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调皮,我们该怎样教育?
现在对调皮的孩子都有个总称,那就是“熊孩子”,那么对于这些“熊孩子”,也就是调皮孩子的教育方法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孩子调皮不听话,让孩子诵读经典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现在全国推行少儿读经活动,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方法。无论是《四书》、《五经》等经典名著,还是《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启蒙教材,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倡导的是一种嘉言懿行,对开拓心胸志趣、提升人格教养、培养敦敏好学精神和开发潜能、启迪智慧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其实特别简单,就是让孩子听经典。孩子生下来或是怀孕期间,在每个房间都放一个小音箱,循环播放《三字经》、《弟子规》、《孝经》、《心经》。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么做的,孩子到了两岁会说话的时候,这些都会背。孩子是右脑记忆,对声音特别敏感,而且,在怀孕时你让他听这几部经,他会一直特别喜欢。所以,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教育孩子,简单而不累。
如果孩子已经上学了,就让孩子念,凡是念过一千遍的,刻骨铭心,而且可以终生不忘。所谓“书读千遍,其义自见”,这就是诀窍。我研究国学、研究私塾教育十几年了,发现中华文化真正的精髓就在于读诵。但是现在的家长,让孩子读20遍就让他背,若背不过,家长就不停地骂他笨,孩子被摧残了。你干吗那么急呢?让他读上200遍,可能就会背了。或者说今天重复20遍,再过几天又重复20遍,过几天再重复20遍,时间长了,快达到一千遍的时候,孩子就能终生不忘了。
教育调皮孩子的三大策略
孩子调皮有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角色期望和培养差异。由于家庭和社会对男孩与女孩的角色期望和培养大不相同,男孩多被要求勇敢、自立、自强,如引导不当,就会表现为男孩的攻击和顽皮行为。
第二个原因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所说的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尤其是3至6岁之间,男孩对母亲产生强烈感情,并由此产生了罪恶感和焦虑。加之这一阶段的抚育责任更多地由母亲承担,男孩与母亲之间的感情更难以理清。因此,他们常会通过攻击、喊叫、活动与游戏等激烈的方式来减少内心的恐惧。
而这一时期的女孩,虽然潜意识中对父亲产生强烈感情,但由于她更多地是和母亲在一起,在母亲的呵护下她会很容易认同母亲。这样,在母亲与女儿良好的关系下,女孩潜意识中的罪恶感和焦虑大大减少,也就较为安静、平和。
这一阶段孩子的性格发展对日后的影响不容忽视。明白了男孩女孩性格迥异实际上事出有因后,作为父母,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帮助孩子度过调皮期。
对调皮孩子切忌过分禁制
过分禁制会使孩子的潜能难以发挥,其感情与想像力也会受到压抑,严重的甚至导致成人后的性无能或性冷淡。为了防止孩子长大后出现这种不良倾向,父母应注意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方式。不要只看到孩子调皮消极的一面,也要看到调皮积极的一面。
调皮的孩子通常好奇心较重,乐于探索外部世界,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对孩子恶意伤人或破坏东西的调皮行为,父母应及时劝导和阻止,但应容许孩子没有恶意的或没有伤害到他人的调皮行为。
同时,尽量少用贬义的言语评价孩子,少拿孩子的弱点与别的孩子的优点相比,多赞扬自己孩子的优点,从而将孩子的调皮转化为对新事物的探索兴趣。
适当的方式引导进取心
男孩的攻击性行为中包含有进取的因素,这是好事,但如果进取心发展过度就会引起孩子过分补偿的心态。过分补偿指人会不顾一切去追求某些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以证明自身的价值。
这种心态常使身心缺乏休息,过分紧张,易导致心理性的身体疾病。过分补偿的倾向有时也表现为自炫或自我宣扬。自炫者其实内心胆小怕事,但为了掩盖,却偏爱出风头引人注意,以期抬高身价。
因此,对待孩子的调皮行为,父母应加以区别,奖赏分明:一般的调皮捣蛋父母可对孩子讲清道理,鼓励孩子行为中所出现的进取的、创造性因素;而当孩子过分捣蛋并出现激烈的攻击性行为时,父母要及时制止,约束他改正,无效时可适度惩罚,如暂时不准他和同伴玩、剥夺一些权利(如不准看电视)、当众道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