡
本展室重点介绍党中央选址西柏坡的主要原因,中共中央撤离延安的历史背景及中央工委到达西柏坡的有关情况。
党中央选址西柏坡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建党早,群众基础好。平山县位于晋察冀边区的南部,是著名的抗日模范县。早在1931年党组织就在平山县霍宾台村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从此党组织发展迅速,党员人数由1931年的50人发展到1946年近20000人,王昭、于光汉、栗再温就是平山县党组织早期的创建人和杰出的领导人。
晋察冀党政军首脑机关八年抗战期间,就有三年半的时间长期战斗生活在平山,平山人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创建了晋察冀边区最坚强、最活跃的革命根据地,同时还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和模范集体。
享誉全国的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是平山县下盘松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连续六年担任村里的妇救会主任。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和护理八路军伤员。在1944年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大会上,聂荣臻亲自把一面绣有“子弟兵的母亲”的大红锦旗授予了她。她一生中曾送两个儿子、三个孙子参军,十三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并参加了开国大典。1989年8月12日,戎妈妈病逝于石家庄和平医院,享年93岁。
二是西柏坡一代的物产丰富。这是当年西柏坡及周边地区的沙盘模型。平山县境内河流众多,其中以滹沱河干流最为出名,它源自山西繁峙纵贯全县,滹沱河北岸的西柏坡一带滩地肥美、稻麦两熟,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曾被聂荣臻誉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
三是西柏坡的地理位置优越。西柏坡东临华北平原,西依太行山,进可攻,退可守,战略位置非常优越,历来为兵家争夺之地。
良好的群众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富饶的物产,使党中央选择了西柏坡。
那么党中央选址西柏坡的背景是什么呢?
1947年3月,蒋介石派胡宗南带领十几万大军向延安进犯,而陕北我军的兵力只有2万多人,敌我力量十分悬殊,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党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
在撤离延安前夕,毛泽东接见新四旅领导干部时说明了我军的作战思想,他指出:“我军打仗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要告诉同志们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就要回来,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3月18日,毛泽东离开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程。3月29日,中共中央到达清涧县枣林沟,
在此召开紧急会议,将中央机构进行了合理分工: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组成中央前方委员会,继续留在陕北主持中央的工作,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到晋西北及其它适当地点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4月11日,在临县三交镇又成立了由叶剑英、杨尚昆等组成的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到山西临县地区统筹后方工作。
1947年5月,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委先期进驻西柏坡,受中共中央委托,主要办好三项工作:指导晋察冀军事斗争;将全国土地会议开好;把财经办事处建立起来。
第二展室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本展室重点介绍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领导解放区土改的有关情况。
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的中心问题就是土地问题。为了调动广大农民支援生产和解放战争的积极性,中央工委到达西柏坡之后,于 1947年7月17日,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会场就设在西柏坡恶石沟西岸一块较为平坦的空地上,当时在沟端的草坪上搭了一个布棚作为主席台。来自各解放区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刘少奇、朱德等同志作了报告。这个场景真实再现了当年的简陋场面。
会议开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经过充分讨论,9月13日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彻底的土地法,10月10日党中央在陕北神泉堡正式向全国颁布实施。
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是毛泽东手书的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发展生产。大纲颁布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解放区有一亿六千万农民获得了土地(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37%)。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部分地区仍存在不彻底的现象,根据存在的问题各种解放区开展了以“三查”、“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整党运动。通过整党,纯洁了队伍,加快了土改运动的深入开展。
这是平山县下盘松村全体农民赠送给中央工委“土地回老家”的锦旗,这是翻身农民欢天喜地埋界桩,丈量土地,领取土地证,送优秀青年参军参战,保家保田的场面;这是东北哈尔滨顾乡区靠山屯的翻身农民写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毛主席呀!没有您我们真得饿死了,这回我们都翻身了,分了地,分了马,分了衣服粮食……。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翻身农民掏心窝子的话,表达了他们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无限感激之情。
经过土地改革,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这样评价: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
这是第二展厅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参观第三展厅。
第三展室 指导晋察冀的军事问题
本展厅重点介绍中央工委所做的第二件大事——指导晋察冀的军事斗争。
为尽快扭转晋察冀的战局,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晋察冀军区很快确立了“打大歼灭战”的战略思想,1947年5月,军区领导决定组成强有力的野战军机构,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政委,杨成武任第二政委,耿飚任参谋长,潘自立任政治部主任。
10月19日,我军发起了清风店战役,经三昼夜激战,歼敌17000余人并活捉了敌第三军军长罗历戎。
清风店战役的胜利,创“晋察冀歼灭战新纪录”,为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战机。随后,我军趁机发起石家庄战役。
石家庄时称石门,当时是国民党重兵把守的一座城市,在此设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外市沟,周长60华里深7米,宽6米;第二道防线是内市沟,周长36华里,深宽各5米;第三道防线是以市区为中心的大石桥、火车站等坚固建筑物组成的核心工事。三道防线间还有装甲车日夜巡逻,设有碉堡6000多个。当时固守石家庄的国民党32师师长刘英曾这样吹嘘:“凭借石家庄的战地工事,国军可坐守3年,共产党没有飞机、坦克,休想拿下石家庄。”
我军于11月6日对石家庄发起进攻,经6昼夜激战,于12日解放石家庄并在大石桥下活捉了敌第32师师长刘英,共歼敌24000余人。
石家庄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采用攻坚战术攻克的第一座大城市,石家庄的解放,开创了我军夺取大城市的创例,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党中央进驻西柏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并为我党接管和建设大城市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战役胜利后,朱德到晋县的侯城村与指战员一起总结了攻坚战术的经验,并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攻克石门》:“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尽灭全师收重镇,不教胡马返秦关,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11月14日,石门市政府正式成立,市长柯庆施。12月26 日,石门市正式改名为石家庄市。
下面请大家参观下一展室,统一解放区的财经工作。
第四展室 统一解放区的财经工作
建立华北财经办事处是党中央委托中央工委的主要工作之一。为了迎接革命的新高潮,更好地解决大规模战争的财力供给问题,根据党中央的指示,1947年春,在河北邯郸武安县的冶陶镇召开了华北财经会议,研究如何解决战争中所需要的财经问题。经过讨论,会议决定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由董必武任主任,南汉辰、薛暮桥、杨立三、汤平为副主任。
7月14日,华北财办在平山县夹峪村成立。华北采办成立后,统一协调除东北之外的其他各解放区的财经政策,为解放战争的财力供给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还领导了华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军工生产。在中央工委的关心指导下,1947年晋察冀边区在距西柏坡45公里的西部山区建立了一座水力发电站——沕沕水发电站,这是我党在华北地区建立的第一座水力发电站,被誉为“边区创举”。当时,工作人员架线27公里到西柏坡。发电站的建成不仅为军工生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且还改善了西柏坡中央大院首长的工作环境。
此外,在中央工委的领导下,各解放区都建立了许多军火工厂,为前线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军火物资,促进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以上我们了解的是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时期所做的三件大事,下面我们参观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有关情况。
第五展室 党中央转战陕北从延安到达西柏坡以及大决战前夕全国战场的政治和军事形式。
1947年3月18日,我军主动撤离延安, 3月29日在清涧县枣林沟将中央进行合理分工,毛泽东率领只有800多人的小队伍在崇山峻岭之间和敌人兜圈子,行程十分艰难。11月22日,到达陕北米脂县杨家沟, 12月25日在这里召开了“十二月会议”,在会上毛主席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1948年3月21日,党中央离开杨家沟,于3月23日在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经临县、蔡家崖、岢岚、五寨、神池,4月11日到达山西五台山, 4月13日到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阜平县城南庄,4月30日——5月7日党中央在城南庄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讨论采纳了粟裕提出的建议:“决定华东野战军一兵团三个纵队暂不过江,集中主力在中原地区作战,尽可能多地把敌人的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 5月18日,由于特务告密,敌机轰炸城南庄,毛泽东当晚移居花山,5月26日到达西柏坡。党中央撤离延安到西柏坡历时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行程三千余华里。这是中央机关在西柏坡的分布图。以西柏坡为中心,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妇委等中央机关都分布在西柏坡村的周围及滹沱河沿岸。
1948年秋,全国的军事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军在东北、华东、中原、西北各个战场先后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战略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国统区人民也逐渐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有力的配合了军事战场的斗争。
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确立新的战略任务和方针,1948年9月8日——13日,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这次会议是自日本投降以来,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从1946年7月算起)建军五百万,歼敌正规军五百个旅,五年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会后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性,革命无不胜”的伟大号召。这次会议为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做了充分的准备。下面请大家跟我上二楼参观大决战的有关情况。
第六展室 大决战(一)
本展室重点介绍了三大战役总指挥部及战场情况。
济南,位于津浦、胶济两铁路的交汇处,是连接华东、华北地区的枢纽。1948年9月16日,我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经8昼夜激战,歼敌10万余人,并活捉了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兼山东省主席王耀武。最先攻入城内的9纵25师73团被授予“济南第一团”的光荣称号。济南战役的胜利使华东、华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打破了国民党军重点防御的计划,拉开了大决战 的序幕。
1948年秋天,我军经过两年多的艰苦作战,敌强我弱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民党军总兵力已下降到365万人,但正规军只有198万,分布在一线上的不足180万人,而我军总兵力已发展到280万人,敌我力量之比已由战争初期的3.4:1缩小为1.3:1,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1948年9月12日,我东北野战军在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的指挥下,南下北宁线,发起规模空前的辽沈战役。
战役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攻克锦州,解放长春。
锦州位于北宁线中心,是连接华北、东北两大战区的枢纽,因此拿下锦州就等于关上了东北的大门。10月14日我军向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小时激战,全歼锦州之敌10万多人,并活捉了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和第6兵团司令官卢浚泉。在我军这一胜利声威震撼下,4纵队12师34团在塔山奋战7昼夜,进行了顽强阻击,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的光荣称号。处于长困久围的长春之敌见大势已去,10月17日,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郑洞国被迫投降,长春解放。
第二阶段:转战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
我军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挥师北上,转战辽西对敌廖耀湘兵团展开了大规模的分隔包围,经两昼夜激战,全歼廖耀湘兵团。
第三阶段:解放沈阳。
11月1日,我军向沈阳发起攻击,次日,沈阳解放。我人民解放军攻入了沈阳东北“剿总”大楼,东北全境解放。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起至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47万2千余人。
就在辽沈战役结束之后,我中原和华东野战军联手将矛头指向了徐州的敌刘峙集团,淮海战役随即爆发。
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举行的规模较大的一次战役,我军以60万对敌80万,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兵团。就在我军发动进攻后,黄百韬率领的五个军企图由新安镇撤回徐州,11月8日,固守在运河防区的地下党员张克侠、何基沣率部第3绥靖区部队起义,从而使我北部野战军顺利通过运河防区,切断了敌人的退路,将其歼灭在碾庄地区。就在黄百韬被歼时,由徐州前来增援的邱清泉、李弥兵团遭到我军的顽强阻击,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黄百韬被歼而束手无策。
第二阶段:全歼黄维兵团。黄百韬兵团被歼后,蒋介石决定以向徐州增援的黄维兵团,和刘汝明、李延年兵团三路合攻宿县,以打通津浦线,退守淮南。
黄维老练的调整作战部署,一面利用飞机和强大的炮兵对我军进行袭击;一面构筑防御工事。12月6日,我军向黄维兵团发起总攻,采用了在解放石家庄时发明的挖交通壕接近敌人阵地再实施爆破的作战方法。将黄维兵团合围于宿县西面的双堆集地区,12月15日全歼黄维兵团,生俘兵团司令官黄维。
第三阶段,围歼杜聿明集团。就在黄维兵团被围的时候,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放弃徐州南下,以解黄维兵团之围。12月4日,我军将杜聿明兵团合围于永城陈官庄地区。为配合平津战役,我军暂停攻击,实行战场休整,并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
1949年1月6日,我军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1月10日杜聿明集团被歼灭,击毙邱清泉,生俘杜聿明。
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这是淮海战役的总前委: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这是受到战犯杜聿明的收到条及陈毅、粟裕写给杜聿明、邱清泉的劝降信。
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起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6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5万余人。是三大战役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随着辽沈、淮海战役的胜利,华北的傅作义集团孤悬敌后,已经成了惊弓之鸟。
此时的蒋介石更是焦急万分,为了力保江南半壁江山,他令傅作义调兵南下,但傅作义有着自己的算盘。傅作义以北平为中心,在东起塘沽,西至张家口的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布了一条求生的“长蛇阵”。蛇尾可以达到他的老根据地绥远,蛇头可以达到渤海。如果蛇腹北平和天津保不住的话,他既可以直接从海上撤退,逃到江南;又可以逃到自己的根据地绥远。毛泽东分析了蛇的本性,那就是蛇尾一旦被揪住,蛇必会掉头去咬人。这样使蛇既不能前进,更不能后退了,只能在原地挣扎了。所以毛泽东决定先打张家口,傅作义定会调兵增援,这样我们就可以拖住他,使他既不能西逃,也不能南撤。
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战役正式打响。我军采取了“隔而不围,围而不打”的策略对北平、天津、塘沽、唐山之间的敌军,进行了分割包围,从而打乱了傅作义的整个防御部署,而且拖住了傅作义集团,使他不能迅速决策南逃或西撤,进入进退两难的被动局面。傅作义的长蛇阵被解放军腰斩成互不相连的五段,我军先揪蛇尾、再断蛇头,这一招使傅作义不再为精心部下的长蛇阵如意了,一下子变得预收不能,欲逃无路了。
最后我军采用了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方针,攻克新保安,收复张家口。1949年1月15日,解放了天津。随后,我几十万大军云集于北平城下,在政治和军事的双重压力下,北平守敌在傅作义将军的带领之下于1月31日接受我军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平津战役历时64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
三大战役自1948年9月12日起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4个月19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电报廊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电报廊。三大战役期间我军取得了辉煌战果,但作为总指挥部的西柏坡却是非常普通的小平房,周恩来同志曾说,我们这个指挥部一不发人,二不发粮,三不发枪,就是天天往前线发电报,就把国民党打败了。在三大战役期间,从西柏坡发往前线的电报有300多封,这里陈列了其中的37封,嘀嘀嗒嗒的发报声,营造了当时这种既紧张又忙碌的气氛。
半景画
三大战役半景画,纵深12米,高10米,全长50米,它把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场景自然衔接,浑然一体,并通过声、光、电结合的效果,生动再现了我军在大决战中势如破竹的壮观景象。对面是五位书记的蜡像,反映的是五位书记在主席办公室里通宵达旦,一起研究战局的场景。小指挥所和大的战场相互辉映,鲜明地反映了党中央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第七展室了解一下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有关情况。
第七展室 大决战(二)
本展室重点介绍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大力支援及决战之后的有关情况。
三大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前方战士的浴血奋战,也离不开后方群众的大力支援。
据不完全统计,三大战役期间,后方人民支援前线共动用小推车141万多辆,如果把它们按两纵队来排列的话,可以从南京一直排到北京的天安门广场!
在大决战中,广大的人民群众筹集军粮,组织担架队运送伤病员,抢修铁路等等来配合我军作战,可以说解放军打到哪里,他们就支援到哪里,前线需要什么,他们就送什么。正如陈毅同志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据统计,三大战役中动员民工539万余人、大小车辆82万余辆、担架10万余付、粮食9.5亿斤。当时解放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
三大战役我军伤亡人数达到了24万余人,其中牺牲的团级以上干部83名,牺牲的最高将领是东北炮兵司令员朱瑞。
三大战役胜利之后,国民党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于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了求和声明《元旦文告》,提出同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主张。面对变化了的形势,毛主席也为新华社撰写了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1月14日,又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用大量历史事实揭露了蒋介石假和谈的阴谋,提出了与国民党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1月21日蒋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代理总统。
2月22日,李宗仁派江庸、张士钊、邵力子、颜惠庆组成的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来到西柏坡,双方就南北通航、通邮等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随同代表团一起来的还有傅作义和邓宝珊两位将军。
战略决战的胜利,也引起了苏联共产党的极大关注。1月31日,苏共代表、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受斯大林的派遣来到西柏坡,受到五位书记的亲切接见,毛主席等与他对中国的一些建国事宜进行了商讨。米高扬到西柏坡对加强中苏两党之间的了解与友谊起到了重大作用。
接下来我们上三楼参观七届二中全会及筹备建国的有关情况。
“两个务必”浮雕墙
“两个务必”浮雕墙,由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创作设计的。正面是毛泽东手书的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背景是黄河壶口瀑布,寓意着“两个务必”的精神像黄河之水一样奔流不息、源远流长。
第八展室 本展示重点介绍的是七届二中全会的有关情况。
1949年1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通过了《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其中第十七条明确提出:“北平解放后,必须召集第七届第二次中央全体会议。”
2月11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一切到会同志须于二月二十八日到达中央。”2月底,参加会议的同志陆续来到西柏坡。
经过充分准备,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胜利召开。会场就设在西柏坡中央机关大院的大伙房里,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央委员34人,中央候补委员19人,列席人员11人共计64人。会议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会上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的四种情绪还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
毛主席在会上做了重要报告,其他四位书记也就目前形势和建设方面的问题作了发言。
会议的最后一天,通过了关于军旗的决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应为红底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
北墙上是参加七届二中全会的34位中央委员,19位中央候补委员的照片。
会议最后一天,根据主席的提议,做出了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党中央在西柏坡为筹建新中国,在各方面作的有益探索。
第九展室 描绘新中国的蓝图
本展室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为筹建新中国所作的各方面的有益探索以及中共中央赴京建国的有关情况。
首先大家看到的是一幅油画《曙光》,主体是参加七届二中全会的53位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背景是由千百万革命战士筑成的绵延起伏的太行山,脚下是柏坡岭,柏坡岭是西柏坡村。它展现的是老一辈革命家登上柏坡岭展望未来的情景。展厅对面是开国大典场景,寓意着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沿着我们脚下的这条红色石板路,一直通向天安门,新中国就是从西柏坡这个小山村走向北京城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为筹建新中国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筹划新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中共中央认为,新生的政权组织既不能照搬苏联模式,也不能照搬西方模式。九月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现在我们就用‘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名词。我们采用民主集中制,而不采用资产阶级议会制。”党中央到西柏坡后,对建立新中国的中央政权做了充分准备。
1948年8月7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会上决定成立华北人民政府。1948年9月26日,华北人民政府在平山县王子村成立,董必武为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薄一波、蓝公武、杨秀峰为副主席。华北人民政府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为支援前线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政权建设经验。1949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关于撤销华北人民政府令,华北人民政府把所辖的有关机构移交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可以说华北人民政府是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
(二)制定新中国的经济政策
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就已经初步探索和确定了新中国的各项经济政策。为统一全国的财政和金融,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董必武同志在西柏坡为其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字样。这是第一套人民币的五元样板。展厅的副线上展出的是一台印码机。
在“九月会议”和“七届二中全会”等会议上,中共中央为新中国的经济政策进行着充分的探讨和考虑,初步确立了新中国的国民经济政策及经济成分组成。1948年9月,刘少奇在《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与合作社》一文中,对怎样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应该包括哪些成份,合作社经济在其中的重要地位等作了初步探索。1948年,张闻天为东北局起草了《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提出东北经济在解放后由5种经济成分构成,刘少奇对此《提纲》进行了认真修改,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性质、特点,民主革命胜利后国内主要矛盾和合作社的各种形式都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九月会议上,刘少奇在《关于新民主主义的建设问题》中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成份和基本矛盾。1949年6月,刘少奇同志发表
了《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针》一文,在文章中他完整的提出了新中国的国民经济应由五种经济成分构成,并着重提出要以发展国营经济为主体。经济方针的制定,有力地指导了经济建设。
在这些方针政策指引下,各解放区经济开始复苏。一时间石家庄大兴纱厂开工生产、失业的工人自己创办了汽车修理厂等等。全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三)规划宣传文化教育事业。夺取全国政权的紧迫任务,要求我党迅速地有计划地培养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干部,中共华北局成立后,中央就委托华北局负责创办大党校、大军校、大党报及华北大学等事宜。
1948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在平山县里庄村创刊,毛主席在西柏坡为改刊后的人民日报重新题写了报头, 8月,党中央把人民日报定为中央的机关报,一直延续到现在。毛主席还为“中国青年”、“人民邮电”、“新华书店”题写了报头和店名。
为培养大批的军事指挥人才和较好理论水平的领导干部,1948年下半年,华北大学、华北军政大学、中央马列学院相继建立,为全国各个解放区输送了大批的人才。
(四)筹备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在中国革命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形势下,召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已经成熟,为此,中央在西柏坡进行了积极的组织和筹备工作。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表了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号召召开新的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1948年秋,经过党中央的精心组织和安排,
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陆续从各地和海外进入解放区。当时接待他们的地点有两个,一是中央统战部的所在地平山县的李家庄村;一是东北局所在地哈尔滨。1949年,这些民主人士进入北平,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筹备新政协,从而逐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五)赴京建国。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25日到达北平,下午3点在西苑机场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第十展室 难忘的岁月
本展室重点介绍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的生活情况。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不但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功绩,还留下了动人的故事。
西柏坡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滹沱河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1948年秋天,毛主席外出散步时发现西柏坡农民种稻时不是先育苗后插秧,而是直接播种,产量很低,他便亲自把自己家乡如何先育苗再插秧的经验教给当地农民。事隔十年之后,1958年6月,毛主席还惦记着此事,特意让中央办公厅给西柏坡的乡亲写信,让他们到水稻高产的涿县去学习,从此,西柏坡一带的水稻也越种越好。
朱德用过的毛毯(文物),是从延安带过来的。1947年,朱德的儿子朱琦和儿媳赵力平新婚后到西柏坡参加土改,朱德与康克清就把这条毛毯作为见面礼送给了他们,后一直由赵力平保存,1987年11月,赵力平经康克清批准将此毛毯赠送给西柏坡纪念馆。
周恩来非常关心工作人员的生活。1948年7月30日深夜,后山的几个窑洞被雨水冲塌了,周恩来得知后,提着马灯,亲赴现场指挥抢救。当被救的同志脱离危险时已接近黎明。大家都回去休息了,可周副主席又提着马灯仔细检查了中央机关的其他房子,这时,天已大亮了。被抢救回来的同志们含泪说:“是周副主席和同志们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
任弼时同志在西柏坡时44岁,是五位书记中最年轻的一位书记,由于为革命积劳成疾,当时就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但它一直抱病坚持工作,别人劝他休息时,他总笑着说:“能坚持走100步,就不走99步。”这是他在西柏坡曾使用过的帆布箱。在西柏坡时,任弼时对小孩子的成长非常关心,为小儿子任远远题词:“小孩子要用心读书,现在不学,将来没用。”
陈云当年曾两次来西柏坡向主席汇报工作,但是没有留下照片,所以创作了这幅油画。
董老在西柏坡使用过的棉被。是1946年董必武与周恩来在南京梅园新村与国民党进行谈判时,随时准备入狱时用的。后将它带到延安,并在西柏坡时期一直使用。1977年4月,董老的夫人何莲芝将被面捐赠给西柏坡纪念馆。
工作之余的周恩来、彭德怀和儿童在一起。当年的工作人员魏兰春、蒋英、韩桂馨等在西柏坡也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毛泽东对警卫战士非常关心,经常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1948年5月,中央机关在西柏坡附近的霍宾台村举办文化补习班,首长们将身边的警卫战士送去学习。临走时,毛主席和周副主席为他们题词并合影留念。毛主席的题词是 “努力奋斗、为人民工作”,周副主席的题词是“学习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中央机关在西柏坡时期,依然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中央机关用来盛饭的木桶、菜橔、酱篓子、自制的饮水缸、月饼模子,可以看出当年生活是何等的简朴。
第十一展室 继往开来
本展室重点介绍我党历届中央领导人号召全党继承和发扬“两个务必”精神的有关内容。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柏坡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半个世纪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但身体力行“两个务必”,而且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使“两个务必”精神不断得到保持和发扬,成为我党推动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建国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发扬“两个务必”,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努力恢复国民经济。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面对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多次向党的领导干部敲响警钟,他强调指出:“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1984年8月31日,邓小平为西柏坡纪念馆亲笔题写了馆名。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要求全党牢记“两个务必”,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努力。2000年,他到广东视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1991年9月2日,江泽民来到西柏坡,参观视察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和西柏坡陈列展览馆的每个展室、每件展品,与当地乡亲们亲切交谈,合影留念。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址,江泽 民指出:我们要对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描绘的人民共和国的蓝图现在已经变成了现实,我们要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下的丰功伟绩,继续艰苦奋斗,把社会主义的中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更加美好。并挥毫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02年12月5—6日,胡锦涛和曾庆红、刘云山、贺国强、王刚、徐才厚、何勇等中央书记处同志来西柏坡集体学习考察。他们认真参观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和陈列展览馆,又视察了西柏坡荒山综合治理工程,并来到西柏坡村民家中,亲切慰问了当地老乡,询问了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与当地乡、村干部和代表进行了座谈。在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指出,到西柏坡的目的是回顾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牢记毛泽东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首先从自身做起,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创进取、团结奋斗。他强调指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已经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让我们在工作中时刻牢记“两个务必”,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西柏坡陈列展览的参观到此结束了,在此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希望大家对我的讲解多提宝贵意见,真诚的欢迎您再次到西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