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方法百科>保健治疗方法>

孩子疝气怎么治疗

虹静分享

  小儿腹股沟疝气会影响孩子的消化系统,还会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 气、腹痛等症状,那么小儿疝气该如何预防?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治疗孩子疝气的方法。

  治疗孩子疝气的方法

  1、捣小天心5分钟

  位置:在掌根,大小鱼际交接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甲掐揉之,称掐揉小天心;用食指或中指微曲,以指尖或指间关节捣之。

  作用:清热,镇静,利尿,明目。

  2、平肝2分钟

  手法:自指根推向指尖。次数5-10分钟

  功效:清肺平肝。

  3、推补肾2分钟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沿着小指从指根一直推到指尖,推100~300次。

  4、推补脾2分钟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间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5、揉外劳宫2分钟

  位置: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拇指揉,称揉外劳宫。揉100~200次。

  6、清小肠2分钟

  位置:在小指尺侧(外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从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小肠;反之则为补,称补小肠。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为推小肠,此处为清小肠,推100~300次。

  小儿疝气的原因

  在妊娠期,胚胎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但有些孩子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斜疝,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有些男孩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较多。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斜疝,只是发病率非常低。

  有些孩子由于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或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网膜或肠管即经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

  此外,中医认为疝气的形成和患儿的体质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医认为,疝气病是由于孩子发育不健全或由于体质虚弱、中气不足、寒气、湿气、浊气、怒气乘虚进入导致气血运行受阻不畅滞留,腹腔内产生负压,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见孔就钻,也就是说导致疝气的根本原因就是气血不畅。

  小儿疝气该如何预防

  1、由于疝气可在婴儿期发生,故应在该时期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的腹股沟部或阴囊处,是否肿,或是否存在时隐时现的块物,遇有疑问及时请教医生。

  2、虽然患疝气的较多为男孩,但女孩也会发生疝气。对女孩的疝气更要提高警惕,因为常有卵巢、输卵管进入疝囊。

  3、婴儿期不要将孩子的腹部裹得太紧,以免加重腹内压力。不要让孩子过早的站立,以免肠管下坠形成腹股沟疝。

  4、吃些易消化和含纤维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畅。孩子大便干燥时,应采取通便措施,不要让孩子用力解大便。

  5、不要让孩子大声咳嗽,患咳嗽的小儿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吃些止咳药。避免孩子大声啼哭,防止腹压升高。
猜您感兴趣:

1.小儿疝气的治疗偏方

2.儿童疝气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3.儿童疝气保守治疗

4.疝气的治疗有哪些

5.疝气带如何使用

6.中医治疗疝气最佳方法

    334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