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设计

慧珍分享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人的高贵在于灵魂,那么它是怎么样表现出来的呢?下面是有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设计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储备点

  1. 学会分析议论文的一般结构,体会作者有力的说理方法;

  2. 理解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能够总结文章的中心论点;

  2.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摆事实论证的方法。

  (三) 情感体验点

  让每一个学生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结合典型的议论文的特点,按照新课程理念,从“知识与能力”的角度确立了第一、二个教学目标;基于学生已有的议论文的知识和文章所渗透的人文思想,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确立了第三个教学目标。)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教会学生理解文章的说理方法。

  (2)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

  难点:和学生一起探讨出灵魂的真正内涵。

  (重点、难点的确立紧扣教学目标。)

  三、 教学设想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阵地。先放手让学生自读文本,在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议论文的特点,共同探讨,挖掘文章的主旨,揣磨写作的意图;再引导学生链接生活,理解“高贵”的深刻含义,感悟人生。

  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布置课前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周国平先生的生平。

  2.复习有关议论文的基础知识。

  3.阅读文章,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来证明这个论点?

  4.文中的事例与中心论点有何关系?你能再举出几个类似的事例吗?

  5.你怎样理解“高贵在于灵魂”这句话?

  (了解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精神内涵。预习议论文的基础知识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奠定基础。后三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六、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我们常喜欢说,人是“万物之灵长”,到底人的灵性何在?我们也注意到,同样为人,为什么有的人高雅纯正?为什么有的人卑下龌龊?作家周国平对此做出了特有的思考,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哲理性议论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学生介绍课前查阅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师补充: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当代有影响力的学者、作家。1978年恢复高考后考入中国社科院,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国内著名的尼采哲学研究专家,出版各类著作二十余种,其中《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人与永恒》、《爱与孤独》等作品在读者中产生重大影响。集哲学与文学于一身,融理性与感情为一体,是周国平作品的显著特色。

  (二)整体把握

  人究竟缘何高贵?请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哪句话揭示了作者的主要观点?

  (2)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1、分析概括中心论点。请生作答。

  “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实际上,本文的题目——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就是文章的观点。

  (这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议论文,教者注重学生在阅读中体味,注重学生自我发现,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点拨文本观点的方式水到渠成。)

  2、理出本文的写作思路之前,回顾议论文的一般论证过程:提出问题(提出论点)——分析问题(论证论点)——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讨论本文的写作思路。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

  (板书)提出论点(第1段)——举例论证(第2—5段)——表达期望(第6段)

  (蜻蜓点水式的渗透议论文文体特点,又暗暗指导议论文观点提出的方式,读与写交融渗透。在阅读的基础上纵观全文结构,这样处理不温不火,恰到好处。)

  (三)深入研究

  1、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选用了哪些事例?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独立概括。

  事例:

  ①、面对即将辟向自己的剑,阿基米德依然专心想着他正在研究的“圆”。

  ②置亚历山大大帝的询问于不顾,第欧根尼继续他阳光下的“沉思”。

  ③当海关人员询问出境的王尔德有什么东西要报关时,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

  ④置身闹哄哄的车厢,一个少女旁若无人,全神贯注读自己的书。

  ⑤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节衣缩食,自筹旅费,赶到北京,在世界名画前流连忘返。

  (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感悟小结。较好地体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理念。师在总结时需强调事例中与中心论点密切相关的情节,以便下一教学层次的推进与理解。)

  2、讨论作者所举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示:“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宝贵的。”

  “在他看来,面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亚历山大大帝的赫赫战功显得无足轻重。”这两句话在举例后阐述有何作用?

  另外,在列举完这两个事例后,还有一段更为深入的阐发,揭示了事例所蕴涵的道理:;在这些有着高贵灵魂的伟人眼中,肉身和身外的一切是那么的无足轻重,又是那么的毫无价值。即使生命将被别人夺取,有高贵灵魂的伟人,是那样的珍惜精神世界。所有这些分析和议论,就如一条条纽带,把事例和论点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师生共同合作探究议论文的举例说理的写作特点,教学层次与学生发展水平同步。)

  3、讨论事例与事例之间的关系。

  思考:1 事例是不是越多中心论点就越有说服力?

  2 文中的事例有何不同点?

  (看黑板):

  阿基米德:面对生命威胁,思想不止 (西方物理学家)

  第欧根尼:面对显赫权势,沉思如故。 (西方哲学家)

  王尔德:无视物质财富,珍爱艺术才华。(西方现代作家)

  少女:无视喧闹浮躁,保持精神追求。 (中国普通百姓)

  青年画家:牵心名画,保持纯正追求。 (中国普通画家)

  师:这几个事例,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贤哲,有普通人,故事发生的时刻也不同,有生命的关键时刻,也有平常时刻,作者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选择最典型的事例,体现了议论文举例的典型性。

  (从各个角度分析所举事例的典型性,渗透议论文的写作知识,努力实现能力培养目标)

  4、“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广场。”这例子同样能证明本文的论点,能否把第三段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例子换成布鲁诺的?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因为作者选取的三个事例,有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非常典型,有代表性。换成布鲁诺的就跟第欧根尼的例子重复,且第三段的事例即用来做事实论据,又引用他的名言作道理论据,论证很严密。大家写作议论文时要记住议论文的举例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采用换例的方法让学生深切体会议论文举例的另一特点:唯一代表性。)

  5、文章利用过渡句和过渡段把事例衔接起来并展开逐层论述。请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

  在事例1、2后,用过渡句“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

  事例3后,用过渡段“其实,无须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们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请一个同学朗读第4段,其余的同学思考:它是如何承上启下的?

  明确:

  名人的事例:指上文的阿基米德:面对生命威胁,思想不止;第欧根尼:面对显赫权势,沉思如故;王尔德:无视物质财富,珍爱艺术才华。

  平庸的背景:下文的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嘈杂的人声。

  灵魂生活的迹象: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读得那么专心

  动人的光彩: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

  师总结:事例的叙述虽然简洁,但紧承过渡段,扣住中心论点突出重要细节;分析与议论紧承事例,阐发深刻的内涵,衔接自然,转换流畅。

  (精彩自然的过渡,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显得“浑然天成”。)

  6、齐读文章最后一段,让生联系全文论点进行推想:

  最后一段说“揣摩他们现在不知怎样了”,到底现在会怎样?

  理由呢?(始终保持纯正追求的人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恰如其分的想象延续了中心论点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内涵,由此展开课堂的情感体验环节。)

  (四)拓展延伸

  1.挖掘灵魂的更多内涵。

  看一个故事(屏幕显示):

  “林海燕是茂名市体育彩票10060销售点业主。化州彩民吴生用电话向林海燕预定体育彩票共700元。在吴生未交款和未取票的情况下,他电话购买的彩票中奖518万元。当彩票还在林海燕手上时,林海燕在500多万元巨款面前,不为金钱所动,立即通知了投注者前来领奖.”

  问题1:你怎样评价主人公林海燕?

  问题2:在她身上,灵魂又有怎样的含义呢?

  (板书:灵魂的真正内涵 诚信,信任,…… )

  问题3:灵魂的内涵还可以包含什么内容?能否举例?

  2.屏显公益图片,挖掘灵魂的更多内涵。

  3.围绕中心论点,说说你对人生对生活的思考。

  (“高贵的灵魂”含义多而广,师点滴的引导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情感的碰撞,挖掘到灵魂的更多内涵。)

  (五)总结

  请生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上的总结更能够完整理解学习目标,对文章有一个整体感。)

  (六)质疑

  学贵质疑。

  (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思维的空间,去补充课堂上教学内容的不足,去发现解决学生主观意识的疑问,毕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七)师总结

  结束语设计:同学们,这篇议论文用举例、引用的说理方法,论证了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提倡人们在生活中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有人说,我们要像凡人一样生活,要像哲人一样思考,要像诗人一样体验,我们的生活定会幸福美好,让我们努力塑造自己的灵魂,让它日益高贵,放出动人的光彩!我们下课!

  七、作业布置

  1.写一段话谈谈自己读完这篇文章后的感受,尽量用上“高贵”、“纯正”、“安静”“珍爱”、“平庸”、“显赫”、“嘈杂”、“无足轻重”这些词语。

  2.同学间交流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过的“动人的光彩”。(引得学生理解“动人的光彩”即能够坚守住自己的灵魂。比如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想,在物质的竞争中享有丰富的精神追求等。)

  (作业布置从文本到生活,使语言水平和思维能力得到同步发展,体现文本精神力量的辐射体验。)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一篇议论文,是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作者在此文中,引用了几个事例,很有说服力。作者是如何步步深入、多角度剖析中心论点呢?教者在备课时,先让学生阅读文本,熟悉文本,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探究作者的观点以及作者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这一点,学生在已学有的议论文知识的上很快能够掌握。那么如何渗透“议论文的举例讲究典型性和代表性”这一知识点呢?教者设计了换例与去例两个教学步骤,第一步换例,先让学生理解典型性与代表性,第二步举例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印象,以上环节通过师生的互动,实践下来效果较好,学生能够很快理解作者所举每个事例的意图与作用,巩固了议论文写作的基础。

  但是议论文的事例是如何去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的呢?教者采用让学生再读文本的方法,细品事例中主人公的行为表现,如阿基米德说“不要挡住我的阳光”,第欧根尼说“不要踩坏我的圆”等语句,都能充分体现主人公一颗高贵的灵魂,紧紧扣住了中心,事例后短小的论述就如一条条纽带,把事例和论点紧密联系起来,使论证更有力量。

  作品是作者感情和个性的凝结,当学生面对一篇课文、作品时,他们实际上是带着自己对这个世界初步的观察、感受和思考,带着自己对这个世界朴素的解读,如何实现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者设计了拓展延伸环节。教者先举一例,接着组织指导学生交流身边的故事,在各类生活事例中去谈叙灵魂的更多内涵,让学生用自己发现的眼光去打量这个世界,研究这个世界,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让学生与自我对话,在体验反思中升华情感,提高人文素养。这一点,在授课过程中忽视了与文本的融合,交流过程有些松散,有些偏离了文体中心,是为本节课的主要缺憾。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课文原文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 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 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 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两千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了希腊的一座城市,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专心研究一 个图形。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他很快便死在了罗马军人的剑下,当剑朝 他劈来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 他的生命更加宝贵的。更早的时候,征服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视察希腊的另一座城市 ,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哲学家第欧根尼,便问他:'我能替你做些什么?'得到的回答 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在他看来,面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亚历山大大帝的赫赫战功 显得无足轻重。这两则传为千古美谈的小故事表明了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 他们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 更加高贵。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英国作家王 尔德到美国旅行,入境时,海关官员问他有什么东西要报关,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 么也没有。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拥有不能用钱来估量的艺术 才华。正是这位骄傲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诉我们:'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 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其实,无需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 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 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 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 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 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 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 我的青春岁月。

  每当北京举办世界名画展览时,便有许多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节衣缩食,自筹旅费,从全国 各地风尘仆仆来到首都,在名画前流连忘返。我站在展厅里,望着这一张张热忱仰望的年轻 的面孔,心中也会充满感动。我对自己说: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和展厅里的那些青年,揣摩他 们现在不知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 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 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 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愿他们仍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 ,没有走

    77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