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2016九年级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慧珍分享

  教学涉及是教师们上好自己的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师们有必要准备好来!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网络整理的2016九年级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6九年级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课教学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为中心,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器材,自己亲身经历观察、操作、制作、实践等各种探究活动,得到最直接生动的实验事实,获得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创设物理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实际应用拓展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由“流体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和“飞机升力的产生原因”两个核心问题组成,是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力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实例虽较为常见,但学生很难解释其中的奥妙,教材抓住初中学生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特点,利用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物理规律,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学情分析】

  1.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跟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相关现象并不十分清楚,对此存在好奇心,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2.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

  【方法运用】

  整节课的设计围绕一条主线“巧设情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来进行;“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研究采用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法,而教师以引导为主,适时地在各个活动的关键环节进行指导,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扩展。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用其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⑵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并归纳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⑵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⑵培养学生愿意观察生活,探索未知世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获得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难点:运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漏斗(2个)、乒乓球(2个)、铝质硬币、黑板擦

  每组学生:白纸(2张)、蜡烛(2支)、火柴、笔管、水槽或脸盆、适量水、注射器、带大头针的泡沫块(2块)、机翼模型(自制)

  【教学过程】

  一、设计小实验,引入新课

  一上课分别让两位学生做用漏斗吹乒乓球的实验,把乒乓球放置于漏斗里,一位朝上用力吹,一位朝下用力吹(如图1)。

  吹前先让其他同学猜,哪位同学的球会被吹走,哪位同学的球不会掉下来,然后实验。实验现象与学生猜想会有很大差距,鼓励不相信的同学可以再亲自做一下,此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新课“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师:介绍流体和流体压强。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如:空气、水等。流体流动时的压强称作流体压强。

  二、进行新课

  1.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师:空气流动时流速时刻变化,气体压强是否变化,如何变化,下面我们来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气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

  教师:在猜想前我们先来个“吹硬币”的比赛。(课件出示吹硬币的相关情况)每组派一个选手上讲台参赛,对吹过栏杆的选手进行表扬。

  根据实验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做出合理的猜想。

  教师:根据力学知识硬币能飞起,说明受力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受向上的力。

  教师:硬币飞起时谁跟它接触,谁才能给它向上的力?

  学生:空气。

  教师:也就是说硬币受到大气压力,上下表面的大气压力不同,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小,可以说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强小。那么吹气使硬币上下表面的空气有什么不同?

  学生: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小。

  教师:据此同学们猜想气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流速越大,气体压强越小。

  猜想:流速越大,气体压强越小(课件出示)

  教师: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用几个实验验证一下。

  实验一:(如图2)在两纸中间吹气,观察两张纸的运动情况。(课件出示)

  教师:如果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你们认为这两张纸应怎样运动呢?

  学生:两张纸应该会向一块靠拢。

  教师:各组实际来做一做,看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操作,教师边巡视边与同学们交流。各组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并简单加以分析。

  实验二:两只蜡烛点燃,间隔一定的距离,从中间用笔管吹,观察发生的现象。

  教师:按照我们的猜想,两支蜡烛的火焰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火焰向中间靠拢。

  教师:各组实际来做一做,看看还是不是这样。

  学生操作实验二,教师边巡视边与同学们交流。各组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并简单分析。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实验验证,证明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结论: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课件出示)

  教师:根据我们的结论,同学们思考讨论,为什么用漏斗不论向上吹还是向下吹乒乓球都不不会掉落到地面上呢?

  学生:讨论后发言。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并通过课件图片详细讲解。

  2.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师:液体流动时是否与气体的性质一样呢?

  实验三:(如图3)让穿有大头针的两个泡沫块漂浮在脸盆的水面上,用注射器向两个泡沫块中间喷水,观察泡沫块的运动情况。

  各组同学认真操作完成实验三,请各组代表发言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

  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两个泡沫块互相靠近。原因中间水流速度大压强小,外侧水流速度小压强大,使两泡沫块向中间靠近。说明液体流速越大产生的压强也越小。

  教师:同学们分析一下发生在1912年远洋货轮“奥林匹克”号身上的撞船事件。(课件出示详细经过)

  学生:看完后结合刚得出的结论“液体流速越大产生的压强也越小”讨论分析。

  教师:介绍航海规则其中一条规定是“两艘轮船不能近距离同向航行”。

  教师:(总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课件出示)

  3.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请学生思考列举生活中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相关现象,并加以简单解释。教师从中引导补充归纳总结。课件出示:列车安全线、汽车高速驶过后总是尘土飞扬、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八月秋风尚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句、非洲草原犬鼠洞穴分布图、飞机起飞等。

  4.飞机的升力

  教师:几十吨重的飞机之所以能腾空而起秘密在于其机翼。大家观察一下飞机的机翼,看它的截面是什么形状?(课件出示飞机和机翼截面图)

  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呢?我们用自己制作的机翼模型来做一个小实验。

  实验四:两同学从两边拉平绷紧机翼模型的细线,固定机翼模型,另一同学用嘴对着机翼前端细线位置用力水平吹气,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合作操作实验,观察到机翼向上翘起。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飞机飞行时,机翼的形状决定了机翼上下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是不同(如下图所示),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可知,其上方弯曲,下方近似于直线,因此,飞机飞行时,空气和飞机做相对运动,相同时间内,由于上方的空气比下方的空气走的距离要长,所以机翼上方空气流动比下方要快,压强变小。机翼下方空气流动较慢,压强较大,上下的压强差造成了空气对飞机有一个向上的升力。

  教师:同学们思考,如果把机翼反着安装使用会收到什么效果呢?一般用在什么地方?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跑车的尾翼,防止飘起来。

  三、作业(课件出示)

  1.把长10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上端。(如图4)往B管中轻轻吹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发生怎样的变化?自己准备器材做实验并解释现象。

  2.通过查资料了解乒乓球和足球中的弧圈球与香蕉球中的物理道理。

  2016九年级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反思

  教学设想:《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节,知识点较少,正好利用此机会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并通过制机翼模型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进行安全教育

  课前让学生准备好1角的硬币、纸片、细线等实验器材。

  教学中,先复习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知识,告诉学生液体和气体能流动,统称为流体,并提出问题:流体流动时压强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然后让学生进行想想做做1“硬币跳高”的实验,先教师演示,再学生探究,并让自认为吹得高的学生做给大家看,启发学生猜想:可能是硬币上方空气流动时压强变小了。布置课后实验:怎样能把硬币吹得更高、1元的硬币能否也吹过铅笔等。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再进行“吹纸片”的实验,先猜测纸片会怎样?然后进行实验,发现纸片向中间靠拢,于是得出: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让学生课后探究:吹的快慢不同时纸片靠拢的区别,纸张大小不同时的区别等。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直升飞机靠顶部的螺旋桨升空,固定翼的飞机顶部没有螺旋桨,它又是怎样升空的呢?秘密在机翼上。指导学生制作机翼模型并比赛谁做的精美、谁能演示让机翼尾部升起来,最后讲解(或用课件)介绍机翼升力的道理:空气对机翼向上和向下的压强差。

  最后通过动手动脑学物理题1进行安全教育,题2进行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教育,指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甚至可以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小制作。

  40分钟很快过去了。课后,参与听课的老师都认为课堂气氛热烈、教师语言幽默风趣诙谐机智、驾驭课堂能力强,师生互动好,基础差的同学思考、实验也非常积极,“让外行学懂了物理原理”。教学效果好。

  反思本节教学,也还有许多可以改进之处。在教授主要内容后,还可以再补充一些相关实验,如:用漏斗吹乒乓球的实验,用水管的水冲乒乓球的实验等,可更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动手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活动中,还应进一步放开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总结,真正把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

    9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