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对每一位教师都不言而喻,它起到来让教师们总结归纳,找出不足与弥补漏洞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网络整理的《我与地坛》教学反思,希望对你有用。
《我与地坛》教学反思(一)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作,课文节选了一、二两个部分。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讲述的中心是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作者最终由个人严酷的命运上升到生命永恒的流变,超越了个体生命中有限的必然,把自己的沉思带入到了生命全体的融会之中。
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诵读——体悟”法,诵读学生很投入,可是对文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体悟到。学生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能从地坛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我要求学生从第5、7节的描写中寻找答案,费了不少时间。分析第二部分时学生虽诵读了,但不能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体悟不到作者对母亲深挚的感情和伟大而深切的母爱。我建议学生找出文中关于母亲心理活动的语句和思考作者对母亲的态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认为学生在理解文本时不能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带到文本中去,再有就是学生缺少那种人生经历,不能和文本产生对话。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学生生活中情感缺位了。他们对父母为他们付出的一切已经习惯了,他们已经溺死在父辈爱的潮水中了。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部分学生已经串连起自我的生活体验,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了。
《我与地坛》教学反思(二)
《我与地坛》这篇课文我用了两个课时。在上第二个课时“我与母亲”这一部分时,由于我的嗓子有点哑了,于是就想着自己少讲一点,也给个机会,让学生多讲一点。
“我与母亲”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体悟到作者对母亲的情感。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讨论母亲在史铁生心目中的形象,要求从原文中找出依据。对于讨论,学生向来是很喜欢的。热闹地讨论之后,学生也能踊跃发言。基本上,学生都能从原文中找出描写母亲的句子。但是,学生对于母亲的形象,仅仅只是说“对儿子无私的、伟大的爱”。抓住这点之后,无论找到什么句子,都是说明了母亲这样的形象。
学生能找到关键的句子,这很好。但是,对于文本的解读还是不够的,不能从某一个具体的句子出发来分析人物形象,这是我需要去引导的。
《我与地坛》教学反思(三)
《我与地坛》是我很喜欢的一篇散文,它那洗练恳切的语言,它那冷静沉稳的叙事风格,它那淋漓尽致的痛苦,它那历难而不屈的坚韧……无一不深深打动着我。怎样让学生也能“于我心有戚戚焉”,感受到这篇文章的文字魅力和思想魅力,我思考了很久。
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但我觉得学生人生体验不够,很难理解最后一部分的人生哲理,倒是第二部分描写母爱,言辞恳切,令人感动,学生容易有共鸣。于是我把第二部分打印给学生,重点讲述一二部分。
我决定用“剖西瓜”的方法,先让学生找准课文切入点,然后融会贯通全文。为此,我打破通过划分结构来把握文章内容的做法,让学生围绕三个问题来阅读全文。这三个问题是:人为什么要出生?是不是一死了之?怎样活?在课堂上,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把握全文,思路清晰,理解准确,思维活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美中不足的是,因为学生大都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人生经历有限,对苦难的感受不深,所以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仅仅流于表面,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熏陶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