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方法百科>保健治疗方法>

中医怎么治疗肾阳虚

虹静分享

  阳虚体质是九大体质之一,阳虚体质者畏寒怕冷,身上肌肉松软不实,那么,阳虚体质该如何调理呢?今天,学习啦小编为你带来了中医治疗肾阳虚的方法

  中医治疗肾阳虚的方法

  阳虚体质总体特征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发病倾向: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心阳虚

  【症状表现】表现为心悸、气短(活动时加剧)自汗、胸闷不舒或痛;面色苍白、体倦乏力、四肢厥冷、大汗出、心悸加重甚至昏迷不醒;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欲绝等。

  【病因】指由发汗、泻下太过,或劳心过度、心气耗损或年老脏气日衰、病后体虚所致心气虚,进一步发展为心阳虚。

  【调理方剂】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甘草9克(炎),生姜9克(切),大枣3枚(擘),附子6克(炮)。

  【用法】上6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100毫升,温服。

  【功效】适用于发汗大过,遂致汗出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

  脾阳虚

  【症状表现】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喜热饮、大便清稀、倦怠神疲、纳食减少;或泛吐清涎、或水肿、或妇女白带量多而清稀;舌淡胖或有牙痕、苔白滑、脉沉弱。

  【病因】本证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来,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调理方剂】理中汤。

  理中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人参6克(现用党参),干姜9克,炙甘草6克,白术12克。

  【用法】上药切碎。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200毫升,每日3剂。

  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200毫升左右,微自温,勿揭衣被。

  【加减】如泄泻较频,方中白术改用土炒,以增加涩肠止泻的作用。如虚寒较甚,而见,面色苍白,手足不温,或昏睡露睛,可加熟附子,以加强温阳祛寒之力,名附子理中丸,或再加肉桂,名附桂理中丸,其补阳祛寒之力更大。

  【功效】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肾阳虚的征兆

  包括某些衰弱症、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甲状腺机能减退、性神经衰弱等病症中具有下述证候者。

  主证:肾虚兼虚寒证候,如怕冷肢凉,腰脊酸痛,阳萎早泄,性欲减退;或尿少浮肿,或食少便溏,面色晄白。脉沉细,苔白,舌体胖或有齿痕。

  病机:肾阳虚,阳气不外达,故怕冷肢凉,面色晄白。腰为肾之府,督脉贯脊络肾而督诸阳,肾阳不足,故腰脊疲痛。相火衰微故阳事不举,性欲减退;精关不固故早泄;阳虚肾关不开,水液不能外排,则尿少浮肿,舌体胖而有齿痕;肾阳衰不能温养脾胃,则食少便溏。

  治法:补肾助阳。

  药物:

  1、补肾阳:常用附子、肉桂、肉苁蓉、仙茅、淫羊藿。腰腿酸软常用骨碎补、巴戟天、续断、狗脊;摄纳肾气常用补骨脂、胡桃肉。

  2、随症加药:早泄加芡实,金樱子;水肿加茯苓、泽泻、车前子;性机能减退加淫羊藿、巴戟天。

  方例:一般用《景岳全书》之右归饮(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肉桂、杜仲、当归、制附子、鹿角胶)或《金匮要略》之金匮肾气丸(熟地黄 、山药 、茯苓、 牡丹皮 、山茱萸、泽泻、 附子 、肉桂)加减。
猜您感兴趣:

1.治疗肾阳虚的中药有哪些

2.治疗肾虚的食谱

3.人体自身的补肾方法

4.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

5.肾虚食补的方法

6.太极拳治疗肾虚的优势

7.中医怎么治疗肾亏

    265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