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资料

欣怡分享

  想要考好物理一份好的复习资料少不了,为了让广大学生考好物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1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电路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篇2

  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

  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

  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第2节 弹力

  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

  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

  量程。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检查它的

  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注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 重力

  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

  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g=9.8牛/千克(N/kg)(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应用:重垂线

  4、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亚里士多德: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伽利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一切

  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3、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说明:惯性是物体

  的一种特性。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快慢均无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第2节 二力平衡

  1、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

  相互平衡。

  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

  力就彼此平衡。

  第3节 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

  擦力。

  2、摩擦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3、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既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滑

  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我们应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接触面的粗慥程度,增加压力,变滚动为滑动;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接触面的粗慥程度(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分开,变滑动为滚动。

  第九章 压强

  第1节 压强

  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一般压力不等于重力。

  把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F压强公式:p=,其中:p——压强——帕斯卡(Pa); S

  F——压力——牛顿(N)

  S——受力面积——米2(m2)。

  2、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4)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公式:p=ρgh。

  说明:(1)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2)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ρ——kg/m3;g——N/kg;h——m。(3)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

  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3、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

  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

  第3节 大气压强

  1、实验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大气压强通常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

  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

  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

  化)。

  (4)说明:

  ①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②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③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3、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10.3m

  4、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

  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5、大气压的测量: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分为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的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 浮力

  第1节 浮力

  1、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差产生的。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

  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浸没在液体中物体,当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它所受的浮力小于所受

  的重力时,物体下沉;当它所受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上。反之亦然。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受到的重力。

  2、浮力的应用

  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水量。排水量——轮船按设计的要求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潜水艇:改变自身重来实现上浮下沉。气球和飞艇: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实现上升下降。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1、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

  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作用在物体上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

  力所做的功越多。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用公式表示:W=FS,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F的方

  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

  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

  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

  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

  者可以省距离、或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④我们做题

  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

  所做的功(FS)=不用机械时对重物所做的功(Gh)。

  第2节 功率

  1、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W2、公式:P= t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功率——瓦特(W)

  W——功——焦耳(J)

  T——时间——秒(s)

  3、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3、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

  它的动能也越大。

  4、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①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②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

  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3、杠杆的应用

  省力杠杆:L1>L2 F1

  费力杠杆:L1F2 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L1= L2 F1= F2 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第2节 滑轮

  1、滑轮分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定滑轮在使用时,轴固定不动;动滑轮在使用时,轴随物

  体一起运动。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故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故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R>2、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重物,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重的几分之一。且物体升高“h”,则拉力作用点移动“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

  绳子段数的判断: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划一横线,只数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

  3、使用轮轴时,如果动力作用在轮上则能省力,如果动力作用在轴上,则能省距离。

  使用斜面时,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就会越省力。

  第3节 机械效率

  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有用功是必须要做的功。例:提升重物W有用=Gh。

  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W额=G动h(G动:表

  示动滑轮重)。

  总功:有用功加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即动力总共所做的功。

  W总=W有用+W额,W总=Fs

  2、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W总表示总功,W有用表示有用功,η表示机械效率:

  W有用η= 总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说明: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有用功是总功中的一部分,有用功小于总功,所以机

  械效率总小于1。

  Gh3、斜面的机械效率:η= Fs

  式中:G物体重,h物体被升高的高度,F拉力,s物体沿斜面上升的距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篇3

  第七章 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 量程 和 分度值 ;右图量程为 5 N ,分度值为 0.2N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 正比 。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 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猜你喜欢:

1.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2.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3.八年级物理复习方法

4.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

5.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3695747