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方法百科>保健治疗方法>

中医怎么治疗胃肠功能紊乱

虹静分享

  胃肠道功能紊乱可以针灸吗?针灸是中医治疗的常用方法,它能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达到调理脏腑的功能。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医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方法。

  中医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方法

  1、胃肠功能紊乱常见的问题就是拉肚子。很多患有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一天要上厕所很多次,即使如此腹痛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利用镇痛药和止痛药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许多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病史已经很久。

  2、对于长期患有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由于通常都尝试过各类西药来治疗却没有痊愈,在这种情况下建议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可以尝试使用中药对肠胃进行系统的调理和医治,并且使用一些辅助手法比如针灸。

  3、利用针灸来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是可以尝试的一个方法,但值得提醒的是,并不是每一个患有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都适合利用针灸进行治疗,因为中医针灸治疗有它适合的人群以及治疗的特点。

  4、现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但在利用这些治疗手段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调节好自己的饮食健康,不然很容易复发。

  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治疗办法

  1、心理治疗:对2/3病人有效。治疗胃肠功能性疾病的关键在于解除心理障碍调整脏器功能。如果患者怀疑或忧虑自己患了某种疾病,医生进行针对性检查,解除疑虑稳定了情绪,这本身也是一种治疗手段。

  2、支持疗法:除非患者全身情况很差,一般不需卧床休息。生活有规律,适当体育活动,可增强体质,加速神经功能恢复。神经性厌食者伴严重营养不良、鼻胃管进食又引起腹泻的患者,需静脉输入营养。高纤维素食物可缓解IBS病人的症状。

  3、物治疗:短期给予三环类抗抑郁药对具有明显精神症状的患者有用,在痉挛性腹痛的IBS患者,抗胆碱能药物双环维林(dicycomine10~20mg,3~4次/d)可减轻餐后腹痛和便意窘迫;钙拮抗剂得舒特50mg3次/d可减少餐后锋电位活动的增加,薄荷油0.2ml饭前服用,可松弛平滑肌均对腹痛有一定缓解作用,洛哌丁胺(易蒙停2mg4次/d)对腹泻型IBS有效。

  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1、治呼吸道疾病可一针见效

  治疗时只要找到人体的敏感点或穴位,通过针灸等加以疏通,即可改善局部微环境,使感冒、鼻窦炎等呼吸道疾病得以解除。需要强调的是,中医并非人们想象中的“见效慢”,只要明确病因,找准穴位,可使咽痛、鼻子不通等呼吸道症状,在一分钟之内就能减轻甚至消失。

  2、治疗口腔疾病可一举多得

  就针灸而言,有特殊疗法(快针疗法)和一般疗法。临床上,若遇患者同时存在咽炎、扁桃腺炎和牙痛及牙龈炎等口腔疾病的情况,采用针灸疗法中的快针疗法,每次仅用一两分钟就可治疗完毕,能先后治愈上述多种疾病,为患者节省了许多时间和费用。再如口腔溃疡属中医胃火亢盛型时,可针刺地仓、颊车、内庭三个胃经经穴,可泻胃中实火;针刺手阳明之原穴合谷,可疏泄阳明实热。15次左右即可获治。

  3、对部分眼科疾病可防可治

  通过中医针灸治疗,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可预防和治疗结膜炎、白内障等眼病。比如耳压法就是针灸治疗眼科疾病的方法之一,耳压即是将菜籽埋于耳内相关穴位,使穴位能长时间得到良性剌激,让相应的眼疾轻松治愈。

  4、治胃肠道疾病可针到症除

  现代研究发现,针灸能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黏膜下血流量,有助于溃疡愈合等,故针灸可治疗消化系统诸多疾病,其中比较多见且疗效肯定的主要有急慢性胃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厌食症、肠易激综合征、腹泻、胃下垂、胃溃疡等。如针灸支沟、照海两个穴位,可速缓便秘。

  5、善治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病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灸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免疫功能增强,并产生镇痛作用。针灸还可以使炎性灶的血管通透性降低,抑制炎性物质渗出,从而达到治病效果。如带状疱疹也伴有明显的神经痛,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可迅速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可避免西药带来的副作用。

  6、颈椎、腰椎、肩周炎、骨关节炎等疾病
猜您感兴趣:

1.肠道功能紊乱的症状是什么

2.肠胃功能紊乱的表现

3.肠胃功能紊乱调理食谱

4.艾灸治疗肠功能紊乱灸什么穴位

5.脾胃虚寒的中药方有哪些

6.调理肠胃中药方

    326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