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致辞讲话>会议发言稿>

大学就业工作会议讲话

麦丽仪分享

大学指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是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的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大学、学院、高职高专等等。以下是本小编整理的大学就业工作会议讲话,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就业工作会议讲话一:

同志们:

就业工作是学校的民生工程,它不仅是学生、家长、政府、社会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更是学校开拓优质生源市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加强外部 形象建设的重要工作,

大学校长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高校办学,招生是“入口”,就业是“出口”,如果“出口”问题解决不了、解决不好,轻而言之,就是辜负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充分信 任,重而言之,就是没有发挥好大学的基本功能,没有履行好一种应有的社会责任。

去 年的10月22日,也是在这里,学校召开了201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和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一年来,就业指导处围绕目标、统筹安排、突出重 点、创新思路,依靠各职能部门和教学院部的紧密配合,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出台了一系列的就业 工作规章制度和就业工作管理考评办法,就业工作管理日益规范,就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二是就业工作重心逐步实现下移,各教学院部就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 性、创造性日益增强,对就业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投入不断增加,“一把手工程”落实到位;三是固本拓新、内引外联,创新校园招聘办法和市场建设策 略,就业市场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拓展,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在保持良好势头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新的突破;四是强化学生创业实践,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进 展顺利,学生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创业意识不断增强,多个创业团队在省、市组织的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和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同志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同志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客观地分析我校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不足,综合起来,我认为这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择业观念的教育与引导缺乏力度

去 年下半年以来,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数量不少,提供给学生的就业岗位也不少,但部分毕业生求职意愿不强,校园招聘会上毕业生签约率不高。主要原因就是毕业生 自身定位不准、就业期望值过高,对就业区域、工作环境、薪金待遇、单位性质等设定的目标高、提出的要求高。过分追求工作的稳定性、舒适性、优越性,一味地 削尖脑袋挤向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知名企业,或者等着考公务员、考教师编制,不愿意到私营企业、基层单位和艰苦地区,不愿意去寻求其他的就业机会,不愿意 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新路子,因此就业时总是高不成、低不就,导致“不就业”现象严重。这些情况一方面说明毕业生没有端正就业心态,另一方面说 明我们在择业观念的转变上,缺乏有效的教育与引导。

二、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适应高端市场需求

总 体来说,我校大部分毕业生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在面试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岗位成才能力等与用人单位特别是高端市场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参加招聘会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上能顺利过关,但在综合素质的考评上存在欠缺,竞聘优质 企业时竞争力不强、淘汰率较高。这种状况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也就是说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在大学四年里提高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应该也 必须成为学校今后人才培养上的一个重要导向。

三、部分专业设置未能紧随市场变化

现 代社会高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要求标准更在逐年提高。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一些过去所谓的冷门专业逐步变成了就业热门,一些新型专业随 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不断涌现,一些传统专业在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上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新的标准。因此,教务处、招生办以及各个教学院部要根据市场变化和就 业需求对专业设置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前瞻性的分析和修订,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要深入了解和跟踪市场变化,深入了解学校专业的发展情况,深入了解 各专业在学生素质培养上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调整方案和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

四、全员对就业工作的支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总 体上来说,目前我校就业工作的受重视程度较以前已大幅提高,学校在人员配备、条件建设、资金保障、机制扶持等方面都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予以重视 和支持,相关职能部门、各教学院部也充分认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但部分职能部门、多数教师的观念仍没有实质性的转变,不少人仍然 认为就业工作只是就业部门、就业工作人员的事情,学校全员关心、参与、支持就业工作的氛围不够浓厚,特别是各部门工作人员、广大教师在学生就业中应有的作 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许多可利用的关系没有利用,可挖掘的资源没有挖掘,可建立的平台没有建立,可开通的渠道没有开通,学生就业依然主要依赖就业指导处引 进用人单位和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式自我推荐。

五、就业队伍专职化建设步伐急需加快

建 立一支高素质、专职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是提高我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水平与质量的有效保证。目前,我校16个学院中,大多数学院的就业专干为学生政治 辅导员兼职,学生管理工作是他们的主业,就业工作成为了他们的副业,就业市场缺乏专人开拓,就业信息没有专人跟踪,所谓的就业专干无非是做点就业政策宣 讲、学生面试通知、就业情况统计等浅表式服务,而就业市场变化分析、用人单位信息反馈、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乃至最重要的就业市场的巩固开拓等根本性和延伸式 服务缺乏专职力量,这种兼职式的就业队伍配备与解除就业难问题的客观要求不相符合,人事处、学生处、就业处要联合各学院尽快对就业队伍专职化建设问题提出 相关方案。

六、统计数据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出就业实情

我 们每年都会公布一个大学生就业率,但说实话,这个统计数据并没有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就业实情。数据统计不准,基于两种原因,一是部分毕业生在离校时没有签 约稳定的就业单位,而离校后又找到了工作,部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不愿意提供就业证明,不配合就业率统计核查;另一方面是一些学院和少数工作人员不愿意花时 间和精力去联系毕业生、统计毕业生的真实就业状况,认为联系起来难度大、麻烦多,多几个百分点少几个百分点关系不大,所以数据统计时敷衍塞责、应付了事。 同志们,数据统计不准,就不能体现出毕业生真实的就业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专业招生计划的科学性、就业市场拓展的针对性、就业状况评估的客观性和人才培养 方案的前瞻性,小小数据,影响全局呀!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高校的长期性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进一步做好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在现有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借这个会议,我谈几点意见。

一是深化认识的问题

深化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认识,要立足两个高度:

第一是对学校发展负责的高度。近 些年来党和国家已经“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国务院每年都要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专项部署,教育部每年也都把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湖南省教育厅每年都会对高校就业工作进行督查、评估,国家级、省级对高校办学的各类评估,都把学生的就业状况作为 重要指标,而每年高考后家长与考生在志愿填报时,都会把学校的就业情况作为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所以说,一所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从宏观层面来 说,涉及到国家稳定、社会和谐与民生幸福,从微观层面上来说,影响整个社会对高校的评价、优质生源对高校的选择、用人单位对高校的信赖,总而言之,就业率 和就业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事关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全校上下要在思想认识上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生命线工程”来对 待,代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竞争力来对待。

第二个是对学生发展负责的高度。家 长和学生选择一所学校,是对学校的高度信任和充分认同,作为学校、作为老师,我们要对得起这种信任。说实话,学生上大学,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图今后 能找上一份好工作,能有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一个促进自身发展的舞台吗?所以,我们除了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之外,还要为学生打通就 业渠道、寻找个人出路、规划未来发展。我们常说学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如果学生在校四年为我们解决了衣食之忧,而四年之后,学生的衣食问题却无力解决,那 我们能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吗?我们能说对学生负好了责、服好了务、育好了人吗?对学生负责,不单是管理、教育、引导,也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在学 生输出过程中为他们寻找适合自身特征、特长的发展空间,使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实现人生的价值,而这正是就业工作的职 责、目标与重点所在。

二是明确责任的问题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把手工程”,校长必须负总责,主管校领导具体负责,就业指导处负责组织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各学院是工作重心。按照这样的责任划分,我想今后工作要突出两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是要形成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联动机制”。从 学校层面来说,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意识,使每个部门、每个领导、每个教职员工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上都成为责任主体,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确保对就业工作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为就业工作提供有效支持;要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校、院两级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职责。从职能部门的层面来说,就业指导处要进一步实施就业工作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各学院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加大组织、统筹、协调力度;高教所、 社科处要组织力量加强对就业工作的专项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和指导学校的就业工作;教务处、规划处、招生处、学科办、学生处等职能部门都要根据各自的工 作职责,把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制定有关政策与计划的重要依据,并加强与就业指导处的会商。从学院层面上来说,各学院要进一步把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真 正落实到位,院长作为学院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过问,靠前指挥,分管副书记要切实负责,一抓到底,辅导员、班主任要深入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帮助毕 业生解决就业难题。

第二个重点是要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绩效考评机制。修 订和完善学校就业工作考评办法,将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质量评估、招生规模挂钩,与学校资源的配置挂钩,与学院和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 的考核挂钩,在实施“三挂钩”的过程中,切实落实就业工作责任追究制和就业工作一票否决制:未达到当年就业率和签约率目标,且就业工作考评位于全校最后一 位的学院、学院主要负责人和学院分管领导,年终考核不能评为优秀;学校就业率排名未进入全省高校第二梯队,就业指导处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对 “机构、人员、经费、制度、场所、工作”六个不到位的学院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对就业率统计弄虚作假的要追究其责任。

三是夯实基础的问题

我校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学生就业能力日益增强,整体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与学校的大力投入分不开,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分不开,与从事就业工作的同志们的辛勤劳动分不开。进一步提高就业工作成效,今后要不断完善两个基础:

第一是关系就业工作效能的物质基础。学 校将逐年加大投入,从就业咨询、就业指导、就业市场开拓、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就业招聘活动组织实施等方面为就业工作提供场地、条件和资金保证;在大学生创 业园建设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创业孵化园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创业孵化器、创业教育、教学实践的功能,以创业带动毕业生就业; 建设就业工作的专职化队伍,并就专职队伍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待遇制定相关的倾斜政策;加强重点就业区域和重点就业行业的就业窗口建设,通过窗口实现市场跟 踪、联络与对接。

第二是关系就业质量的人才培养基础。增 强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核心问题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不论是从学校长远和可持续发展来看,还是从解除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来 看,我们都要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积极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具体来说,就是 要把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调整专业设置、学科结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重要参考内容,要通过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企业回访、座谈等方式深入企事业 单位进行市场调研,开展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状况分析,前瞻性地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以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各 学院要结合就业情况,开展本专业对应的行业市场调研,做好行业定位和特色定位,并据此调整培养方案乃至专业设置,既要打好科学文化基础,增强适应性,又要 针对行业特点确立优势和特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这是就业工作的“治本”之道。

四是拓展市场的问题

如果把学校比作工厂,那么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产品推销不出去,不能有效占领市场,工厂迟早就要倒闭。同理,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被市场接受,在市场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学校的生存就会成为大问题。所以,培植、巩固、经营、开拓、发展好毕业生就业市场,至关重要!

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巩固和拓展市场,我认为必须抓住两个根本:

第一是着力加强市场开发。在 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中,我们必须树立一个观念,虽然说签订就业协议的主体是毕业生和企业,但在就业市场中的主体实际上是高校和企业,因此,加强市场建设, 不仅是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更是学校的应尽之责。加强市场建设,我想有四条主要的途径:一个是架好桥梁。要把用人单位请进来,通过校园招聘会这种“集体相 亲”的形式,为用人单位提供多元化的选材需求,使用人单位省时省力省心,又能对毕业生进行充分考察;二个是做好推销。要组建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发队伍,根据 学校的就业市场开发战略,组团走访用人单位,上门推介毕业生信息,并与用人单位建立人才需求合作关系;三个是搭好平台。要把学生的毕业实习与就业择业联系 起来,把校企合作与就业工作联系起来,使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三者之间形成感情上的互融和信息上的互通;四是用好资源。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对外 交往优势,宣传毕业生就业成果,收集毕业生就业信息,争取毕业生就业机会,如国际交流部门要多给学生开辟一些出国留学、实习甚至就业的渠道,校友会除跟校 友加强联络以外,更要发挥各地校友会和广大校友的作用,让校友为师弟师妹们的就业提供一些便利,等等。

第二是全力加强市场维护。要 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理想和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在对自己有了清醒了解和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就业观念、 调整就业期望、提升就业能力,提高供需双方的签约率,加强学生的就业诚信约束,减少学生的违约行为,以诚信维护市场;要采取问卷、回访、座谈、答谢等方 式,向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状况,听取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以诚意维护市场;要完善好就业信息服务网络,为学生提供就业政策、 岗位需求、招聘动态等各类就业信息服务,要构建供需双方互动服务平台,为用人单位提供超前服务、跟踪服务和后续服务,以诚心维护市场。全力加强市场维护, 是固本拓新的重要手段。

同 志们,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社会及高校面对的共同难题,解除这一难题,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 率,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整体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在座的各位,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中坚力量,过去付出了很多,现在奉献了很 多,学校党委、行政期待你们未来做得更多、收获更多!

谢谢大家!

大学就业工作会议讲话二:

同志们:

经过认真的准备,200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今天在这里召开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2007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表彰奖励2007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兑现考研奖励,传达贯彻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全面动员、部署我院2008年毕业生就业工作。

首先我代表院党委、院行政向辛勤奋斗在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单位及部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因为你们的努力,才使我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的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检查中,得到了充分肯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扎实推进,促进了我院广大学生的思想稳定,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必须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了实现我院的跨越式发展,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我们要认清形势,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院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2007年我院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绩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按照制度化、专业化、全程化、信息化的要求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认真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全方位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形成了党委书记、院长挂帅、分管院领导亲自抓、就业指导中心专门抓、院系具体抓的格局。今年初召开了西南林学院2007年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会议,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为今后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强化就业工作制度建设,实施大学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为规范和指导全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学校制定了《西南林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从2007年3月起实施了各学院、各专业签约情况“周报”制度、各学院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情况登记制度和就业指导课外学分管理制度等,使我院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由事后管理转变为全过程管理。从今年起我院还实施了大学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由党委书记、院长与各院系党政负责人签定大学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了以就业率为重要指标的较为完整的考核体系,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年终述职与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方式确保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以就业为导向,密切就业与教学招生的相互联系。学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切实加强招生与就业工作的联系。一是学科建设、新专业的增设及招生计划的制定,首先考虑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就业需要,扩大了社会急需专业的发展规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对社会需求不旺、就业率低下的专业,学校在招生数量、人员编制、岗位设置上进行了调整。二是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素质。结合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反馈的信息,积极探索“按类培养、模块组合,文理结合、理实并重,注重基础、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从根本上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抓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基金,以培养学生学习和科研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就业服务丰富多彩,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2007年召开了各类招聘会176次,有352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2856个,供需比达1:1.41。此外还针对用人单位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木材科学与工程、园林、园艺、林学、道路与桥梁、交通运输、车辆工程等专业,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学生先到用人单位实习,增加了解后再进行双向选择。对暂未落实就业单位或单位不能解决档案、户口的毕业生,学校免费提供托管档案、户口等服务,帮助他们办理相关事宜。

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学校组织召开了各层次的毕业生座谈会,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把握我国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需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教育学生保持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多用人单位对我院的毕业生有留得住、吃得苦、下得去、用得上的评价。学校还鼓励毕业生到边远地区、贫困地区、艰苦行业、非国有企业工作,对到边远地区、贫困地区、艰苦行业、非国有企业工作的毕业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加大宣传力度,增进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密切与社会的联系,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同时,为学生成才、就业创造优越的条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与社会的联系作用,同时依靠各分院、系,派出专人赴省外及省内各地州进行就业信息搜集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加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来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2007年共发放、寄送宣传资料4200余份。积极配合国家机关、各省公务员及选调生的招考工作,组织学生参加了云南、重庆、贵州、四川、广东、海南、湖南、甘肃等地的公务员和选调生考试。

完善校内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学校重视就业信息化建设,开通了西南林学院就业网,投入26万余元建设大学生就业网络工作室,不仅为毕业生提供上网查询就业信息的条件,还组织毕业生远程求职、面试。充分利用中国企业人才网、中国绿色人才网等就业网站在全国各地的各种就业信息资源,弥补学校信息源的不足。

二、充分认识当前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自高校扩大招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快速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困难比较突出。近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均呈增长势头,我院毕业生,增幅也较大,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院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更加突出。而同时毕业生就业的新空间、新渠道尚未得到有效开拓,就业观念和就业期望值还没有适应新的就业形势,不少学生不愿到基层就业。开拓省外就业渠道难度增加,原来一些接收我院毕业生较多的省份现在也开始实行自我保护,不仅压缩了接收数量且提高了门槛尤其是学历门槛。专业需求不平衡,一方面是工科类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是一些文管类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各院系就业工作开展不平衡,有的院系领导带头,师生齐心协力,形成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而有的院系领导认识不足,不管不问,工作过于简单粗糙,滞后了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整体发展。

与此同时,一些毕业生思想准备不充分,还停留在“考上大学,就一定会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的陈旧观念上,找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把毕业后的首次就业看得过重,认为“一次就业定终身”。还有不少毕业生在择业时过多地追求优越的生活条件、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较好的福利待遇,忽略自身条件、个人专长和今后的成长,往往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定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职业精神缺失,缺乏责任感,缺乏敬业精神。二是职业技能不强,大学生理论知识学了很多,但没有工作经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缺乏职业技能。三是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不够。学校教育在如何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方面,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三、再接再厉,扎扎实实做好2008年毕业生就业工作

我们在清醒看到毕业生就业工作严峻性、复杂性、长期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做好工作的有利条件。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可以解决好的问题。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深化“一把手”工程,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责任制

进一步深化“一把手”工程,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向院系延伸。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教职工全员参与”的院系就业工作管理体制。结合2007年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的结果,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注重过程管理,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管理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每个院系都要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目标,制订具体的措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优势,发动全体教职员工为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齐心协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院系党政“一把手”要随时关注本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毕业生签约情况,班子成员要带队跑市场,帮助毕业生找工作。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就业指导部门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的标准充实专职队伍,努力做好就业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培养、锻炼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的就业工作队伍,不断提升学校就业指导队伍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就业指导教师获得国家高、中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为开展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根本保障。继续实施就业率月通报制度,从明年3月份开始,学校将对各院系2008年毕业生签约率按月进行公布。继续开展就业工作评估,按照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对各院系2008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考核评估,在考评的基础上,实行奖优罚劣。继续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年终述职与考核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各种方式的督促,确保我院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扎实有效,不断取得新成绩。

(三)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拓宽就业信息渠道,提高毕业生市场竞争力

教学、教务管理部门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着力从源头抓起,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坚持就业与招生挂钩的管理体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结构。采取多种途径,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开展学术讲座和实践教学,从根本上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重点建设具有现代特征的校内实习基地,努力拓展校企联合型基地,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大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要充分利用已经搭建的就业平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交流机会。主动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组织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走出去,参加省内外大型人才市场会,一方面宣传和发布我院毕业生的生源信息,另一方面收集大量的就业需求信息。在开拓省内外就业市场的同时,要加大就业基地建设,支持和鼓励各院系与相关单位签订长期就业合作协议。畅通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将就业政策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向广大毕业生发布。就业指导网站要为毕业生提供交流平台,积极为毕业生开辟网上招聘绿色通道,努力把毕业生的择业成本降到最低。要组织毕业生有重点地参加各级各类招聘大会,扩大毕业生就业信息的选择面。

(四)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学校各职能部门要积极转变工作职能,从单一的指导向指导与服务并重转变。在毕业生派遣期间,坚持实行毕业班辅导员“访谈”制度,深入到学生中,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认真对待毕业生离校过程中的每个程序和每个环节,尽量地减少毕业生离校前的负担。认真对待未就业毕业生及家庭困难的毕业生,重视对他们的教育与引导,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家庭困难学生和民族学生的就业扶持力度,对这部分毕业生要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重点推荐。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防止因就业而出现严重焦虑、严重悲观和极度不满的情绪。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资助部分经济困难的毕业生,为他们就业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相关部门要开辟毕业生就业工作绿色通道,联合开展为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的“一站式”服务,确保了毕业生派遣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坚持实施大学生课外学分制,将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到课外学分制的范畴,实现毕业生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开通职业在线测评,帮助大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要积极贯彻中办发[2005]18号文件精神,增强毕业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引导和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面落实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各项工作,组织实施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支农、支教、支医、扶贫计划等项目。

要通过调查、统计、分析,掌握毕业生的择业观、就业心态以及就业过程中需要学校帮助解决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找准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为学校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完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决策参考。

同志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就业这一重大的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将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确立了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八项措施,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回顾过去,我们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展望未来,任务更加艰巨,我们要在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改革发展不动摇,巩固现有成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务实的精神,再接再厉,扎扎实实做好我院2008年及今后的毕业生工作,积极促进毕业生充分和广泛就业,力争使我院大学生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28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