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导游词500字小学3篇
长城是中国的,也是世界上建筑时间最长、工程量最浩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长城导游词500字小学,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长城导游词500字小学范文1:
位游客,大家好!我姓黄,今天由我陪大家游长城,大家可以叫我小黄。在游长城前,我先跟大家说一下注意事项,我们上了长城不要乱扔垃圾,不要乱刻字,要共同保护好我们的长城。
现在我们的汽车正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八达岭景区。前面的那座山就是军都山,八达岭长城久盘距在这座山上。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我们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八达岭长城。大家看,这一段长城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各位游客,我们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就会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接下来,我们给大家留20分钟在长城上自由拍照留念,大家还要注意安全哦!
长城导游词500字小学范文2: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站在这气魄雄伟的长城之上,我很荣幸成为你们的导游,为你们介绍长城的风光。
让我们向远眺望,它像什么?我觉得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七个省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里,有“万里长城”的美誉。据说,在宇宙中唯一能用肉眼看到的建筑就是万里长城。
现在请大家看看四周,瞧,那成排的垛子,用来防守边塞的敌人。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用来瞭望和射击。大家跟我望向走,约300米左右的距离就有一个城台,关于这个城台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烽火戏诸侯》,在古时候,城台又称烽火台,凡有敌人入侵,只要燃起烽火,即使在千里之外,缓兵也及时赶到。周朝的周幽王有个妃子叫褒妗,她长得花容月貌、国色天香,可她就是不笑。周幽王费尽全力也没有博得褒妗娘娘一笑,有一个人出了个主意,点燃烽火,定能博娘娘一笑。周幽王命令点燃烽火,各路诸侯急急忙忙赶了过来,却看到周幽王和褒妗娘娘在楼台上欢笑。可再一次真有敌人入侵,再点起烽火时,诸侯们认为又是周幽王的游戏,便不予理会。周幽王就这样被活捉了。
长城是中国人的骄傲,请大家爱护我们的长城,一律不许乱刻乱画,乱丢垃圾,现在大家自由参观,半小时后长城脚下集合。
(半小时后)我们的长城之旅已经接近尾声了,让我们再次赞叹古人的智慧,旅途在这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衷心祝愿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长城导游词500字小学范文3:
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长城风景名胜。我是你们这次旅程的导游,我叫邓忠正大家可以叫我邓导。就让我来带领大家一览长城的美景吧!
长城是中国的,也是世界上建筑时间最长、工程量最浩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你们知道吗?1978年12月我国的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长城延续不断修建了2000多年,分布于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世界上也是绝不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被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9世纪的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公元七八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为了相互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边境上修筑起了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七世纪的楚长城,其后齐、朝、赵、燕、秦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续修建长城以自卫。
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1000到2000千米不等。为了与后来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灭了六国诸侯,统一了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统一国家大业。为了巩固统一帝国的安全和产生的安定。
游客们,说了这么久相信大家也累了,该放松放松了。请大家不要到危险的地带去玩,也请不要乱扔果皮和食物包装袋,做个文明的游客。两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祝愿大家玩得开心,玩的愉快!
看过长城导游词500字小学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